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动物趣闻

阅读 155 下载 10 格式 pdf 大小 166.17 KB 共58页2023-10-17 16:48:06发布于河南
动物趣闻“缘木可求”的鱼我们都知道“缘木求鱼”这句成语,它的意思是说,人爬到树上去抓鱼,结果是白费力气,用以嘲笑那些做事不得要领的人。可是,在我国南部海岸,的确有一种“缘木可求”的鱼,它就是水陆两栖的会爬树的弹涂(tántú)鱼,又称“跳跳鱼”或“泥猴”。除了我国的南部海岸,在西非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岸,都生活着这种鱼。它们经常会从海水中跳到平坦的沙滩或潮湿的低洼地上。为什么弹涂鱼有这种本领呢?因为弹涂鱼的胸鳍基部长得长而且粗壮,有点像陆地动物的前肢。它的胸鳍已不仅仅是游泳器,而且能够起到支撑器的作用。它依靠臂状胸鳍的支持、身体的弹跳力和尾部的推动,才得以在沙滩上跳动和匍匐爬行,有时还能爬到海边的树枝上。更特别的是,这种鱼虽然不能长期离开水生活,但是也已习惯于陆地生活,它必须不时爬到陆地上来。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猎取陆生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本领呢。弹涂鱼既然是鱼类,它离开水后,靠什么进行呼吸呢?我们知道,一般鱼是依靠鳃在水中呼吸空气的,而弹涂鱼除了鳃以外,主要还依靠皮肤来帮助呼吸,因此它能离开水生活。从这种鱼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命进化的过程,的确是从水生渐渐进化到陆生的。它为生命进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能发电的鱼到达美洲的第一批西班牙人,虚构了一个故事:说在南美大陆的丛林中,有一片极为富饶的地区,那里的树木上都挂满了纯金。为了寻找这个天然宝库,由西班牙人迪希卡率领的一支探险队,沿亚马逊河逆流而上,来到了一大片沼泽地的边缘。时值旱季,沼泽几乎干涸了,只有远处的几个小水塘在中午的阳光下闪烁着。探险队来到了小水塘边。这时,探险队雇佣的印第安人大惊失色,眼中充满恐惧的神情,拒绝从很浅的池水里走过去。迪希卡命令一位西班牙士兵,做个样子给印第安人看看。于是,这位士兵满不在乎地向水中走去。可是,才走了几步远,他就像被谁重重地打了一下似的,大叫一声倒在地上。他的两个伙伴冲上前去救他,也同样被看不见的敌人打倒在地,躺在泥水之中。几个小时以后,见水中毫无动静,士兵们才小心翼翼地走到水里,把3个伤兵救了出来,可是,这时他们3人的脚都已麻痹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不明真相的怪物就是淡水电鳗。南美的电鳗是一种大型的鱼,它的模样像蛇,体长2米多,重达20多千克。平时,电鳗一动不动地躺在水底,有时也会浮出水面。电鳗会发电,能使小虾、鱼儿和蛙等触电而死,然后饱餐一顿。当它遭到袭击的时候,也会立即放出电来,一举击退敌害的进攻。电鳗不仅利用放电来寻找食物和对付敌害,还将它用于水中通信导航。有人发现,当雄电鳗接近雌电鳗时,电流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它们在打招呼呢!其实,放电的本领并不是只有电鳗才有。如今人们已发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能放电的鱼有500多种,像电鲟、电鲠、电鳐、电鲶等。人们将这些鱼统称为“电鱼”。有一种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可以击死小鱼,将人畜击昏;南美洲电鳗可称得上“电击冠军”了,它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北大西洋巨鳐一次放电,竟然能把30个100瓦的灯泡点亮。为什么电鱼能放出这么大的电流呢?科学家经过一番仔细的解剖研究和实验,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电器官。