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中外女神童的故事

阅读 56 下载 1 格式 pdf 大小 135.5 KB 共39页2023-10-17 16:48:07发布于河南
中外女神童的故事6岁辨琴——蔡文姬蔡琰(公元174~?),字文姬,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她6岁辨弦的故事,曾在民间广为传颂。文姬小时聪慧过人。一天深夜,她被铿锵有力的琴声吵醒了,便侧耳谛听起来。原来文姬的父亲蔡邕几乎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和整理古代经典书籍方面,平时常常写作到深夜。他是用弹奏乐器来减轻自己过度的精神疲劳,以便在片刻休息之后继续写作。忽然,“嘣”地一声响,父亲弹奏的琴弦断了一根。小文姬为了在父亲面前显露一手,便向书房里的父亲大声喊:“我猜您弹断的是第二根弦,对不对?”蔡邕大吃一惊,问:“我儿怎么还没睡觉?你再猜猜我又弹断的是第几根?”父亲想试试女儿的判断力,便又拨断了一根弦。小文姬听后大声说:“又断的一定是第四根弦,对不对?”“对,对。”父亲高兴极了,又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小文姬很不以为然地说:“哪里是猜的?7根琴弦我都能听出来。你信不信?”“信,信。”父亲说:“你真聪明,6岁就有这么好的乐感。只要努力,你将来一定能成个大音乐家。”小文姬说:“古代的季札听琴,能判断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能断定国家就要打仗,我一定要象他们一样。”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文姬从此便进一步投入到勤学苦练中,后来真的成了七弦琴高手。东汉末年政治动乱。不久,匈奴大举人侵中原,文姬不幸被掠到北国,在大草原上熬过了几度春秋。她思念故国亲人,总是用深沉的七弦琴音排遣内心的忧郁。后来曹操当上了汉丞相,他用重金从匈奴赎回了文姬,想让她继续整理其父亲生前没有完成的古文典籍。蔡文姬回归途中,创作了悲切深沉的《胡笳十八拍》,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流芳万代。东晋才女——谢道韫谢道韫,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古代有名的女才子、女诗人。她从小便有过人的文才和口才,7岁时赢得了“咏絮才女”的美名。谢家是东晋时期的望族。谢安是当朝宰相,谢石任都督,谢玄任广陵相。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的组织者,在抗拒前秦荷坚统帅的百万大军进攻、保卫东晋政权的殊死战斗中立下了大功,深得皇上的信任。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安的侄女。她生长在这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表现出超人的才智。谢安文才武略盖世,乃是东晋第一号栋梁之臣。他平时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希望子侄们能一个个地茁壮成长,将来好为国家效力,所以经常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要求也十分严格。有一天,他看到侄女道韫正在读《毛诗》,便问:“你读过的文章能不能流利地背出来?”不慌不忙的小道韫说:“能。”她一口气背出了十多首诗。谢安又问:“你说说《毛诗》里面,最喜欢哪些诗句?”谢道韫想了想,说:“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去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了,连声称赞:“很好,很好。想不到你能有这么高的欣赏能力。这也说明你对《毛诗》的学习,不是囫囵吞枣,而是领会很深。”这件事传到社会上,人们都说:“道韫真乃女神童也。”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人们都穿上了御寒的棉衣。快到春节的时候,竟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远处的山峦变成白茫茫的;广袤的田野被白色覆盖了,连街道上庭院里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古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人们看到雪下得越大,心里越高兴。谢安带着侄儿侄女一起外出赏雪。他们为大自然的壮丽美景陶醉了。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谢安却在草亭里举杯独酌,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出神。谢道韫和哥哥谢朗从雪地里跑进草亭,借着炉火取暖。他们已经玩累了,也该休息休息了。谢安看着他们兴致很高,便打算趁机考一考他们学习诗文的情况。谢安说:“赏雪是个高雅的活动。不光是用眼睛去观看美景奇观,还应该用优雅的诗词赞诵,才能把兴致尽情地抒发出来呢。”调皮的谢朗正好8岁,他说:“叔叔你一定想好诗句了,才来考我们的,对不对?”温和的谢道韫接过了话,说:“俺们和叙叙比试比试,怎么样?”谢安高兴得笑出了声:“好!我饮下这一杯酒,再作好诗给你们看,如何?”兄妹俩等了好一阵子。只见叔叔用手拂去胡须上沾着的酒滴,站立起身子,用手向漫天大雪一挥,口中吟出了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就不往下说了,他是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正下着的大雪好像是什么呀?调皮的谢朗抢着吟了一句诗:“空中撒盐差可拟。”意思是说:“我看大雪就跟从天上往下撒着盐粒一样。”说完很得意地双眼看叔叔,想得到他的表扬呢。谢安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好,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能从天顶上往地下撒那么多的盐粒呢?再说盐粒重得很,怎么能够漫天地飞舞呢?”几句话说得谢朗脸上红红的。他觉得叔叔说的很对,可是自己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比喻了,再去看妹妹的本事吧。谢道韫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是想好了一句,不过,叔叔您不能笑话人家呀!”谢安点了点头,表示不笑话她。谢道韫把眼睛投向天空,轻轻地吟咏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我看这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正好像春天的柳絮,随风而起,四处飞舞。”谢安立即拍手叫好。他说::“小道韫的比喻太形象了。真是恰到好处。”谢朗也说:“妹妹的比喻比我强多了。”谢安说:“你知道它强在什么地方吗?第一,春天里柳絮到处飞舞,白茫茫一片,跟雪花的颜色很相象。第二,柳絮本身就很轻,飞的时候忽上忽下,即左即右,舞的姿态实在和雪花差不多,从重量和颜色上相比,没有别的比它更合适了。”谢朗这才恍然大悟,连说:“不错,真不错。”7岁的谢道韫咏雪的奇巧,被人们公认为天才。从此,她便有了一个“咏絮才女”的美名。后来人们对有作为有才华的女子,也都喜欢用“咏絮才女”来称道。智勇救危——荀灌荀灌,西晋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她13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荀灌的父亲荀崧,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太守荀崧,还要杀尽那忠于太守的人。荀崧公正无私,为官清廉,深受襄阳老百姓爱戴,他们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挥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样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情势更危急了,荀崧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苦苦相劝。这时,13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荀崧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荀崧答应了她的请求,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叛军都在睡大觉。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她代替父亲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中,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兵而去。襄阳军民得救了。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勇除蟒蛇——李寄李寄,东晋时期福建将乐县人。她小小年纪便机智勇敢地杀死了一条巨大的蟒蛇,为民间除了祸害。她的故事被史学家记了下来,一直被后人传诵着。福建西北部的山区连绵起伏,大森林遮天蔽日,凶恶的蟒蛇肆意横行,到处伤害附近的老百姓。位于山区腹地的将乐县,便有一条凶恶的大蟒蛇,盘桓在山洞里。当地的农民非常惧怕它。不仅仅是因为自家豢养的牛羊猪狗经常被蟒蛇袭击吞食,更可怕的是它还特别喜欢吃小孩子。当地农民差不多都没有文化知识,被传统封建迷信约束着,动不动就去乞求神灵来保佑平安,但是小孩子还是免不了遭受伤害。有一个可恶的老巫婆,看见农民们好欺骗,千方百计地装神弄鬼,大肆宣传它是一条天上的蛇神,下凡来到人间,将乐县的农民们必须修建一座神庙来祭祀它。农民们信以为真,不惜花费了许多的钱财和劳力,把神庙建好了。祭祀的香火长年不断,但蛇神还是不肯饶过农民们。继续受到蟒蛇威胁的人们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地方官员害怕因此地方上不太平,要是老百姓全逃走了,他就无法征税派捐了,便暗地里和老巫婆串通一气,公开宣布:农民们每年必须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去祭蛇,便可以得到太平。日子定在农历8月。每年到了那一天,农民们全部走出家门,诚心诚意地去蛇神庙焚香朝拜之后,便把事先安排好的小女孩送到蟒蛇栖居的洞口。一直等待凶恶的蟒蛇出来,把小女孩吃掉后,他们才离开。按照规定,凡是有女孩的人家应该轮流地送。后来有钱人家宁肯用银子去买穷人家的小女孩,或者逼迫自家奴仆的女孩子来代替。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一连送了9个女孩儿祭蛇。但蟒蛇还是照样出来作恶逞凶。官府和巫婆看到农民甘心情愿地听从他们的摆布,倒也十分满意。到了第十个年头,夏天刚过,村民们又该送女孩儿祭蛇了。这时候,人们的心情十分沉重。哪一个不害怕轮到自家送女孩儿啊?有一个又贫穷又老实的忠厚农民叫李诞,他共生了6个女儿,虽然拼命干活儿,日子过得还是少吃缺穿的。他有个最小的女儿叫李寄,长得又聪明又美丽,还特别知道孝敬父母。她看到父母为生活的重担压得抬不起头来,想来想去又没有什么好办法,便自己主动提出来,愿意去祭蛇。这件事太叫大人感到突然了。要知道十指连心,哪一个父母肯舍得叫自己亲骨肉走这条绝路?李寄恳切地对父母说:“女儿我虽然愿意尽力教敬爸妈,但是我却不能象古代的缇萦那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给爸妈脸上增添光彩。我心里不好受,一直觉得让爸妈白白养活,真是太难为你们了。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让爸妈卖掉女儿,你们也好换来一笔钱过几天安舒的日子。我就是顶替有钱人家的女孩儿,去让蟒蛇吃掉了,也会心里好受些。”听了小女儿的一番话,爸妈全哭得跟泪人儿一样。不管孩子怎样苦苦哀求,李诞夫妇就是死活不肯同意。最后小李寄还是狠着心,真的按自己说的去做了。村里该送女孩的那家有钱人给李诞送来了许多许多银子,还说了不少感谢的话。祭蛇的日子到了,小李寄已做好了一切准备。不过,谁也没有更多地注意,她临去祭蛇时,还偷偷带着早已藏好的一把明光锃亮的利剑和她家里养的一条凶猛的狗。爸妈光顾着伤心掉泪,也不知道女儿带狗有什么用,只是默默地任她去干。那些参加祭蛇的人们更不知道小李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好奇地跟着观看。李寄先来到神庙,叩了几个头,烧上一束香,然后起身走向蟒蛇藏身的山洞外面。她不慌不忙地从身上取出几个用蜂蜜和好的特大糯米团子,放在紧靠出口的地方。过了好大一阵子,可怕的大蟒蛇慢慢爬了出来。惊恐极了的人们,看见那巨大的蛇头犹如圆圆的谷仓,一双可怕的巨眼闪着绿光,好象二尺直径的大镜子。凶焰毕露的蛇神一出洞,便把祭蛇神的人们吓得一个个像筛糠似的浑身发抖,全都伏倒在地,口中不住地念着“天神保佑”。可是小李寄却沉着冷静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幕。人们都以为小女孩儿立即要被吞食了,他们全部屏住气息,不敢抬头去看即将发生的惨剧。此时,凶恶的蟒蛇只是大口大口地吞食又香又甜的特大糯米团子,根本顾不得干别的。小李寄只做了一个小小的手势,驯养有素的狗飞箭一般迅猛地向蟒蛇扑了过去。蟒蛇毫无准备,再想抵挡已来不及了。只见那狗狠命地咬住了蟒蛇的头部。这时,身体轻捷的小李寄飞快地赶上前去,掏出怀中藏着的利剑,用尽吃奶的力气向蟒蛇露在洞外的前身猛刺。那蟒蛇前后拼命挣扎,整个身子都从山洞里窜了出来,痛得满地乱打滚。那狗狠狠咬住蟒蛇不放,小李寄继续用剑往蟒蛇要害处狠狠地刺了又刺。她这是在替被蟒蛇吃掉的小伙伴儿报仇,同时也是在以死相搏来求个你死我活。那个狠劲儿是可想而知的了。恶斗进行了老半天。最后,多年来祸害老百姓的蟒蛇再也爬不动了。它身上到处是伤,一股股鲜血流出来,变得乌黑乌黑的,淌成了一条小河。祭蛇的农民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小李寄早就有了杀死蟒蛇的打算,她才干得这么出色,这么利落。人们一起拥上前去,流着激动的泪水,拥抱这个为民除害的小英雄。力驯烈马——武则天武则天(公元624~公元705),名曌,唐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女皇帝。她自称“神圣皇帝”,后人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是一个敢于向封建社会宗法思想挑战的伟大女性。她在位50多年,表现出盖世的智谋和才干。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原是个木材商人。