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初中语文作文 专题四 布局谋篇

阅读 130 下载 5 格式 pptx 大小 598.92 KB 共70页2023-11-08 15:49:30发布于河南
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语文布局谋略专题四第四部分作文当堂通关讲解通关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解通关一、什么是布局谋篇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一般来说,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而结构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课文蕴藏着可供写作借鉴的丰富的宝藏。中考作文的结构布局,若能巧妙地借鉴和学用课文,将有效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请回忆下列所学的课文,发现这些文章的结构之美。课文结构特点1.《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卒章显旨”的构思,作者从儿时一次历险,感悟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结尾点示主题,升华全文。2.《背影》运用“一唱三叹”的构思,文章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或简要勾勒,或工笔细描,或虚写,或实写,反复点染,使人印象深刻。课文结构特点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板块碰撞”的构思,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构成两幅画面,传达两种情致,表现两种心态,文章在两相比照中传旨揭要。4.《阿长与<山海经>》运用“抑扬转换”的构思,文中“我”对阿长的感情由“不大佩服”到发生“敬意”,结尾抒发强烈的思念和赞美之情。二、常见创新结构创新结构之一——标题引领即一篇文章由几个板块构成,每个板块都用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统领。下文三个标题串起复习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内容丰富,板块精美。佳作:睡梦里的钟声清晨,一阵闹钟声惊醒迷蒙的梦幻,我一骨碌坐起来。揉揉眼睛,翻开第六册英语背起来……考试课上的鼾声数学考试课,同学们埋头做题。突然,课堂上传来鼾声。只见李平的头歪在数学卷上,睡得又香又甜……晚自习中的掌声晚自习,语文老师神秘地说:“今天晚上,我让你们写毕业赠言,给你们一段自由掌握的时间。”于是,掌声响起……——《复习生活剪影》创新结构之二———美句导航即用结构相似的美句领起文章中的每一个板块。这些美句既可独立成段,也可放在段首。下文段前的三个比喻句,从“幸福成长”“消除疲劳”“回避烦忧”三个方面展示乐园之“乐”,文脉清晰,布局精美。佳作:我爱我的乐园,她是我幸福成长的摇篮。小时候,我和爷爷还有伙伴们常在那儿玩耍,在那儿,我一天天长大……我爱我的乐园,她是我消除疲劳的驿站。初三了,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踏进我的乐园,我又重新轻松上阵……我爱我的乐园,她是我回避烦忧的港湾。一次统考,我心情沮丧,来到乐园,我又坚毅地站起来……——《我爱我的乐园》创新结构之三———妙语作结即在每一个板块的末尾用结构相似的总结性语句收束。下文每段段尾三个议论性语句,意蕴丰富,既点示了前文叙事的内涵,又使文章布局显出整齐之美。佳作:教室里的老师,激情四溢……原来美在于奉献之中。奉献中的美,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胜过所有浓妆艳抹。庄稼地里的农民,挥舞镰刀……原来美在于劳动之中。劳动中的美,是“锄禾日当午”,是“汗滴禾下土”,胜过无数金银珠宝。车站前的少年,长久等待相约的伙伴……原来美在于诚信之中。诚信中的美,是“一诺千金”,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胜过任何利禄功名。——《感悟美丽》创新结构之四——定点铺排即全文围绕一个点,将各个方面的内容用相似的句段表现,铺排成句式整饬、语言优美的文章。下文以初三生活为点,从不同侧面展示初三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结构秀美。佳作:初三就是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回家途中慌慌张张;初三就是男老师上课洋洋洒洒,女老师上课拖拖拉拉;初三就是早自习时迷迷糊糊,晚自习时朦朦胧胧;……——《初三,初三……》三、构建“五段”黄金结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黄金分割来形容一个物体的完美,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具有匀称、和谐、适度的特点,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并且人们认为如果事物符合这一比例的话,就会显得更美、更好看、更协调。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也非常需要布局一个黄金结构,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同时又能让学生写得出,写得好,写得妙。为此,建议学生采用“五段”黄金结构,进行谋篇布局。作文“五段”黄金结构,顾名思义作文结构分为五个自然段,有着舒适的形式之美,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分别为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中间三段为细节或者事例阐释。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开头部分贵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简单明了,点明题目,表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植树的牧羊人》就在文章的开头简明扼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了解谁?”“长期是多少时间?”“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真的是一个好人吗?”文章开头的两个句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效果非常好,我们学写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应该像这样。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或议论,撷取生活中的几朵浪花,表达出自己对生活、人生的深刻思考。细节或事例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取舍,要懂得注意详略得当,点面结合,同时要注意细节或事例的过渡和衔接,使之顺理成章,浑然一体。