各种电鱼电器官的位置和形状都不一样。电鳗的电器官分布在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呈长棱形;电鳐的电器官像两个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两侧,里面是由六角柱体细胞组成的蜂窝状结构,这六角柱体就叫电板。电鳐的两个电器官中,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电器官中的电板就更多了,约有500万块。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电器官便放出电来。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所以产生的电压就很可观了。有趣的是,世界上最早、最简单的电池——伏打电池,就是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伙打,根据电鳐和电鳗的电器官设计出来的。最初,伏打把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插在盐水中,制成了直流电池,但是这种电池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后来,他模仿电鱼的电器官,把许多铜片、盐水浸泡过的纸片和锌片交替叠在一起,这才得到了功率比较大的直流电池。研究电鱼,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例如,一旦我们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电器官在海水中发出电来,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科学家打算模仿电鱼的发电机理,创造新的通信仪器。在这方面,电鳗和象鼻鱼可以提供宝贵的启示。象鼻鱼是生活在非洲中部河湖中的一种电鱼。它的鼻子特别长,有点像大象鼻子,所以人们就叫它象鼻鱼,这种鱼的电器官在尾部,它的背上有一个能接收电波的东西,好像雷达的天线一样。当敌害迫近到一定距离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背部的电波接收器收到后,就会发现敌敌情警报。这时,象鼻鱼便急忙溜走。会“钓鱼”的鱼人类会钓鱼,大家都知道,如果说鱼也会“钓”鱼,你一定感到惊奇吧?这种会钓鱼的古怪鱼,就生活在深海中,名字叫“角鱼”。它是怎么钓到鱼的呢?原来,这种鱼的头上长着引诱须,就像我们人类手中的钓鱼杆,而须的顶端有一种最讨其他鱼喜欢的诱饵,这种诱饵是发光的。发光诱饵实际上是一种发光的腺体,它能分泌出颗粒状的东西,里面有许多发光的细菌。它分泌出一种液体,养活了这种细菌,而细菌发光又能使它捕到小鱼。角鱼和发光细菌过着共栖的生活,但是,这种发光腺只有雌性的角鱼才有,雄鱼引诱须的顶端是没有发光腺的。有些角鱼的引诱须短而粗,有的则细而长。不同的角鱼发光的颜色也不同,有紫橙色、黄色、蓝绿色等等。由于深海暗淡无光,当它们连续地发出闪烁的光芒时,就引起周围鱼、甲壳动物的注意和兴趣,并冲向闪光,“自愿”上钓,落入鱼腹之中了。角鱼的外表形象,也为它的“垂钓”提供了方便。它身体的背面是褐色,并有许多突起的小东西,显得与周围环境很相似,所以别的动物很难发现。它长有一个很宽大的嘴巴。嘴巴的宽度有它身体的1/4长,里面长着锐利的牙齿。这种鱼游泳的本领不很好,在深暗的海洋里总是慢慢地滑行着,一路上,它不时把引诱须向前伸出,闪烁的诱饵受肌肉的牵引,不时地抖动着。用它的测线器官探测周围捕获物的动静。由于角鱼的这种动作,往往使一条迎光扑来的鱼以为找到了自己心爱的饵料,就用嘴巴去试探这种发光的诱饵。这一接触,就惊动了角鱼,它就马上发出一连串的捕食动作。它突然把引诱须抬向后,张开血盆大口,形成一股向嘴巴流动的水流,把猎物轻而易举地吞入宽敞的口腔之中。角鱼就是这样“不劳而获”,它自己不需要怎么动,小鱼就会自动地送到它的嘴巴里,成为它充饥的食物,比我们人类钓鱼可高明多了。