后追随李密参加反隋的农民大起义,成了李氏唐王朝开国的元勋重臣,先后被封为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和应国公。武则天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聪明俊美,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武士彟除了教女儿识字读书外,还让她跟自己一起习武健身。武则天学习用功,对练武更加喜爱。武则天刚满9岁,父亲去世。她谨记父教,习文练武更用心。14岁时,武则天成了远近闻名的女神童,名声远播。唐太宗李世民闻知,令人将她接进皇宫,一经面试,果然名不虚传,便恩宠有加,封为才人。有一次,西域来的使节,不远万里特向太宗皇帝献上一匹宝马,名为“狮子骢”。太宗皇帝很高兴,叫来便把宝马带到皇宫前的庭院里,令文武大臣一起陪同观赏,看看西域宝马到底有何奇特之处。“狮子骢”被带进来了。只见它个头高大,浑身上下肌肉矫健,毛色油光闪亮,高扬着头在场地上走了两圈,忽然一声长嘶,有如惊雷乍起,果然名不虚传。太宗非常满意,立即命令宫廷里专门负责驯马的官员把马牵过来,骑上跑几圈看看。哪知驯马官骑上去还未坐稳,那“狮子骢”就前腿腾空,一声长嘶,把驯马官甩在地上。面对桀骜不驯的宝马,宫廷驯马官已无能为力。太宗十分扫兴,只好请来使将马送到马圈,明天再试。第二天,太宗要文武官员全部到场,宣布谁能驯服“狮子骢”,赏白银一千两。在重赏之下,前后有七八位征战沙场多年的武将上场,但全都制服不了“狮子骢”,摔下马背,令旁观者咋舌不已。太宗见满场官员再也无人敢出来驯服烈马,心内十分着急。这时,他身后走出了身材娇小的武才人。她向前施礼道:“请陛下让小女子一试。”太宗大吃一惊:“你小小年纪,又是文弱女子,怎能降服烈马?不行,不行。”武才人不慌不忙的说:“陛下过虑了。只要小女子手里有三件东西,就不怕‘狮子骢’不老老实实地就范。”太宗问:“哪三件东西?”武才人说:“钢鞭、铁锤和匕首。”太宗不解地问:“手握钢鞭还不够吗?”武才人说:“不管宝马、烈马还是平常的马,它们全是给人骑用的。它不听话,我先用钢鞭抽它;它再不听,我用铁锤击打它的头部;它再不老实,我干脆用匕首宰了它,这样的顽劣不驯之马,要它何用?”众文武在一旁全听呆了。他们都为小姑娘夸下海口而担心。哪知唐太宗听了却万分欣喜。他说:“你真是个聪明勇敢的女孩子,我就依你,祝你成功。”武才人从容走进驯马场。只见她腰里插着一只小巧精致的铁锤,别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手中紧握一条钢鞭,出现在“狮子骢”面前。在场之人全为她捏着一把汗,太宗皇帝紧张得在龙椅上站了起来。这时,只见武才人在烈马前虚晃身子,猛地窜到“狮子骢”背后。她不等烈马回转身子,便手执钢鞭用力打下,一下,两下……“狮子骢”觉得浑身疼痛,急忙返身,那武才人矫捷非凡,轻移脚步,说时迟那时快,早已纵身跨到了烈马背上。“狮子骢”不甘驯服,照例高抬前腿,把身子直立了起来。武才人双手紧紧抓住马颈上的长鬃,双脚用力夹着马身,手中的铁锤雨点般地落在烈马头上。那烈马“嗷、嗷”地连声直叫,猛地抖起四蹄,沿着庭院跑了起来。它只管风驰电掣似地跑,武才人却稳如泰山般地坐在上面。“狮子骢”直到跑累了,才缓缓地走到唐太宗面前,驯服地喘着粗气。这时,唐太宗兴奋极了,他双手扶住跳下烈马的武才人,全场文武官员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唐太宗从此更加宠信武则天,这为她日后的青云直上铺下了一块坚实的奠基石。女神童——张兰张兰,唐代河北宣化人,是武则天当女皇帝时代的一位女神童。她13岁时,能和大人一起写诗对联,意境深邃,名声传得很远。地方官为了讨好女皇帝,便把这件事禀奏了上去。武则天最不相信女人生来就比男人低一等,她只要听说哪里有才智超群的女子,总会想方设法召进长安城。只要她亲自面试后,觉得有本事,便会重重地奖赏她们。小张兰自然也不例外了。一路餐风宿露,小张兰在父亲陪伴下来到京都。那满城的繁华喧闹,使女孩兴致勃发,目不暇接。她哪里知道父亲忧心忡忡,为她担心受怕呢?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金殿上,武则天召见了女神童。女皇问:“几岁了?”张兰答:“民女13岁。”女皇问:“谁陪你来的?”张兰答:“我爹。”女皇问:“你乐意进京吗?”张兰:“谢万岁,民女乐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小张兰从容自如,一点也不害怕,真是有问必答,对答如流。女皇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从宣化府来的小女孩了。女皇问:“听说你吟诗作对很不错,是真的吗?”张兰说:“民女作的不好。”女皇说:“我出上联,你答下联,能行吗?”张兰说:“万岁,你别见笑就行了。”武则天为了考女孩,特意出一个奇妙的对联,想难为难为她。女皇想了老半天,说出一句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这一联里面共包含着4个同音字——河、荷、和、何,难度可不小。连在场的当朝很有学问的文官都觉得不好对答,他们实在为张兰担心。只见小女孩略皱眉头,沉思了片刻后,张口便念出了一句下联:“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这句下联里也包含着4个同音(或近音)字——情、琴、清、青。这句话刚出口,金殿上立刻一片沉寂。女皇似乎在琢磨下联的含义。文武众官员个个脸上流露出惊惧:小张兰,你怎么可以斗胆把女皇比作青娥?又将万乘之尊跟秃和尚相提并论呢?他们暗中为小张兰捏着一把汗。哪知片刻之后,女皇由沉思一下子变为兴奋,继而她竟欢喜得笑逐颜开了。善于察颜观色的众文武官员先是一怔,紧接着便一齐鼓掌叫绝起来,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女皇乍听小小民女不知高低尊卑地将自己比作青娥,也是大出意料之外,一时不知如何发作。那文武百官沉默自有道理。接着武则天想:我虽然高居万民之上,但毕竟已是年逾花甲的老太婆了,人家用青娥——这样一个年轻美貌女子的形貌来赞扬自己,也是一片忠心。想到这里才高兴起来。那些文武官员谁不知道女皇最喜欢听恭维话?最喜欢戴高帽?她一高兴,小女孩无疑要受到奖赏了。他们何不顺水推舟,跟着叫好,也让老太婆高兴高兴呢?小张兰可不知道人家想的那么多。她并非完全是乍出奇想,而是熟谙诗词、心中有数才应对自如的。当朝大诗人杜审言,也就是杜甫的祖父就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戏赠赵使君夫人》,诗里便有“红粉青娥映楚云”的佳句,用来赞颂使君夫人的年轻美貌。这首诗在民间很有影响,青娥也成了对女子的常用赞美称谓。女皇武则天说:“小张兰果真是女神童,对联的功夫实在不同凡响。联赐你黄金一百两,绸缎二十匹。”小张兰急忙叩头谢恩。金殿之上的紧张气氛顿时转为欢乐喜庆。众文武官员纷纷向小神童表示祝贺。张兰的父亲也高兴得连眼泪都流了出来,不再为女儿担惊受怕了。女皇秘书——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公元664—公元710),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代女诗人,曾为女皇帝武则天贴身秘书。上官婉儿出生在官宦之家。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初唐著名诗人,贞观进士,曾任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他的诗婉媚工整,适合宫延需要,被称为“上官体”。但上官婉儿出生不久,上官仪即因得罪武则天,下狱处死。上官婉儿的父亲也被处死。由于婉儿是个年幼无知的婴儿,经过当朝显贵裴炎的说情,武则天终于动了恻隐之心,赦免了她和母亲的死罪,罚入后宫,做了奴婢。婉儿的母亲本是大家闺秀,又生活在书香门第,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婉儿自幼就在母亲的教育和熏陶之下,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由于她天资聪敏,14岁便能写出很出色的诗来。这些诗在宫中广为流传,有一天竟传到了武则天那里。上官婉儿是罪犯的后代,按封建社会的法律是不能做官的,保住性命就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但武则天识才爱才,大胆任用上官婉儿做了掌诏命,即贴身秘书,负责起草文件,批阅一般的奏章,权力很大。武则天因任用武姓亲信大臣,与李姓皇室和一些大臣矛盾尖锐。上官婉儿的恩人、已做了丞相的裴炎密谋兵变,私下授意婉儿伺机行刺武则天。然而,婉儿看到则天皇帝日理万机,经常为天下黎民百姓忧心而废寝忘食,十分感动,觉得不应因个人私仇危害天下大事,坚决拒绝了裴炎的要求。武则天本来就十分喜欢婉儿的聪明伶俐,忠于职守,便将她许配给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做“昭容”,她曾向李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于李显门下。武则天去世后,中宗继位,又娶封疆大臣的女儿韦氏为皇后。韦皇后野心很大,将婉儿下狱。后来临淄王李隆基(即唐玄宗)发动政变,杀死韦后,也杀死了婉儿。李隆基后来明白了婉儿的冤屈,追悔莫及,差人收集了婉儿的诗文,编成22卷《上官昭容文集》,使唐代才女的佳作得以传留后世。诗咏蔷薇——李冶李冶(?—784),字季兰,唐朝吴兴(今浙江嘉兴)人,是中唐时候的一位很有才名的女诗人。后人把她的14首诗歌与另外一位女诗人薛涛的作品收集在一起,名为《薛涛李冶诗集》。李冶出生于一个显贵之家,家庭有着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她天赋极高,智力超常,从2岁开始就跟着爸爸妈妈呀呀学着古诗,教两遍她就能够背诵。她对诗歌有着极好的悟性,读着一首诗,往往面前闪现出一幅幅画,诗旨画意往往契合,大人们都很惊异于她有如此奇特的想象。大概诗与音乐总有些相通之处吧,李冶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弹琴,她指法灵活,乐感极强,不长时间技艺就超过了父亲,家中不得不为她延请一个很有名气的乐师。弹琴与诗歌比较起来,李冶最是喜爱诗歌,到四五岁时她就能心有灵犀地吟哦出一两句优美的诗句来。6岁那年,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融煦和暖,百花盛开,彩蝶乱舞,给人一种春深如海的感觉。父亲抱着李冶来到花园里游玩。花园里景色太美了,父女俩深深的陶醉其中。小李冶从爸爸怀里跳下来,像一只蝴蝶翩翩飞舞在花间,一会儿戴在花后让父亲半天寻不着,一会儿蹑手蹑脚地跟踪一只大彩蝶,一会儿又袖中藏一枝花悄悄来到爸爸跟前,突然插向他的发梢。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父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父女俩过假山绕水池穿花墙,倘徉在铺着鹅卵石的花径上,曲径回廊把他们带到蔷薇花园前。这花开得好泼辣,枝条上一朵朵姹紫嫣红,像一颗颗闪烁在绿海中的星星,一棵棵、一丛丛、一簇簇又像一条条溢彩流光的瀑布。蔷薇园中有的枝条修剪得很好,还用小竹竿支撑着,有的地方却无人收拾,柔软的枝条长得乱蓬蓬的。小李冶面对这情景,忽然心有所感,她对父亲说:“我想好了一首蔷薇诗。”爸爸微笑着鼓励她:“那你就说说看。”小李冶于是指手划脚,开口吟诵,其中的两句是: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意思是说,蔷薇花枝条太软,该架时就要架起来,如果不架,就会倒伏,长得乱蓬蓬的,不可收拾,就象人心烦意乱时的心绪。父亲听了,拈着髭须,称赞说:“很好,观察细致,联想丰富。”李冶长大以后,当了女道士,她能诗能文,与当时的一些有名的文人如刘长卿、刘禹锡都有来往,她被人们称为女中豪杰。妙语续诗——薛涛薛涛,唐朝著名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她自幼容貌秀丽,聪慧颖悟,接受能力强。传说她三四岁时就能读诗书,六七岁时就能背诵出很多的诗文,八九岁时就已能吟诗作对了。她一生写的诗歌相传有500多首,大多散佚,明代人辑其诗词名为《薛涛诗》。薛涛幼年正值唐朝衰微时期,她自小就随父亲薛郑逃难到四川。在四川,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父母亲都很喜爱她,也非常注重对她的培养和教育,母亲识书达礼,父亲也略通诗文,经常与她一起读书吟诗。聪明的薛涛学习又很认真勤奋,进步很快。薛涛8岁那年的一天,清晨起床后不久,初日的红光照彻大地,庭院中那棵高大的梧桐也披一身朝晖,微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薛郑指着梧桐树随口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杆入云中。意思是说,庭院中生长一棵古老梧桐,梧桐树巍然高耸,直插云空。父亲吟完这两句诗后,停了下来,他含笑望着薛涛,说:“下面就由你来续成一首完整的诗吧。”要续写下面的两句很难,须讲究平仄,得注意押韵,更要注意对仗,内容当然还要连贯。父亲的意思是想考考她,也是想锻炼锻炼她。薛涛迎着父亲信任的眼光,然后凝望着梧桐树那高大的身姿,略作短暂的沉吟,这才朗声诵道:“枝连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两句诗续得很富情趣,有了它顿时使全诗灵气四溢,有声有色,给人以广阔的联想天地。你看,南来北往的鸟儿非常喜欢这棵大树,有的在树枝上停栖,啁啾啼鸣,有的还在上面筑巢安家,哺婴育雏;梧桐叶的小掌轻轻拍着,就像在迎接南吹北拂的风。也难怪父亲听了女儿的吟诗后,品味再三,不禁连声赞叹呢!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薛涛的父亲就病故了。母亲守寡一直把她抚养长大,家中的生活实在是太贫困了。为了母子二人糊口,薛涛不得已去做一名歌妓。她懂音律又有诗歌的才华,因而名噪一时。当时的一些著名文人,都以与她结交唱和为荣。甚至元稹、白居易、杜牧等人也都与她交游唱和,韦皋还称她为“女校友”,薛涛写的诗多是赠人之作,情调伤感,真挚自然,为很多人所喜爱。薛涛后来一直住在浣花溪,她每每都亲自创制深红色的小笺写作,人们称为薛涛笺。她于公元832年谢世,享年73岁。《临镜晓妆》杨容华杨容华,唐朝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唐初四杰杨炯的侄女。她自幼长得容貌秀丽,端庄典雅,非常惹人喜爱。杨容华不单容貌秀丽,也异常聪明,从小读书,过目成诵,学习诗文一点即通。有一次她忽觉心中有所感触,就提笔写成诗句。叔父读了居然大加赞赏,鼓励她再好好写下去。从此小容华读书写诗就更加勤奋了。有一天,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杨容华闻鸟即起,洒扫庭厨一番。按照往日的习惯,下面应该是梳洗打扮,之后再读书背诗。她于是拿来了铜镜,放到梳妆台上,刚坐下,一个俊俏的脸庞便出现在鸾镜里。这是我吗?杨容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态生两靥,粉面若桃。