可以采用小标题结构,也可以采用镜头式结构,亦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抑或采用对比式结构。最重要的是,这里并不是简单记叙细节或事例,而是需要强调细节或事例与文章主题的粘连。“文章的主题大于内容”,记叙每一个细节或事例之后,最好用几个句子与文章的主题进行粘连,以免偏离文章的中心。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结尾要卒章显志。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不仅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能传递出细节或事例的普遍意义,或者给人们留下思考的空间。为了更好地达成“结构严谨”的要求,最后一段中尽可能有句子来概括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中的细节或事例,这样看起来整篇文章布局浑然一体,思路严密,观点聚焦。作文“五段”黄金结构脉络清晰,对初中生来说,简单,快捷,实用,又操作方便,是一种理想的作文结构。当然,也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点缀。例如,有些同学喜欢写题记,那种简洁明了、富有文采、意蕴丰厚、情味绵长的题记,往往会让读者眼前一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五段”黄金结构适合各种典型文体的布局,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前提下,积极倡导学生对作文“五段”黄金结构进行变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都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文布局结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努力付出,一定会有绚丽多姿的作文新天地。【学生作文1】发现诗意①放假,回了老家,只为了再去看看那间老屋。老屋孤零零地立在风雨中,时光侵蚀着它的门。我徘徊在门口,却第一次发现:原来老屋那么美。②铁门上已经锈迹斑斑,轻轻一推。伴随“吱嘎”一声,洒落一地铁屑。一阵烟雨蒙蒙中,周围好像又烟雾缭绕,又见爷爷坐在门槛上靠着铁门,手里提着烟袋“叭嗒叭嗒”大口地抽着,吐出缕缕烟圈,惹得我蹦跳着用手去托起那阵阵烟雾。然后在一地的橙黄中,饭菜就飘香了。③院子中的那棵不知名的树好像又长高了,轻轻用手去抱了抱那树干,又粗了一圈,树下淋不到雨,偶尔也有几粒水珠滴落到发梢。又见奶奶拿着蒲扇,坐在躺椅上,轻轻地摇着扇子。而我就搬张小凳坐在她身旁,数着天上的满天繁星,听她说哪一颗是牛郎,哪一颗是织女……④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火盆依旧还在。隐隐约约中,又见邻居们都围坐在墙角。火盆中的火苗向上蹿着,映红了那一张张简单却淳朴的脸。大家把手搁在离火不远的地方,然后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谈,谈着一天的劳作,谈着市场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谈着哪家又添了小猪或养了小狗……我也依偎在他们身边,听着那些新奇的事儿,不时地向火盆中添些柴。有时听得入迷了,直到火苗蹿上袜子烧到了脚趾,才会“哇”的一声回过神来,这时候,院子里总会漾起一片欢声笑语。⑤我走出大门,放眼望望这老屋,才猛然发现记忆中充满了老屋的气息。只是老屋要拆了,要被建成那新房了。我也望着那锈迹斑斑的大门,那已沾满灰尘的躺椅,那不断往外渗着水的墙角;老屋,我以后就见不到你了吧!下次再回来,你已不在了吧!不,你一定还在,因为你充满着我的记忆,你承载住了我那份最厚重的感情!【学生作文2】在不妥协与圆融之间平衡①有人说,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决死去;有人说,薛宝钗因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而活下来;更有人说,刘姥姥因既坚持了自我,又懂得圆融而活得精彩。由此可见,在不妥协与圆融之间寻找平衡着实可贵。②我们都记得那个二十七岁的海子,那个年少时意气风发的海子,曾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名句,却在花一样的季节因承受不了世界的黑暗,带着不妥协的坚持走了。无数人为之叹惋。海子的不妥协的坚持固然值得称赞,可谁又能计算他为之付出的整个青春年华?海子,其实圆融一点并无大错。③当然,一味圆融也只会导致灾难。明朝将领吴三桂,是个极圆融的人,他向明朝圆融,不尽力巩固国防。他又向清朝圆融,眼见明朝大势已去,便随波逐流,为清朝打开了山海关大门。无数的后人为他叹息,摇头。吴三桂,一味妥协现实,向墙头草一般,你内心中所坚持的东西,去哪儿了?④还有一位更为大众所知的人物,钱学森。钱学森早年曾在美国求学,那时的华人,在美国几乎无地位可言。钱学森也时常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与无理取闹,在这时,他选择了跟现实妥协,他懂得圆融,宽宏待人,一心向学。但当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人千方百计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此时却选择了不妥协的坚持,他历尽艰险,漂洋过海回到了中国!钱教授在为人处世,与他人、社会相处时适度圆融,却始终不妥协地坚持自己的内心所追求的东西。⑤海子的身影渐行渐远,吴三桂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钱学森的形象至今熠熠生辉。不妥协的坚持与适度的圆融相结合,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要修习的功课。学会了这些,便也走向了辉煌!四、作文“题记”的4种写法很多同学喜欢在作文开头使用“题记”,即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写一段简练的文字。题记运用得好,能够让阅卷老师更快更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显出作者的写作水平,成就一篇高分作文。“题目”与“题记”具体格式:题目不宜过长,写在第一行中间,左右两边空格最好基本对称,左边至少空四格。题记内容在题目下一行空两格开始写,在内容下一行居右写“——题记”。如下图:写法1.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或诗文等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还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例如,在写故乡、祖国的时候,可以引用余光中的《乡愁》、艾青《我爱这土地》等诗歌中的句子。《故乡》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写法2.借助题记渲染情境,表达作者某种情感,最快速度引起读者共鸣。如《感悟高中》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写法3.