在热水中生活的鱼照一般的常识,鱼只有在凉水中才能生存,如果将一条鱼放到50℃以上的水中,它仍能自由自在地游水,你一定觉得奇怪。然而,自然界常常会给我们一些意外。1936年夏天,法国有位叫雷普的旅行家,不幸在海上触礁,被海浪卷到千岛群岛的一个多山的火山岛。当时,他饥饿难当,正想找寻些食物时,忽然发现小河里躺着几条腹部朝天的死鱼,于是他把鱼捞了上来,拿出身边仅存的炊具来煮鱼汤。烧了一会儿,雷普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来看,岂料这一看吓了他一跳,原来的死鱼都变成了活鱼,正在悠然地游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旅行家简直大惑不解了!后来,经过人们调查研究,才知道,这岛原是一个巨大的古火山口。这些怪鱼是被火山岩烫热的一个小湖沼里的“居民”。当年,它们的祖先就是这次火山爆发的幸存者。据测定,这湖里的水温高达63℃,一般的鱼是无法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的。这种热水鱼却能很好地生活。更让人惊奇的是:由于它们已经适应了热水,一旦落到凉水里,就会立即被冻死。在自然环境里,热水鱼是非常罕见的,除了上面说到的地方,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温泉、加利福尼亚的某条河里,也偶尔可以见到,那里的水温一般在45℃~55℃。看来,生物所能适应的温度范围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普通生物也能够接受锻炼,来扩大它们能适应的生存范围。一个环境的改变,是对一种生物韧性的考验,物种的延续,总要经过几代的适应演变。不过,关于生物提高对高温的耐受力的机制,科学家还研究得很少。如果哪位同学感兴趣,你可以从现在起,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将来或许会填补一项空白呢。用嘴孵育后代的越南鱼传种接代是自然界中生物的本领,是延续生命的重要保证。像狮子、老虎那样凶猛的食肉动物,却对自己生下的小狮子、小老虎很“慈爱”,给它们哺乳、喂食,还教它们捕食方法。再如天上的飞鸟、猛禽,对自己生下的蛋,也是精心养护,保证幼雏安全出壳、长大。虽然动物们繁殖后代的方式不同,但它们对后代的爱心是一样的。越南鱼的繁殖习性,在鱼类中是比较奇特的。越南鱼在繁殖期问,会将身于贴近池底,然后侧身用劲翻,逐渐挖成一个锅形的窝。雌鱼在窝里产卵,雄的射精在卵上。卵受精后,雌鱼将卵含在口中孵化,在水温25℃~27℃时,约4~5天,小鱼可孵出。小鱼孵出后,还在雌鱼口中生活大约一星期。在这段时间里,小鱼遇到什么危险,会跑到雌鱼口中躲避,而不会被雌鱼吃掉;但过了这段时间,雌鱼保护的责任就完毕了,将小鱼放出口外,从此一反以前“慈爱”的母性,如果遇到小鱼,包括它自己生的小鱼在内,统统都会被吞食下肚。在口中含卵孵化和保护刚孵出的幼鱼,是越南鱼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使得每次产卵仅几十粒到几百粒的越南鱼,得以很好地生存。会发射水枪的鱼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生长着一种号称“活水枪”和“神枪手”的射水鱼,也叫水弹鱼。身长十五六厘米,银白色,扁扁的身体,外表并不奇特,它的特异功能是射水捕食。当它游动时,两眼始终警惕地注视水面上空,有没有好吃的。当它发现苍蝇、蚊子、蜻蜒等昆虫在水面飞掠过,或停在水边草叶、石块上时,便会轻轻地游到离昆虫1米左右的地方,摆开架子,把头伸出水面,撮尖嘴,坚直身体,把事先准备好的满嘴巴水,对准目标,以极大力气像射箭一样喷射出一股“水弹”,将猎物击中跌落水中,它便游来吞下。澳大利亚等地的人们很喜欢喂养这种有趣的鱼,当你观赏它时可得小心点,它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射一通。如果你去喂食料时,它也会把你的手当做目标,喷水射击;你如果俯视鱼缸,那更有危险性了,因为你的眼睛只要眨一下,也会引起它的重视,乘你不备毫不客气地向你“开枪”射击,把“水弹”击中你的眼睛;客人来访,千万不要在鱼缸边抽烟,那一闪一闪的火光,更会吸引它游过来向香烟射击,真像导弹一样可以百发百中把烟头击灭了。