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语文组织语言专题五第四部分作文当堂通关讲解通关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讲解通关一、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所以考场作文语言也要有文采,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获得高分。因此,每一位考生都要做个聪明的美容师,注意语句的整齐美、对称美、韵律美、辞藻美,让考场作文出彩,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余味无穷;如饮醉酒,令人陶醉。二、常见语言组织方法1.正确运用修辞【范例】甜美的回忆像一壶烈酒,一腔热气在心底慢慢扩散,让你觉得温馨,让你豪情满怀。【赏析】作者把回忆比作烈酒,把自己对回忆的体验比作喝烈酒的感觉,这个比喻新颖、形象,把无形无味的回忆化成有形有味有色的可感事物,给读者一种新鲜的体验与感受,充满了灵气与才气。2.句式灵活多变【范例】我不迷恋“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暗淡情调,也不愿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清无奈……我独爱那一片火红的枫林,秋风萧瑟,枫叶随风轻摆,那红的是激情,是斗志,是积蓄力量抵御寒冬的准备,是走向成熟的韵味……【赏析】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可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示例中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3.富有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就是指语言中运用一些名言名句,或是运用一些典故,或是仿用、化用一些名言句子,使其所表达的意思更有意味,更有深度,更容易打动、感染读者,所表现的是作者文化沉淀之功底的深厚与浅薄问题。【范例】太白忘却人生假丑恶,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东坡铭记人间真善美,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人之一生,当忘则忘,当记则记,只有这样,才能坦诚、执着。【赏析】“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是活用了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而“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则是活用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一句。这段话因有这两个典故,因有了这两句话而显得底蕴饱满,魅力十足。4.巧妙运用词语善于使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具有修饰性作用的词及四字格词语。【范例】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潜滋暗长,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赏析】使用了“零星”“蹭地”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修饰词,使用了“顽强不屈”“前赴后继”“潜滋暗长”“星罗棋布”“泛滥成灾”等四字格词语,使文章的语言充满趣味,突出了“青春痘”的疯狂长势,让人耳目一新。5.语言要有思想作文的语言有没有力度与深度,关键在于其思想性的高低。好的作文语言总能给人一些启示、一些经验、一些哲理,其所表现的就是作者为人处世的认识与经验,也是作者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表现。【范例】人生就是忘记与铭记所演的一场戏。当我们学会辨别那些无价值的灰尘碎砾与有价值的黄金财富时,我们才开始真正体会忘记与铭记的真正含义。【赏析】这段话是作者对忘记与铭记的个人体验与感受,它能给人一种启示、一种思考、一种向导,其思想是深刻的,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因而它能触及读者的心灵深处。6.生动鲜活,生活气息浓郁作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生活的鲜活性、生活的原生态都需要用语言来展示。在考场作文中,生动鲜活的语言能迅速唤醒阅卷老师的生活记忆,进而产生相似联想,引发情感共鸣。【范例】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赏析】上面的文段正是突出了语言的鲜活性,将往昔美好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阅卷老师的情感之弦在不知不觉中被拨动。7.幽默风趣,独具个性作文中幽默的语言,会给人一种新鲜感,令读者忍俊不禁。考场作文让阅卷老师在理解内容的时候,感到轻松愉悦,从而获得高分。【范例】“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上海中考满分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赏析】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诙谐、幽默的考场佳作,选材巧妙,语言有文采。如:“‘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本来“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等词语是用来写自然、气候的;“避而远之、心向往之”是文言语句,这样的反向使用增加了幽默感。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可以是大气的,可以是轻灵的,可以是绚丽的;可以深邃的,可以是质朴的;可以是清新的,可以是犀利的;还可以是幽默的。8.描写充满雕塑感(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写作记叙文,语言表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描写上,描写重在精雕细刻,要精雕细刻则需在用词上追求“雕塑感”。