画眉描唇之后,镜中的姑娘就更加娇美了。杨容华就随口吟诗一首道:宿鸟惊眼罢,房栊乘晓开。凤钗金作镂,鸾镜玉为台。妆似临池出,人疑月中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徘徊。大意是:天刚破晓,栖息了一夜的小鸟被晨光惊醒了,睁开眼睛喳喳叫个不停。闺房的窗户也慢慢地打开了,一位美貌的小姑娘面对玉台鸾镜仔细梳妆打扮。插上用黄金镂刻的凤钗,看着镜子中秀美的面容,连自己都十分惊奇,新妆是这样地光彩照人,好像出水芙蓉,月中的仙女。可惜的是,自己看不到真正的面容,只好面对鸾镜,仔细端详,照来照去,怎么也舍不得离开。杨炯读了侄女的诗,不禁十分赞赏。他把自己的诗和容华的诗混在一起带着去见诗人郑羲真,请他品评品评,看看到底谁的诗好。杨炯首先诵读了容华的诗《临镜晓妆》,郑羲真听时,一边随着读诗的节奏击着掌,一边在嘴里连声叫好。杨炯又接连吟读自己的诗给郑听,郑却再也没有提起兴致,总是感到不如第一首好,杨炯听了,满面羞惭告辞回家了。自此以后,杨炯再也不和侄女比诗了。杨容华的美名也传扬开了。但是在那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再有才华,最后也只能是自生自灭罢了,杨容华也逃脱不了这个下场。填词惊客——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山东济南人,是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典雅清丽,充满了情感,并且善用白描手法,在传统的诗词创作中另辟蹊径而自成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及《漱玉集》等。李清照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和作家,母亲也很有文才,精通诗词创作。在文化色彩浓厚的家庭气氛中,李清照从4岁起便受到了父母的良好教育。她思维发达,记忆力特别强,再加上肯学勤学,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好孩子。到了5岁的时候,小清照已经读完了《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中国诗词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许多文章都能背诵如流。从10岁起父母开始教她填词作诗。小清照只须稍加指点便能懂得要领,表现出惊人的理解力,没用多少时间,她便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她对名人的诗词作品总是爱不释手,反复吟咏,抄写了一遍又一遍,从不感到烦腻。正是有了这种坚实的基础,她成功地开始走上自己的创作之路。小清照写作时非常认真,每写一篇诗词总是写了再改,改了再作,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直到相当出色时才肯公开拿出来给人家看。她的这种治学精神,受到大人们的称赞和推崇。十五六岁时的李清照,早已才华毕露。有一次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差不多都是和父亲十分投机的文坛挚友。主人安排了美味佳肴款待来客。人们集聚在客厅里饮酒作乐,席间的吟诗答对,不时引起一阵阵喧闹的笑声,兴致很高。忽然大伙儿都安静下来了,一个个侧耳细听。原来是从内室里传出的悠扬琴声吸引了他们。在悦耳动听的琴声伴奏下,有个小姑娘正在吟唱一首《浣溪沙》。仔细听来可以断定,那美妙的歌词,显然是自己创作的,别有一番情趣,唱的是:小院闲窗春色深,垂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听完之后,在坐的众人齐声叫好,一时弄得主人很不好意思。其中有位客人问:“这是谁在吟咏?吟唱的真是太好了。”李格非说:“小女清照不过是随便唱唱而已,承蒙老兄过奖了。”座中还有一位在文坛上很有影响的著名词人晁补之。他说:“这篇词作填写得极为清丽,可以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优美动人的丰富情感。李兄,这真是你家小姐亲手所作吗?”李格非笑着说:“小女清照经常写这些东西,用作消遣。常来我家的朋友大都知道,不足为奇。只因晁兄是稀客,你想见见她吗?”晁补之乐呵呵地说:“能见李小姐一面,实在太令人高兴了。”李格非立刻进了内室,片刻之后把女儿带了出来。晁补之大吃一惊。他看到的竟是一个清秀无比的小女孩。美丽文静的小清照,很不好意思地把自己写的词章,双手递给客人们。她说:“小女写得不好,恳请伯父、叔叔们批评指教。”晁补之和文友们相互传看时,那笔秤上写的词章墨迹尚未干透,松脂的清香之气还隐闻得到,令人不得不相信果真是小清照刚才写出来的。大词人晁补之立即竖起了大拇指,感慨地说:“小清照果真是女孩中的奇才。我相信她长大以后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女词人。”不久,南宋另一位著名诗人张耒新作了一首《中兴颂碑》诗,在文坛上广为传颂,公认为是少见的佳作。有一天李格非带着那首诗回家后,拿给女儿看。小清照一遍又一遍地吟读,慢慢体味蕴含丰富的诗意,受到了很大启发。三天过后,她写下了两首和《中兴颂碑》的诗。李格非看后,觉得还不错。后来他去拜访张耒时,说了这件事。张耒早已听说清照才华非凡,急切地要求看两首和诗。等他拿到手以后,刚刚吟咏了一遍,就赞不绝口,连称好诗。过后,他和文友相聚时总是逢人便夸清照是少有的天才。有了晁补之和张耒这些著名诗人的推崇和宣扬,16岁的李清照开始在南宋词坛上崭露头角。她以后每写好一首诗词,总是被人们争相传抄,到处吟咏。她后来果然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惨吟《离别》——张芳张芳,唐代宣化府女神童。这个9岁的小女孩聪明伶俐,特别是有一手过目成诵的特长,让人惊佩不已。有一天官府传话下来:则天女皇帝亲下手谕,要小张芳和姐姐一起进京应试,还有重赏。小张芳跟姐姐进宫后,立即受到则天女皇的亲切接见。这天金殿面试,小姐妹两个又是吟诗又是答对,随机应变中全无一丝拘谨。女皇非常开心。满朝文武对小姐俩的非凡才华也大为称赞。武则天让小姐妹俩在宫里住了几天,并有把她们留下的想法。后经与丞相商量,考虑到两个女孩小小年纪,都留在京城,她们的爹娘割舍不下,决定只留下姐姐,送小张芳回家。武则天宣布这一旨意后,张芳姐妹俩当然不敢违逆女皇天意。只是姐妹情深,从未分离一天,她俩在女皇面前双双低头不语,眼眶里充满了泪水也不敢掉落下来。武则天把小张芳紧紧搂在怀中,口里说:“好孩子,等你长大了,我再接你进宫。你今天就要和姐姐分手了,再给我们吟诵一首好诗吧。”小张芳从女皇怀中挣脱出来,沉思片刻后,便吟诵起一首叫《离别》的诗来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吟诵时,小张芳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连在座的丞相都感动得偷偷用手抹眼睛。则天女皇见此情景,知道小姐妹俩一时还真的难分难舍,自己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长叹一口气,恩准姐妹俩一起返乡。离京时,女皇派车相送,车上装满了赏赐的金银绸缎。“不守妇道”——王贞仪王贞仪(1768~1797),清朝著名的女科学家。她和史学家班昭、大词人李清照齐名。她精心写的《星象图解》、《象数窥余》等著作,科学而通俗地解释了自然现象的变化。她所著的《地圆说》指出,人们所居住着的地球,是处于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间中,在宇宙间是没有绝对的上下左右之分的。她还著有《女蒙拾诵》、《沉疴呓语》各一卷、《西洋筹算增删》、《筹算易知》等科学著作。王贞仪是一位硕果累累的科学家。王贞仪出身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曾任宣化知府,因此家里藏有丰富的书籍。王贞仪从小就酷爱各类书籍,并常作诗、绘画,还学会了琴、棋、骑、射。在封建社会中,女子有才,便被视为大逆不道,女子会骑、射已属罕见,而更令人惊羡的是她还对天文、地理、数学、气象学等等也有浓厚的兴趣。她不习女红,却经常手不释卷地攻读科学书籍,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鄙视和反对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在妇女头上的种种礼教。她曾作诗道:“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这正是她一生的绝好写照。她年仅十八九岁时,有一次,在宣化知府的客厅里,宾客满座,许多人高谈阔论。有的论诗说画,有的论说天南海北。忽然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站了起来,拱手向大家请教:“如地球果圆非方,而居圆球下方者,岂不皆要倾跌哉?”在大家都解释不清的情况下,王贞仪落落大方地站起来,给大家以满意的回答。王贞仪不守“妇道”,酷爱科学。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废寝忘食地搞试验。没有科学仪器,她就卷起衣袖,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地制造。有一天,王贞仪关紧门窗,一个人躲在屋里进行天文学方面的实验。不知不觉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了,她母亲在房门口等了好久、仍然不见她出来吃饭,就非常好奇地从门缝向内张望。只见桌上的水晶灯被悬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被扳倒在灯下当作地球,而王贞仪手拿着镜子当作月亮。她一边移动着反复试验,一边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弄清了月食等天文现象。她撰写的《月食解》一文,精辟地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题诗赠友——吴荔娘吴荔娘,字绛卿,福建莆田人,清朝知名女诗人。吴荔娘幼年时,因耳濡目染了父亲的读书习惯,所以她也逐渐陶醉于书声朗朗之中,并在少年时已能写诗作文。当然,她能早年工习韵语,全靠父亲影响所致。她生性孤僻,常常善自为乐,终日空守闺房,洁身自好。她还特别喜欢清洁,室内一日必扫数次,绝不让灰尘有歇脚之处,室内摆设几乎一尘不染。平日,她总是以填词作诗为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在吴荔娘14岁的时候,她已能用一个纯情少女所独有的情愫,去描写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有时还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用饱蘸激情的笔去揭示大自然的美。有一次,她观看9岁的严静画画,还没等严静挥毫完毕,早被画的墨竹图陶醉了,惊叹之余直呼:“妙哉!妙哉!”等严静的墨竹图画完,她就乘兴给题写了一首《题严静墨竹图》诗:琅袅袅影纵横,千尺寒梢一笔成,我看丹青先比较,此君风韵却输卿。整首诗一气呵成。作者以自然的音节,醇厚的诗意赞美了严静笔下的墨竹。全诗无一斧凿之痕,更没有造作之态,有的只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和诗所表现的极富韵味的朴素之美。诗的前两句“琅袅袅影纵横,千尺寒梢一笔成”,主要赞美了墨竹摇曳多姿的逼真形象,以及墨竹的纵横交错和秀劲挺拔。后两句“我看丹青先比较,此君风韵却输卿”,作者运用了比较的手法,进一步赞美严静笔下的墨竹那栩栩如生状,比真竹更富有风韵。从此吴荔娘的名字被更多的人知晓。她后来更加苦读诗书,终于成了清代小有名气的女诗人。囫囵吞《三国》——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现代著名女作家。有小说代表作《斯人独惟悴》,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1949年前曾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任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冰心从小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她的父亲谢葆璋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海军军官,经常给女儿讲中国跟洋鬼子打仗的故事。冰心总是用心地听着,从而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冰心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4岁起开始教女儿识字。她把字、词做成卡片,冰心一张一张认得非常快。由于家里事情繁杂,母亲忙不过来,从7岁起把教育女儿的重担交给弟弟杨子敬。冰心的舅舅杨子敬是父亲的文书,又是同盟会会员,有激进的革命思想。他成了冰心的启蒙老师。冰心7岁开始读小说,第一部读的就是舅舅给他讲过但没讲完的《三国演义》。由于识字有限,开始的时候只能挑选认字多的部分看。看着看着,光看一些片断不能使她满足了,于是,又从头读起。要说读,其实只不过是“囫囵吞枣”。到底还是她聪慧,凡是遇到的生字,全靠猜测,实在念不明白,便上下连串着念下去,念的次数多了,也就认得了。就这样,她读书的兴趣有增无减,一本接一本不可收拾地读下去。到8岁时,她居然读完了全部《说部丛书》、《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天雨花》、《东周列国志》、《儿女英雄传》、《镜花缘》、《再生缘》等等。冰心如饥似渴地学习,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她趁大人不注意时,还偷读了舅舅给父亲寄来的一些“禁书”,也就是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进步书籍和一些外国小说。从小便吸收了那么丰富的文学知识,给冰心日后成功打下了基础。冰心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好诗从小就会背诵。父母和舅舅都有文化,往来亲友中也多有文人雅士,他们作诗吟诵,答对题联作乐更是常事。冰心家的几十间房子里都有精彩的墨迹。这对冰心很有启迪。许多好的对联都能背下来,而且还常跟大人学着答对题联,有时,构思奇巧清丽。有一次,学校老师口占上联,要求学生必须用诗词对答下联。当老师刚念出“鸡唱晓”时,冰心张口便接上了“鸟鸣春”的妙联。顿时,老师和同学们交口赞叹,惊讶不已。因为“鸟鸣春”出自韩愈众多诗作中的一首。这首《送孟东野序》本是许多人不曾注意的一首小诗,但小冰心却牢牢记住了韩诗中“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的佳句。可见,冰心读书认真、细致极了,领悟能力极强。要知道,冰心当时只是不足9岁的小姑娘呀!