射水鱼为什么能喷发“水弹”,而且命中率又是这么高呢?这除了与它口腔的构造特殊,能把大量储存的水迅速形成一串水珠喷出外,还和它的眼睛视力特殊有关。射水鱼的眼睛大而突出,可以灵活转动,视网膜又特别发达,一般鱼在空气中看东西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没有水作眼球的润滑剂。而射水鱼既能在水中看又能露出水面看。科学家用高速摄影机拍下了射水鱼发射“水弹”动作的照片,发现太阳光进入水中经折射后,射水鱼在瞄准目标时,能对光线折射造成的位置变化,进行复杂的校正;而且使身体变成垂直姿势,使发射的“水弹”直线抛出,这就可以克服光线折射时的偏差,确保射击百发百中,真是个优秀射手哩!能跳高的鱼和飞翔的鱼一般的鱼类都能跳跃出水面,如我国民间常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一例。但它们跳离水面都不太高,而且都是借助鱼体肌肉的力量,主要是尾部肌肉的强有力的扭跳运动才跃出水面的,都不是靠鳍的作用。真正称得上“跳高”冠军的要算是鳅鱼了,它最高能跳离水面6米,比人们撑竿跳的一般记录还高哩!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鳅属鱼类仅两种,按其体型分为大小两种,分布较广,我国南海常有它的踪迹。它们常在上层海面活动,便于随时跃出水面捕食。这种鱼的跳高动作是依靠巨大而强有力的鳍,拍打水面后一跃而起。它们跳高的本领是长期在捕食飞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因为它最爱吃飞鱼。讲到飞鱼,本领也不小,它胸前有两个能展开的鳍,好像鸟的两个翅膀。当它遇到鳅鱼追赶时,便以极快速度冲出水面,长而有力的尾柄和尾鳍下叶猛击水面,使鱼身腾空而起,并立即展开宽大的“双翅”——胸鳍,在海面滑翔,一般每秒能滑翔18米远,高度可达8~10米,最远距离可滑翔到300米或更远一些。所以鳅鱼要捕捉飞鱼也不易,于是在生存竞争中发展了跳高的特长——你能飞,我能跳,有时候跳得竟比飞鱼飞的还高。因此,常常可以看到有趣的场面,当飞鱼悠闲地在海面上滑翔时,忽然鳅鱼一跃而上,在空中将飞鱼咬住,成了一顿美餐。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物降一物哩!会建造房子的鱼在鱼类中有名的“建筑师”要算是三棘刺鱼了。每当它们将成婚立家时,事先要进行设计、施工、建筑一座既坚固又漂亮的“新房”。房子的地基一般选在水草间或岩石地带的池洼间,要求水的深浅合适,并经常有水流动。地基选好后,便开始备料,收集一些水草根茎和其他植物屑片。雄鱼从自己的肾脏中分泌出一种粘液,把这些材料粘结在一起,再用嘴巴咬来咬去,直到咬出窝的形状。为了加固,它又用身上的粘液在房子的内外上下四面八方涂抹、磨擦、修饰,使表面整齐、光滑,好似刷了一层清漆一般。建成的房子,中间空心,略带椭圆形,有两个孔道,一个出口一个进口。这才算大功告成,于是雄鱼在四周游来游去,美滋滋地欣赏自己的杰作。这位未来的新郎就开始找未来的“新娘”了,一旦看中,便会做出一套复杂的求爱动作,把雌鱼引到自己精心建造的房旁,征求“新娘”的意见,如果雌鱼满意,便双双进入“洞房”;如果“新娘”羞羞答答故作姿态不肯进房,于是“新郎”便不高兴地竖起背上硬刺逼着“新娘”进去。雌鱼进窝后便产下二三粒卵,然后穿堂而过,雄鱼立即在卵粒上注射精液。第二天雄鱼又另拉一条雌鱼产卵婚配,直到房子里充满卵粒为止。这种精美的“新房”,就变成很安全、很舒适的育儿室了。另一个会营造房屋的要算是章鱼了。它们生活在海底,身上有很多长长的触手,当章鱼吃饱之后,总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美美地睡上一大觉。为了不受打扰,它拖着吃得胀胀的肚子,建造睡窝。它用触手搬运石料,一次能搬四五公斤石头,垒起围墙后,再找来一块平整的石片做屋顶,于是小房建好了。它便懒洋洋地钻进去睡大觉了。为了防备敌害,它让两只专司保卫职责的触手伸出室外,不停地摆,好似“站岗放哨”一般。