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语文第四部分作文河南作文特点专题一河南中招三年考情分析当堂通关河南中招三年真题展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河南中招三年真题展示一、(2023河南)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每一朵野花都有一张干净的脸/我轻声喊着它们的名字/黄蒿、野菊、小飞蓬……/还有许多我实在喊不出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它们都是野花,装扮山野最后我轻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我也是它们中的一朵/在天空下,在山坡上尽情开着……(1)请以“喊出的名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上面的小诗耐人寻味:即使不起眼的小花,也有自己的名字;即使我们是小花,也能在山坡上尽情开着……它能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二、(2022河南)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声器”,我们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该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三、(2021河南)校报《芳草地》举办征文活动,围绕“开始”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芳草地》投稿。(50分)(1)请以“从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成长足迹”栏目投稿。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不妨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把能做的事做好;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向“生活哲思”栏目投稿。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河南中招三年考情分析题型二选一,大作文分值50分命题规律2019年是传统命题方式,一个是命题、半命题作文,另一个是材料作文。其中命题、半命题作文较适合叙事,材料作文题干设置中有提示“联想和感悟”,故较适合议论。2020—2022年一直在革新命题方式,作文明确要求写作记叙文和议论文。2020年是一个材料两个方向,2021、2022年是两个相关的材料两个写作方向。2023年是一个材料两个写作方向。题型二选一,大作文命题规律河南中考作文内容上一直在紧扣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的写;一直在实践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也一直在追求语言艺术,让学生科学完善地训练,因此题目形式丰富,既有寓言、名言分析,又有情境设置。最新预测2024年作文考查形式极有可能沿用2023年两大文体选择的考查方式。当堂通关请分析郑州最近三年一模的作文题目,总结特点。1.(2023郑州一模)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挑战无处不在。从大处谈,探索星辰大海是挑战,破解科学谜题是挑战,打破认识偏见也是挑战;从小处说,无论你想要在赛场上超越他人,还是在学习中克服惰性,也都是挑战。(1)请以“把挑战写进青春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遇到了什么挑战,又是如何面对挑战的。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你对挑战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2022郑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生活中有很多跟“占”有关的现象,如占座位、占车位、占公共空间、占公共资源、抢占商机、占据制高点等,也有很多跟“占”有关的成语和俗语,如独占鳌头、抢占先机、鸠占鹊巢、占上风、无理占三分、占便宜吃大亏等。什么应该占,什么不能占?为什么?你如何看待生活中各种“占”的现象?你对“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表达你对“占”的理性思考。要求:立意明确,论述有理有据;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600字;文章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3.(2021郑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不同的人对于苦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事情你可能深以为苦,别人却乐在其中;一个人对于苦乐的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时觉得快乐的事情,回想起来却可能变了味道。反之亦然。而真实的生活常常是喜忧参半,苦乐交织,唯有经历体察,才能道出其中滋味。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回忆、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