才华横溢——张爱玲张爱玲,1921年出生于上海,她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自幼聪明颖悟,18岁考取伦敦大学,因战事改入香港大学。1943年以中篇小说《沉香炉》在上海文坛横空出世。她的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是上海40年代畅销书,一时为之洛阳纸贵。晚年致力于《红楼梦》研究,写出一部《红楼梦魔》的研究专著。张爱玲出生于旧中国曾经地位显赫的官宦家庭里。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末著名清流派的代表,是李鸿章的女婿。张爱玲的父亲一身遗少作风,染有弄花捧月之恶习,因而夫妻不和。她的母亲是南京黄军门的女儿,曾经留过洋。张爱玲生长的这种家庭,既给了她得天独厚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修养,又使她形成敏感而又冷漠、孤僻而又实际的性格。张爱玲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作家天赋。三四岁时,母亲就教她吟诵诗词。聪颖的她,一首诗词念不了几遍就会背诵。她读古典诗词有很好的悟性,读一首小诗往往能心有灵犀仿作一首。7岁左右张爱玲就能写小说了,看她那信手“涂鸦”之作,往往叫父母亲乐得手舞足蹈。小爱玲9岁那年的一天,她信笔画了一幅漫画,母亲说好,父亲说好。她把漫画投给了报社。几天以后,从报社寄来了5元钱稿费,她高兴得跳起来。爸爸妈妈说:“这些钱就随你支配吧。”小爱玲兴冲冲地跑到商场,她买来了一枝丹琪唇膏,真叫父母亲哭笑不得。张爱玲上中学时,文才已充分显露出来了。她所在的学校是上海玛利亚女校,当时的学校有一种文学样刊叫《国光》,张爱玲经常在校刊上发表小说、书评和论文。其中有一篇《霸王别姬》写得悲壮豪迈、慷慨激昂,直令许多男儿叹赏,其文辞灿烂,也令许多文豪赞叹。13岁那一年的一天,张爱玲在书摊上读了一本张恨水的通俗小说,曲折多变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她,以后她又专门找了几本读了。读了几本之后,张爱玲忽发奇想,我要是也能写几部通俗小说该多好啊。有一天她开始动笔了,人物都是《红楼梦》中现成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还有贾政、王夫人,更有袭人、晴雯等人,不过这些人穿的都是现代人的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做现代人的事,逛上海滩,徜徉十里洋场,乘人力车,到霓虹灯下谈情说爱……小说每写好一个章节,都要拿给父亲看,父亲往往欣然命笔,拟上回目。等小说写完了,订成上下两册手抄本,赫然写上书名《摩登红楼梦》。张爱玲年轻时候漂亮而又喜好奇装异服,据说有一次到印刷厂去校稿样,她使整个印刷厂都停了工。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已成为几代人推崇的偶像,时间愈久,魅力愈强,影响至当代不减。当今,在台湾有一批研究张爱玲的专家学者,有很多人认为,张爱玲可以而且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九岁写小说——琼瑶琼瑶,1938年生,原名陈喆,笔名凤凰、心如,是湖南省衡阳人,后为台湾著名女作家,作品深受大陆读者喜爱。琼瑶的父母对儿女管教很严格。她除了在父母的指导下读书识字以外,还兼顾照看弟弟、做家务等工作。妈妈一有时间就给她讲故事,讲嫦娥,讲七仙女下凡到人间洗澡的传说,教她背唐诗。李白的诗是她最喜爱的,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8岁时,她进了上海市第16区国民小学读书。由于母亲的早育,对语文有着特殊天赋的琼瑶,在上学的第一天就能一字不漏地通读整本国文课文,使教师大为惊讶。同学们也纷纷向她投去赞佩的目光。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个出众的学生,老师课外总要给她增加学习任务,对她要求得格外严格。而琼瑶每次总能出色地完成作业,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学校有个墙报栏。有一天经过报栏时,她看到了一个题目叫《小狍的自述》的作文,文章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流畅感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她。回家后,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一种强烈的、遏制不住的写作欲望撞击着她的心扉。年仅8岁的她,急切地铺开作文簿,一气呵成写完了一篇充满纯真感情的作文《我的母亲》。从此以后,她坚持练习写作。9岁的时候,她在上海《大公报》副刊儿童版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可怜的小青》,这是她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写的。16岁时,她又以她母亲的字“心如”为笔名,写成小说《云影》,在当时台湾最有名的《晨光》杂志上刊登。从此以后,琼瑶一发而不可收拾。强烈的创作兴趣使她又写成了《窗外》、《匆匆、太匆匆》、《穿紫衣的女人》等40多部小说,成为世界多产作家之一。她的原著已有49部被改编成电影。“粤海神童”——萧娴萧娴,贵州省贵阳市人。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女书法家,以气势豪迈、书风古朴而著称于世。早在13岁那年,她便获得了“粤海神童”的美名。萧娴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书法家,很受人们尊敬。萧娴小时候,父母很宠爱她,只因为她是女孩子,虽然聪明伶俐,却不想让她学书法。有一次,父亲因事外出,回来后见女儿临写了一幅大字,很有功力,不禁高兴起来,便立即取来笔墨,让她当着自己的面再写一幅。小萧娴运笔自如,一挥而就。父亲仔细观看,觉得不错,这才开始正规地教女儿学习书法。父亲教萧娴学习书法,要求极其严格,有意先让她从难度最大的篆字入手,然后学隶书、楷书、行书。篆书有《散氏盘》、《石鼓文》,隶书有《史晨》、《张迁》、《华山》、《石门颂》等。小萧娴入手就先练习大字,父教有方,加上自练刻苦,她学习进步很快。萧娴的大字以追求书风高古、雄浑苍劲而独具一格。这也是她以后能称誉书坛的“诀窍”。1915年,萧娴的书法已小有名气。她曾应邀书写了一副丈二匹巨幅对联,落款为“十三岁黔南女子萧娴”,和一些名家高手的对联一起挂在广州繁华闹市区新开业的大新百货公司大厦上,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在广州书坛上被称为“粤海神童”的萧娴,一时美名远播华南。1917年,宋庆龄女士慕名邀请萧娴参加为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筹款而举行的书画义卖活动。小萧娴欣然参加,并写了许多漂亮的作品。当她书写“壮观”两个大字时,因身材矮小,手臂又短,实在不得劲儿,让许多人为这个双手抱着斗笔沿书桌走动的女孩担心。哪知小萧娴边走边写,竟一气呵成了,围观者无不拍手叫绝。这幅书法力作一出来,喜爱者争相抢购,售价一再加码,最后竟以100块大洋的高价出手了。其时,小萧娴名满东南半壁,康有为题诗相赠曰:“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康老还把小萧娴赞为“大有书才”,堪与中国古代名书家卫铄、管夫人媲美,并且很高兴地收她当自己的学生。这也是20年代中国书坛上的一段佳话。鉴湖女侠——秋瑾秋瑾(1879~1907),清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称“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革命家、女英雄。秋瑾小时候非常聪明,有惊人的才华。她生在书香人家,6岁进私塾学习,10岁时在先生指导下读《四书》、《五经》,11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词。先生和同学们一致推举她为“女才子”。秋瑾最崇拜的诗词大家是杜甫和辛弃疾,他们作品中忧国忧民强烈的正义感和愤世疾俗的现实主义精神,引起秋瑾极大的兴趣。后来秋瑾又读了不少历史小说,对那些仗义勇为的英雄人物充满了敬慕之情。一本《芝龛记》给她印象最深。她读过之后,决心以古代的巾帼英雄花本兰为榜样,要做一个了不起的女英雄。小秋瑾还写了一首《题芝龛记》的诗:尊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眉。吾侪得此添生气,始信英雄亦有雌。在秋瑾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封建宗法思想中重男轻女的强烈反感,她为女英雄自豪,她不相信女不如男。老师和同学们都大为感动,父亲也很欣赏女儿的这首诗,逢人便夸小秋瑾。从那时起,秋瑾学文之余,加强了练武。她刀枪棍棒,样样都学,骑马更是不在话下。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竞雄”的别名,意思是誓和男子汉一比高下,决不认输。她的表兄单宝勋,武艺高强,名震一方。16岁那年,小秋瑾专程去萧山跟表兄练武学艺。在不长的时间里,她练就了强健的体力,连连击败许多小伙子。她的这一身好武艺,为以后参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04年,秋瑾响应孙中山的号召,毅然抛弃温馨的家庭生活,只身东渡日本学习,参加了同盟会。回国后,受命回绍兴领导和发动反清武装斗争。最后,被捕慷慨就义。秋瑾实现了效法花木兰的壮志宏愿,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妇女解放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冰上之花———陈露陈露是1991年世界青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滑第三名的获得者。这是当时中国冰上运动员在世界花样滑冰大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默默无闻的14岁姑娘,实现了中国滑冰史上“0”的突破后,立即使一向忽略中国队的外国记者连连惊呼:“了不起!了不起!”陈露从4岁起就跟父亲练滑冰。她父亲是吉林省青年冰球队主教练。5岁时,小露来到业余体校,后到省体工队学前班。当其他的孩子还在母亲怀抱里撒娇时,小露露已经在冰的世界里摔打了。陈露的花样滑冰天才,在冰上一天天显露出来。1987年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在哈尔滨拉开战幕。当时只有11岁的小露露在自由滑比赛中,干净利落地跳出3种三周跳,取得了第4名,使行家及裁判大吃一惊。她被称为中国冰坛新升起的希望之星。1991年3月,世界青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拉开帷幕。各国花样滑冰高手云集,加拿大、意大利等国的优秀选手跃跃欲试。中国自参赛以来一向倒数第一,被各国记者称为“陪衬”。这位14岁的中国姑娘面对这种“冷落”,感到莫大的侮辱。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尊心和爱国心。赛前,每次训练时,她都专门在各国裁判面前做高难动作,5种三周跳让她跳个够,她总是在裁判的叫喊声中开始,在掌声中结束。比赛尚未开始时,中国小姑娘已在裁判心中得了满分。伴随着《飞船歌》优美欢快的旋律,露露动人的舞姿,迷人极了;高难的动作,令人赞叹不已。结果,她一举夺得了“世界赛”第三名,成为中国冰坛上一朵初绽的“冰上之花”。雏燕飞空——陆莉陆莉,第25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单项——高低杠的金脾获得者。她今年只有16岁,身高1米38,看上去完全是个文静清秀的小姑娘。陆莉来自湖南长沙的一个工人家庭。1983年,她才6岁时,父母送她进了体操队。一年后父母不忍心看着孩子受那份苦,便叫她不要去了。但小陆莉背着父母还是偷偷地接着练。她练得格外认真,从不叫一声苦。启蒙教练周小玲的严格训练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进入湖南体操队以后,又遇到了良师熊景斌。正是这位慧眼识才的熊景斌教练,为她设计了今天这样一个女子体操史上举世无双的高低杠动作。1992年8月2日凌晨3点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体操单项——高低杠决赛中,中国的长沙姑娘陆莉成了震惊世界体坛的明星人物。她以完美的表演征服了6名裁判,以至出现了奇迹,6位裁判全部亮出了最高分10分。当小陆莉赢得了第25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的第一个满分时,全场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小陆莉为中国体操队夺得了首枚体操金牌。仅仅10分钟后,在平衡木的比赛中,她又以9.912的高分为中国队再添一块银牌。国际权威人士说,中国的小明星陆莉,已经开创了高低杠项目的新时代,真了不起。陆莉,是湖南省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为家乡父老脸上增添了光彩。但是雄心勃勃的小陆莉,一点儿也不感到满足,她要向更高的顶峰攀登,创造更新的纪录,继续开创高低杠的新时代。九霄彩霞——伏明霞伏明霞,这个中国的小明星,象天边一道绚丽彩霞,11岁就照亮了天际,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世界冠军;14岁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得主,4年后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两枚跳水金牌,成为当今跳水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走红人物。小明霞7岁开始练跳水。她吃了不知多少苦,流了不知多少泪。为了加强关节的柔韧性,矫正孩子们的关节,教练每天都让小家伙在各自房间里练功。他们坐在小板凳上,把双腿平放在另一个小板凳上,然后由教练或探望的家长帮忙,坐在小家伙的双膝上。大人100多斤的重量,一压就是几十分钟,孩子关节疼痛难熬的程度,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小明霞疼得眼泪象决堤河水哗哗流个不止。她用小手使劲拍打着妈妈,尖声喊着:“到时间了吧?到时间了吧?”妈妈为了让孩子成才,真是铁石心肠,不为所动。小明霞尽管连声哭叫求饶,但第二个晚上,她还是乖乖地坐在板凳上,等着压韧带。这是一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成功正是孕育在坚韧不拔的毅力之中。1987年,小明霞被国家跳水队教练于芬看中了。