在题记中对文章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诠释,使文章的中心更加清晰、明确,让人一目了然。例如,在写幸福的时候,具体表明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幸福的生活》题记:“幸福,莫过于寒冬的早晨,一缕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来;幸福,莫过于炎夏的中午,一阵清爽的凉风吹拂而过。”写法4.用题记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在点题中为行文定向,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有明确的体味。例如《抹去心中的界限》的题记:“表面的界限,能用手抹去;心中的界限,只能用心去抹平。”最后要强调的是,题记一定要简洁,一定要紧扣题目以及文章内容。如果感觉文笔平淡,不能吸引读者,那就不如不用题记,直接开始写第一段。五、谈谈凤头元人乔梦符说过,写文章需要“凤头”:小巧玲珑,短小精美;“猪肚”:内容丰富、健美、充实、容量大;“豹尾”:干脆利索、收束有力。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可是,反观我们的写作现状又如何呢?①拐弯抹角,离题千里。②千篇一律,格式固定。③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但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④扣题不紧。⑤语言不精美。而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简洁(点题)、新颖、优美。我们从学过的教科书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开头。学生通过对自己平时作文开头的分析,看到存在这样一些通病: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精彩片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赏析】文章开篇直接点题,记叙文直叙其事,单刀直入,不枝不蔓,开宗明义。2.描写环境【精彩片段】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赏析】文章开头写住所的陈设,表明福楼拜生活简朴,创作勤奋。文章的开头从环境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3.总领全篇,提示要点【精彩片段】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郑振铎《猫》)【赏析】这一句提纲挈领,表示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自己家养三只猫的经过。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4.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精彩片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宗璞《紫藤萝瀑布》)【赏析】开头简洁地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5.运用引用,突现中心【精彩片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赏析】引用诗文妙语、名言警句等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6.先声夺人【精彩片段】“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张之路《羚羊木雕》)【赏析】《羚羊木雕》一开头就用对话将矛盾抛出,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笑。7.对比映衬,烘云托月【精彩片段】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运用了对比,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8.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精彩片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其实,作文的开头往往并不是某种单一的形式,有时它是几种形式的组合,如:朱自清《背影》开头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单刀直入,倒叙的手法,一个“最”字,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赏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个起笔,抒写了盼春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六、谈谈豹尾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结尾如开头一样很重要。无怪会有“豹尾”一说,意在强调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来说,学生作文的结尾易犯的毛病有: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拖泥带水……为了让学生熟悉结尾的方式,我们还拿课文做文章,和学生一起从中总结出以下几种结尾方式,供学生借鉴。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如《云南的歌会》的结尾“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背影》中的结尾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即呼应了课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3.卒章显志式(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如:《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除了母亲,还有谁能荫蔽?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地把母爱推向高潮。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如《谈生命》的结尾:“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又如《雪》的结尾“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两个自然段同样是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七、谈谈议论文的结构论证结构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大类。1.横式结构(即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1)总分式“总分”有三种基本形式:①先总后分。