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认识中国

阅读 187 下载 12 格式 pdf 大小 132.08 KB 共35页2023-10-17 16:48:07发布于河南
祖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优越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从半球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的北部。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四个省、自治区。全国绝大部分领土处于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领土处于长夏无冬、终年常青的热带。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面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我国西北已经深入到亚欧大陆的腹地,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位置的优越性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纬度位置决定了全国具有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使我国具有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为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东临广袤万里的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带来了湿润空气,降水充沛,利于农业生产;濒临大洋便于发展捕捞和养殖事业,开发海洋资源;濒临海洋便于我国同海外各国往来,发展航海事业;我国西部深入内陆,便于我国同俄罗斯、中亚、西亚以及欧洲陆上国家的直接来往。辽阔的国土领土面积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两国,居第三位。疆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约为北纬53°34′)。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海中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为北纬3°51′)。最东端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约为东经135°05′)。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约为东经37°附近)。我国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它造成了我国南北在同一时间季节的不同和冷暖的差异,也使我国南北产生了昼夜长短的不一;我国东西跨60多个经度,东西相距5200多千米。当我国东部金色阳光洒满大地的时刻,我国西部帕米尔高原上还在满天星斗的深夜之中。疆界长度和陆上邻国陆疆长度: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我国陆上共有15个邻国,包括是俄罗斯、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海岸线长度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国同朝鲜之间的鸭绿江口,南至中国同越南之间的北仑河口,全长1.8万多千米。濒临的海洋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濒临太平洋。隔海相望的国家东有日本、韩国,东南有菲律宾,南有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领海和内海内海:从自然地理角度讲,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岛屿、群岛所包围,有狭窄水道或海峡与大洋相通的海,叫内海,又称“内陆海”“封闭海”“地中海”。如渤海、地中海、波斯湾等。因之,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领海:沿海国家行使主权的海域,包括领海下的海床和底土。领海宽度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规定,由沿海国家自行宣布,从本国海岸线向海上延伸3~200海里不等。我国政府宣布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海峡我国有许多海峡,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台湾海峡:位于我国福建和台湾两省之间,南北长约380千米,东西平均宽约190千米,最狭处仅135千米。它是东海与南海之间的交通要冲,鱼产丰富。福建一侧海岸曲折,多良港和岛屿;台湾岛一侧多平直的沙岸,沙滩广布。台湾海峡海水不深,有3/4的水域深度在60米以内。海峡水域有澎湖列岛。琼州海峡:位于广东雷州半岛与海南省的海南岛之间。最狭处仅18千米。该海峡是我国内海的一部分。半岛和岛屿半岛:我国较大的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岛屿:我国沿海有大小岛屿5000多个,多分布在东海和南海之中。台湾岛、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是我国著名的岛屿。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政府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发展经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将我国领土划分为以下三级行政区: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国家在必要时,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香港:1984年9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祖国的地形地形的概况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通常,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地势是指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趋势。地形的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表形态壮丽多姿,有面积广阔的高原和平原,有众多连绵起伏的山脉,有大大小小的盆地,也有岗峦起伏的丘陵。在多种多样的地形中,以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在内的山区面积比较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我国地形在形态构成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我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在我国西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在第一级阶梯以东,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地势的优越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海上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我国河流因地势之故,多西源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因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过渡地带河水湍急,产生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地形的分布主要山脉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界上。由数条平行山脉组成,东西长达2500多千米,呈略向南凸的弧形。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该山脉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大山脉,它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是以一系列东西横亘的高大山脉为骨干的山地性高原,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面起伏平缓。四周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等环绕。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甘肃和新疆边境,以及祁连山麓,北接蒙古,南抵长城。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和甘肃、宁夏和河北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高原上地势坦荡,多宽广盆地(蒙古语称为“塔拉”),草原、沙漠和戈壁广布。黄土高原: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以北,东起太行山,西至洮河和乌鞘岭。包括山西省和甘肃、宁夏、陕西、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2000米,山岭可达2500米以上。为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最厚地区。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哀劳山,东至雪峰山、武陵山,北沿大娄山,南与两广丘陵相接。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以及四川、湖南和湖北的部分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被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所环绕。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甘、新边境。东西长约1400千米,南北宽约52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四周有阿尔泰山、天山及西部诸山环绕,呈三角形,东西长700多千米,南北宽达45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被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东西长800千米,南北最宽处达35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四川盆地:在四川省东部,以广元、雅安、叙永、奉节等县市为顶点的连线范围之内。四周有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和大娄山环绕,其高度多在海拔1000~3000米。盆地底部海拔300~600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盆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祖国东北部,介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抵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最宽达400千米,总面积35万平方千米左右,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它主要是由辽河、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200~250米)。松辽分水岭以南称辽河平原,以北的西部称松嫩平原,东部称三江平原。华北平原:在黄河下游地区。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到渤海、黄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止于苏、皖两省北部,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接。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冲积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滦河冲积形成。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黄河下游天然堤横贯平原中部,将华北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黄淮平原,北部称海河平原(河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长江三峡以东,淮阳山地和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以北,向东直抵海滨。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沿江两岸宽窄不等,可以分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四部分。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河湖众多,农业发达。主要丘陵我国的丘陵较多,分布广泛,尤其东部地区较广。自北而南,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和两广丘陵等。辽东丘陵在辽东半岛,由长白山的延续部分及其支脉组成,海拔多在500米左右,有千山山脉,盛产苹果;山东丘陵在山东省中部和东部,其西部有泰山、鲁山、蒙山、沂山等,其东部为崂山丘陵(胶东丘陵),西部海拔多在500~1000米,东部多为海拔400米左右的宽谷低丘;江南丘陵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云贵高原以东的丘陵和低山,包括江西、湖南两省的大部及安徽省南部,丘陵之间多河谷盆地;广东和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低山和丘陵总称两广丘陵,多为海拔200~400米之间山丘,山丘之间的河谷平原和盆地是重要农耕区,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此外,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地区也有丘陵分布。很多丘陵已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有的丘陵区的山峰成了著名风景旅游区。我国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使季风区面积广阔,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同一温度带内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多种气候,使各温度带内的农林牧经济部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我国大河多西源东流,为发展内河航运、沟通东西交通,提供了物质环境条件,如长江、珠江等。我国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使大河流经阶梯过渡地带时,产生了巨大的水能。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为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使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产生了高寒草原,出现了高寒畜牧业。