经过精心培养和严格的训练,小姑娘开始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1990年7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徐益明教练果断地把伏明霞推到疾风暴雨中考验,让她参加了比赛。面对人高马大的外国运动员,伏明霞就象童话里的小矮人。但小明霞犹如鹤立鸡群,技压群芳,终于夺得友好运动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中国小女孩一下子爆发出了世界大赛的冷门。1991年1月4日,在佩思世界锦标赛女子跳台赛中,伏明霞又赢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从此,伏明霞象九霄彩霞一般照亮天际。然而,任重而道远,正如她在1992年7月26日的日记中所写:“今天预赛成绩不错,我排在第一;但那已经成为过去,明天我要重新开始,一轮一轮地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2年7月27日跳台跳水决赛中,伏明霞沉着稳健地一轮一轮拼到底,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为祖国赢得了又一枚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14岁的小明霞再次成为万众仰慕的世界级明星。奥运新星——林莉林莉,第25届奥运会女子200米混合泳金牌得主,并以2分11秒65的成绩打破了该项目纪录。林莉197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7岁开始学游泳,9岁进入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教练说她有从事游泳运动的天赋,柔韧性好,爆发力强,心肺功能超过同龄女孩。可是,因她个子矮小,进省游泳队几费周折。9年前,张雄在一次地区性比赛中,突然看到一个个子矮小、貌不出众的小姑娘腿上长个红疖子。马上就要比赛了,只见她走到教练跟前说:“教练,快把我腿上的疖子挤一下!”教练帮她挤出脓血,贴上一块胶布后,她马上就站到出发台上。从此,这个坚强的小女孩给张雄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他要培养这棵好苗子。第二年(1984年),在全国少年游泳比赛中,林莉果然不负教练的苦心培养,一举夺得50米蛙泳、100米蝶泳和200米混合泳三枚金牌。林莉的主项是混合泳,这个项目要求运动员掌握四种泳式,林莉都能做得极好,这是因为她舍得下功夫。张雄教练这样描述他的女弟子:能吃苦,为人忠厚,作风朴实,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比赛风格好,拼劲足,勇敢善战。每次大赛,几乎都不“掉”成绩。“奥运会夺金牌”,是林莉朝思暮想的目标,连做梦都想着它,她相信会拿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但林莉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苦练,直到1992年7月30日晚,这一光辉时刻的到来。当人们在游泳池畔领奖台上,看到中国奥运游泳冠军林莉,身着红黄相间的李宁牌领奖服,胸前金牌闪闪发光时,当西班牙巴塞罗那城的贝纳特·比科内尔游泳馆奏起了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谁能不对这位世界冠军林莉表示由衷的敬佩之情呢?从北京亚运会的5枚金牌,到世界锦标赛的2枚金牌,再到巴塞罗那的1枚金牌、2枚银牌,林莉这位中国泳坛的功臣之一,已经成为世界泳坛的明星人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952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逝世后,26岁的伊丽莎白继任英国女王。她的头衔全称是“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她的其他领土和领地的女王;英联邦之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从小聪明懂事,逗人喜爱。祖父老国王乔治五世非常喜欢她。有一段时期,小伊丽莎白早餐一过,便在房顶她的保育室窗口,向白金汉宫招手。那边老国王也总是等候着她,向她招手致意。国王在海滨疗养时,总把她带在身边。当地群众向国王欢呼时,她也点头致意,并笑容可掬地向他们挥动小手。小伊丽莎白对玩具的喜爱是出了名的。几乎每班邮差都少不了带来人们邮寄给她的玩具:有王亲国戚的,也有普通臣民的。有趣的是,一次她的父母成功地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人们给她赠送的玩具竟重达3吨。其中玛丽王后给她一套积木,是用来自英国各地区的50块不同木料制成的。小伊丽莎白不仅对玩具如痴如迷,爱不释手,而且对各种动物也很感兴趣,主要是马,其次是狗。她3岁半时,就有一匹小马驹,不久她就驾驭自如了。4岁时,祖父乔治五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一匹苏格兰谢德兰纯种小马驹。人们问她长大了干些什么?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做一匹马”。对马的偏爱整整延续了伊丽莎白女王的一生。长大后,凡有重大马赛,她无不亲自到场观看,就连登基后,她也总爱骑上高头大马,一年一度的检阅御林军。伊丽莎白很早就表现出超凡的智慧。她在家庭教师克劳福德小姐的教育下,全面学习了历史、地理、《圣经》音乐、绘画、跳舞等课程,极为出色地完成了法语和德语的学习。13岁时,她又开始学习有关英国繁复的宪法和君主在宪法中的作用等等君主的必修课,而且成绩优异。这些课程的学习,为伊丽莎白日后入主白金汉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超级天才——王珍妮王珍妮是1974年出生在美国的女神童。12岁时,她接受了一项全美数学及英文天才测验,被认定为智商高达160分以上的“超级天才”,因为按照通常的标准凡智商130分者就已是天才了。1986年暑假(她只有11岁半),加州大学接受王珍妮攻读大学的犯罪法律学及舞台艺术两科完全没关系的课程。珍妮的成绩也如一般人所预料的“甲”等。珍妮1岁半已能对电视剧情作出反应,还记得剧中人的名字。5岁的时候,有一次父母跟她玩捉迷藏,她躲在床上,把身体放平,用被铺盖着自己,还把鞋子一齐收起,一点线索也不让爸妈找到。珍妮喜欢阅读。小学时,校内图书馆的书,尤其是科幻小说等,早已给珍妮读完。珍妮父亲曾经给她买了一套查理·布朗的儿童百科全书。当时正在小学一年级的她,很快便读完了。奇怪的是,她不只阅读速度惊人,还过目不忘。当手上的书全部看完后,没有新的补充时,她便向字典进攻。平均每星期读20本书。当时她只有四五岁。连成年人的小说《乱世佳人》也被珍妮在极短的时间读完。珍妮计划获得学士头衔后,升读哈佛大学法律学院。她说:“哈佛文凭是金装的。”负责在大学指导及辅导珍妮的主任朗祖迪博士认为,天才儿童一般在两三岁已经现出一些卓越的智慧。她呼吁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尤其对特别聪明的孩子,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及培养。小企业家——玛丽·罗达斯玛丽·罗达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她是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美国卡特科玩具公司的副总裁,专门负责这家大企业的推销业务。最令人吃惊的是,当她出现在你面前时,几乎还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女孩,年龄最多也不过15岁。玛丽·罗达斯有一段近乎传奇的经历。早在她4岁的时候,便表现出非凡的智慧。那时候她的父亲在新落成的一间漂亮公寓铺设地砖,搞室内装潢。小女儿在他身旁一个劲地指手划脚,非叫父亲按照她的设想去干活不可。结果装设的房间又好看又省时,父亲很高兴,这家公寓的主人具有极高的审美能力,特别是独出心裁。他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装修工的女儿。斯佩克先生是玩具公司的老板兼设计师。他发明了数百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小玩具,在申办了专利后进行投资生产。公司开业仅仅两年,已经积累了很可观的一笔财富。斯佩克先生热情地邀请小罗达斯对他新设计的玩具进行鉴赏,请小女孩坦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论是对色彩,还是对装配。这位任性的4岁小姑娘,随意提出了不少意见,都被斯佩克先生当作极有价值的东西,高价收买了下来。为此,他进一步对玩具设计做了改进,投入生产后销售量猛增几倍。天才的女孩让玩具公司赚了大钱,于是斯佩克先生决定用优厚的酬金聘用玛丽·罗达斯成为自己公司的成员。当然,小罗达斯还时时离不开父母。她虽然每月领取公司的高额薪金,定期为老板的产品进行鉴定,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学校里读书学习,照旧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玛丽·罗达斯一天天长大了,聪明智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卡特科玩具公司曾经推出了一个叫做“巴尔扎克”的玩具,看上去象是一枚枚裹着各色花布的圆球。在设计和推销过程中,小罗达斯一次一次地提出许多好建议。结果新产品问世后,马上风靡了全美国,成了数以百万计的家庭中小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斯佩克先生看准时机,扩大了销售,又把产品推向海外,一下子便在世界各地卖出了几百万件,又给公司老板赚了钱。斯佩克先生知道怎么奖励他面前的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他是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当罗达斯的父母从女儿手里接过的是面值大得使他们不敢相信的公司赠款时,小女孩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她只不过象是给父亲送上一盒生日蛋糕似地那样轻松自如。美国的玩具业同行,都敬佩卡特科公司的成就。小女孩在几年间已经取得了令人惊羡的收入,她名正言顺地获取了该公司5%的股份,据估计可能达到7000万美元左右。这是一笔让人望而生畏的天文数字,而象她这种年龄的小女孩,差不多还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花呢。现在的玛丽·罗达斯已经是一位年满18岁的女孩了。她是一位千金阔小姐,但她花的都是自己挣来的钱,决不是只知依靠父母生活的平庸之辈。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目前这位富有的女孩,仍是一个中学生。她平时学习非常刻苦,只有放假时候,才干起卡特科玩具公司的业务,到美国和世界各地去推销儿童玩具。作家·画家——彼得斯劳伦·彼得斯,聪明可爱的美国小女孩,年仅10岁,已经成为一个有作品出版的小作家、得奖的画家以及很受人们欢迎的演说家了。据劳伦·彼得斯的妈妈玛莎说,劳伦的第一本书《在北极遇到的麻烦》已经印刷了第二版。她和丈夫考虑将小劳伦现有的版税用来供她以后上大学。不过,现在精力充沛的劳伦主要从事旅行演讲。在8个月内,她已从堪萨斯州到田纳西州一路风尘仆仆、不辞劳苦地演讲了40次。有几次的听众多达300人,其中许多是成年人。劳伦写书时只有7岁。当时她患病卧床,感到很无聊,吵着要她的母亲买一架电视游戏机。妈妈要她做些能发展创造力的事情来打发时间,于是她就开始写作,写出了《在北极遇到的麻烦》。劳伦的这本书参加了全美学生写作比赛,在13万参赛者中获奖。她当年7岁,是5名优胜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获奖对劳伦来说并非稀罕事。她在6岁的时候就获得过儿童绘画比赛的第一名。接着,她又有两幅水彩画在堪萨市一家著名的美术馆展出。专栏画家——莎巴娜·卡齐莎巴娜·卡齐年仅12岁,就已经是美国的一位极受读者欢迎的信箱专栏作家。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赢得了全美儿童读者的尊崇。莎巴娜是全美年纪最小的一名信箱专栏作家,她在报纸信箱上向小朋友们提出建议和解答他们的难题,这是一份重要的工作。她可取得每天10美元的酬金。其实小作家莎巴娜也在上学。她已经读到6年级。她回答的读者对象也都是9至13岁的同龄孩子,她那个“莎巴娜信箱”由于极受欢迎,因此还准备打入全国报纸网中和更多的小朋友们见面,给更多的孩子提供帮助。莎巴娜将自己主持人的天份,归功于自己的可爱家庭。她的父亲阿尔伯罕是一个从印度移民美国的工程师,这位父亲说:“莎巴娜两岁就开始阅读,8岁就读富豪亚科卡的自传。”这位小机灵说:“我乐意帮助全国上下的孩子们解决难题。”为了能和小朋友广泛接触,莎巴娜在邮政局租了一个邮箱,还在附近学校大派邮筒,让孩子们在邮筒上写好问题,不用贴邮票就可寄给她了。阿尔伯罕大力支持这样做。数学神童——希帕蒂亚希帕蒂亚(公元约370~约415),西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女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她全力协助父亲注释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后来《几何原本》成为世界各国中学几何学的教材,先后出了1000多种以上的版本。希帕蒂亚由于为欧氏几何的普及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数学发展史上成为第一位最杰出的女数学家而永载史册。希帕蒂亚生在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她的父亲是托勒密王朝开始设立的文化研究院的院长,是大数学家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他对女儿天资聪颖又爱动脑子非常喜欢,想方设法帮助她一步一步踏入知识的王国,希望她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10岁的希帕蒂亚已经显露出超人的才华。她用心攻读数学,对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对各种各样的数学应用题最感兴趣。有天清晨,父女俩照例进行体育锻炼,在林间草地上呼吸清新的空气。这时一轮红日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小希帕蒂亚全身早已热汗淋漓了,可她还是不肯停止运动。父亲说:“别练了孩子,你该休息休息了。”女儿说:“好。咱们在草坪上散步吧。”太阳光照射在绿茵上,花树草叶上的露珠开始消散了,湿润空气中隐含一种淡淡的馨香。