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选择题1.《人民日报》曾刊载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B)A.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2023·宁夏)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D)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3.(2023·洛阳二模)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中强调:“(这一阶段)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据此推断“这一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B)A.解放全国B.巩固政权C.经济建设D.社会改造4.(2023·信阳一模)中国学习西方的共和政体而形成了独属于中国的“新一届政协”,它植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突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材料表明(C)A.政协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B.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C.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符合国情D.中共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5.(2023·湖北荆州)1951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五一节前后,全国有2亿多人参加了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B)A.开国大典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6.(2023·贵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其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歼敌制胜的英雄是(D)A.赵登禹B.佟麟阁C.董存瑞D.黄继光7.(2023·许昌一模)英雄烈士饱含深情的家书承载着时代精神。以下信息反映了英雄们(C)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黄继光烈士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邱少云烈士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C.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D.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8.(2023·重庆B卷)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A)A.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B.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C.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D.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9.“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C.人民公社的成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二、非选择题10.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对纪念碑底座浮雕主题的定位是,要选用最能代表人民革命的历史题材来展现纪念碑的主题思想。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胜利渡长江等八个历史题材。——摘编自贾英廷《六百年间天安门》(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英雄”的含义。(1)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烈士。(2)从材料二所列四个历史题材中任选一个,阐明其被兴建委员会选用的理由。(2)题材理由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武昌起义以武昌起义为开端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胜利渡长江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着中华民国时期结束(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意义。(3)以国家的名义表示对革命英烈的崇敬和缅怀;有利于鼓舞生者,激励后人;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二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1)国内:经济凋敝(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2)据材料二,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从哪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2)历史事件:土地改革。两个方面: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3)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创设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