高大的青藏高原,使印度洋上南来的暖湿气流难以北进,使得我国西北部气候更加干燥,影响了那里农林牧业生产条件。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广大的特点,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祖国的人口和民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总数1990年7月我国(包括台湾省、香港、澳门在内)总人口达11.60亿,其中大陆部分11.34亿,占同年世界总人口的21.9%。现今,人口总数已达13亿,居世界各国之首。我国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199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8人,是世界平均水平(34人)的3倍多。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尤其沿海12个省、市区人口密度高达平均每平方千米364人;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内地18省和自治区平均每平方千米80人。其中内蒙古、藏、青、新4省区每平方千米平均只有9人,仅为沿海地区的1/40。除京、沪、津3市外,人口密度最高的江苏省每平方千米高达654人,而最低的西藏自治区每平方千米平均仅有2人。如以漠河—兰州—腾冲—线为界,将全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全国的94.4%(1990年),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达231人;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全国的5.6%,平均每平方千米只有10人。城乡人口比例我国城乡人口构成特点是:城镇人口比重小,乡村人口比重大。1990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6.23%(1949年末为10.6%),乡村人口占73.77%(1949年末为89.4%)。建国40多年来,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约增加16%),这是我国城乡人口的又一特点。各地城乡人口构成差异很大。1990年城镇人口比重:东北三省占47.52%,居全国之首,华北区占31.78%,居全国第二位,华东区居第三,占25.4%,西南区占18.85%。以省区而论,辽宁省城镇人口比例最高(50.86%),西藏自治区最低(12.5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56个民族组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全国56个民族中,以汉族人口最多,为10.424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1990年);除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为1.175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因此,除汉族以外,其他55个民族均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民族分布分布概况:汉族的分布虽然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即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其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少数民族分布特点:第一,大杂居,小聚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如藏族聚居在青藏高原,朝鲜族聚居在吉林省延边地区。从全国看,每个少数民族均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第二,少数民族很多居住在边疆地区。如朝鲜族居住在中国与朝鲜交界地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居住在我国同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交界地区;第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多为高原、山区和沙漠,也是全国的主要牧区的森林地带。如我国五大牧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牧区;第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物产丰富。如新疆的瓜果和长绒棉,云南和海南的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民族政策我国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共同维护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有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保护各民族信教者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祖国的资源我国资源的概况我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种种资源均各有其特点,但择其共同之处,可概括出如下特点: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较为丰富由地貌、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构成的我国自然环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存空间,它辽阔的疆域、海陆兼备的形势、地形气候的多样、复杂的地质条件等,也为我国自然资源的形成,构成了多资多彩的环境。因此,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繁多。例如,我国的土地资源有耕地、森林、草场、河湖、沙漠、戈壁等类型;能源资源不仅常规能源的资源品种齐全,而且新能源的资源类型也应有尽有;矿产资源中,我国到1990年底,已经探明一定储量的矿种达148种,品种之多世界罕见;生物资源异常丰富,仅种子植物就达2.45万种,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经济植物多达24111种,水产资源中的鱼类约有2400多种。总之,资源环境的优势为我国资源的多样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我国有多种资源,其数量居世界前列。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居世界第3位;耕地面积有9567万公顷,居世界第5位;森林面积1.24亿公顷,居世界第8位;有色金属矿产钨、锑、锡、汞、钼、锌、铜、铋、钒、钛、稀土等均居世界前列;铁和锰的储量均为世界第3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从我国各项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看均很可观,但人均占有量很多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中国土地总面积虽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为世界人均(3公顷)的1/3;耕地面积世界人均为0.36公顷,我国人均不足0.1公顷;草场资源世界人均0.76公顷,我国仅为0.35公顷;森林面积世界人为0.65公顷,我国为0.107公顷;地表径流我国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各国第80位。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能源、铁矿等,我国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他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除钨、稀土较高之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例如,中国水资源分布是南方多而北方少,长江流域水量最大,占全国总水量的37.7%,其次为珠江和广东、广西沿海各河流域,占17.2%;而淮河以北甚少,黄河水量仅占全国径流量的2%,海河和滦河为1%。但黄河下游及海、滦河流域的豫、鲁、冀三省耕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1.25%,水土资源的失调何等严重。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的80%分布在我国北部(其中64%集中在华北),而江南八省只占2%;石油探明储量98%分布在北方;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三大地区占全国的90%,其他地区共占10%。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南方六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一大特色。自然资源上述分布的不平衡性,对我国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业均有重大影响。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我国的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居世界各国第三位。我国耕地面积列世界第四位。由于我国是世界人口的最大国,人均土地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我国耕地人均只有0.1公顷,为世界人均耕地的27.7%,为美国的12.8%,为印度的45.5%。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16.5%,为美国的10%。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我国南北跨50个纬度,具有寒温带至赤道带的各种土地资源(其中中温带占25.9%,暖温带占18.5%,亚热带占26%)。我国东西跨近62个经度,其有湿润(占32.2%)、半湿润(占17.8%)、半干旱(占19.2%)、干旱(占30.8%)等土地资源。由于水热组合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不同、农业历史不同,形成了我国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我国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山区面积(包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69%,平地面积(包括平原和高平原)约占31%。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又形成了土地资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低的特点。总之,对我国土地资源土地类型多,平地少,山地多这一构成特点,要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以便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分布不平衡的土地资源,使地区之间土地生产力产生了显著差异。我国东部季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生产力较高,集中了全国耕地和林地的92%左右,占有农业人口与农业总产值的95%左右,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林区,即使是畜牧业,这里也占很大的比重。但是,本地区有自然灾害频繁、森林分布不均等不利因素。在季风区内部因各地资源环境不同,土地资源的性质和农业生产条件也有很大差别。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但是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沙漠、戈壁、盐碱土地面积大。区内东半部多草原和荒漠;西半部气候的极端干旱,导致了多为无灌溉就没有农业的荒漠。土地自然生产力低下。青藏高原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日照十分充足,但热量却较少,具有高而寒冷的特点。因之,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力很低,而且不易被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组成诸因素大部分不够协调、区域之间差异大是我国土地资源空间构成上的重要特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田、草原、林地与水利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弥补各地区土地资源的不足和发展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全国土地资源中流动沙丘、戈壁和海拔3000米以上目前人类难以利用的土地等无效土地面积约有3.487亿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6.3%,所占比例相当大。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以及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从建国到1983年我国失去耕地近10亿亩,同期新垦耕地8.1亿亩,净减耕地1.9亿亩。全国人均耕地解放初0.18公顷,80年代初为0.1公顷,减少近一半。目前,我国耕地的有机质的含量约为1.5%,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开垦初期为8~10%,目前降为1~5%;长江和淮河流域目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一般不足1%。其原因是农民对耕地“用多养少”、水土流失、不懂科学施肥等。森林、草场资源和植被破坏严重。森林面积每年被侵占50万公顷,草场以每年133万公顷的速度退化,土地沙化面积近半个世纪扩大了500万公顷,其中90%是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植被及森林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我国每年被冲走的地表土达50亿吨,约为世界水土流失总量的1/5,损失肥料4000万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5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此外,我国土地资源还面临着沙漠化、盐碱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威胁。合理开发保护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现在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共计占国土的52%,世界平均为64.8%,印度为75%,美国为76.9%,日本、法国、德国均在80%以上。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其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发展则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要保护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不乱占耕地,乱垦滥伐,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我国不但森林面积小(1990年为1.246亿公顷),资源数量少(我国人均占有面积为0.107公顷,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5;我国森林覆盖率12.98%,而世界为22%,我国列世界各国第121位),而且地区分布不均。