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通关练 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阅读 81 下载 17 格式 docx 大小 103.31 KB 共5页2023-11-12 11:06:17发布于河南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宁)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A)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2023·湖北黄冈)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除此,政府还尝试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清政府此举的目的是(D)A.提高教育水平B.开启西化浪潮C.引领文明开化D.为了洋务需要3.(2023·郑州外国语二模)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A)A.创办民用工业B.打造近代海军C.谋划维新变法D.建立新式学堂4.(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四模)19世纪70年代,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初知由富致强,遂生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下列企业体现这一主张的是(D)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B.安庆内军械所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5.(2023·广东)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D)A.控制白银外流B.筹划制度改革C.注重经济发展D.重视海防建设6.(2023·郑州一模)恭亲王奕等在1862年给同治帝的奏折中写道:“各国均以重资聘请中国人来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该奏折最有可能是(B)A.《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B.《奏设同文馆折》C.《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D.《重订学堂章程折》7.(2023·安徽)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A)A.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B.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8.(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一模)梁启超评价李鸿章为东方俾斯麦,认为欲了解近代中国,不可不了解李鸿章。下列选项中属于李鸿章的活动的是(C)A.率领陆军收复新疆B.抗击华尔洋枪队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D.进行虎门销烟9.(2023·新疆)某史学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战争结束后52年,经明治维新而疾速发展的日本,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打到其先前祖师爷的门前”的战争是(C)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一模)条约的签订让台湾人民“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该条约指的是(C)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1.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B)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12.(2023·河北)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C)A.太平天国的建立B.洋务运动的兴起C.戊戌变法的实行D.中华民国的创建13.(2023·宁夏)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B)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维新变法阻力很大C.近代民用工业出现D.“实业救国”成为共识14.(2023·开封一模)“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材料表明戊戌变法(D)A.促进了思想解放B.缺乏理论指导C.打击了封建势力D.缺乏群众基础15.(2023·广东)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B)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16.《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D)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D.变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二、非选择题17.(2023·郑州二模)某中学开展“像史学家一样读书”的历史阅读活动,共读了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请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通读目录厘清时空】材料一目录第一章剿夷与抚夷……2.英国人做鸦片买卖……5.不平等条约的开始……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1.旧社会走循环套2.曾国藩刷新旧社会……第三章1.自强及其失败……3.前进遇着阻碍第四章瓜分及民族复兴……2.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5.中日初次决战……7.贯彻总理的遗教(1)请选择材料一中的某一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章还可以讲述什么内容。(1)第二章;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精读细节理解历史】材料二同治、光绪年间的自强运动之所以不能救国,……是因为领袖人物还不够新,所以不能彻底。但是倘若当时的领袖人物更新,更要进一步地接受西洋文化,社会能容许他们吗?……他们所行的那种不彻底的改革已遭一般人的反对,若再进一步,反对一定更大。(2)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赞同;理由:长期闭关锁国,民众思想尚未觉醒,封建守旧势力强大,都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深入历史以史为鉴】材料三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日本、俄国、土耳其接受了近代的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于是复兴了、富强了。现在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近代史。我们要仔细研究每一个时期内的抵抗方案。如果能找出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我们对于抗战建国就更能有所贡献了。(3)综上所述,推断作者撰写此书的目的。(3)吸取教训,促进抗战建国;以史为鉴,实现中国近代化。1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表(1896—1898年)国家俄国法国日本德国英国强占租占地旅顺、大连广州湾台湾和澎湖列岛胶州湾新界和九龙势力范围长城以北两广和云南福建地区山东半岛长江流域、西藏材料二1898年1月底,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光绪帝厉行变法,取法日本,全面维新。他把变法希望全部寄托在皇帝身上,对原来的开议院、兴民权等避而不谈,提出开制度局于宫中“以参酌新政”。材料三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就把戒除妇女缠足作为一项社会革新,还大胆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国闻报》载,新加坡华人相约剪辫,认为梳辫子既不雅观又不卫生,且对机器生产有碍,对人身安全不利。(1)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描述当时中国面临的局面,并分析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局面: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因素: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对外输出资本的需要。(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举措与材料有何内在联系,并概括其改革措施的特点。(2)联系:公车上书促进了维新变法的进行。特点: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减少了实质性的措施,改革不全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3)综上探究,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3)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移风易俗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4659

收藏

100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