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阅读 189 下载 25 格式 pptx 大小 1.43 MB 共41页2023-11-12 12:31:39发布于河南
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历史第一部分中考考点通关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八单元考点通关重难点通关情境通关纵横通关单元核心导航真题通关三个主题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两个重要学府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一个口号“实业救国”五位著名企业家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卢作孚、侯德榜六个文学艺术代表人物鲁迅、冼星海、齐白石、聂耳、徐悲鸿、田汉一个重要报刊《申报》五个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新华书店近代新式报刊的发展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也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如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实时传递时事信息,促使了科学知识的普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考点一张謇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背景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③受“”思潮的影响,民间掀起了办厂的热潮实业救国张謇兴办实业口号“实业救国”人物实业、垦牧公司、轮船公司等影响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张謇大生纱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895—1914年):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掀起“实业救国”运动,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1914—1918年):原因: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②西方列强忙于,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抵制洋货运动的推动欧洲战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1918—1949年):原因: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②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先天不足:总体来说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2)后天畸形:①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②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3)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①统治阶级的有利政策;②民族资本家的努力;③实业家的投资;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⑤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不利因素: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帝国主义的侵略;③政局的动荡;④封建势力的阻碍代表人物(1)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实业;(2)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被称为“面粉大王”,创办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公司等;(3)卢作孚: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4)侯德榜: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考点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表现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影响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变化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②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③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④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特征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②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的特征不平衡多元发展考点三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创办新式学校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制①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②1903年,清政府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影响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科举制度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报刊业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外文报刊。②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③民国时期著名报纸:天津《大公报》、上海《新闻报》、延安《解放日报》。④民国时期著名刊物:上海《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申报新青年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近代出版业①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的文化出版机构。②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③其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规模最大考点四近代文学艺术成就文学成就20世纪初以后的文学①的代表作白话小说《》,无情地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阿Q正传》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②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革命文学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②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③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鲁迅狂人日记艺术成就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音乐聂耳创作《》《毕业歌》;冼星海创作《》歌剧《白毛女》电影20世纪初传入我国;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奖影片《渔光曲》;电影明星有赵丹、周璇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开始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由此产生。2.张謇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创办近代企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3.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轻重工业不平衡,以轻工业企业为主,但并不是一个重工业企业都没有;大部分民族工业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也不代表内地没有。4.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而不是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比较民国时期创办的民族工业(大生纱厂等)和洋务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等)比较项民族工业洋务工业含义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工业指的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都属于民族企业。狭义的民族工业只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同点根本目的发展民族经济,实业救国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性质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官督商办、官办,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经济类型轻工业为主,棉纺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管理方式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管理封建衙门式管理比较项民族工业洋务工业相同点目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方式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阻碍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作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难以实现民族振兴;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张謇等民族实业家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民族精神,值得后人学习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阻力(1)动力: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②政府的支持和鼓励;③“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和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⑤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阻力: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发展艰难(根本原因);②缺乏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自身力量薄弱;③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战争不断,政局长期动荡。3.比较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黄埔军校京师同文馆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以培养近代外交和翻译人才为宗旨,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揭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后来发展为北京大学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材料:下表反映了1872—1913年中国企业的情况。年份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厂数资本(千元)厂数资本(千元)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设问】图表反映了中国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变化:1872—1913年,中国企业的数量及资本迅速增加;其中商办企业增幅最大。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9世纪中叶以后,国内开明士大夫、政府官僚为了救亡图强,不得不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文化,改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进入20世纪后,清朝政府有了彻底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决心,下令改书院为学堂,颁诏实施新学制,甚至废除科举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进入近现代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这种制度和文化特色为中国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通述: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带有鲜明的救亡图强目的,并且中西结合,既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又有西方近现代大学特质。这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1.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A.发展曲折B.分布不平衡C.技术落后D.规模比较小(2023·河南)B2.(2022·河南)观察如图,可以看出当时的上海()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气路灯A.城市生活近代化B.通信设施标准化C.交通工具多样化D.照明设备电气化A3.(2021·河南)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A.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B.维护了封建统治C.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D.改变了社会性质A4.(2019·河南)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占比,由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刺激B.政府政策的放宽C.列强侵华的放松D.“实业救国”的推动B5.(2022·河南)(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阶级的思想?(2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4分)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南京临时政府倡导的民主、平等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思想进步。(4分)(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1分)五四运动;国民革命。(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35~36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4453

收藏

68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