全国各地森林资源的地区差异极大。森林覆盖率大的省可超过50%,而小的省却不到1%(如新疆、青海)。从总的看,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以及东南地区。东北和西南两大区土地占全国面积1/5,森林面积占全国将近50%,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3/4。而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华北和华东森林覆盖率只有10%;西北和西藏的中西部,内蒙古的中西部森林覆盖率只有1.4%,而土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0%以上,森林面积仅占全国的1/17。我国的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天然林区,现有森林面积3094万公顷,占全国的26.9%;森林蓄积量28.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2%;森林覆盖率约为37.6%,以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经过采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经营,人工林的比重逐渐增加。西北部大兴安岭主要是兴安落叶松林和采伐后的桦林、山杨次生林;小兴安岭主要是红松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树种多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椴树、水曲柳、桦木等;长白山区森林与小兴安岭相近,只是阔叶树增加,并出现沙松和长白赤松等。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区内海拔高差很大,森林多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坡中下部。有林地面积2245万公顷,占全国的19.5%;森林蓄积量35.8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9.7%;木材覆盖率为28.3%。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落叶松、高山松、桦木、高山栎等。林区栖息着许多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东南林区:我国东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条件好,林业生产潜力大,适宜大力发展用材林、竹木林和多种经济林木。林区内的人工林和经济林比重大。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多种竹类(如毛竹、淡竹、桂竹、刚竹)、多种常绿阔叶树(樟树、楠木、栲类、石栎等)、多种栎类(如检皮栎、麻栎、小叶栎、山毛榉等)。主要经济林木有油茶、油桐、乌柏、漆、棕榈等树种。人工造林我国东部的平原、盆地和河口三角洲上,原有天然林早已采伐,现在极少。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营造农田防护林、农林间种、四旁植树,既美化了环境,同时也扩大了森林面积,获得了森林多种效益。1989年我国人工林面积达3830万公顷,占世界人工林的1/3,居世界第一位。“三北”防护林该项伟大的生态工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克山口,东西横跨我国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合称“三北”)地区,包括13个省、市、自治区的512个县,东西全长7000多千米,南北宽400~1700多千米不等,占国土总面积的41%,被海内外称为“绿色万里长城”。其规模超过美国“罗斯福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北非5国的“绿色大坝工程”,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该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1987~1985年已完成,有人工造林600多万公顷,飞机播种林10.6万公顷,封山育林86.7万公顷,零星植树15亿棵。使8000万公顷的农田实现林网化,区内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提高到5.9%,粮食产量较原来提高10%~13%。第二期由1986年开始实施,两年内新造林310万公顷,封山育林223.8万公顷,飞机播种造林24万公顷,零星植树30亿棵。第二期工程用10年完成,计划造林630万公顷,使区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7%。用防护林工程解决我国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灾害,是我国人民改造自然、整治环境的伟大创举。草场资源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我国是草场大国,草场总面积达2.22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3.1%,在全国自然资源中居首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草场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西部、内蒙古、西北荒漠地区的山地、青藏高原等地区。草甸类草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一般牧草高60~80厘米,生长茂密,覆盖度在90%以上。产草量高,适宜牛等大牧畜放牧,或做割草场。草原类草场:多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北方各山地中。草层高20~30厘米,高者可达50~70厘米,覆盖度30~50%,产草量中等,草质好,适宜各种家畜放牧。荒漠类草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草群矮而稀疏,产草量低,牧业发展受限制。草丛类草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广大农区。草层高40~80厘米,覆盖度60%,为重要天然割草场,适各种家畜利用。我国草场资源受地形地势和降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大兴安岭—阴山山脉—秦岭山地—青藏高原东麓—线以西草场占全国的82%,以东则仅有18%。由于水热的季节变化,西北区牧草生长期短,枯黄期长,既造成了冬夏牧草营养不平衡,又产生了牧场载畜能力的差别(冬季载畜能力仅为夏季的58%),给我国牧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保护草场和建设人工草场我国草场虽然面积广,但优质草场比例小。产草量多并且营养价值高的草场只占21%,一半草场因海拔高,利用受到限制。再者,草场退化在我国普遍存在,其表现是牧草的草种少、数量少、质量低。目前,全国可利用草场的1/3(约7300万公顷)呈明显退化,越向西退化越明显。草场退化导致畜产品数量降低了30%。同时,草场退化也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草场沙化或盐碱化。草场退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放牧所致。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我国应因地制宜地在各地建设人工草场,增加产草量,增加牧草的种类,在时空分布和价值上给天然草场以弥补,使我国牧业生产呈现良性循环。矿产资源我国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我国面积广阔,地质状况复杂,具有多种矿产的成矿条件。目前,全国发现162种矿物,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48种。发现矿床20多万处,探明储量的矿床1.5万多处。我国矿产种类之多,是世界上品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按矿产总值计算,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已建成国营矿山8000多座,乡镇个体矿山23万多处,每年采矿石量50多亿吨。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我国矿产中有些矿种总储量虽然很大,但其品位不高。例如,我国铁矿储量达501多亿吨(1990年),居世界各国第三位。但是铁矿石多为含铁30%以下的贫矿,而含铁50%以上的富铁矿很少。这种情况给我国铁矿的开发和冶炼带来了困难。此外,有些矿种在我国比较稀缺,如金刚石、铬铁矿、铂矿等。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矿产资源的分布决定于地质作用。我国的矿产资源是按一定地质规律出现和分布的。秦岭—昆仑山、阴山—天山两个构造带以产铁矿、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钼、铅、锌、金及其他贵金属为其特点;秦岭地区还有汞锑和石棉;南岭构造带有丰富的钨、锡、铜、铅、汞、锑、黄铁矿。川滇经向构造带以多铁矿、铜矿、铜镍矿、钒钛磁铁矿、石棉以及铬、钴、铂为特色;滇西—西藏弧形构造带有丰富的铬、铂、钼、镍、铅锌、金、稀有金属、云母、钨、汞、铁等。大兴安岭—太行山—湘、黔山地,主要产铜、铁、铅锌、锑和汞;长白山地和山东山地有铜、铅、锌、钼以及明矾和铁矿;阴山—天山构造带以北地区,以中生代和新生代生成的煤、石油、铁为主。我国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第一,煤炭资源在我国分布普遍。全国一级行政区划中,除上海市外几乎都发现了煤炭资源;第二,煤炭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总体上看是“北多南少”,北方煤田多具层位稳定、分布广泛、面积大、储量多、煤质好的特点;南方煤田多分布规模较小而且分散。具体分布是:山西、内蒙古的储量分别为2000多亿吨和1900多亿吨,贵州460多亿吨,安徽和陕西都在200亿吨以上,上述5个省区煤炭总储量占全国的75%,而江南四省区总储量不及130亿吨,仅占全国的2%。按保有储量排列如下:山西省、鄂尔多斯北部、内蒙古东部、川滇黔边区、苏鲁皖边区、鄂尔多斯南部、豫中豫西、河北平原、贺兰山、天山南部、黑龙江省东部、沈阳周围地区。这12片煤田探明储量占全国总量的92%。主要大型煤矿:1990年底全国共建成年产3万吨以上煤矿2237处,年产煤1000万吨以上的大煤矿全国共有14个,它们是:山西省:大同、西山、阳泉、晋城、潞安;河北省:开滦、峰峰;河南省:平顶山、义马;黑龙江省:鹤岗、鸡西;辽宁省:阜新;安徽省:淮北;江苏省:徐州。我国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勘探程度差别也很大。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多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和辽宁省,其探明的可采量占全国总量的70%。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80年代初期全国已在19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油气田,投入开发的有122个。近海大陆架勘探中,发现了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等6个大型含油盆地。主要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三个油田年产石油1000~5000万吨;年产石油500~1000万吨的有中原油田、新疆油田和华北油田。年产500万吨以下的有大港、吉林、河南、长庆和江汉等油田。我国的铁矿资源铁矿资源的分布特点:全国的铁矿资源分布广而不均衡,华北和东北储量占全国的近一半,其中最集中的地区有辽宁中部、河北东部和四川的西昌地区。主要铁矿:鞍山(储量占全国1/5,包括东鞍山)、本溪(包括南芬、歪头山铁矿,储量大,易开采)、迁安(储量大,易开采,含硅高的贫矿)、攀枝花(储量大,与钒、钛伴生)、白云鄂博(储量大,与稀土、稀有元素伴生)、马鞍山(包括凹山、姑山铁矿)、大冶(铁矿较富,含铜等有色金属)、石碌(我国最大的富铁矿)。我国的有色金属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十分丰富,一向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钨矿集中在赣南、粤北、湘东南地区,铅锌集中在南岭、滇西和四川等地,稀土集中在内蒙古。主要有色金属基地:钨——大余,铜——德兴,锑——冷水江,铅锌——水口山,镍——金昌,稀土——白云鄂博,锡——个旧,金——招远。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我国的水资源全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全国河川径流总量为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299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转化后,全国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我国地表水资源约占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各国第六位。按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拥有水量不足2700立方米,只相当美国人均的1/5,世界平均量的1/4,在世界各国中列80位之后,属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低的国家。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河川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全国径流量的96%集中在外流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内流区域仅占4%(面积占全国的36%)。全国各河径流量的大小也相差悬殊,长江为全国最大河流,其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9755亿立方米,占全径流总量的1/3以上,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其次是珠江,为3360亿立方米。雅鲁藏布江居第三,为1395.4亿立方米。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其水量却只居全国各河的第八位。我国河流径流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冬季是枯水季节,春季为普遍增长季节,夏季为最集中的季节(纬度越高,夏季径流量越集中),秋季是普遍减水季节。总之,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同时,年际变化也大,其变化的幅度是北方河流年际变化大于南方各河。全国地下水资源的利用,集中在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天山山前平原、三江平原等14个主要平原和盆地。因为这里耕地多,地表径流不丰富,需开发地下水。全国井灌面积达1130万多公顷,开采地下水达400亿立方米。据测算,全国井灌面积有条件达3300万多公顷。我国的水能资源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每年可发电5.9万亿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78亿千瓦,每年可发电1.92万亿度,为理论发电量的1/3。至1990年全国水能发电量为1267亿度,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5。