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2023·四川雅安)如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C)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B.皇权受到制约C.权力的分散与制衡D.分割地方权力2.(2023·湖北武汉)阅读下列图表,促成来华使节次数变化和技术交流的主要原因是(B)时间次数1369—1398年(洪武时期)1403—1424年(永乐时期)平均每年次数约6次约15次总次数183次318次A.张骞通西域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哥伦布远航3.(2023·山东济宁)据记载,郑和第三次返航时“附古里(今印度地区)等十九国贡使来朝”;第五次出航“送摩骨都束(今非洲地区)等十五国贡使返国”。由此可见,郑和远航(D)A.目的是接送外国使臣B.到达了西欧的国家C.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D.密切了与海外联系4.(2023·新疆)明朝中晚期科技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技术的总结,而且蕴含着某些带有近代意味的科学精神。下列著作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农业科学巨著是(A)A.《农政全书》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5.(2023·湖北荆州)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D)A.《唐本草》B.《千金方》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6.(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四模)全书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虽然所写的完全是超出了人间生活的天庭、地府,神、佛、鬼、怪,但却都活灵活现。该书是(C)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7.(2023·开封一模)下图反映的两个机构的设置(A)明朝内阁大堂旧址军机处外景A.强化了君主专制B.削弱了宰相权力C.巩固了边疆统治D.抑制了地方权力8.(2023·平顶山一模)小平同学进行“中华英雄谱”主题学习时,收集了如下诗句。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人物是(D)A.张骞B.鉴真C.戚继光D.郑成功9.(2023·湖北黄冈)乾隆时,英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内,西藏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这表明(B)A.清驻藏大臣不掌管外交等事务B.清朝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C.中央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D.清朝政治体制挫败了英国图谋10.(2023·北京)对如图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D)A.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B.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C.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11.(2023·广东)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这一举措(B)A.导致了科举僵化B.有利于巩固统一C.加速了人口增长D.造成了冗官现象12.(2023·郑州二模)18世纪,“山西票号”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号,后来还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罗斯设立了办公机构。这反映了清朝前期(B)A.市井生活丰富B.商帮实力雄厚C.人口增长过快D.手工工场出现13.(2023·许昌一模)明清时期,官府允许漕船可同时附带适量的南方土特产,且数量逐渐由60石增加到180石。另外,漕运人员往往还在运河沿途揽载商人货物,收取运费。漕船在运送漕粮的同时,从南方运到北方的货物数量相当可观。材料反映出明清漕运(B)A.缩小了南北地区的差异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代中国传统农业经济14.(2023·洛阳二模)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既不失庄重,又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枣色,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D)A.真实再现历史原型B.客观评价历史人物C.制作工艺非常复杂D.渗透人们价值取向15.(2023·焦作一模)明朝中后期开始广泛流行的小说中,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背景是(C)A.西方民主国家的渗透B.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八股取士的直接后果16.(2023·新乡一模)“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的(C)A.艺术水平B.批判作用C.内容特点D.深远影响17.(2023·郑州一模)清朝建立后,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关口易为熙熙攘攘的贸易市场,一个拆除了民族壁垒的封建大国的全国贸易市场正在形成。这主要体现了长城的(B)A.建造结构B.功能变化C.历史沿革D.军事意义18.(2023·郑州一模)与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景盛世、汉武盛世、贞观盛世不同,17世纪兴起的康乾盛世所面对的局势,已经与中国传统的任何一个王朝相异其趣。这里的“局势”指的是(D)A.政局的稳固B.民族关系的和睦C.经济的发展D.全球时代的到来二、非选择题19.(2023·湖北黄冈)【中国古代的经济】材料一宋室南渡以后,南宋政府不断敕谕农民广种春稼(冬小麦),或频下劝农种麦的诏今,自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唐朝时期,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摘编自周方高、宋患聪《略论宋代农业技术推广》材料二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南方山地的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南方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2)特点:商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形成了由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兴起;长途贸易兴盛,地域性的商帮崛起。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0.(2023·湖北武汉)【古今建筑的变迁】材料—黄鹤楼(清代绘画)故宫辛亥革命博物馆三国时吴国始建,今为仿古重建,采用斗拱与撑拱穿插布置的建筑结构。明朝建成,雄伟壮丽,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2011年建成,融合传统与现代建筑手法,体现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求新求变的首义精神。——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整理材料二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在梁架上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在平面布置上,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这种建筑组群,在艺术效果上和欧洲建筑有着一些根本的区别。——摘编自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材料三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总体布局到艺术装修都有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构造、装饰、装修、处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之处。古为今用,就是对这些建筑特点的运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摘编自张驭寰《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处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1)建筑:故宫。信息:明朝建成;中轴线纵贯南北;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2)木质结构为主;建有起装饰与减少剪力作用的斗拱;组成庭院建筑组群。(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保护与利用古建筑的策略。(3)学习古建筑,了解古建筑历史;将传统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政策引领,制定保护古建筑的法律法规;资金保障,加强古建筑维护;加大宣传,增强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