父女俩兴致勃勃地交谈着。父亲说:“你看,草地上咱们的影子是什么?”女儿说:“一长一短,一大一小,一胖一瘦。我看爸爸的影子象一只大黑熊,我的影子象一只小猴子。”两个人都乐得哈哈笑个不止。父亲说:“小东西,也亏你想象得出来。”女儿说:“本来就象么。再说它总是影子么。”父亲说:“好吧。我问你,这地上的影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女儿说:“那还不简单?物体把太阳光挡住了,不就成了影子?”父亲说:“说得对。过几天我带你去参观有名的古埃及法老齐阿普斯的金字塔。到时候咱们要测量一下金字塔的高度。我要你先想一个最方便的测量方法。行吗?”女儿高兴得跳起来,说:“太好了。我一定要想出测量的最好办法,又简单又方便。”父亲上班去了。小希帕蒂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学功课。花园里鸟儿的鸣叫再也惊动不了她,要是在平时,她早就跑出去玩了。但是父亲要她先想好测量金字塔的方法,而她到现在还没想好,说什么也不能出去玩。她知道父亲的脾气,要是完不成预先指定的任务,游金字塔就会落空。希帕蒂亚在桌子上画了许多张金字塔的图形,聚精会神地思考着计算塔高的方法。父亲告诉过她:金字塔的底部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底部的边长就是能够用尺子测量出来的了。根据勾股弦定理,很容易算出金字塔底面(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如果再根据勾股弦定理演算,只要知道金字塔一条棱的长度,便很容易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了。小希帕蒂亚高兴极了。她从书桌边一跃而起,推开房门跑进了花园。她已经找到测量金字塔高度的好办法,完全可以让父亲满意了。兴奋不已的希帕蒂亚找来一段很长很长的测量绳(这是父亲经常用的东西),打算到游金字塔的那一天,让父亲拉住测量绳的一头,站在金字塔塔底,自己拉住测量绳的另一头,顺着塔楼一直爬到塔顶。一旦量出棱长,再用勾股弦公式计算,金字塔的高度不用费劲便知道了。希帕蒂亚把测量绳放进自己的书桌里,忽然听到窗扇咣当咣当直响。原来起风了。风势一阵猛似一阵,把窗框都震响了。希帕蒂亚嘴里嘟噜着:“真讨厌,这该死的风。”说着便去关那些敞开着的一扇扇窗子。这时,一股劲风直扑进来,把她书桌上画金字塔的图纸全吹落到地上。等窗子都关好了,她费了好大功夫才把图纸一张张收起来,重新整理了一遍。突然一种莫名的烦恼攫住了希帕蒂亚。她望着金字塔图又发起呆来。她这是怎么了?她想:金字塔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去过,对它们并不陌生,这些古代埃及的伟大建筑曾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观光者,至今魅力不减当年。不过那里距离大海很近,一年四季差不多都有强劲的海风吹着。自己有一次爬金字塔玩,刚到一半高度,头上戴着的美丽的小花帽便被吹掉了。一刮便刮得老远老远,再也找不到了。为此她还痛惜地哭了一场。这一次去测量齐阿普斯金字塔,自己得手拉测量绳一直爬到高高的塔顶。那里海风劲头更大更猛,弄不好自己会被刮进大海里去呢……想着想着,小希帕蒂亚害怕起来了。说不定刚才她想的这种测量金字塔的办法,父亲是根本不会同意的。希帕蒂亚的猜测并没有错。父亲从研究院回来,看见女儿坐在那里不高兴,便问明缘由。他真的不同意极为危险的爬金字塔测量高度的方法。他安慰女儿说:“更简单更方便的方法还有的,那要看你会不会动脑筋思考了。”这一天,父亲给希帕蒂亚讲相似三角形相对边成比例的定理后,留下了10道应用题,希帕蒂亚一气做完,天色已经不早了。父亲正在花园修剪花树枝叶,见女儿走出书房,便丢下手里树剪跟她一起散步。这时西下的夕阳把父女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父亲突然说:“女儿,你快看咱俩的影子呀。”希帕蒂亚看到地上两人的影子很快地由一长一短变得重合在一起了。她惊叫起来:“看,西边的太阳正好和咱们两个人的头顶位于一条直线上。”父亲说:“你说的对极了。这时咱们两人的影子长度和两人的身高还成正比例呢。”希帕蒂亚不由得心里一动,猛地想起刚才做的几何应用题便说:“你站着别动,我这就来测量。”她刚想跑回书房,便被父亲的大手拉住了。父亲说:“等你拿测量绳回来,咱们的影子还能在一条直线上吗?”希帕蒂亚一下明白过来了。她想了想说:“假如我的影子长一米,你的影子长二米,那么知道了我的身高,便可以算出你的身高了。”父亲高兴地说:“对极了,正好成正比例!”希帕蒂亚突然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她兴奋地叫了起来:“爸爸,我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齐阿普斯金字塔的高度,再也不用爬到塔顶了。”父亲假装不明白地说:“女儿,别忙着高兴。我还不明白你有什么办法呢。”希帕蒂亚说:“等咱们去游齐阿普斯金字塔时,就在那里一直等到太阳西斜。也就是今天这个时候,金字塔的塔影和我的影子正好重叠时开始测量,只要量出我的影子长度和金字塔影子长度,便行了。”父亲说:“你再说清楚一点儿,好不好?”希帕蒂亚说:“金字塔影长度我能测量出来。它等于我影子头部到金字塔底的距离加上金字塔底边长度的一半。我的影长也很好测量。如果已知我的身高,那么通过正比例便可以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了。你看这个办法行不行?”父亲高兴地说:“我看行,完全可以。我的聪明孩子,你终于想出来一种最方便的测量方法了。”希帕蒂亚说:“您同意带我去齐阿普斯金字塔了?”她一边说着,一边伸出了右手。父亲的大手紧紧握住女儿的小手说:“一言为定。”铀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原籍波兰,曾任法国镭研究所所长,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金。主要著作有《放射性专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玛丽生长在波兰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数学和物理教员,母亲当过小学校长。玛丽兄弟姐妹5个,她是最小的一个。幼小的玛丽和其他女孩子一样,玩洋娃娃、堆积木,和伙伴玩捉迷藏,不过,小玛丽才智超人,记忆力特强。三四岁时,她就专心听哥哥姐姐念书,姐姐有时教玛面识字写字,所以她能熟背许多诗篇。玛丽常到父亲的房间去,那里放着不少物理仪器和矿物标本,象玻璃管、小天平等。年幼的玛丽对这些小东西十分有兴趣,她时常踮起脚尖,长时间地仔细端详,还不时用小手指去碰碰玻璃管。一次,她问父亲:“这些东西叫什么名字?”父亲告诉她说:“这叫物理仪器,可以通过它们了解许多大自然的奥秘。”从此,这些仪器就深深刻印在玛丽的脑海里,更多的是培养了她从小爱科学的兴趣。玛丽的童年很不幸。8岁那年,大姐得伤寒病夭折了。两年后,母亲又不幸去世。从此,玛丽失去了妈妈和大姐的爱抚。父亲又被降职减薪,使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是,逆境也磨练了她的坚强性格和执着追求知识的意志。6岁时,小玛丽进私立小学读书。她知道,家境不好,父亲还让她读书,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她学习勤奋、刻苦。有一次,小伙伴同她开玩笑,在她低头看书时,他们把几把椅子高高地叠在她的周围,可她一点也没觉察,等玛丽看完书,抬起头来,碰到椅子,椅子哗啦啦倒下,她才发觉。小伙伴们哈哈大笑,但小玛丽既不笑,也不生气,走她自己的路。上中学时,她的姐姐、哥哥在学校读书都因学习成绩优异获金质奖章,这使玛丽十分羡慕,她学习更努力了。1883年6月,玛丽中学毕业,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金质奖章。当时,波兰大学不收女学生,女孩子上大学必须出国。出国要花很多钱,玛丽和姐姐布罗妮商量。玛丽说:“姐姐,你20岁了,我才17岁。你先去巴黎上大学,我在华沙工作,挣了钱支持你上学。等你毕业回国,挣了钱再支持我去上大学。”姐姐十分欣慰。从此,玛丽在华沙做了5年家庭教师。为了支持姐姐读书,玛丽有时连一张邮票都买不起。成年后,玛丽和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了婚,他们生活美满,志同道合。他们在一间破旧的本棚里,发现了铀的神秘放射现象,导致了原子能时代的开始,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居里夫妇的长女——伊伦伊伦·约里奥·居里(1897~1956),法国物理学家,是物理学家居里夫妇的女儿。伊伦1897年出生在巴黎,是居里夫妇的长女。她的妈妈玛丽·居里,既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又是慈爱、温存的母亲,玛丽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照料孩子。因此,从伊伦呱呱落地起,她就得到了父母的爱抚。伊伦到了入学年龄时,母亲对她施行了一种不循惯例的特殊教育。当时一群有才华的学者都把自己的子女聚集在一起,实施这种新的教育方法,包括伊伦在内共有十来个孩子,每天都去听一种课程,由特邀的教授讲课。这种教育方法既使孩子们兴奋,又使孩子们感到有趣。比如,今天听化学课,明天又听教学课,还学各种语言、自然科学、雕塑和绘画。最令人兴奋的是听玛丽·居里的物理课。玛丽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年幼的学生们讲初步的物理知识,她把书本上抽象而枯燥的概念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语言,还把她热爱科学和严格治学的作风传授给伊伦和其他孩子们。就这样,当伊伦还是一个几乎不会写不会读的孩子时,就接受了母亲和其他学者的教诲。可以说,伊伦从小就受到了第一流的科学教育。年幼的伊伦是个懂事的孩子,当她不满9岁时,她的父亲皮埃尔·居里在巴黎街头不幸被马车辗死了。伊伦常常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安慰悲伤的母亲。她唯恐母亲再发生什么不幸,就常常跟随母亲去实验室,依偎在母亲身旁。也正是从这里,伊伦渐渐对物理学实验和化学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伊伦和她的丈夫约里奥在生活和工作中相敬相助。1934年,他们用λ粒子轰击铅、硼、镁,首次产生了人工放射性物质,并对核裂变现象进行过研究。因此,193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他们夫妇俩共同颁发了诺贝尔化学奖金。少年大学生——露丝·劳伦斯露丝·劳伦斯是1972年出生在英国的小姑娘。她11岁进入牛津大学,只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三年的课程,取得荣誉数学学位。13岁,她大学毕业,是英国牛津大学建校数百年来最小的大学毕业生。紧接着,她又在这个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劳伦斯在9岁就完成了全部高中课程,两年后,她就考上了牛津大学。当时和她一起参加入学考试的共有530人。劳伦斯成绩名列第一,并获得牛津大学圣·休斯学院的奖学金。劳伦斯卓绝超群的才华一时轰动了牛津大学,被誉为牛津大学的数学神童。劳伦斯考入牛津大学后即在圣·休斯学院学习。在一次课堂学术讲座会上,当其他同学正绞尽脑汁在解一位院士精心制作的复杂公式时,劳伦斯却指出了出题中的一个错误。劳伦斯的父亲哈利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劳伦斯上学和放学回家。人们看到小劳伦斯每天穿着牛津大学学生统一穿的那种黑袍、戴着学士帽被父亲接送上学的情景,都感到很有趣,心里也十分羡慕。牛津大学曾举行过一次长达4个星期的数学考试。当这次马拉松式的考试结束时,劳伦斯完成了192道难题,而其他学生竭尽全力平均才做了31道题。劳伦斯的智慧大大超过了周围的学生。她达到这种水平时仅仅13岁,确实是位天才。小劳伦斯计划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在满16岁时完成哲学博士的学业。那时她将成为牛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战胜电脑——沙昆塔拉沙昆塔拉,印度的心算神童,连电子计算机也比不过她,真是世界上一大奇迹。沙昆塔拉6岁时,已显露出惊人的天赋。有一天她的小叔叔在做数学练习时被一道题难住了,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那道题是要求一个三位数的立方根。在一旁玩耍的小沙昆塔拉见叔叔半天不说话,只是发愣,觉得十分好笑,便去拉叔叔的胳臂,要他跟自己一块玩耍。叔叔生气地推开她,说:“别捣乱,去,去……”沙昆塔拉说:“我替你算好不好?”叔叔摇摇头,说:“别开玩笑了,这是高中学生做的代数题。你还没上小学呢!”沙昆塔拉不服气地说:“你用笔算,我用心算,看看谁算得快,不行吗?”叔叔根本不相信她的话,自顾自地继续做练习,10分钟过去了,他才算出了结果。这时小沙昆塔拉早把立方根心算出来了。两下里一对照,沙昆塔拉心算的完全正确。叔叔大为惊奇,他一连出了三道求立方根的数学题,小沙昆塔拉都是立即念出了答数。叔叔查一查标准答案,结果是全部正确无误。叔叔以后再做数学题时,便找小沙昆塔拉帮忙,再难的问题都不费吹灰之力、迎刃而解了。这件事传开了,许多人来问算题,竟然没有一个能难住小姑娘的。“女神童”的美名越传越远了,也惊动了一些知名的科学家,他们纷纷邀请女神童前去表演。从14岁起,小沙昆塔拉的足迹走遍了全世界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神奇心算术轰动了巴黎、柏林、伦敦等许多大城市。澳大利亚的一位名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沙昆塔拉。他事先准备了一大堆数学计算题。在公开表演的时候,教授把计算题交给了沙昆塔拉一份,自己那一份开始输入准备好的电子计算机。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人们都屏住气息,看这一场人与电子计算机的比赛。哪知教授还没有把计算题全部输入电子计算机里,小沙昆塔拉已经心算完毕全部算题,并且把答案公诸于众了。人们欢呼震动,个个惊叹不已。等电子计算机的荧屏上显示出答案时,竟然和小姑娘心算的完全相同,而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却比女神童的心算来得慢多了。人们一齐拥向沙昆塔拉,向她表示祝贺和敬意。美国很有权威的得克萨斯州拉斯大学也热情地溜邀请印度女神童沙昆塔拉前去表演,并且组织了一场更大规模的人与计算机的比赛。拉斯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电子计算机专家和著名教授组成的小组,负责决赛活动的正常进行。沙昆塔拉要和三台美国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对擂。