我国水能资源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全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多集中在西南地区(占68%),其次是中南地区(15%),以下依次为西北(10%)、华东(4%)、东北(2%)、华北(1%)。按水系分,长江水系居首,占全国52%;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和西南国际水系。水能资源是我国一种巨大的可再生资源,不去开发就等于浪费能源。目前,我国水能开发利用潜力还很大,1990年全国水能发电量为1267亿度,仅占可开发水能资源的3.35%。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加快对水电的开发。在改革开放的10多年间,全年小水电建设得到较快发展。1989年底,全国共有小水电站6300多座,装机容量共1237万千瓦小时。目前,全国1/3的县、40%的县办工业主要靠小水电站供电。小水电的发展为缓解电力紧张做出了贡献。海洋资源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我国沿海水域大陆架宽广,适宜海洋生物衍生;汇入海洋的河流带来了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提供丰富饵料;冷暖流交汇,利于深水营养盐上泛,利于生物繁殖,故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有海洋鱼类170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约300种,产量较高的经济鱼类60~70种,如大黄鱼、小黄鱼、鲷鱼、带鱼、鲐鱼、鳗鱼等。主要虾类、蟹类约有200多种,常见的产量较高的有毛虾、对虾、龙虾等10多种。海贝类十分丰富,较重要的有鲍鱼、扇贝、牡蛎、章鱼、墨鱼等。海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经济价值较高的有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等。非生物资源:众多的外流河每年挟带大量泥沙入海,这些巨厚的沉积物中蕴藏着贵重的金、铂、金刚石,还有丰富的铁、钛、锡、锆等。最引人注目的应属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我国经济今后将持续增长,人口也将不断增加,这样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费量会大幅度增长。限于陆上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的有限性,我们就必须在发展科技、综合合理利用陆上资源的同时,不断开拓资源的新领域和新资源,把人们经济活动范围扩大到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中去,使那里的各种资源能够为人类和我国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祖国的古代文化中国四大发明我国西汉时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现存最早的纸为西汉初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在几个世纪以后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过非洲北部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开辟了印刷史上的新纪元。后传至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改变了欧洲当时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北宋已有指南针,又叫罗盘针,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经波斯和阿拉伯传到西方,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就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元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创造了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的科技成就。商朝的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在公元前613年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合著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领导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他发现地磁偏角比欧洲早5个世纪。元朝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历法《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中国的古代天文学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后世称为《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举其约数,故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古有“采风”制度,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占《诗经》大部分篇幅的“风”,就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据《史记》等书记载,此书系孔子所删定,近人多疑其说。《诗经》里有些诗描写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情况,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毛诗”为古文诗学。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学术界有互相辩争的风气。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大的变革,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非常尖锐。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的主张。当时争论的问题有: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主张等。参加论争的主要人物有:墨子、子思、孟子、庄子、杨朱、许行、李悝、吴起、商鞅、尹文、惠施、公孙龙、荀况、韩非、邹衍等,他们或者著书立说,或者从事教育活动,或者进行政治改革,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反映了各自不同阶级和阶层、集团的利益和观点。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要主张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反对厚葬;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来做国君和各级官吏。墨子的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兼爱”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重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还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但是,孟子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是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儒家的另一代表荀子,是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提出“人定胜天”,即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种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庄子。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他的思想消极,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甚至认为“有用”还不如“无用”的好。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为韩非。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现代必然胜于过去。人们应该按照现行政治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拘泥于古代的传统。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用官吏来代替世袭的贵族。他还主张“法治”,认为法律应向全国公布,强调用严刑厉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他的学说被秦始皇所采用,后来成为秦统一后许多政治措施的理论依据。各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互相争辩,同时又互相影响,使学术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空前繁荣,在思想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来中国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少而好学,20岁后游踪几遍全国。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三年后,他继父职为太史令,得读政府所藏“石室金匮之书”。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着手撰写《史记》。五年后,他因李陵事被武帝治罪下狱,处以宫刑。狱中仍继续从事写作。太始元年(前96年)被赦,出任中书令。汉时中书令多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深以为耻,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终于完成我国最早的通史,初名《太史公书》,后人称《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汉武帝,首尾共3000年左右。全书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合计130篇。52万余字。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正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为中心,描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谱写人物和事件。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辑,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重要领域。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历史。列传主要是人物的传记,也兼记少数民族,以及与我国互相往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并包括作者的自叙。上述五种体例中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各体例相互配合,这种体例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范例。《史记》内容丰富,记事详实(其间也有某些失实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阶级斗争的真实状况。如详述了陈胜起义的经过,正确地肯定了汉灭秦是“由涉首事也”。把孙胜列入世家,与历代王侯勋臣同列。《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司马迁首创的传记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史学史上的《二十四史》,总共有3259卷,虽在名目、门类上有所变衍,但都有“纪”和“传”,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史记》不仅是部历史著作,而且是部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由于司马迁在历史学、文学上的杰出贡献,1956年他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行列。二十四史我国封建社会系列正史合称。清乾隆时,《明史》定稿,诏刊廿二史,又诏增《旧唐书》,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流行的二十四史有两种,一为武英殿本。清末以来各种翻刻本大体以此为根据。一为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集合各史较早刻本影印,原书刻误多据殿本修改,但亦有误改之处。对二十四史简要介绍如下:《史记》如前述。《汉书》,东汉班固撰。100篇,分120卷。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创始于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班彪死后,其子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之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百官公卿表》叙述秦汉官制沿革,并排比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简明扼要。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今本120篇,分130卷。纪传体东汉史。原书只有纪传,北宋时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与之相配,成为今本。叙事喜以类相从,新立的类传有《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烈女传》等,大部分专传也以类盯从,往往不论年代先后。本书汇集一代史事,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三国志》,西晋孙寿撰。65卷,分魏、蜀、吴三志。纪传体三国史。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纪,蜀、吴两志有传无纪。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经中;吴、蜀则称主不称帝,叙入传中。《晋书》,唐房玄龄等撰。130卷。纪传体晋代史。修撰者共21人,此外唐太宗也写了宣帝、武帝两纪和陆机、王羲之两传后论,故旧本亦题“御撰”。本书增立“载记”。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等十四国,皆入“载记”,仅前凉、西凉入列传。本书词藻绮丽,多记异闻,对史料的鉴别取舍,不甚注意,这是本书的缺点,但以诸家晋史已不存,仍有一定参考价值。《宋书》,南朝梁沈约撰。100卷。纪传体宋史。本书选录诏令章奏等文件甚多,虽嫌冗长,却保存了若干资料。入志内容,上溯三代秦汉,尤详于魏晋,可补《三国志》之缺,惜门类不全(如无食货、艺文等志)。《南齐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故名,南朝梁萧子显撰。60卷,今本亡失序录一卷。纪传体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亦不全,《食货》《刑法》《艺文》均缺。本书保留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的情况也有所反映。《梁书》,唐姚思廉撰。56卷。纪传体南朝梁代史。