一旦有敌害侵入,章鱼便会醒来,或是应战或是弃屋逃跑。还有一种会建造像竹筒似的房屋的鱼叫钻洞鱼。它们生活在大西洋酉部深海底,身长1米左右,身上有黄斑,尾巴蓝色,色彩美丽。它的特长是钻洞,只要遇上大鱼追赶或渔人捕捉时,它便能迅速而灵敏地钻进洞里。它的洞就是自己造的窝,像蜗牛一样随身带着,不过形状像一根竹筒。它找来植物碎片、小石块等,然后用嘴里分泌的粘液,把它们一片片地粘连成圆筒状,围在身子周围,洞口小,便于躲藏,平时行走时带着房子一起行动。会击剑和刺杀的鱼在印度洋等热带海域中有一种凶猛的大鱼,长3米左右,上颌突出形成长而扁平、坚硬的“剑”,称为“剑鱼”。它游动迅速,在海里横冲直撞,连鲨鱼也怕它。剑鱼攻击鲸类时,常常飞速地用利剑般的长嘴直刺鲸的要害;它对待小鱼则用剑嘴左劈右砍,然后把刺死或砍伤的吃掉。有一次,英国的一条特里拿脱号船,在从伦敦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的航行中,船底竟被剑鱼刺穿了一个洞,使船漏水,由于奋力抢救,才避免了沉船。要知道这条船的船身是包着厚厚的铁皮的,剑鱼居然能刺破它,足见这种鱼攻击力之凶猛了。堪称味美上乘的淡水鱼——鳜鱼,周身银灰色带有黑块状花斑,身长60厘米左右,背上有锋利如刀的背鳍。它也善于操起“背刀”捕食别的鱼来充饥。最有计谋的是它能诱捕水蛇,本领堪称一绝。在春末至秋季的漫长时间里,鳜鱼总是栖息在大石附近游动,常常一动不动地装死侧身浮躺在水面。当蛇发现这么鲜美的鱼竟送上门来,就立即游近鱼的身边,并把它缠住,当蛇把鳜鱼越缠越紧时,突然鳜鱼用足全身力量张开背上刀一样的背鳍,同时迅速扭动旋转身体。不一刽儿,只见蛇的肚腹等处划开一道道很深的口子,蛇痛得潜入水底,鳜鱼紧追不舍,将受了重伤的蛇咬死,然后美餐一顿。还有一种满身长刺像陆上刺猥似的鱼,叫刺钝。全身卵圆形,体长仅10厘米,遍体生着粗棘,每根棘又生有两三根棘根,这些都是由鳞片演变成的。它的嘴很小,上下颌的牙齿都连在一起,尾鳍像把扇子。当它遇到威胁时,便急忙升到海面吸足空气,膨胀成一只滚圆的刺球,每个针棘都竖了起来,并滚动着游过去向前来威胁它的大鱼猛扎一通。这一手还真厉害,吓得大鱼逃之夭夭。刺钝也用这种方法捕食小鱼。吃大鱼的小鱼历来都是大鱼吃小鱼,可是自然界偏偏还有小鱼吃大鱼的,而且是专吃凶猛的鲨鱼一类的大鱼。鲨鱼最大的有20多米长,一口能吞食几十至几百条小鱼。但是它却有个克星,就是小小的硬颚毒鱼。这种鱼身体短粗,背扁腹圆,外皮松弛,除了口缘和尾部之外,满身长有尖锐的棘刺。它吸足空气之后,身体便能鼓成一个圆球,原来倒伏的棘刺立即笔直地竖立进来,变成一根根锋利的尖刺。当大鲨鱼大口吞食鱼群时,硬颚毒鱼便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般,混进了鲨鱼的大肚皮里,之后它便运足了力气,全身鼓圆,把满身棘刺向鲨鱼胃四周乱撞乱扎。大鲨鱼痛得在海里打滚翻腾也毫无办法。不多一会儿,鲨鱼的胃就被刺穿了,接着两肋的肉也被硬颚鱼啃血肉模糊。当硬颚毒鱼钻出来时,鲨鱼也就一命呜呼了。在希腊的可那伊河里有一种旋子鱼,它在水里像旋子那样呈“S”形螺旋式前进。它有一个尖硬的嘴,小鱼碰上它,会被旋得稀烂,马上成了它的美餐。大鱼遇上它,目标更大,也会被它硬嘴巴旋得千疮百孔,悲惨死去。如果大鱼吞下了它,那更是大祸临头了。旋子鱼就在鱼肚里到处乱钻乱旋,把大鱼的内脏吃去许多而使大鱼死去。但旋子鱼也不是无敌的,它最怕河蚌,如果它的硬尖嘴被河蚌壳夹住,即使它拼命旋转嘴巴,也无法脱身,最终成了河蚌的食物。在我国青岛附近海里也有一种专吃大鱼的小鱼叫盲鳗。由于它长期在大鱼肚里生活,所以双眼已经退化失明。它的样子像鳗鱼,前面是圆棍状,后面是扁圆的尾巴,灰黑的颜色,肚子下方是灰白色,长约20~25厘米,嘴上有个小吸盘,口盖上长着锐利的像挫刀似的牙齿,舌头也强而有力,伸缩灵活。它先吸附到大鱼身上,然后从大鱼的鳃部钻进腹内,吞吃大鱼的内脏和肌肉,一边吃一边排泄,直到把大鱼吃光为止。它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竟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两倍半。还有一种小小的猛鲑鱼竟能吃掉凶猛的大鳄鱼。