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编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国民党发起谈判的真实意图是(B)A.共同商讨国家大计B.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C.讨论建立联合政府D.确定和平建国方针2.(2023·郑州一模)1946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声明》:“本党认为蒋介石……没有任何理由推翻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只要他们有这种最低限度的诚意,本党一定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的真正实现,民主的真正开始。”这份声明发表的背景是(D)A.抗日战争的胜利B.重庆谈判的进行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内战的全面爆发3.(2023·开封一模)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当时,为“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是(B)A.有田同耕B.实行耕者有其田C.减租减息D.打土豪,分田地4.(2023·新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B)A.国民党统治陷于孤立的状态B.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C.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夺取全国胜利阶段5.(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一模)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为此,采取的军事行动是(A)A.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转战陕北6.(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东北的战役令蒋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并对整个国民党军的士气给予了致命的打击……它揭开了国民政府崩溃的开端。”材料中的“战役”是(A)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2023·焦作一模)《古城新情调》一文中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上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所描述情景发生的时间、地点是(D)A.淮海战役胜利后的南京B.辽沈战役胜利后的沈阳C.渡江战役胜利后的上海D.平津战役胜利后的北平8.(2023·平顶山一模)1948年秋,中共已在东北解放了97%的土地、86%的人口,拥有95%的铁路;国民党军队被分割在长春、锦州等孤立地区,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表明当时(D)A.国统区经济状况急剧恶化B.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崩溃C.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D.基本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9.如果给下图配诗词,最恰当的选项是(C)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二、非选择题10.(2023·河北)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朵黄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国故事;一条泱泱大河,承载了一部中华春秋。材料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发出通电提出,我全体“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此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渡黄河东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进入山西境内,开始指挥八路军各部队展开新的战斗。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此后,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山东、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纷纷建立。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将侵华战争的重心指向华北敌后战场,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1)据材料一,指出八路军“渡黄河东进”作战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1)对象:日本侵略者。史实: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的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材料二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陈谢大军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9月,陈粟大军越过陇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苏的战略展开。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2)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哪些作用。(2)背景:中共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争形势有了革命性变化)作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有利于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前沿阵地,为全国胜利打下基础。(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完成的历史任务。(3)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民族独立;赢得解放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取得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11.研读历史材料,感悟光辉历程。材料一文物一文物二文物一:民工支援前线使用的独轮车。文物介绍:三大战役中,支前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使用大小支前车辆141万辆。数不清的小车队,车轮滚滚,将弹药等战略物资运输到前线战士的手中。文物二:渡江先锋船。文物介绍:渡江战役前夕,许多船主、船工主动将隐藏的帆船献出。船工张孝华父子与其他船工一道冒着枪林弹雨率先将解放军战士护送到长江南岸,为渡江战役作出了杰出贡献。此船为张孝华父子驾驶的渡江先锋船。材料二李延国、李庆华在《根据地》一文中记载了这样的场景:上海解放后,凌晨的上海街道悄无声息。大资本家荣毅仁打开大门,走上街头,看到进城的人民解放军全部睡在路边。他们身着一样的军服,分不清军官和士兵。这时一位军人和蔼地向荣毅仁要一碗开水,荣毅仁立即让家人送来一碗开水。结果,要水的人并没有喝这碗水,而是蹲在一个伤员身前,用铁勺向他嘴里喂水。这一幕让荣毅仁永记在心,荣毅仁的父亲荣德感叹说:蒋介石永远也回不来了!(1)研读历史材料时会遇到不同类型的材料。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材料类型上的区别。(1)材料一为历史文物及介绍;材料二为文字材料。(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可以用来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战争胜利的原因。(2)材料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材料二: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官兵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