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单元通关卷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选择题1.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A)A.考古发掘B.口耳相传C.音像资料D.想象推理2.(2023·广西)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A)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社会制度3.(2023·北京)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B)4.(2023·新疆)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C)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5.(2023·新乡一模)在早期文化中,中原地区形成了李家沟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洛邑文化等完整的发展链条。这表明中原文明具有(B)A.多样性B.连续性C.包容性D.创新性6.(2023·湖北武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D)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7.(2023·广东)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B)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D.中央集权确立8.(2023·重庆B卷)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B)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9.(2023·信阳一模)《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刳(注:挖空)木为舟,剡(注:削)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注:渡河)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现象存在的是(D)10.(2023·开封一模)作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河南所孕育的历史如木之根本、水之渊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作用。这说明(D)A.华夏文明,兼收并蓄B.中华文明,冠绝世界C.华夏文明,一枝独秀D.河南历史,底蕴深厚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陶寺遗址)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从墓坑、葬具、随葬品等综合排比,可分大、中、小三类,分别占墓葬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左右,大型墓的墓坑长3米多,有木棺,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有彩绘蟠龙纹陶盘、土鼓、特磬、成套的彩绘木器和彩绘陶器,还有玉石礼器、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整猪等,单座墓的随葬器物总数达一二百件。——摘编自《历史阅读理解》(1)对比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觉得哪种文化的经济发展更先进一些?理由是什么?(1)图二的经济发展更先进一些。理由:图二出土的石器、骨器比图一种类更多;用途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细;从打制石器发展到磨制石器。(2)从材料二你能够得出什么推论?得出这样推论的依据是什么?(2)推论1:社会的贫富分化(或阶级分化)明显。依据:墓葬分大中小。推论2:经济发展;手工业发展。依据:随葬品既丰富又精美。推论3:可能出现了极大的贵族首领(或国王)。依据:有不到1%的大型墓葬,是极少数人,不是一般贵族;随葬品非常丰富,证明墓葬主人生前地位极高。(3)通过上述探究,你觉得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不同史料之间相互印证、重视证据、大胆推理、严谨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