这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鱼,身长不过30多厘米。鳄鱼可以吞下一头小猪,可是遇到这种猛鲑也只好甘拜下风了。原来猛鲑的颚骨力量奇大,一口可以咬断钢制鱼钩,人称“锯齿鱼”。它们常常合群出游觅食,如果碰上一条大鳄鱼,它们便会一拥而上用利齿咬住鳄鱼不放,鳄鱼皮再坚固也没用,顷刻之间,几百条猛鲑就可以把巨鳄吃个精光,连骨头也不剩。所以凡是有猛鲑鱼的地方,河流里很难有别的鱼类可以生存。食人鱼在南美亚马逊河有一种食人鲳鱼,这种鱼体表面有黑色小斑点,腹部呈橙黄色,腹鳍也是黄色,非常美丽。可是它的牙齿,像锯齿般锋利,任何肉类都可咬掉吞食。在原产地,无论怎样巨大的动物,如果涉水而过,便会被这种食人鲳群起袭击,一旦被其咬伤,都会因流血过多而失去支持力量,陷入水底被淹死。当尸体还未全部沉入水底之前,就已被食人鲳把皮肉撕成一块块,吃个精光,只剩下骨骼。这种鱼还会在河边以迅速的动作,把汲水者的手指咬掉。食人鲳是不好惹的家伙。前年,泰国有人把食人鲳引进国内作为观赏鱼饲养,惊动了曼谷警方。他们多方搜集食人鲳的“犯罪”资料。警方决不是小题大作,因为泰国气候温和,适合这种鱼生长,如果私人饲养的食人鳍趁河水泛滥之机偷偷溜走,大有可能在当地繁殖成灾,那人就会惹祸上身了。泰国渔业部门一位研究这种鱼的科技人员,他的手指就曾被食人鲳咬伤,因为他把手指伸进养有这种鱼的鱼缸里。据说,美国早就知其厉害,很久之前就禁止它们入境了。然而,也还是有人把它养在水族箱里,譬如,香港就有人繁殖饲养。经过人工繁殖,这种鱼的凶性也日渐减退。活跃在南美洲奥里诺科河口的比拉鱼是杀人鱼。它有巴掌大小,貌不惊人,乍看倒有几分温驯,可是它专门成群结队地袭击人和其他动物。一条海豚,若让比拉鱼发现,倾刻间,几十条甚至上千条比拉鱼包抄过来,冲上去,用锐利的牙齿撕咬起来,几分钟后就把它吃个精光。它吃人也有个妙法,先用牙齿把人咬伤,鲜血会招来一大群食人鱼,层层围住,紧吃不放,直到把人吃得剩副骨架,才心满意足地游向远方。当地印第安人利用比拉鱼嗜食人的习惯,人死后进行“鱼葬”。欧洲有一种食人鱼更是胆大妄为由于欧洲人不吃鲶鱼,使鲶鱼得以大量繁殖,初时偷鸭吞鹅,后来竟吃玩耍的孩子。有一位渔民奋力杀死一条鲶鱼,发现其腹内有女人的残骸和她的钱袋。非洲几内亚湾有一种1尺长左右、身体呈流线型的颌针鱼,它能突然从水中蹿起,把10厘米长的骨质尖嘴刺向人的胸膛。巴斯医生作了统计,颌针鱼在一个月内杀死了20多人。我国南海有一种鲉类鱼,则是一种美丽的“杀人”天使。它体态优美,颜色俏丽,摆动着布满条纹的躯体,张开颜色斑澜的鳍,简直就像一艘披红挂彩的“小船”。“小船”上长有18根毒刺,如果人被刺一下,轻者疼痛难忍,重者失去知觉,以致丧命。海里的“天然火箭”——墨鱼墨鱼(俗称乌贼)并不属于鱼类,按照生物学家的分类,它应该同海里的蚌、河里的螺、陆地上的蜗牛一样,同属于贝类。属于贝类的软体动物,一般都行动较迟缓。那么墨鱼是不是也行动缓慢呢?回答是否定的。它不但能够游泳,而且游起来比一般鱼类都要快!据专家们测定,一条小墨鱼在海中快速前进的时候,每秒可以达到150米以上,这比起一些小电船还快得多。为什么墨鱼能游得这样快呢?原来,它们的远祖也像蚌、螺、蜗牛一样,有一个外壳,保护着它的软体。但在海里生活,这个沉重的壳是相当不便的。为了适应生存,这种壳便日渐退化,被包在体内的一层外套膜里(这就成了墨鱼的骨)。就墨鱼的生理组织而言,最奇妙的便是这个外套膜,它薄得像玻璃纸一样,边缘是张开的,可以吸进海水。当墨鱼游泳时,它便饱吸了海水,将套膜紧闭,然后用软骨压迫套膜,使海水从头部的漏斗中喷射出去。这种喷射的力量是很大的。当水向后喷出,身体便被推着向前。这原理正像今天火箭的道理一样。它能游得这样快,便是利用了这种反向动力;而不是依靠身体的其他部分活动,才像鱼类那么游泳的。所以人们给墨鱼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绰号,就是海里的“天然火箭”!劫后余生的鳄鱼在远古遗存下来的动物品种中,鳄鱼是最赫赫有名同时又最古老的一种。从化石发掘出的资料可以看出,早在2亿年前,也就是恐龙主宰世界的时代,鳄就存在了。只不过在中生代晚期,不知什么样的大祸临头,恐龙被扫地出门、彻底绝灭;鳄类却经过顽强抗争,生存下来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鳄的记载。