②先分后总。③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如《精神的三间小屋》一文,呈现的是“引入论题——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文章1—6段开头部分,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引出论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7—18段主体部分,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即“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的小屋”“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19—20段结尾部分,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精神的小屋扩建成精神的大厦。扩大了文章的格局,给人带来阅读的回味和思想的回荡。这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2)并列式主体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平等的关系,内容各自独立,但都围绕中心论点。①分论点并列式具体要求: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例如《说“思”》一文的结构提纲。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分论点一: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分论点二: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分论点三: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②分论据并列式基本要求: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如《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一文的结构提纲。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分论据一:大火中,肖邦仍然在演奏音乐。分论据二:安培在行动中的马车车厢背面算题。分论据三:陈毅读书时,误将糍粑蘸着墨吃。(3)对照式对照式从正反两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对比鲜明,强烈渗透作者情感。基本结构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例:题目:《苦难是一种财富》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正面: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磨炼。(勾践卧薪尝胆)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材料)总结:苦难能磨炼出坚强的毅力和超人的勇气。2.纵式结构(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所谓的纵式结构,就是在横式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论证部分,具体阐述如何将上面被论证的观念,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即在实践中我们如何运用理论。横式机构只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纵式结构,在证明论点后,强调实践运用,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它的结构一般表现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部分。如《怀疑与学问》一文的结构提纲:第1—2段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是什么。第3—5段分析分论点一: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为什么。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听说“腐草为萤”(论据)——怎么样。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第6段分析分论点二:怀疑还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为什么。a.戴震善问的例子(论据)——怎么样。b.我怀疑,所以我存在。八、如何给议论文列提纲中学生编写提纲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简单和逻辑性不强。如《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的提纲:一、提出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二、说理论证:1.勤奋学习便会取得成就。2.不勤奋学习必将一事无成。这样的提纲太简单,看不出作者的整体构思,实际写作时,仍然需要边写边想,这就没能起到提纲应有的作用。同样是这个题目,另一份提纲则明确具体、条理清楚:一、提出论点: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二、分析:1.学习与才能的关系。2.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3.“天才”“神童”的才能来源于“勤奋学习”。三、多角度论证:外国:1.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的例子。或2.高斯的例子。或3.居里夫人及丈夫的例子。或4.引用狄更斯、巴尔扎克的话。中国:1.唐代的诗歌:白居易的自我写照。或2.明代的药物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或3.清代的绘画艺术:郑板桥刻苦画竹的诗四、结尾点题,强调中心论点。写作提纲一经列出,就应该依“纲”写作,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有了更新更好的思路,可以随时调整或修改提纲。提纲是文章整体构思的文字化。拟写作提纲前一定要认真构思,逐步养成拟写作提纲的好习惯,这对提高作文效率,保证作文质量是大有益处的。当堂通关1.请从上一专题《选择材料》的九篇河南满分作文、两篇江苏满分作文、两篇浙江满分作文中挑选出自己最欣赏的作文结构,与大家交流。2.请写出2023年郑州一模作文的作文提纲,并谈谈自己在作文结构设计上的心得。(题目见专题一《河南作文特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4659

收藏

100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