动词、形容词要精心选用,力求一字传神,一语神出,如石雕一般镌刻在读者心中。【范例】回家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我搀着她跨过那道门坎,她颤抖地扶着我,吃力地迈出来,她说“下次再来”,夹着浓重的乡音,我点头,盯着她的小脚。车渐行渐远。我回头,看倚在门上的阿婆。夕阳西下,在门边上映出昏黄,却照不亮她逝去的年华。三、造句的奥妙1.把句子拉长先来看一则例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些句子是“扩展式描写句”。每一个句子都可大致分为两个层次,都是前略而后详,都是前面简明而后面生动,都是前面有一个中心词(点示出人、景或物),后面围绕这个中心词进行描写。这是多么美丽的句式:由于鲜明的层次性,它表达的节奏舒缓而自由,于从容不迫之中表现出细腻,在初步的展现之后再缓缓撩开人、景、物的面纱。还有的句子直截了当在中心词后用一个“冒号”来“诠释”,可以叫作“诠释式描写句”。所谓“诠释”,就是在核心短语后,加上一段评论或解释性的文字,使语言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两个例句前面呈现要描述的对象,后面进行扩展,描述事物的特征。显然,如果作者只写到前半部分,文章也说得通,读者也能理解,但显得笼统而不具体,抽象而不形象,概括而不生动,也就是“说得通不一定说得好”。2.把句子缩短长句子是学生阅读的障碍,学生可以提炼关联词、关键词,把长句缩成短句,抓住主干,剔除枝叶,把握句子的核心,领悟句子的内涵。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写景有时喜欢下笔就直奔主题而去,文章少了蕴藉含蓄;有时则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有学生表示,可写的内容很多,该如何取舍与表达?显然,把句子缩短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句子“长短”之间的相互转换来锤炼语言或铺陈的能力。3.把句子排齐经典诗文中有不少句子形式上对称整齐,朗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增强了对文意理解的表达效果,可谓句句精妙,文质兼美。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议论性经典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而且在形式上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疏密相间,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岳阳楼记》一文,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落玉盘“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它们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整齐对称,读来恰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教材中这样的句子屡见不鲜。4.把句子点亮一两个精准的词语往往会让句子的意味得以烘托出来。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有一句话重复了两次:“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唉”字有多重含义:既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与无奈,又是对有钱的于勒的期盼,更是对有钱的于勒的久盼不归的失望,由此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切的把握和理解。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文中的“到处”“整个”“都”,以及出现频率较高的“每一”等词语,老舍正是用这种带有夸张意味的极端词来描写极端化的自然环境,强调了天气极端之“热”。老舍先生运用这些极端词,来表达那种撞击内心的“逃无可逃”的感受。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道放在哪里好。这里一口气连用四个“不能……”,四个“不知道(不晓得)”,接连袭来,真实地、恰如其分地描写出雨势凶猛,以及祥子在暴雨下难以忍受、艰难挣扎的形象和心理活动。假如改为“不能抬头、睁眼、呼吸”,“一切都不知道”,便会觉得只是在笼统叙述,缺乏强烈而真切的感受。四、议论文也有语言美议论文语言以简洁大方、客观公正为主。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展示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精炼透彻的魅力。我们以“人民日报社论”为例,来学习一番吧。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我们要大力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展现中华文化的底蕴与格局(《人民论坛》)我们要加强文明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展现中华文化的底蕴与格局(《人民论坛》)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透过北京冬奥会,世界看到一个阳光的中国。透过北京冬奥会,世界看到一个富强的中国。透过北京冬奥会,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中国。阳光、富强、开放中国的生动映照(《和音·一起向未来》)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人生需要不懈奋斗与拼搏。人生因奋斗而精彩,青春因拼搏而亮丽。用拼搏展现青春风采(《今日谈》)我们要重视人民的地位。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观点》)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北京冬奥会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立春日“一片雪花”起笔,到临别时“折柳寄情”收笔,一幅关于拼搏与梦想、团结与和平的冰雪画卷,伴着“双奥之城”的荣光,满怀“一起向未来”的期望,铺展在全世界面前。