中国人崇拜龙,科学家考证说,实际上就是以鳄为蓝本臆想出来的。我们的祖先把鳄称为“喷火的龙”,也称为“鲛龙”,使之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当然,人们崇拜的只是被异化了的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鳄。现实生活中的鳄,不仅没有龙那样的堂堂仪表、凛凛威风,反而是个奇丑无比的家伙。它长着扁扁的头、扁扁的身子,身上披着角质的鳞,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提起鳄鱼,人们往往会想到它那骇人的血盆大口,如锯齿般排列的钢牙,从而认为它是很凶猛的动物。中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任潮州刺史时,还特地写过一篇《祭鳄鱼文》,声讨鳄鱼的罪恶。但实际上,大多数的鳄并不主动攻击人类,而是以水生昆虫、甲壳类、鱼类、蛙类为食。当然,也有些种类的鳄,如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东印度的食人鳄,的确是很凶残的动物,它们有时会突然跃出水面,把岸边的牛、羊等大牲畜拖下水吃掉,有时也会袭击人类。鳄在吃东西的时候,往往边吃边流眼泪,因此,就有了一句谚语:“鳄鱼的眼泪”。意即强者对被他伤害的弱者所表示的假惺惺的、廉价的怜悯,更反衬出强者的虚伪和凶残。但其实,这只是鳄,也包括其他一些爬行动物的生理特点。这类动物的肾脏不发达,流眼泪只不过是要排出身体内多余的盐份。至少对鳄鱼来讲,这其中没有丝毫的情感象征意义。在远古的中生代,鳄的种类很多,数量也很多。仅仅在我国,发现的鳄鱼化石就有17个属。但时至今日,鳄鱼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了。这或许是因为鳄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肉可食,皮可制革,因而历来都遭到人类的滥捕滥杀。此外,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围湖造田,放干沼泽等,严重地破坏了鳄鱼的生态环境,也是使它数量锐减的原因。鳄鱼可以躲过中生代的天灾,却难逃后世的人祸,不能说不是一大悲剧。中国现存的鳄,以扬子鳄最为有名。这种鳄是十分聪明的动物。它的洞穴,被弄得纵横交错,宛若迷宫。这样,一有敌害侵袭的警报,它就可以逃之夭夭了。它也是鳄类动物中唯一冬眠的一种,每年10月,它就进入冬眠期,直到第二年4月才苏醒,也就是说,一年中,它大约有半年处于昏睡不醒的状态。由于鳄鱼是远古遗存的少类动物之一,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界因之称它为“活化石”。现在,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鳄鱼,使它免遭恐龙的下场,人们已经发出了“救救鳄鱼”的呼声,并采取划定自然保持区、人工饲养等多种措施。也许,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保护下,鳄鱼可以大难不死和人类共存共荣了。奇鱼拾趣美人鱼“美人鱼”原是生活在热带海湾里的哺乳动物“儒艮”,也叫海牛。它肉质肥厚,身体前部有对长而软很像手的胸鳍,雌性还有对又高又大的“乳房”,用以哺育幼海牛。它喜欢夜晚活动,常用双鳍抱紧小海牛在海面浮游,在月色朦胧时,远远望去,还真像一个上身裸露,抱着孩子的女人呢?就这样,人们把海牛叫做“美人鱼”,还为它编出了许多美丽有趣的故事。火焰鱼火焰鱼比普通的鱼长相特奇,它的头呈扁圆形,周身无鳞,而是长着长长的绒毛,这种绒毛离水就会泄净水分,自动弹起。每根绒毛都会呈“S”形。由于绒毛是火红的,而且弯曲,长短又不一,在风中吹拂,翁翕挥动,如同一团火焰。秘鲁的一位老人法雅脱·求纳登,一次在河边钓鱼,突然,发现鱼钩上竟“燃”起一团火来,仔细一看,原来那团火就是一条鱼——火焰鱼。后来,法雅脱·求纳登将这条火焰鱼送给吉利动物园。这条怪鱼活了1个月零3天,终因饲养方法不当而死去。