本书是现存梁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续、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文化、医药方面的史料。但全书无表志。《陈书》,唐姚思廉撰。36卷。纪传体南朝陈代史。全书无表无志,与所撰《梁书》相同。《魏书》,北齐魏收撰。130卷。纪传体北魏史。受命修撰的虽有多人,实由魏收独立完成。魏收从北齐统治者立场出发,以魏和东魏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称晋为僭伪,凡刘陪、石勒及宋、齐、梁、陈都入外国传。本书中的《释老志》《官氏志》《食货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北齐书》,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的《南齐书》区别。唐李百药撰。50卷。纪传体北齐史。无表志。作者多采用王劭《齐志》,文笔生动,并保留当时口语。《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纪传体北周史,无表志,50卷。今本多取《北史》补入,已非原来面目。《隋书》,唐魏徵等撰。85卷。纪传体隋代史。内容历叙梁陈齐周的典章制度,详于隋代。基中《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当中书籍分类的标准。本书对隋朝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有所揭露,并显示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威力。十志如《食货》《地理》《天文》《经籍》等,综合五代,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南史》,唐李延寿撰。80卷。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纪传体,无表志。《旧唐书》,原书《唐书》,因与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区别,故称。本书保存唐代史料,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即多据本书。《新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225卷。纪传体通史。本书在史料上对《旧唐书》有所补充,首创《兵》《仪卫》《选举》三志,并增撰各表,又专立《藩镇传》记述沿革,皆可供参考。《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因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区别,故称。150卷。纪传体五代史。分梁、唐、晋、汉、周五书,故原称《梁唐晋汉周书》。此书文献,故纪传多首尾完备,事实较详。《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宋欧阳。74卷。纪传体五代史。列传皆用类传。本书间采小笔记,以补旧史之缺,有一特殊史料价值。《宋史》,元脱脱领衔,欧阳玄等编撰。496卷。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辽史》,元脱脱等撰。116卷。纪传体辽代史。《金史》,元脱脱等撰。135卷。纪传体金代史。《元史》,明宋濂等撰。210卷。纪传体元代史。保存了较多的史料。《明史》,清张廷玉等撰。332卷。纪传体明代史。本书取材颇富,历经三次订正,有一定史料价值。祖国的名胜古迹万里长城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曲折,蟠伏在中华大地上。万里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它纵横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曲折绵延长达6700公里,约有1.3万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人们提到长城时,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其实在秦以前的战国时代,有许多诸侯国,像燕、赵、魏、秦、韩等,都在修筑长城,以便相互防御。后来,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把各诸侯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才成为长达万里的、雄伟壮观的长城,也可以说是秦始皇统一后的一项重大的军事防御措施。不过,在秦以后的许多朝代,对长城又不断地进行修建,直至明代。可以说万里长城这项伟大的工程,到了明代后期才算最后完工的,也就形成了长城今天这样的规模和面貌。长城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经跨高山峻岭,越过沙漠,穿过草原,经绝壁,随着山势曲折起伏而修筑,因地形隘口险峻峥嵘而立,宛如一条飞舞着的东方巨龙一样。在这长达万里的长城间,每隔一段距离都要建立起无数的箭楼、烽墩和关隘、方城等。在城墙上还建有许多两层的堡垒,上层顶部为平台,周围有垛口、望洞,便于瞭望和攻击,下层有砖砌的小房间,可居住士兵和储备粮食和兵器等。在长城内外群山之间的制高点上,设有许多烽火台。这是为传递军事情报而设立的,每当遇到敌人来犯时,白天在烽火台上点起狼烟,夜间点起火种,这样一座一座地传下去,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很快可以把消息传到京城来。长城还有一个特点,即是在大约每隔10余公里处建造一个关城。关城口大小要依据地势险要程度和军事上的重要性来决定。其中著名的关城有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雁门关、嘉峪关等。例如,居庸关就是建筑在北京西北50公里处的地方,它是建在一条长约20公里的深山峡谷中,地势非常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是古代北京城西北门户,位置十分重要。在居庸关的中心,还保存着一座汉白玉石台,叫“云台”。原来云台上建有三座石塔,是元代建造的,现已被毁掉了。在云台下面有一个六角形的门洞,门洞两旁石壁上,雕刻着四大天王和许多造型十分精美的佛像。那四大天王看上去个个目光炯炯有神,浑身充满着一种力量。在门洞里面有大量的石刻像,还有用汉文、西夏文、藏文等六种文字雕刻的佛经。这些雕像、石刻,也都是元代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八达岭是居庸关的一部分,它海拔1000多米,居高临下,地势险峻。由于八达岭一段长城特别险峻、雄伟,距离北京较近,所以解放后对这段长城进行了修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国内外人民经常来这里游览的胜地。当你登上八达岭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放眼远望,那蜿蜒曲折的长城,像一条巨龙在飞舞,翻山越岭,游向远方的天边;再看那长城的堡垒,一个连着一个,一段城墙接着一段城墙,一望无际,苍苍莽莽。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景像,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绵长的长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艰难是无法想象的。这时,你也许会想:我们空手攀登长城都会感到很吃力,那么在古代没有任何建筑机械情况下,是怎么建造这样雄伟的长城呢?难怪人们赞誉,长城是人类活动的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征。因此,长城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项目。北京故宫在首都北京的中心区,有一组红墙、黄琉璃瓦的宫殿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故宫。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代的皇宫。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先后经历了24代帝王的朝政和居住,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帝宫殿。过去这座宫殿属于封建帝王的宫殿,而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博物院,称为故宫博物院,是国内外游人参观、游览的著名名胜古迹。故宫从天安门和端门开始,一直沿笔直大道向里去,不远就是午门,这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也叫五凤楼。紫禁城的城池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座城门,南面就是午门,东面是东华门,西面是西华门,北面是神武门。在紫禁城的城池四角,各有一座造型奇巧的角楼。整个皇城为一长方形城池,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墙外有宽达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森严壁垒的城堡。紫禁城内宫殿重重迭迭,布局严谨,造型各异,各式宫殿约有890座,房屋187万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过了午门,经过太和门就是紫禁城的中心,这里就是著名的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两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每层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台基四角下面伸出许多白玉石龙头,是台基的排水处,每当下雨时,积水便从龙头口中流出,就好像千百条龙头在喷水一样,景观奇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全部宫殿可分为两大建筑群,前面为“外朝”,后面为“内廷”。外朝则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两边有文华、英武两殿,是皇帝主持朝政、召见大臣的主要场所。内廷是以乾清宫、交泰宫和坤宁宫为主体,以东西六宫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居住与游玩的地方。外朝的太和殿处于故宫的中心部位,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殿堂宽达28米,长63米,面积约2370平方米,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也是全国最大的木结构的大殿。在蔚蓝色天空下,阳光普照金黄色的琉璃瓦顶,显得格外辉煌。太和殿的正面有12根红色圆柱,殿内有沥粉金漆的木柱和殿顶金漆蟠龙戏球大藻井;殿内正中央有一座两米高的朱漆木台,台上是金缕、金漆雕花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皇帝坐在宝座上,显出天子的威严与“金銮宝殿”的华贵。太和殿的金锁窗、朱漆门,同汉白玉台基相互辉映,色彩绚丽,雄伟壮观,令人赞叹。太和殿后为中和殿,是一个鎏金宝顶亭子形方殿,殿内有两乘八人抬的云龙肩于舆,是皇帝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接受司礼官员朝拜的地方,有时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中和殿后即是保和殿,这是皇帝赐宴和科举殿试的处所;清代每年除夕皇帝大宴群臣时也在这里举行。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宫殿宏传,巍然屹立,显示出帝王皇权的威严。内廷的前面为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活动的地方。殿内也设金銮宝座,皇帝可在此举行内廷典礼、批阅奏章和引见官员。宝座上方高悬“正大光明”金字牌匾。清代从雍正开始,为了缓和皇子之间对皇位之争,将传位的诏书事先写好,放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等皇帝死后再把它取出打开,宣布传位给谁。乾清宫后面为交泰宫,是皇帝过生日、接受群臣贺礼的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代表封建皇权的25颗宝玺也收藏于此处。交泰宫后为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室;到了清代时改为皇帝结婚的洞房或祭神的地方。内廷的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后三宫”,其布局与前三殿基本一样,只是严肃气氛减少了些,建筑上的彩画图案也有些变化;前三殿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图案增加,如双凤朝阳,龙凤呈祥,凤凰牡丹等。东西六宫则是皇帝嫔妃居住的地方,那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之处。现在这里已成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馆,集中展出了宫内收藏的珍贵绘画、陶瓷、青铜、工艺品等等。故宫除了是宏伟壮丽的古代宫殿建筑以外,还是一个古代文物的宝库。现在故宫即为故宫博物院,院内收藏各类文物就90多万件,主要有绘画、书法、雕塑、铜器、陶瓷、刺绣、织锦等;还有明清两代的原物900多万件,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宝贵财富、无价之宝。例如,绘画馆内就有大量的古代名画。从隋、唐宋、元到明清历代的宫廷和民间画家的作品中,有许多都是稀世珍宝。陶瓷馆中五颜六色,美不胜收,有许多各代出土的陶瓷珍品近千件,如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汉代的陶器,唐代的三彩陶马、骆驼,宋代的青瓷、白瓷,以及元、明、清各代的各色彩瓷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珍宝馆真像是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最为突出的是有一座镐多塔,重达5000公斤的大型玉雕,世界罕见,是无价之宝。看到这样的文物,可以使人们真正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为世界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奇迹,为人类做出过宝贵的贡献,值得自豪、值得珍惜、值得发扬光大。安徽黄山黄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的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山,千峰竞秀,万壑流云,尤以松、石、云、泉闻名于天下,被誉为中华大地上的“黄山奇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过黄山之后曾做出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价,其意是说,去游览过泰山、华山、衡山等五大名山以后,就不去看别的山了;如果去过黄山以后,那五大名山也可以不去看了。一位外国友人游过黄山以后,赞誉黄山风光:“黄山风景居世界风光之冠。”黄山山区面积广大,方圆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这里峰峦叠嶂,峰峰相连;有名的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高耸入云,屹立于黄山中部,为黄山风景区的三大主峰。这几座山峰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峰高险峻,气冠群山。在三大主峰周围环峙着千峰万壑,有名可指的景点130多处,著名的有两湖、三瀑、十二泉,潭水二十个,溪水二十四处,大小山峰七十二座。黄山风景区内群峰挺拔,松石百态,泉潭相连,争奇斗胜;大自然的神功奇力,造就了黄山独具魅力的奇景,这里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大奇观,被称为“黄山四绝”。登黄山南部的玉屏楼,顺山路向上攀登,路过慈光阁,再上半山寺,经过“一线天”就能看到玉屏楼;只见文殊洞顶、玉屏楼旁的悬崖边上,有一棵姿态秀丽、古朴苍劲的千年古松,它就是中外驰名的黄山迎客松,它像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伸出有力的“胳膊”欢迎四方来客,这是黄山美好的象征。