决赛就要开始了,大学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小沙昆塔拉面不改色心不跳,沉着地坐在广场中心特设的擂台中间,三台大型电子计算机排在对面。大屏幕上公布了计算题目,沙昆塔拉和电子计算机同时开始计算。1道题,2道题,3道题……一共是15道复杂的计算题。沙昆塔拉计算的速度和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差不多,双方得出结果用的时间前后也不过相差零点几秒钟。在场的观众都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眼前的事情是真的,但又不能不承认印度女神童奇妙无比的心算术太了不起了。有一位在场观看的权威专家提议,再让印度女神童和电子计算机算一道难度更大的数学计算题。在场的人全都双手赞成,只有难度越大的计算,才越能比试出水平的高底呢!这一道题是举出了一个201位的超数学,要求算出它的23次立方根!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进行过这么高难度的计算。人们对沙昆塔拉有些担心了。计算就要开始了,小沙昆塔拉已经做好了心算的准备,但是拉斯大学的电子计算机专家却向众人宣布了一条更为惊人的消息:这样大的数学计算题,拉斯大学的3台电子计算机根本无法输入,因为它们的设计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等于宣布对擂的一方弃权,退出了比赛。成千上万的观众轰动了,嘘声四起。人们不满意拉斯大学专家的讲话,他们跑了老远来看比赛,哪能干瞪眼离去?人群里乱成一团,指责声和不客气的叫骂声充满了广场。拉斯大学负责人一看不好收场,经过研究以后,才向公众宣布:立即去外地把美国不久前才研制出的最尖端的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用飞机运来,和印度女神童继续进行比赛。比赛推迟了整整24小时,可观众情绪更加激昂,观赛的人数有增无减。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本来不感兴趣的也来凑热闹了。谁不想看看这场史无前例的比赛?当地几家报纸破例地反复写出报道,电视工作人员更是不离现场,引得全城每一家电视机前都坐满了好奇的人们。他们可以看到美国最先进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运到拉斯大学的实况转播,他们可以一睹印度女神童沙昆塔拉的风采,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比赛开始了,人们屏住气息观看。沙昆塔拉不慌不忙,用了50秒的时间心算出了答案;而美国尖端电子计算机用了1分钟才计算出结果。答案公布后,双方得数一样,但是胜利者又是印度女神童沙昆塔拉!拉斯大学的专家和教授一齐祝贺沙昆塔拉的成功,科学家们不能不信服眼前的事实,印度女孩的心算术太神奇了。小天文学家——玛德利诺玛德利诺出生在纽约,是一位富于幻想的女孩。童稚的幻想,激发出她惊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她5岁的时候,智商就达到192。3岁时,父亲教人读书,小女孩便能掩卷熟记书中的内容,同年还能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小玛德利诺特别喜欢算术。星期天的午后,她独自默默地沉浸在数学的奇妙中,不声不响地反复进行20×2的计算,得数都很准确。小玛德利诺感到算术很象十分有趣的游戏。刚进幼儿园时,玛德利诺觉得很寂寞。一切都如此简单,没有吸引她的地方。从老师教她认字读书开始,她一下子变得热心起来,兴致勃勃,似乎这种精神劲头儿同她幼小的年纪极不协调。无论做什么事,她都要拿第一名。她常幻想自己踩在鲜花丛中,云彩般地飘到霞光深处,风儿围着她舞起透明的飘带。玛德利诺从小性情文静,极富于幻想。母亲说她往院子的角落倒垃圾的时候,时常呆呆地望着天空,久久不动,竟忘记了倒垃圾,原样不动地又回来了。是棉絮般的云朵,还是灵巧的飞鸟吸引她的幻想?还是湛蓝的天空使她的思想也变得深邃奇妙了呢?玛德利诺的幻想非常深沉美丽,就象扇动雪白翅膀的仙鹤,去寻觅探究宇宙间的奥秘。这个小女孩好奇心特别强,她总觉得辽阔高远的天空之外还有一个奇异瑰丽的世界,每一个人的头上都闪烁着一颗星儿。大家组成一个热闹的大家庭,用冬天的雪花做棉衣;在夏夜的天河里戏水玩耍;用春天的绿草和花朵盖房子;用秋天的风灌满钱包,用力摇晃着,使钱包结出丰硕的葡萄,酿出红盈盈的美酒。可是小玛德利诺仔细地望天空,却什么也没有。蓝蓝的天,无声无息,也没气味,就象永远睡着了似的。她在心里喊呀唤呀,大空也不回答她,根本不理睬这个小女孩。她好伤心。她就这么久久遥望着天空,好象把天空融汇到自己眼睛里;或者一下子跳起来,把天空扯破,闯进去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玩艺儿。妈妈叫她去吃饭了,大声嚷嚷。小玛德利诺从幻想中醒来,她兴奋地说:“妈妈,我想到天空里面住几天,玩几天。”正是这个小女孩对宇宙空间奇妙的幻想和无限的兴趣,铺开了她日后成为天文学家的宽广道路。坚持真理——伊莎多拉·邓肯伊莎多拉·邓肯(1878~1927),是美国著名的舞蹈家。她还是新兴的舞蹈艺术——现代舞的创始人之一。邓肯一生坎坷不平,但她有着直率真诚的性格、坚强的意志,不顾人们对她艺术的不理解,艰苦奋斗,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在全世界塑造了自己不朽的纪念碑。邓肯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全家人仅靠母亲教授音乐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在母亲为生活奔波而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时候,小邓肯却获得了“自由”。海浪翻滚的节奏给了她舞蹈的概念,母亲的音乐和诗歌给了她艺术修养的熏陶。在呼啸的浪滔声中,在琴声和诗歌铿锵的节奏中,她常常展开想象的翅膀,舒展双臂,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这是她心灵的真诚表现,她从不愿掩饰自己的思想。5岁的时候,她进了公立学校。一次,学校举行圣诞节联欢会,老师向孩子们分发糖果和蛋糕:“孩子们,你们瞧,圣诞老人给你们带来什么啦?”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可是她却出人意料地站起来,认真地说:“根本没有什么圣诞老人!”孩子们都非常吃惊,老师也很意外,生气地说:“糖果只发给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邓肯大声说:“那我不要您的糖果!”老师大发脾气,命令她走到前面去,坐到地板上。她昂着头走到前面,转过身对着全班同学大声演讲:“我不相信撒谎,我妈妈告诉我,她太穷,当不了圣诞老人。只有那些有钱的妈妈才能装扮圣诞老人送礼物!”老师怒气冲冲地走上前来,抓住她的肩膀使劲向下按,想强迫她坐到地板上,但是邓肯紧绷住双腿,死死抓住老师不放,结果就是没被按倒。这招失败后,老师又让她站到墙角去。她虽然面对墙角,仍不停地回头大嚷:“就是没有圣诞老人!就是没有圣诞老人!”最后,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打发她先回家。一路上,这倔强的孩子还在大声叫喊:“没有圣诞老人,就是没有圣诞老人!”回到家她还在想:“不给我糖果,还惩罚我,就因为我说了真话。”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我说得对吗?”妈妈说:“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上帝,只有自己帮助自己。”正是这种坚持真理,充满自信的精神陪伴着她,她才创造出这种表现人类同生活搏斗的舞蹈艺术。她从6岁起开始教邻居的孩子们舞蹈。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小邓肯领着孩子们又唱又跳,而且组织得十分出色,就热情地赞扬女儿有出息,给了邓肯以极大鼓舞。后来,她毕生为之奋斗,直到49岁去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女童星——秀兰·邓波儿秀兰·邓波儿(1928~),世界上最走红的童星。她生于美国加州,从小能歌善舞,4岁演电影,一共主演了57部影片,风靡了全球。后来在她的崇拜者中间甚至出现了一股花去4500万美元争购“邓波儿洋娃娃”的热潮。秀兰·邓波儿的父亲乔治是美国加州圣莫尼卡银行一位很有才华的经理。母亲格鲁特天生丽质,善于音乐舞蹈。这是一个艺术修养很好的家庭。当邓波儿生下来的时候,就显得娇艳可人。3天过后,她面颊上出现了一对逗人爱的酒窝,笑得特别妩媚,再加上满头金黄的长发,实在是一个天生的小美人。父母当即决定要把可爱的女儿培养成一名了不起的艺术家,不辜负上帝赐给的一块好材料。乔治爱好音乐和歌舞,他尽可能地把许多业余时间都用在教女儿学习上。邓波儿有一副甜美的歌喉,唱起来婉转动听。在她刚满3周岁时,父母亲便把女儿送进了梅格林夫人办的舞蹈学校,希望孩子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顺利成长。邓波儿进学校不久,便表露出惊人的舞蹈天才。她浑身充满了艺术细胞,以出色的表演大大超过了比她早许多时间来学习舞蹈的女孩子们。就在邓波儿跟梅格林夫人学习的时候,难得的机遇找上门来了。有一天,格鲁特夫人开车来接女儿回家,忽然学校闯进来一帮人。原来是好莱坞一家制片公司的工作人员来这间舞蹈学校寻找合适的小演员。他们一眼便看中了邓波儿,请求格鲁特夫人答应过6天带女儿到好莱坞去试镜头。格鲁特夫人一时拿不定主意,但小女儿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吵着要妈妈答应下来。经过商量,邓波儿准时由乔治先生和格鲁特夫人陪同到达了约定地点。那是一间充满了神奇色彩的摄影棚,五花八门的道具令人眼花缭乱,彩色的灯光把人们仿佛带进了神话的王国。小小的邓波儿兴奋极了。她在导演的安排下,连续演出了好几个小节目。尽管她是初次献技,却老练自如,一点儿都不做作。导演和制片人非常满意。他们好象发现了一座巨大的宝库那样,十分迫切地要和乔治夫妇签订一个为期两年的演出合同。乔治夫妇满口答应,在征求女儿意见时,邓波儿只是顽皮地点头微笑着,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似的,在场的工作人员全都感到效果意外的好。合同当即签订下来。邓波儿参加拍摄的是教育制片公司26集系列片《小听差》。她扮演女主角——一个酒吧间的小女孩。邓波儿表演时,根本不是机械地按正常的要求背台词,而是变成了影片中主人公的化身。语言充满了天真可爱的稚气,动作和生活中的女孩子毫无二致。她从头到尾演下来,把这个酒吧女孩演活了。导演非常满意,1932年~1933年,邓波儿一连拍了12部影片,尽管还有不少地方显出稚嫩和不成熟,但她身上已经隐约可见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气质,巨大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教育制片公司被福克斯影片公司兼并之后,大老板希恩极为欣赏邓波儿的表演,有一天把乔治夫妇找来,进行一次重要的谈话。希恩说:“我乐于继续聘用邓波儿小姐,你们有什么想法?”乔治说:“太好了。我们愿意续签演出合同。”希恩:“不,不,不是签演出合同……”乔治夫妇大吃一惊,以为出了什么事,轻声问:“您是说我女儿不能拍片了?”希恩:“是的。不过您不要误会。我以为邓波儿小姐是个天才,但缺少演员的基本训练。我想送她去进一步学习,时间是两年。”乔治明白过来了,说:“您说的完全正确。我女儿还不够成熟,需要时间,需要学习。对吗?希恩先生?”希恩说:“完全正确。从明天起,邓波儿小姐将开始比演出更为重要的一段艰苦训练生活。一两年之后,她将作为世界上一流的童星出现在银屏上,咱们来签一个合同,好吗?”乔治夫妇和福克斯影片公司商定:邓波儿得到公司提供的每月150美元训练费,由格鲁特夫人陪同孩子。她照顾女儿的补贴是每月25美元。时隔一年,邓波儿主演了《站起来喝采》一片。她胸前戴着一朵小花,张着甜甜的嘴儿,一边跳着柔美的舞姿,一边唱着《戴蝴蝶结的孩子》这首动听的歌。影片一上映,立即轰动了全美国各地的观众,不分男女老少,都涌进电影院,争相欣赏美丽可爱的小女孩邓波儿的表演。小巷大街充满了《戴蝴蝶结的孩子》的童声歌曲。派拉蒙影片公司老板动了心,他们登门和“福克斯”协商时说尽了好话,情愿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把小童星租过来。双方商定租金为一星期1000美元,为派拉蒙公司主演《马克小小姐》。结果又是一次惊人的成功,据说有家影院上演这部影片后,观众人涌如潮,一连三个星期座无虚席。它一下子赚了10万美元。连相邻的影院也一改昔日的冷落,沾了它的光。它续映《马克小小姐》一片也有了6万美元的超纪录好收入。邓波儿成了红极一时的天才童星。接着邓波儿主演了《亮眼睛》。影片销路非常好,仅三周便给公司赚回拍片成本,外加19万美元的利润。福克斯制片公司起死回生全靠这个小女孩。它情愿给邓波儿每月1500美元的巨额工资。超过正常人收入的几十倍。全世界出现了“邓波儿热”。英格兰有个哑巴女孩,已经12年不会说话。她看了《亮眼睛》后,激动得叫了出来,从此恢复了语言功能。邓波儿的形象简直神了。从邓波儿4岁开拍《小听差》和《马克小小姐》起,“小”字号影片风靡了欧美各国。以后,邓波儿连续拍了《小上校》、《小叛逆》、《可怜的小富女孩》、《小公主》、《百老汇小小姐》……片片走红,给电影制片商赚了大钱。邓波儿演技也日臻完美。她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各地银屏之上,还充满了各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帮助工厂和商店老板挣了大钱。“洋娃娃”邓波儿在数以亿计的人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1935年2月,世界各地名星云集洛杉矶。此间,邓波儿荣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颁发的第七届奥斯卡特别奖。这是许多成年的电影艺术家毕生追求和奋斗的最高目标。洋娃娃邓波儿才7岁便取得如此巨大的荣耀。可是在狂热的影迷和父母眼里她始终还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后来她有幸会见了罗斯福总统,还受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任何一个小女孩都不敢想象的事情,而她——邓波儿全都轻易地得到了机会。邓波儿成年以后继续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息影后的1969年,她又踏入了政界,很快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1976年她被总统任命为美国总统府礼宾司司长,后来还两度出任驻外大使。一直到晚年,这颗红极了的童星,仍然活跃在全世界亿万人民的心目之中,无论秀兰·邓波儿出现在任何地方,都受到无数崇拜者的热情欢迎。