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历史第一部分中考考点通关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二单元考点通关重难点通关情境通关纵横通关单元核心导航真题通关两次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两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两个行省新疆行省、台湾行省两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两份报纸《时务报》《国闻报》十三位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聂士成一个深渊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内忧外患,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希望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这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的不断深入。近代化探索考点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概况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2)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中期口号“自强”“求富”内外交困洋务派先进技术洋务运动概况领导阶级及派别地主阶级代表人物①中央:奕;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洋务派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发展近代军事工业(1)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2)口号:“自强”(3)代表:开办近代民用企业(1)时间: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2)口号:“求富”(3)目的:辅助军事工业(4)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发展文化教育(1)目的:为了洋务的需要,培养当时急需的人才。(2)措施:①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建立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建立新式海陆军建立新式陆军(1)建立: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2)运用:1875年,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建立新式海军(1)原因:中国东南海疆形势严峻,李鸿章倡议建设近代海防。(2)开始: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筹建新式海军。(3)发展: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其中以舰队规模最大。(4)建制:1885年,清政府成立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建立行省新式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北洋海军衙门台湾洋务运动评价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进步性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结果)以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失败原因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内部腐败,并遭受外国势力挤压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门户开放甲午中日战争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大陆政策)。(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发生,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时间1894—1895年(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次战争被称为“”)开始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东学党起义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重要战役平壤战役时间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人物左宝贵结果平壤陷落黄海海战时间1894年9月人物致远舰管带(1849—1894)在弹药将尽之际,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壮烈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重要战役黄海海战结果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战,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辽东战役时间1894年9月—1895年3月事件日本制造了威海卫战役时间1895年初结果丁汝昌自杀殉国,结旅顺大屠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春地点日本马关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内容危害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借用外债进行赔款,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马关条约》内容危害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财富,使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开设工厂大大加深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门户开放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2)表现: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1)背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2)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3)评价:“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列强不断划分“势力范围”,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考点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代表人物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侧重西方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主要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拉开序幕①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②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准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天津的《》)高潮(1)开始时间:1898年6月11日。(2)内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员上书言事。公车上书时务报国闻报百日维新戊戌变法高潮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②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依靠的只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没有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③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④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意义①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②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变法运动考点四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兴起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不满口号“”概况①兴起:19世纪末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习武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②发展: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③1900年6月,八国联军开始入侵中国,义和团进行抗击八国联军斗争,在北京、天津抗击侵略军,取得廊坊大捷。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概况④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考点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扩大在华权益过程①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2000多人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遭到义和团的阻击。②大沽炮台失守后,在北京,清政府利用义和团,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进一步瓜分中国廊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过程③在天津,义和团与清军共同保卫天津,殉国。④1900年8月,北京沦陷。八国联军在北京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结果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聂士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约国家英、美、俄、日等11国主要内容危害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以税收作担保,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危害政治:清政府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东交民巷成为“”,便利了帝国主义通过外交途径控制清政府、侵略中国保证严禁人民国中之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性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主权丧失的不平等条约影响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最庞大最严重统治中国的工具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由国家创办的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8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的有11个国家。3.《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内容(原因:列强内部矛盾复杂,分赃不均),是赔款最多的条约。1.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方面中国日本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政治封建势力强大,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阻碍封建势力弱小阶级力量维新派力量弱小,没有实权,且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力量强大,资产阶级有实权,且得到人民的拥护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而且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2.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比较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点背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性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时也反侵略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比较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点组织发展情况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没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斗争纲领主张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曾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一味盲目排外斗争时间建立政权,持续了14年,斗争时间长未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相同点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感想与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防止历史悲剧重演。(2)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文化。(4)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材料: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年代哲学、宗教自然、应用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前1412312\1896—1911年3817236623813695863.86——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设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答案】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最多。原因:甲午中日战争让中国人看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强大的事实,中国知识分子主张向日本学习。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西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的民主革命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时事、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别于传统的旧诗。——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通述:戊戌变法后文化领域出现了开设新式学堂、培养民主革命人士、知识分子文风文体更加大众化、通俗化等变化,有利于促进新知识传播和思想启蒙,同时也有利于开启民智。1.(2022·河南)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D2.(2021·河南)《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A.划分“势力范围”B.增设通商口岸C.废除科举制度D.进行心理征服D3.(2020·河南)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B4.(2019·河南)125年前的这场战争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奋起,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过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5.(2023·河南)(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学堂开设课程京师同文馆数理启蒙、几何原本、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福州船政学堂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天津电报学堂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3分)注重自然科学;兼顾理论与实践;课程比较丰富;以西方为参照。(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据材料二,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3分)培养了新式人才;传播了西方学说;有利于救亡图存;推动了教育变革。(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综上所述,你获取了关于教育发展的什么启示?(1分)教育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20~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