像黄山这样的奇松,其他名山中是不多见的,但在黄山这样奇特的古松也还不少。黄山有十大名松,如牛鼻山下的蒲团松,团团稠密,尤如和尚参禅的坐垫,可在上面盘腿习静;始信峰边的黑虎松,躯干挺拔,枝繁叶茂,傲立山间,俨然是一只黑虎的化身;石笋峰旁的卧龙松,横卧石壁,角崭须张,活像一条将要游飞的青龙……还有许多有名的奇松,如象征着团结友好的姊妹松、陪客松、送客松、团结松;象征刚毅勇敢的探海松、霸王松;以珍禽异兽为名的凤凰松、麒麟松、龙爪松等等。这些奇松不仅形态奇美,而大多悬附、屹立于奇峰怪石之上。每当阵风一吹,摇树动影,“迎听风声如笛,远闻松涛似海,”给黄山风景区带来一种独特的声色之美。黄山除了奇松就是怪石,有人说黄山是一个奇峰怪石的世界。由半山寺向东攀登,就可见到天都峰,这是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陡峭壁立,高耸入云,高峰上有一巨石,开头好像一只大公鸡,据说它叫“金鸡叫天门”。如继续向前攀登,到了蟠龙坡上,回头再看,天都峰上的“大公鸡”已经不见了,它却变成了五位扶肩携手的老人,叫做“五老上天都”。原来黄山的怪石是随不同方位而变化,就是说旅游者站在不同角度去看这些巨石,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怪石”被称为一绝。黄山的怪石、奇石、巧石,遍布各峰顶、山腰、峡谷。由于黄山岩石久经风化,岩石形状各异,或圆曲方直,或断裂纵横,其形态多样,如笔、如笋、如刀、如林等,形似人物、鸟兽,如雕如塑,妙趣横生。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玉屏楼,站在文殊台上,四面望去,东面是天都峰和耕云峰,北面是莲花峰、莲芯峰,周围大小峰对峙辉映,山间云雾飘浮,峰峦时隐时现,景色奇美壮观。去黄山必到天都峰,常有人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登天都峰最为惊险的一段,叫“鲫鱼背”,是绝壁上一段豁口,宽度只有一米左右,是一段长达10多米纯石向上隆起的峰岗。像大鲫鱼露出水面的脊背,脊背的两侧为万丈深渊。登天都峰走过这段石脊,不免会有些胆战心惊的。登上天都峰极目远眺,只见那上山的小路,就像一条绳梯悬挂在悬崖绝壁上;俯瞰群山,千峰竞秀,云山相接,江河一线,确为奇景。莲花峰矗立于天都峰的北面,为黄山最高峰,海拔1873米,它主峰突起,周围山峰簇拥,若从远处看它就像一朵初开的莲花,仰天怒放。莲花峰北面是光明顶,海拔1841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这里是看日出、观云海的胜地。从峰顶望去,只见云雾弥漫,整个山区就像一片茫茫大海,唯有一些高山之顶露出云海之上,宛如大海中的小岛,这里就是天海。如果在早上到峰顶观日出,景色十分壮观,只见那天壁上显现出一片玫瑰色的晨曦,一会儿就会金光四射,一轮红日从群峰中徐徐升起,染红了茫茫云海,重重秀峰也变为红色。云海茫茫,无边无际,绮丽多姿,变幻无穷,这种景象是黄山特有的云海奇观。黄山云海广大,它“五海”相连,遍布前后山群之中。白鹅岭以东为东海,可在东海门观看;丹霞峰与飞来峰以西为西海,可在北海宾馆的排云亭上观看;天都峰、莲花峰以南为南海,可在玉屏楼观看;丹霞峰、狮子峰与始信峰以北为北海,可在清凉台观看;光明顶前东南为天海,观看的最好地方当然是光明顶了。黄山的松奇、石奇,不算奇,主要是泉、瀑、潭、溪之美点缀其间。只要进入黄山的怀抱,随处可见泉、溪涓涓细流,叮咚动听;有的泉水则是从高山岩壁之间骤然流出,形成一落千丈的瀑布。著名瀑布有百丈瀑、九龙瀑、人字瀑等。山泉从紫云峰、天都峰流出,奔腾于百丈悬崖,形成百丈瀑;在香炉峰与罗汉峰之间,飞瀑九折而下,每折必落一潭,瀑折为九,如九条白龙,气势雄伟,所以叫九龙瀑;在紫云峰与朱砂峰之间,清泉分左右两边沿壁下泻,形成“人”字形流下,故称为人字瀑。黄山山美景奇,称为“四绝”,有人把它概括为:山峰峻峭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峰苍郁稠密,千姿百态;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流泉终年喷涌,无色无味,可饮可浴。也有人说黄山之美,具有名山之优。它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怪石,又有桂林山水之美,是我国特点最多的名山,闻名于天下的风景旅游胜地。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这里地势高峻,群山环抱,气候宜人,是清代皇帝夏季避暑和处理政务的行宫。承德南部距北京城较近,北面又靠近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意义。这里还兼备草原、河川、峡谷、温泉等有利的地理条件,这是清代皇朝联系北部蒙古等少数民族各部盟主,巩固北部边防,以及皇室北巡出猎活动最为理想之地。因而,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地兴建热河行宫,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全部峻工。热河行宫占地面积约564万平方米,各种建筑物110多处,宫墙蜿蜒起伏长达10公里,是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皇家宫苑。热河行宫背山面水,山峦起伏,草木葱郁,宫殿亭阁掩映,湖沼洲岛错落,风光十分旖旎。行宫建筑规模之大,占地面积之广,工匠工艺之巧,都是堪称我国最为著名的、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由于这里六月无暑,九月生风,清康熙帝在正宫主殿前的午朝门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名号。避暑山庄整个建筑群,分为宫殿区、苑景区和外八庙三部分。宫殿区主要包括东南部的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等四组宫殿。正宫是清代皇帝举行盛典之地,颇有北京故宫的模式;此殿全部采用楠木建造,不用彩绘,芳香浓郁,殿前庭院有参天古松,更显得威严。清代皇帝留驻山庄时,接迎少数民族王公、各国使节,以及其他重大典礼等,都在这里进行。正宫后廷为皇帝的寝宫,其主楼为“烟波致爽楼”,楼殿有七间,宽阔敞亮,室内布置精巧富丽。每当春夏之交或雨过天晴时,烟波浩渺,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康熙赞许山庄“四周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松鹤斋在正宫的东侧,是皇太后和嫔妃们的寝宫;这里的宫殿主要有门殿、松鹤斋、绥成殿、乐寿堂、畅远楼等,自成格局,但与正宫相比其规模要小些。松鹤斋的后面是万壑松风,在正宫的北侧,主要由万壑松风、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等组成,为宫殿区中最早的一级建筑;这里建筑布局灵活,颇有南方园林的特点,周围古松很多,故有此题名。万壑松风为正殿,风景优美,康熙、乾隆有时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文武百官,或欣赏湖光山色、风光美景。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由长江垂直切穿南北走向的巫山山脉,形成的高山峡谷,从四川奉节县白帝城开始,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止,全长约200多公里,成为中国著名的长江峡谷景观。自西向东分为三段峡谷: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因而得名“三峡”。长江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山高谷深,崖壁陡峭,江水湍急,群峰竞秀,云雨变幻多姿,成为中外驰名的峡谷风景区。长江三峡可以说是大自然对江山创建出的奇特美景,它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黄山之神奇,庐山之变幻等多方面景观,并以山河雄奇壮美、峰石林涧幽深而闻名于华夏。长江三峡之首瞿塘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到巫山大溪镇,峡长约8公里,峡谷深而狭窄,最窄处仅有几十米,是长江航道中最为狭窄、形势最为险峻的一段。奉节古称夔州,这里有诸葛孔明的“八阵图”、刘备托孤的永安宫、公孙述称帝的白帝城等古迹。在峡口山崖绝壁上刻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赫然醒目,说明这里的奇观。当航船随江水推波涌浪冲出奉节时,船上的人们好像行立于水上,大有“峰与天关相接,舟从地窟而行”之感。瞿塘峡中主要景观有:粉壁石刻、倒吊和尚、孟良梯等。“粉壁石刻”在孟良梯旁,横延100多米,上下高数十米,为宋代以来名人题刻,行、楷、隶、篆一应俱全,风格各异;其中南宋赵公硕书写的“宋中兴圣德颂”,行草端庄凝重,距今已有800多年,具有文物价值。“倒吊和尚”在孟良梯以东,是一块倒悬的钟乳石,石上长满青滕、小树、杂草,远远看去好像一条绳索捆着一个光头和尚,相传他是奸臣潘仁美派去看守杨继业遗骨的,被孟良捉住吊起来惩罚示众。孟良梯在峡南岸白盐山陡壁上,直通到山腰,经考证,它是宋以后瞿塘峡铁索桥的遗址。从瞿塘峡下行便是巫峡,它西起巫山大宁河口,向东至湖北巴东官渡口,横跨四川、湖北边界,绵延40多公里,是三峡中最长、最整齐、最为幽深秀丽的一段峡谷,又称为“大峡”。峡谷两岸高峰突起,怪石嶙峋,峭壁屏列,峡谷幽深,朝云暮雨,变幻多姿,是三峡中最为壮美秀丽的一段,如果说瞿塘峡像一座“险关”的话,那么巫峡就好像一条曲折幽深的自然山水画廊。巫峡两岸青山不断,群峰如屏,时而大山当前,“石出疑无路”,时而又峰回路转,“云开别有山”。这段峡谷最为有名的景观,就是巫山十二峰。巫山十二峰都是石灰岩组成的,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屹立在峡江南北两岸,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石灰岩被溶解蚀侵以后,人们根据山峰的形态,分别给它们取了个形象化的名称,如江北岸的望霞峰、集仙峰、圣泉峰和南岸的翠屏峰、飞凤峰、聚鹤峰等,其中望霞峰是十二峰中最为挺拔秀丽的,仰望峰顶,上面突出的石柱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这就是“神女峰”。关于神女峰,古代文学作品中曾想象出巫山有朝行为云,暮行而雨的女神;这方面传说神话也很多,相传有关于“神女导航”的故事。故事中说:古时候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腾云来到巫山上空,只见一群恶龙在天空殴斗,骚扰百姓;于是她停下来用宝剑斩杀恶龙,为民除了害。后来她又派人帮助大禹凿开三峡,疏通河道,并亲来这里为行船导航,最后留在三峡,化成了神女峰;她日月俯视江面,总是第一个来迎接朝霞,最后一个目送晚霞归去。所以神女峰又叫望霞峰。巫峡的景观中,还有集山峰下的孔明碑,金子山下的秋风亭等,每一景观都有一段民间流传的故事。从巫峡往下就是西陵峡,它西起秭归的香溪口,东到宜昌的南津关,全长75公里,是三峡中最后一段峡谷。西陵峡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主要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东段有灯影峡(明月峡)、黄猫峡(宜昌峡)等。西陵峡从西到东峡谷宽窄不一,往往是一段宽峡,一段窄峡,几乎各占一半;峡江中礁滩很多,水势急涌,以滩多水急而著称。青滩、泄滩、崆岭滩连绵相接,这些险滩有的是两岸崩落的山岩,有的是山洪冲下来的砂石,险滩之处,水流如沸,惊险万分,因而就有“西陵滩多节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之说。行人经过此处大多贪图有别巫峡幽深秀丽的惊心动魄的壮美,为三峡的壮丽风光增添了不少奇险景观,但对于船的航行也会造成不少的障碍,更需倍加小心,保证航行安全。西陵峡中景观传说也不少,比如峡中香溪据说是王昭君故乡之水,说“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洗手,溪水尽香”。在三斗坪南岸黄牛岩前有黄陵庙(原名黄牛庙),始建于春秋时代,据说这是为纪念神牛帮助大禹开河治水有功而修建的;庙内雕梁画柱,黄瓦龙柱,为三峡中罕见而壮丽的景观。在西陵峡口的下牢溪入江处北岸的西陵山上,有历史悠久的“三游洞”,是峡中著名的溶洞之一。唐代诗人白居易同他的弟弟三人曾到此游览过,随后每人写诗一首,写在洞中的石壁上,白居易为此还写了“三洞游序”,后来人们叫做“前三游”。北宋时苏轼父子三人也曾到这里畅游,三人也各赋诗一首,写在洞内石壁上,人们把他们父子之游叫做“后三游”。“三游洞”属石灰岩洞,洞内有许多天然的石笋、石柱、石床等,有的用石击打,发出钟声或鼓声,因而有“天钟、地鼓、旁磬”三绝景观,明代曾有人将白居易的“三游洞序”刻在石碑上,至今仍留存在那里。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将在西陵峡中部的三斗坪动工建设,设计大坝高为185米,预计正常蓄水水位高175米,上游沿岸各段水位提高35~95米;大坝建成后将会出现一个宽为1公里,库长600公里,总水面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成为中国中心地带的人造“地中海”。届时以往的礁石、险滩、泡漩、急流,都将消失,而出现的是高峡平湖,烟波浩森,山峰屹立,湖光山色,更加壮观的景色。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而得名。西湖旧称西子湖、钱塘湖,自宋代以来一直通称为西湖。杭州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市,风景区面积可达50平方公里,但西湖水面只有6平方公里,湖岸的周长约15公里,由苏堤与白堤将湖面分成了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湖区。西湖中有孤山、湖心亭、小瀛洲、阮公墩等四个岛屿。于是常有人用“一山、二堤、四岛、五湖”来概括西湖的风景。其实,西湖的名胜古迹很多,约有40多处,光是重点古迹也有30余处。西湖的景区大致可分为四个景区,即西湖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西湖区自古以来就有传统著名景观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断桥残雪、双峰插云,花港观鱼等。苏堤,俗称苏公堤,南起南屏路,北接曲院风荷,横贯湖区南北,全长2.8公里;漫步堤上看春晓,雾中西湖苏醒,鸟语花香,意境动人,因而这里被称“苏堤春晓”,为西湖之首。在西湖的东南岸涌金门与清波门之间的湖滨地带,为南宋时期的御花园,园中有柳浪桥,沿湖植柳甚多,柳枝好像绿色的幔帐,春风吹动,如碧浪翻飞,柳荫深处时时传来黄莺的叫声,故名曰“柳浪闻莺”。现在这已扩建成公园,全园植垂柳、花木,中心地带还有一片樱花和海棠,景致别有特色。位于苏堤虹桥西北、洪春桥南有一座造酒的曲院,院中种植荷藕,春末夏初荷花盛开,香风四起,“映日荷花别样红”,因而取名“曲院风荷”;水静风来,游人犹如进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位于白堤西端,三面临水,背靠孤山,在皓月当空的秋夜里,湖水平静如镜,清辉如泻,故名“平湖秋月”;有古诗云:“万顷湖平长似境,四时月好最宜秋”。在小瀛洲岛南湖的水面上,有三座造型别致的小石塔,塔高约2米,塔身中空,周围有洞孔,月夜如在塔内点上蜡烛,烛光从塔洞口内透出,倒映在水中,构成了“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景象,取名“三潭印月”,景色十分奇丽。雷峰塔又叫黄妃塔,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旧有七级雷峰塔,每当夕阳西照,宝塔金碧与山光辉映,别具风韵,所以叫“雷峰夕照”;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被法海和尚镇压在此塔下面,此塔于1924年9月25日倒塌。南屏山下净慈寺,为西湖四大丛林寺院之一,每当晚祷时,寺钟响彻四方,“南屏晚钟”由此得名,余音悦耳,启人禅心。断桥又叫段桥,此桥在里西湖与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连环湖北路,另一端通接白堤;每当瑞雪初下,桥上拱顶处的积雪先融化了,远远看去桥好像断了一节,又像似桥与堤断开了,这就是“断桥残雪”;相传白娘子与许仙曾在此桥相会过。环绕西湖南北的有南高峰与北高峰,两峰遥相对峙,在茫茫云海中,山峰隐约可见,好像山峰插在云海之中,名曰“双峰插云”。在西湖苏堤映波桥与锁澜桥之间的绿洲上,为湖区最大的公园,园内有红鱼池、牡丹园、大草坪、花港等景点,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四季都有应时的花卉,成为花、港、鱼连为一体的名胜特色景观,“花港观鱼”成为这里的风景之一。