电影公主——罗密·施奈德罗密·施奈德(1938~1982年),是长期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最受人们崇拜的女明星之一。她14岁步入影坛,因成功地主演了《茜茜公主》而走红,一下子成了世界上最受青睐的童星。影迷们送给她一顶“电影公主”的桂冠。《茜茜公主》在我国播映后,主人公同样地给亿万中国人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罗密·施奈德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演员家庭里。她的父母都是二流电影演员。他们生了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儿之后,并没有弥合双方感情破裂。再加上双双忙于拍片,父母根本顾不及照看这个可怜的小罗密。在罗密8岁那年,他们终于离了婚。家庭的不幸,正好养成了小罗密极为坚强的性格。有一回她要求父亲带她去坐玩具车,父亲不肯答应。小罗密便坐在石头地上,怎么说也不起来。大怒的父亲死活把女儿拖进汽车时,直碰得小罗密浑身是血,她还是不屈服。回家后,在祖母为她包扎伤口时,小罗密的泪珠儿光在眼里转,就是不掉下来。连祖母都心疼得要命,而小孙女嘴里就是不说一个“痛”字。在罗密的童年生活中,唯一爱她的人,只有这一个老祖母。可惜在她10岁那年,祖母去世了,她立即被送进了一所修道院办的寄宿学校。在读书期间,父亲从来不去看她。按照规定,那里的住校生每月可以回家一次,跟父母团聚。而小罗密却只能独自一个留在学校里。可怜的小罗密只能面对着从画报上寻找到的父亲剧照发呆,以寄托无限的思念之情。罗密的母亲忙着拍片,整整4年才看望女儿两次。而她的住所离女儿的学校仅有25公里。孤苦无依的罗密只有在日记中诉说自己的心思和巨大的悲伤。她在日记里虚构了一个名叫“佩吉”的小男孩,作为自己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喋喋不休地向他诉说一切。这样做竟然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安慰。那时候,住宿学校每年都有几场文艺演出活动。也许是父母遗传在起作用,可怜的小罗密非常想走上舞台。她连做梦都想成为演员,还希望有朝一日能比父母都有更加令人注目的成就。她终于得到一次机会,心想可以一展才华了。哪知还是事与愿违。校方说她爱看禁止阅读的小说,是个不守校规的坏孩子,因而取消了罗密的演出资格。命运对她真是太不公平了。但她想成为一位名演员的欲望却更加强烈了。她坚信,那是谁也阻止不住的,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一年暑假,母亲第一次接女儿去团聚。罗密高兴得几乎发疯了。然而母女俩却很少见面。时值萨尔茨堡电影节,母亲忙于演出和拍片,在家里从不多呆一天。罗密一次又一次诉说自己想当演员的愿望,终于使母亲大为感动。她决定把罗密送到科隆的艺术学校学习一段时间。这时的小罗密,兴奋极了。她精心地作好了一切准备。眼看就要出发时,突然母亲从外地演出现场打来了长途电话,说她正主演的《白丁香重开时》影片中急需要一位小女孩的角色,母亲费了很多口舌,给导演说自己女儿非常合适,又说她很有才华,但导演仍坚持必需试镜头满意后,才能签订她演出的合同。对于小罗密来说,这是历史性的机缘。她的长期梦幻就要变成现实了,但她一想到试镜头,便止不住剧烈地心跳。试镜头是在柏林进行的。那几天,在拍片现场的母亲自然与女儿形影不离。她非常希望女儿取得成功,但是又插不上手,只是老重复那句话:“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的,我的小宝贝。”水银灯照得小罗密连眼都睁不开。她紧张地走进了朝思暮想的摄影棚。那里满是道具,工作人员忙得喘不过气来,谁也顾不得看一眼刚来的这个腼腆的陌生小女孩。试拍马上就要开始了。小罗密把不安的眼光不时地投向站立身旁的母亲。母亲安慰女儿说:“别紧张,我的小宝贝。你到底行不行,导演一眼就会看出来的。只管大胆地去演吧,别指望我。要知道,表演才能并不是一下子就得来的。你必须相信自己,明白吗?”小罗密心里踏实多了。她极力强制自己不去多想,只是静待即将面临的一切。光化妆就用去了好多时间,连小罗密都腻了,但化妆师还不十分满意。时间到了,突然丢掉烟头的导演,漫不经心地向女孩子打了个招呼。小罗密便走了过去。这时她的心里虽然紧张,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细心的化妆师再一次替她梳了一下头发,整理好她的衣裳,连落在领子上的粉末也弄得一干二净。拍板上写有“罗密·施奈德。《白丁香重开时》试镜头。第一次”的字样。只听导演喊了一声“开拍”,摄影机立即发出机械的响声。小罗密根据导演的要求投入了角色表演。就这样,一连反复拍了几次,才结束了这场令人不安的“试拍”。接着便是等待,更加令人焦急的等待。此刻母女两个都不知命运会怎样作安排。当“罗密录用了”的通知送到母亲手里时,小女孩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从此影坛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冉冉升起了。罗密·施奈德的成名之作是主演《茜茜公主》。此片刚拍成,立即风靡了欧洲,接着又红遍了全世界。小罗密和茜茜很快成为亿万人熟悉和喜爱的偶象了。主演《茜茜公主》的罗密·施奈德,芳龄正好与影片主人公一样是16岁。她以绝美绝伦的演出和天生可爱,当之无愧地成了全世界影迷们的狂热崇拜的偶象。人们都称她为“电影公主”,那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有趣的是小罗密还不到14岁时,著名导演马力施卡便挑中了知名度一点儿也没有的、前途却不可限量的小明星。《茜茜公主》是导演马力施卡在1955年秋天开始筹拍的影片。导演物色演员时,也实在是煞费一番苦心。因为茜茜公主不仅是欧洲人非常熟悉的可爱的小天使、一位无与伦比的年轻皇后,还是非常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片子只能演好,不能砸锅。这个热门的选题,许多年来,一直有人注目。想拍此片者大有人在,而一个个都知难而退了。很有雄心的马力施卡,几经选择看中了新秀罗密·施奈德,真可以说是慧眼独具。但是这部片子是系列剧,不仅仅只演主人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而且以后免不了要涉及爱情场面。此时此刻,小罗密年龄还太小,实在是一时用不上去。对于导演来说,选角色并不容易,如实在是挑选不出一个比她更好的人选来,马力施卡决定停拍。果然,马力施卡等到小罗密16周岁了,才开拍《茜茜公主》。《茜茜公主》的第一部《一个女皇的少女时代》终于拍出来了。小罗密真把一个活脱脱的主人公表演得恰到好处,就象人们在影片上看到的那样。观众们不能不自始至终为可爱的小女孩交好运而高兴,又不能不为她受挫折而伤感不已。片子成功了。它在长期放映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全欧洲的影院场场爆满。“茜茜”成了人们家喻户晓的话题。影迷们更把罗密当成茜茜的化身,他们把两者视为一体,从此不管小演员走到哪里,那里的人们都十分亲切地把她叫做“电影公主”。双料冠军——格拉芙格拉芙,德国体育明星。她13岁时便登上了欧洲女子网球冠军和世界女子网球冠军的宝座,被誉为世界体坛上的神童和“双料冠军”。格拉芙1969年生于德国海德堡的一个运动健将世家,父母亲全是网球好手。他们宁肯省吃俭用,却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创办了一个网球俱乐部。当小女儿格拉芙刚刚出世时,便决定培养她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网球明星。格拉芙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打球异乎寻常的认真。4岁时,父亲教她练习握网球拍。因为格拉芙人矮手小,练起球来很困难。但她浑身是劲,两手握拍很有力量。父亲在家里利用沙发背特制了一面小球网,天天和小女儿一起练打球,从不间断。当小女儿撒娇喊累时,在一旁陪着的母亲便及时给小格拉芙端冰淇淋和新鲜的草莓。小格拉芙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她吃了以后便来了劲,继续和父亲打网球了。这时母亲便不住地鼓劲和夸奖格拉芙:“乖女儿,一定要打败你爸爸啊!”当然好女儿是不会打败爸爸的。但狡猾的爸爸有时也会有意输几场球。小格拉芙更有劲了,就这样网球训练成了小格拉芙每天必做的功课。到了6岁的时候,小格拉芙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发球了。特别是对难度大的击发球,掌握得十分娴熟。她反应灵敏,头脑清醒,不管父亲发什么样的刁球,她总是能够做出很准确的判断,及时采取对策。有一天格拉芙碰到了父亲发的“怪球”,怎么也接不好,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对策。父亲在一旁看着女儿发急,偏偏不理会她,有意让女儿自己去动脑子想办法。一连憋了好几天,小格拉芙终于找出了致胜的好办法。小格拉芙的个性很强,一旦输了球,她会整天噘着小嘴儿不高兴,连饭都吃不下去。母亲看在眼里,不能不忧心忡忡,但父亲却在暗中高兴。他有他的想法:这才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打球就要打赢球!球场好比战场,只有求胜心切的人,才能全力以赴去拼搏,才能产生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不失时机地向女儿反复讲明这个道理。格拉芙更积极地投入了艰苦的训练,并且寻找一切机会和网球好手们进行较量,从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积累丰富的临场经验。更重要的是接受父亲制订的一整套有计划的科学训练。为了达到训练目标,小女孩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艰辛。完全可以说,这位未来世界冠军的整个童年都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功夫不负苦心人,小女孩一天天成熟了。格拉芙一次又一次地参加网球比赛。1982年,格拉芙击败了所有的女子网球高手,一举荣获欧洲女网冠军和世界女网冠军两顶桂冠。这时候她刚好度过了13岁生日。体操女皇——科马内奇迪纳亚·科马内奇,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农村小姑娘,一夜之间便成了1976年7月蒙特利尔21届奥运会的头号新闻人物。小科马内奇在女子体操比赛中,独得5个满分,被热情的观众誉为红极一时的“女神童”。一时间,科马内奇成为世界各地亿万小女孩崇拜的偶像,在欧洲和北美自动改名为“科马内奇”者屡见不鲜。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第二大城,一向有“小巴黎”之称。硕大的碗型体育场是奥林匹克“女体”主赛场。在这座耗资近8亿元的建筑里,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公认女子体操将是苏联独占的“王国”。出人意料的却是小姑娘科马内奇打破了“神话”。女“神童”立即成为全世界影视新闻采访的对象。小科马内奇6岁时考入乔治乌一德治市的体育俱乐部,8岁参加全国少年体操大赛。她的卓越表演令世人刮目相看,一颗璀璨的明星从此冉冉升起,一直到奥运大赛,一举登上了“体操女皇”的宝座。这时,这位使人震惊不已的超级明星身高才1.52米,体重不足39公斤,而芳龄仅有15岁。为了表彰小科马内奇在奥运史上创造的奇迹,无数的鲜花和桂冠简直是铺天盖地而来。很快就有21个国家授予她“体操皇后”、“体坛奇女”的荣誉称号。科马内奇的祖国——罗马尼亚,给了她更大的殊荣。当她回国时,布加勒斯特倾城而出,象欢迎英雄凯旋一样。中央和各地的电台、电视台和报纸为她发了大量的照片、报道与赞颂的文章。印有科马内奇肖像的明信片发行20万张,被一抢而空;还专门为她设计了纪念邮票。在城乡各地的高大建筑物上,到处挂起了她的画象;议会授予她“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这就意味着15岁的小女孩,以后有权在国家元首享用的旅游胜地——里海之滨的高级别墅度假了。她接受的奖赏还有:得到一辆意大利菲亚特轿车,配有三位数的车牌——罗马尼亚显赫人物车牌特有的标记;可以享有优厚的政府特别津贴;全国34个城市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政府首脑的营养师为她设计饮食,总统保健医生为她的身体负责;最后是接踵而来的奖金赠予……歌坛女皇——美空云雀美空云雀(1937~1989),原名加藤和枝,日本文艺巨星,享有“歌坛女王”之誉。她多才多艺,影、视、歌、剧,样样出人头地。从12岁灌制唱片开始,她一生共唱了1400首歌曲,唱片的总销量超过了800万张,她先后拍影片160部,深受日本国民的欢迎。美空云雀出生在日本横滨,9岁登台献艺,11岁起用艺名“美空”,立即成了全日本家喻户晓的歌星。这主要是由于她本身具有非凡的艺术天才,感谢“上帝”赐给美空一个金嗓子,但更重要的还是美空的歌表达了千千万万普通人心中的主题,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抒发了他们的意愿。艺术贴近生活,艺术和人们息息相关,才是美空成功的保证。美空主演《悲伤的口笛》影片时,她唱的同名主题歌,一夜之间传遍全国。人们喜爱这支歌,更喜爱美丽可爱的小女孩美空云雀。一颗小明星冉冉升起,“天才少女”的桂冠从天而降,美空云雀13岁去夏威夷公演,进而名扬海外。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影和广播主宰着日本国民的主要精神生活领域。美空云雀主演的《伊豆舞女》和《猜拳姑娘》,是轰动日本的、卖座率打破纪录的影片。美空的巨大成就使同行抵消美空的影响,争取自身生存,后来竟发生了日本6家电影制片公司不得不联合对抗美空的事件。权威的日本广播协会举办的“红白歌会”一年举行一次。届时,全日本明星荟萃,争相亮场,这是日本歌坛盛会,平庸的艺术家是沾不上边的。年仅16岁的美空云雀从1954年进入角逐,年年名列前茅,而且经久不衰,真是创了一大奇迹。日本各大唱片公司争相邀请美空灌制唱片,因为她唱的歌曲,有无数的歌迷和崇拜者,因而也给唱片公司挣了大钱。美空名利双收。她除了取得应该得到的优厚酬金外,还接受了一顶顶荣誉奖赏的桂冠,赢得过“日本唱片大奖赛歌唱奖”、“日本唱片大奖”、“日本唱片15周年大奖”、“日本唱片蓝绶带大众奖”等等。她还在“最受欢迎的歌手”评比中连续12年夺冠。美空云雀寓情于歌,有极强烈的感染力,会使悲者得到勉慰,使受压抑者的感情有所寄托,使无数人焕发了希望的活力。诸如云雀唱的《悲伤的口笛》、《港町十三番地》、《悲酒》,几乎在日本全国家喻户晓。仅《苹果追分》一曲制成的唱片便销出70万张,又开创了一个新记录。1989年《昭和美女》一曲参加全国评奖时,美空以1934票高居榜首,而影坛红星山口百惠仅获265票,只列第5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3783

收藏

52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