初中历史通关练 世界现代史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阅读 151 下载 4 格式 docx 大小 728.2 KB 共4页2023-11-12 11:13:13发布于河南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2023·新乡一模)下图反映的是(C)A.工业化带来的问题B.经济大危机的后果C.一战爆发的背景D.战争的巨大危害2.(2023·北京)有学者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霸权开始削弱,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该学者旨在说明一战(D)A.爆发的原因B.复杂的进程C.战争的性质D.深远的影响3.(2023·天津)有人说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道具”,因为许多事情已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了。这说明巴黎和会(A)A.被大国所操纵B.体现平等协商C.复苏德国经济D.挑起美苏冷战4.(2023·开封一模)当德国被迫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全体国会议员起立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以示不屈。这反映出《凡尔赛条约》(D)A.缓和了欧洲各国的矛盾B.维护了战胜国利益以及战后和平C.是各战胜国妥协的产物D.未能彻底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矛盾5.条约规定:限制美、英、日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一致通过把“机会均等”“门户开放”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这一条约是(B)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D.《波茨坦公告》6.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D)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首次在一个国家成功实践的是(C)A.巴黎公社B.第一国际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的诞生8.(2023·湖北荆州)列宁说:“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改为‘围攻’……”这表明苏维埃俄国将(C)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部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9.(2023·湖北武汉)如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俄国(D)措施作用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②迅速缓解了危机;③巩固了工农联盟;④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引入外资,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A.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10.(2023·四川雅安)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后,斯大林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为此,苏联(B)A.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B.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C.全面推行新经济政策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11.(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四模)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比1928年分别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1929—1931年期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还选派了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到国外进修和进行合作研究。以上史实(C)A.推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B.保障了新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C.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D.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2023·湖北黄冈)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B)A.沿袭西方的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C.照顾了农民利益D.协调了经济比例13.(2023·重庆B卷)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B)A.资金充足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C.发展迅猛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14.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C)A.查士丁尼B.章西女王C.甘地D.赫鲁晓夫二、非选择题15.(2023·广东)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16—18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图(部分)材料二图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图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形势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1)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殖民主义扩张;三角贸易等。(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观察角度:(Ⅰ)疆界领土(Ⅱ)国际关系(Ⅲ)政权更迭(2)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阐释: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为苏联。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被一分为二。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削弱和分裂,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4453

收藏

68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