北山区,主要景观有岳庙、岳坟、灵隐寺、飞来峰、北高峰和玉泉等。岳飞是宋朝抗金名将,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而修建了岳王庙,又称岳庙。岳王庙位于西湖栖霞岭下,经过历代多次修整,门楼重檐,巍峨庄严,入门后有忠烈祠和启忠祠,殿内有岳飞塑像,像高4.5米,身穿盔甲,披紫蟒袍,按剑而坐,像的上方有“还我山河”匾额一块,殿内两侧墙壁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更显庄重肃敬。在庙的西侧有岳坟,坟前有墓门,上有“精忠报国”四字,通过墓门有甬道直至坟前,道旁有石人、石兽,墓碑上刻有“宋鄂岳王之墓”,左侧有其子岳云墓,周围有古柏数株。墓门下面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他们是陷害岳飞的秦桧、秦王氏、张俊、万俟莴四人向岳飞请罪。1979年我国对岳庙、岳坟进行了全面整修。灵隐寺位于西湖西北部灵隐山山麓,灵隐寺又称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1600多年,是我国著名的古刹,为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寺内有东西二山门与天王殿并列,天王殿正面有弥勒佛坐像,背后有木雕韦驮立像,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像;殿后有大雄宝殿,殿高33.6米,高甍飞宇,琉璃瓦顶,正中有用香樟雕塑、全身贴金的释迦牟尼像,像高9米,坐在莲花宝座上,背面有善财童子;寺前古林苍郁,泉水流经处筑有春淙、冷泉诸亭,清静幽雅,为西湖著名景区之一。飞来峰又叫灵鹫峰,在灵隐寺前,海拔只有168米,这里古树参天,岩石突起,似矫龙、奔象、伏虎、惊猿,峰下有青林、玉乳、龙泓等天然岩洞,洞壁上满布五代、宋、元时期的石窟造像。北高峰与南高峰相对峙,海拔314米,自山下登石阶上盘三十六道弯通向山顶,登高远眺,龙岗蜿蜒,猿攀蛇行,群山屏列,孤耸碧落。南山区主要景点有虎跑泉、龙井泉、南高峰、黄龙洞、石屋洞、永乐洞、烟霞洞等。虎跑泉、龙井泉同玉泉,并列为西湖三大名泉,人们自古就有以“消受山中水一杯”为最佳享受的说法;虎跑泉水沏茶(龙井茶),色翠香郁,味醇甘美,被誉为“西湖两绝”。根据泉水的轻重和水质,在全国泉水品评中,北京玉泉山泉水为天下第一泉,镇江金山寺冷泉为天下第二泉,杭州西湖虎跑泉和无锡惠泉为天下第三泉。南高峰与北高峰南北相对峙,海拔只有257米,居于西湖南部群山之中,从山麓至山顶有四层石灰岩洞,如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和千人洞,其中以千人洞为最大,洞体宽阔,可容纳千人,故称千人洞。在栖霞岭下北麓有著名的黄龙洞,又叫飞龙洞,其主要景观在洞上,山后峭壁上塑造龙头,有泉水从龙嘴流出,如珠帘下垂流入池内,池旁立石刻有“有龙则灵”四字;山前绿荫浓密,以竹景取胜,被称为“黄龙吐翠”,这里也是西湖著名风景区之一。钱塘区在西湖区南部,主要包括六和塔、九溪十八涧和钱塘江潮。六和塔在城南钱塘江边,原来的六和塔已经毁掉,现在的六和塔,是南宋时期(1153年)重建的,以后又经过历代多次修整,保留至今。塔高约60米,塔为八面、七层,塔身为砖木结构,塔的每层中心都有一小屋,每层廊子的两侧都有壶门,内通小屋,外通檐廊,塔内的须弥座上有砖雕神像,墙壁上有飞天、花、鸟兽等图案,是我国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九溪十八涧是烟霞岭以西龙井山南之间的溪水的总称,九溪主要是指由龙井山、杨梅岭流出的九条泉水,形成一种“万壑流下九溪”之势,水中含有矿物质,水略温,即使秋凉游水时仍不觉冷,倍感乐趣。十八涧是指九条溪水以外,无数的山泉、小溪形成的流瀑、水涧,这也是西湖周围峰、岩、洞、壑之间,穿插着泉、池、溪、涧,在青黛绿碧之间点缀着楼阁、亭榭、宝塔、石窟,于静之中更显生动,湖光山色,风景如画。钱塘江沿岸景观也不少,尤以钱塘江潮最为壮美,为天下奇观。每年8~9月份是观潮的好季节,每当大潮来临时,只见水天相接之处有一条白练横卧江上,接着听到江潮声如金鼓、奋如雷霆,刹那间波涛汹涌,万马奔腾,震天动地,真有“翻江倒海山为推”之势。据记载,1953年9月的一次大潮,潮头冲上堤坝高出江面的海塘上,竟把一个3000多斤重的“镇海铁牛”抛出10多米远,其景十分雄伟壮观。桂林山水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桂林的旅游风景区范围较广,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绵延100公里之间,大体以桂林为中心,包括漓江两岸、兴安、阳朔一带。由于桂林地区的岩溶地形(即石灰岩地形)发育,在长期的风化侵蚀和雨水溶蚀作用下,地面形态发生奇妙变化,慢慢形成了奇山、秀水、美石、异洞等形态,构成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正是典型的岩溶地形独特景观的写照。桂林的山奇,就是山地大多平地崛起,孤峰矗立,奇峰罗列,气势雄伟,形态各异。看上去就如玉笋、翠屏、巨象、奔马、驼峰等等,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在漓江两岸,山峰奇特,接连不断,比如西岸的象鼻山,好像一只低头饮水的大象,形态逼真;城西北的老人山,就像一位头戴风帽的老人,慢慢行走;人称“南天一柱”的独秀峰,好像一只巨大的玉笋,又像一座耸立的灯塔;阳朔东北漓江边的画山,在一块巨大平直的峭壁上,石纹色彩斑谰,浓淡相间,好似一幅巨型壁画,悬挂山间;市区偏北的叠彩山,因岩层断裂挤压,重重相叠,犹如一匹匹堆放整齐的彩缎,叠彩山因此而得名。叠彩山是由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组成,它同南边的独秀峰相望,与东西伏波山相邻,三山鼎足而立于城市中心区,这是世界上城市中少有的奇观。桂林的奇山随处可见,如骆驼山、斗鸡山、七星山、书童山、望天山等等,都形肖神似,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自然成趣。如登上一座高峰,远远眺望,只见青山连续,重重叠叠,苍翠秀美,多彩多姿,真有“天外奇峰排玉笋”之势。这些山峰往往随睛雨、季节的不同,不断变换色彩;近看山郁苍翠,远一点青紫、灰褐,再远些灰白透亮,若有若无,变幻无穷,难怪有人曾说:“桂林山水之奇,当为天下第一。”桂林的水秀,在大多数的江河中,要数漓江之水最为清秀,真可谓山青水秀。漓江之水清得一眼就能望到深达七八米的江底;桃花江、相思江,也都清澈明净,鉴映奇山;而且水随山转,水过山穿,山水抱洞,洞中有水,柔波碧浪,漫流无际。漓江是桂江中最为美丽的一段河流,乘船慢游漓江,江水清澈,山峰秀美,沿江两岸,风光绮丽。只见蓝天白云,楼阁村舍,绿色稻身,摇曳竹林,都倒映在碧绿的江面上;“几程漓江曲,万点桂山关”,好似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船来水动,倒影摇晃,船过水静,倒影聚会、复原;随着两岸景色的变化,江水中的倒影、图画层出不穷,就好像向你展示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面。漓江水美山也美,沿途景点很多,如象山水月、穿山洞、塔山红叶、仙人推磨、画山放马、碧莲叠翠等,每到一处必有人摄影留念。到了猪皮滩,江面开阔,只见右岸七座大小不同山峰,耸立岸边,姿态非常优美,好像7个少女在起舞,其中两座山峰逼近江边,峰影倒映在水中,随水浮动,奇妙无比。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画图”,美不胜收。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阳朔间山石奇景,特别沿江两岸近百里的石形奇特,变幻多姿。例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处的岩石酷似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处立一石,端直挺拔,形似剑柄,叫剑柄石;另一山石形似莲蓬为莲房石。还有七星岩的飞来石、云呼石、翠屏石;象鼻山的垂钓石;南溪山的悬云石;叠彩山木龙洞前的龟石、龙石、蛤蟆石等。这里比较有特色还有普陀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西山龙头石林,好像龙头的龙角、龙叉、龙须、龙鳞。这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在光线明暗照映、云遮雾绕衬托反射下,更显得变幻无穷,形成一座座天然、抽象的雕塑画像。桂林的洞异,可以说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随处可见。目前,桂林地区发现的溶洞约有2000多处,千百个溶洞,相互套叠,形状各异,色彩不同。有人说,“桂林山水之奇,多半是洞奇”,许多岩洞确实各有千秋,别有天地;洞内有倒垂的石屏和石幔、石床、石鼓,有宽敞的溶洞地下大厅”,有迂回曲折的“长廊”,有波状起伏的“石桥”,有石笋众生的“竹林”等等。在众多的岩洞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芦笛岩,岩洞雄奇瑰丽,迂回曲折,游程长达500多米。芦笛岩位于桂林西北部光明山下,因深洞附近生长许多芦荻草,据说这种草可以做小笛子,因此把这里叫做芦笛岩。岩洞内有大量的、色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床、石花等,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天然雕塑画屏。这里景物多样,有宏伟宽阔的地下“宫殿”,有高峻的座座“山峰”,有擎天的高大石柱,有无边的“林海”……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到由石钟乳组成的景物:“狮岭朝霞”“石乳罗幔”“云台揽胜”“高峡飞瀑”“盘龙宝塔”“雪山倒影”“丰收小景”“狮子送客”等等。被称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真是“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景笔下难”,为中外驰名的、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七星岩也是比较著名的、别具特色的岩洞,它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奇数里,多彩多姿。比如,洞中有宽达43米、高达27米的地下大厅,可容纳万人;主要景物有石索悬鲤鱼、大象卷鼻子、狮子戏绣球、银河喜鹊桥、花果堆满山等,它们都是大自然千万年来的杰作,它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最为古老的岩洞。因而洞中传说也很多,比如,刘三姐与白马郎在此相会,日华、月华二仙出游,石仲运道士颂经等,这些都给这里增添了不少的奇妙色彩。苏州园林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拙政园,在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在元代时将其改建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还乡,买下大宏寺遗址并改建成宅园,取名为“拙政园”。初建时规模较大,园内景物很多,除正宅外,还包括现在的东花园(归田园)和西花园等景物30余处。拙政园园内面积现有60余亩,以水面为主,建筑群多临水而建,全园景物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入园处是解放后,在归田园(东花园)废址上重新扩建而成的,主要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馆等。拙政园中部正中央为水池,山石、树木、亭榭等景物;其中的远香堂位于园部的正中,南北有门,东西皆窗,是一座建造别致的四面厅,耸立于低平的青石台基上。前堂有假山,后堂平台临水而建,台北湖中以土山分割成两座小岛,岛上建有亭阁,并恰与厅堂成对景;山上林木葱郁,有雪香云蔚亭,高踞一园之上;沿湖植柳,周围有梅,冬春花开,冷香四溢。还有岸边远香堂东面的枇杷园,岛上的侍霜亭,北墙边的绿绮亭等,都各有独道之处;亭阁翼然,环以回廊,相互借映,彼此互应。长廊北面的见山楼立于荷花池中,为两层低矮的水阁,三面环水,一侧为假山,在静水衬托下产生一种山水楼亭、和协幽静的艺术效果。最值得说的是远香堂西南面的小沧浪水院,是架在湖水上面的三间水阁,南边窗外是幽静的水庭,可静观穿阁而过的绿水和南壁墙前的竹石;北边可掠过荷花池四面亭,远望弄影荷池的见山楼,景色优美。拙政园的西部是风格独特的鸳鸯厅,它是一个在屋顶下面分为南北两部分方形的、独特的建筑厅;厅的北半部是“三十六鸳鸯馆”,南半部称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馆临水池,适宜夏居,南馆靠花院,适宜冬住;在大厅四角各有一小间耳房,形成了一个大厅带四只小耳的格局,为我国古建筑中奇特的一例。拙政园中还有听雨轩、枇杷园、留听阁等各式景物,都为园林增添不少的艺术华彩。园内水池面积很大,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树敝日,花香浓郁,富有自然色彩。这种运用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和古代园林风格的典范。沧浪亭,在苏州市南部三元坊附近,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江南古代园林之一。它原是五代末年吴军节度使的别墅,后几经兴衰,到南宋初年辟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并加以扩建,到了明清两代又加以修整,成为现在沧浪亭的主要基础和规模,全园面积约16亩。沧浪亭最大的特点是未入园先见景,一条清清溪水绕园而过,隔河相望,亭阁起伏,波光倒影。走过小桥后方能步入沧浪亭园内,园内的结构以假山为胜,建筑物均环绕山丘而建,上山小路曲曲弯弯,迂回盘上,道路两帝翠竹丛生,山上林木葱郁,沧浪亭就屹立于山顶林木之中,景色自然。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等;园内有藕香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处,各自组成院落,风格独特。狮子林,在苏州市的园林路,为苏州四大古代园林之一。元代的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在这里修建了菩提正宗寺,后更名为狮子林;乾隆十二年(1747年)时,改名为画禅寺,狮子林就成为寺后的大花园。因为中峰禅师曾在天目山狮子岩居住过,轩内又有许多怪石形态都很像狮子,故取名为狮子林。该园几经兴废,后为清代的贝氏花园,并进行了重新修整,始成现在的规模。狮子林以假山为著名,但山下有洞,洞壑宛转,曲折盘桓,犹如迷阵,有桃园十八景之称;洞顶的高度虽不算太高,但奇峰林立,山峰的形状奇特,有的形如狮兽,有的形似虎豹,其中以狮子峰为群峰之首。全园布局自然,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山水相绕,长廊迂回,楼台时隐时现,别有风趣。园内许多建筑依山傍水,参差错落,如真趣亭、指柏轩、问梅阁、湖心亭、五松园、卧云室、燕誉堂等,水山景物,浑然一体,别具一格。留园,在苏州市阊门外,也是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它是在明代的泰东园的旧址上兴建的寒碧山庄,因庄园姓刘,所以取名刘园,刘与留同音,后来就变成了“留园”。园内面积较大,约有50多亩,按园内景物可分为东西中北四个部分。园区东部,以楼阁建筑为主,楼阁馆堂富丽堂皇;如五峰仙馆,不仅建筑宏伟,内部装饰也古朴精美。这里著名的留园三峰,其中的冠云峰,高约9米,为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湖石。园区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山上有枫树林,每当秋末初冬,山红一片,景色优美。中部地区以山水为胜,湖池居于中央,四周假山和亭台楼阁成群,长廊旋曲其中,廊壁上有历代书法、石刻三百余方,被称为“留园法贴”,引人注目。北部地区以小竹林、桃、杏、柳等为主,还有紫藤架和葡萄园,颇有田园之意,北面的小桃园,称为“小桃坞”,山前小溪细流,两旁桃柳成行,景致幽雅。秦陵兵马俑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曾是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政治舞台,又是他们最后归宿之地。从公元前11世纪起,就有周、秦、汉、隋、唐等11个封建王朝,在关中平原上的长安(今西安)建都,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封建帝王就有27个埋葬在这一带。其中最为庞大的、令人触目的陵墓,就是位于临潼县东5公里下河村附近的秦始皇赢政的陵墓。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即位时(公元前247年)便开始建造皇陵,征调7万多劳动力,耗费金银钱财无计其数,化费36年之久,终于在临潼骊山脚下,建造起一座庞大的皇陵。