《我们向世界兑现了承诺》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新时代的关键抉择》)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脱贫攻坚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幸福。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不经历挫折,怎能取得成功?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攻城容易守城难。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在更广阔的人类文明领域,播撒民心相通的友谊种子,奏响“诗和远方”的华美乐章,我们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推动人文交流从“相遇”走向“相知”》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心中理想信念的明灯更加闪亮。《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夯实民主基石汇聚澎湃力量》学生语言《人民日报》语言出处(论点提醒)合作才能办好事。独行快,众行远。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当堂通关1.我们给学生献上三篇中高考满分作文,这些文章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请仔细阅读,说说小作者们独特而高超的语言造诣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佳作1:听你说重庆考生妈,你说的,我都会仔细听。——卷首语你风风火火来到这世上,一不留神成了家中的大姐姐,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你自豪地说:你是家中的混世魔王,天不怕地不怕,会领一帮人上蹿下跳,与你的异性唇枪舌剑,胡侃天地。会教妹妹们捉蚱蜢,炸了后强迫别人吞下去。他们说你无“恶”不作,一手遮天,我听着听着,笑开了。你豪迈地说:二十岁以前不知道什么叫挫折的你,却稀里糊涂地嫁给了当时烫了个最流行的爆炸头的爸爸,稀里糊涂成了孩子她妈。而我就是那个孩子,缚住你后半生的孩子。你遗憾地说:后来与异姓没了联系,家乡也变成了有我在的地方。你放弃了你喜爱的文学、诗歌,放弃了“金梁古温”的武侠小说,放弃了做梦当女侠去劫富济贫,放弃了你所向往的自由美好的生活。我知道那时起,你便只有一个角色,我妈。我们俩,真不知是前世今生纠缠的互相困扰,还是来得理所当然的幸福快乐?总之,你说了这么多。你后来又激动地说:你要下海,你要经商,你要摒弃一切困扰。可我知道,你是想要我上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前景,过更好的生活。你喋喋不休的啰嗦在我看来是最美最温柔的诗歌,你说这么多,是我人生路上最亮最闪耀的导航。可是妈,我知道你没有说出口的。你拔呀拔,拔不完头上被雪染的白色。你抹呀抹,抚不平脸上日益增长的纹路。你诧异地说,这是怎么了?我知道你生性乐观,积极向上,但你已无力为我奔波劳累。我相信我们的感情深入内髓,因为听你对我说了那么多,那么多。现在,该我说了。佳作2:他们上海考生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随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佳作3:汀州梅花香山东考生鸦片战争的大炮打破了一个天朝沉醉的迷梦,四万万人民的眼泪映不出神州的方向,天安门前的怒吼唤不醒一个早已枯朽的中国,但唯有一些人用他的身心,用他的意志与精神,撼天动地,与日月齐光!一枝梅花落在你的眼里,可这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实在不敢想象这个戏称自己是“一佳顶双目”的男人在临行前是怎样的豁达,怎样的英气逼人。你手挟赴刑前的那半支香烟还燃在历史的光影里;你沿途高唱的国际歌还响彻在长汀公园的刑场上;你奋力去照亮前进的道路甚至不惜举全身而自燃,一颗灿星从此陨落,秋白不朽!孙中山先生说:“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而你是即使此身不存,此心也不死的人。你在临行前的从容与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激励了后世不知多少仁人志士,你心中的“大丈夫文武忠贞,求仕为国”的豪言始终像鞭子抽打在你瘦弱的身躯上,于是你宁肯倒下,也要去铺平中国革命的道路。你从不灰心也从不因困难而缩步,哪怕你被王明逐出中共中央领导集团,哪怕你后来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威逼利诱,你也一直很坚定地走革命道路,与你同时代的好多人都做了软骨头,在刀剑下乞怜。你是真正的因目睹人民沉浮于水深火热时而操起菜刀去救国救民的人,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又偏偏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你是文人,信奉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该在书斋里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本该将“瞿秋白”这三个字镌刻在文人榜上,可你没有。你将你的全部都倾注在了中国革命上,披荆斩棘,遇刀剑水火而不退缩。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终瞿秋白的一生,你也未留下巨著传世,然而我却在你唱破魔界、吼震浊世的声音里听到了真正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内心为中国发展而献身,为世界进步而殒命的理想贯通了天香楼和罗汉岭,以至后世白云苍狗几至变迁,你永不朽!“此地甚好,开枪吧!”你盘膝坐下,笑容温和恬静,一如数年前,你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露出的那个笑容。汀州何其幸,从此抱紧了一个坚强伟大的灵魂。2.请模仿你最欣赏的语言文字,以“亲情”和“祖国”为话题,各写一小段话,叙事或谈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