陵墓夯土堆高达150米,那四面坡的冢形,气势如山,简直就是一座巨形的中国金字塔。秦始皇陵墓,冢高55米,周长2000米;经过钻探、调查,其陵园基地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为2525米,外城周长为6264米,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陵墓奢侈至极,墓顶以珠玉缀出星宿,墓底以玉石堆砌山岳,以水银造江河湖海,以鱼骨油为灯烛;上有金制凫雁,下面铜铸的棺椁,珍奇珠宝不计其数。在其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坑内葬有大量的与真人真马大小等同的陶制彩绘兵马俑,以及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1万多件,实为世界罕见。后来在陵墓西500米处,又发掘大量的胥役墓坑,每坑2~4人不等,大都为屈肢埋葬。根据现在已经发掘的秦陵兵马俑坑,可编成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部分。其中以一号坑规模最为庞大,它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内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等6000多件,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以士兵为主的混合战车的军阵,阵容庞大,气势宏伟。二号坑在一号坑的北侧前面,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由陶制士兵、骏马、战车、骑士,组成步、弩、车、骑等四个兵种,手中各持弓、箭、弩和戈、矛、戟、剑等实战兵器,形成一支庞大的“特殊军队”的阵势。三号坑在一号坑的后面北侧,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前端甬道口有一辆统帅乘坐的彩绘战车,有上百名武士手执戈、矛、戟、剑等,森严环卫,军威凛然,好像一号、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现在一号坑上面已建起一座长200米,跨度宽约70多米的拱形展览大厅,并于1979年落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供中外人士游览参观。秦始皇陵墓发掘的这些“千军万马”,守护秦陵有2000多年,终于面世,这是本世纪中“最壮观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在秦陵西侧,1980年又发掘了两组大型铜制御车马,再一次震惊世界。据考证,这两组铜车马,是秦始皇生前出巡时所乘车马的复制品,比原来的车马缩小了二分之一,总重量为1200多公斤,这里的铜制御车、御马、御官和各种金银饰物等共计5000余件,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稀世珍宝,更是为世人罕见。秦陵兵马俑,以它的宏大气势与各种稀世文物,震惊着每一个初来的游人。人们见到那千军万马,整军待发的阵容,俨然是2000年前统一多民族的中华大国的缩影;那些体形高大、色泽青灰、火候均匀,质地坚硬的陶俑、陶马;那些锐利坚韧、光洁锃亮、磨纹清晰、镀铬防锈的青铜兵器;以及那种采用错位铸造、粉末粘焊、空心冲凿、活锭链接的铜制车马等,都全面反映了2000年前的中国,已经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冶炼、铸造和机械的工艺水平。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将为世界的科学文化艺术,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祖国的国家机构及政党制度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是相对于地方人民政府而言的,是国家领导机关,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义上的中央人民政府指所有的中央国家机关,狭义上的中央人民政府指国务院。一般说来,人们都是从狭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和修改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和其他基本法律;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和其他组成人员,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军委其他组成人员人选,选举最高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对上述人员有罢免权;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简称国家主席。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其职权是:根据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公布法律;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任免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代表国家,接见外国使节;决定派遣或召回大使;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重要协定等等。国务院国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行政机关。其组成人员是,总理一人,副总理和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召集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由每届人大一次会议组织产生。全国人大根据国家主席提名,以全体会议代表过半数通过,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总理提名,人大以半数通过,决定国务院的其他组成人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务院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构。194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命令,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54年9月,中共中央重新成立了军事委员会。1949年至1976年毛泽东任主席;1981年至1989年邓小平任主席;1989年11月至今,江泽民任主席。从1982年起,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均设立中央军委。但机构上是合二为一,其组成人员和对军队的领导职能完全一致。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共建立于1921年7月,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作为执政党,中共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努力,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70年代末以来,党又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委会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工作。中共现有5000多万名党员。党的现任总书记是江泽民。《人民日报》是党报,《求是》杂志是党的理论刊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创建的一个民主党派,是它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与执政的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民革成立于1948年1月1日。1949年9月起以《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几十年来,民革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起了积极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的各级机构中,都有民革成员参与领导工作。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1945年10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解放前与中共携手合作,为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参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其他重大问题的协商和讨论,协助政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盟员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智力开发为主要内容的、面向社会为现代化服务的活动。特别是对文化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知识分子问题献计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主要是由经济界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是与执政的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一个参政党。成立于1945年12月16日。民建由于与经济界紧密联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她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成员在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积极贡献力量;同时,就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有关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协助决策。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做出了积极作用。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民进主要是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学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组成的爱国民主政党,是参政党。成立于1945年12月30日,以“发扬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以《共同纲领》为其政纲。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进在参政议政、调动服务、协调关系、自我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文化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善知识分子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我国教育、文化、出版、科技体制改革中,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意见,办了许多实事。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所组成。是一个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爱国政党,也是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的参政党。农工党创立于1930年,几易其名,1947年2月3日改现名。建国后,农工党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振兴献计献策,协助中共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祖国统一开展各项活动。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医疗、科技咨询服务,举办业余教育,组织智力支边,开展同“三胞”的联谊等。发挥了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国致公党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参政党。致公党的前身是美洲洪门致公党。1925年10月,在旧金山宣布成立致公党。抗战时期,积极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反对蒋介石内战政策和独裁专制。1948年发表宣言,拥护中共召开新政协的主张。解放后,致公党在中共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70年代末以来,致公党广大党员发扬爱国爱乡优良传统,在团结归侨、侨眷及其所联系的国外侨胞、港澳同胞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做出了新贡献。九三学社简称九三。由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与执政的中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民主科学座谈会同仁为此举行庆祝集会,有人建议将其定名为“九三座谈会”。酝酿期间,在来重庆谈判的毛泽东的推动下,遂改称“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正式宣布成立。建国以来,九三学社发扬民主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它经常参与重大政治问题的协商、国事咨询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就教育、科技、知识分子问题进行调研;向社会开展智力开发、科技咨询和支农支边,为我国民主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由居住在大陆的台湾人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与中共肝胆相照、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成立于1947年11月12日。台盟成立后,始终高举祖国统一的旗帜,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70年代末以来,台盟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参与经济建设中,关心台湾前途、关心台湾人民的利益,拥护祖国和平统一方针,不断地反映海内外台胞的建议和意见。在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参与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逐渐形成,建国后得到确立并逐步完善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和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执政党与参政党就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人选进行协商,民主党派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各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3783

收藏

38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