鹦鹉鱼关于鹦鹉鱼,有许多新奇而有趣的故事。穿衣服的鹦鹉鱼。有一种鹦鹉鱼生活在印度西部的一些岛屿附近,这种鱼一到傍晚就分泌出一种透明的胶状流体把自己包起来,如同穿上一件“睡衣”,然后躲在石头或珊瑚丛中过夜。第二天醒来便将“睡衣”毁掉,开始新的一天。患难与共的鹦鹉鱼。地中海产有一种色彩斑斓的鱼,当地人称它为“海中鹦鹉鱼”。这种鱼有一个奇异的特点,就是当它们被渔人的诱饵钓住时,其同类们会立刻起来救助,甚至会咬断鱼索,帮助受难者脱险。蜡烛鱼北美洲沿岸的浅海中,有一种叫“艾乌拉霍鱼”的小型鱼类,这种鱼有1尺来长,呈细椭圆形,体表光滑无鳞,乳白色,本身就像一只蜡烛。它的肉很粗糙,又有土腥味,所以没有人吃它。但是它的脂肪非常丰富,晾干后往肚子上插一根草棒就能点着,发出一种黄白色的光,可以照明。几千年来,当地人一直把它当蜡烛使用。由于它发出的光很美,又没有任何怪味和烟气,所以还一直被用来制造高级蜡烛。有四颗心脏的鱼在堪察加半岛周围海域,生活着一种盲鳗,它有四颗心脏,分别与头、肝肌、肉和尾相连。这种鳗鱼有惊人的耐饥力,半年内不吃食也能畅游自如。电筒鱼加勒比海大开曼岛附近的深海里,有种电筒鱼,长约15厘米左右,这种鱼由于长年累月地生活在漆黑一团的海底,依靠双眼根本无法辨别物体。为适应这种环境,它们就在眼睛下面生出一个袋。袋为绿色的有机体,就像我们平时用的电灯上的电珠一样,能发出一种白光。平时,它利用这种白光,在海底吸收和捕食其他小鱼和生物。当然,在漆黑的深海里,有了这点微弱光亮,也会暴露目标,引来杀身之祸。不过,如碰上危险,它能立即关闭“电筒”,逃之夭夭。险情解除后,它又亮起“电珠”,悠然自得地游玩觅食。有三只眼睛的鱼加勒比海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小鱼,它长着三只眼睛,中间“的那只眼睛像一盏小探照灯,能够发出光亮,照亮1.5米左右距离,如果这只发光眼生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发光,另外两只眼睛就会顶替它,轮流发光。有照明灯的鱼在马来西亚群岛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在黑暗中,它能够自己照明,这种鱼每只眼睛上方有一根水管伸向前方,管内有能发出萤光的细菌,好像汽车的前灯,有趣的是,这种鱼头上的“前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关”或“开”。两层眼的鱼在中美洲的河流里,有一种个头不大,警觉性非常高,极难捕捉的鱼。不久前,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它的奥秘。原来,这种鱼的眼睛很特殊,能同时看清水中和水面上的情况。它的眼睛分上下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焦距和感受神经。当它把头露出水面时,能同时看清水面和水下的物体,因此它既能跟随在水面上飞行的昆虫,同时又能观察到水下虾类等动物的活动。如果有人顺着河岸向它走近,它在2000米远处就可以发现这个人,很快就潜入水中,隐藏起来。没有眼睛的鱼在我国云贵高原和四川、广西等地山洞中,生活着一种没有眼睛的鱼。这种鱼喜欢觅食岩底的糟粕,数星期不食也照样能活下来。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里,眼睛便逐渐退化,但它的触须由于眼睛的退化而十分灵敏。对声音特别敏感。会走路的鱼鱼离开水以后,大都难逃死亡的厄运。但是,有一种会走路的鲶鱼,却能在干燥的陆地上存活好几个小时,因为在它的鱼鳃的后方有一种类似肺功能的特殊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性别一日发变的鱼一种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的蓝条石斑鱼,它的性别一天内变更数次。这种鱼在产卵的时候,一对婚配的蓝条石斑鱼,其中一条先充当雌鱼,产下鱼卵,而另一条则充当雄性,稍后,它们的性别互相改变,原来充当雌性的变为雄性放射精子。据生物学家的观察,在一天之内,蓝条石斑鱼总共发生五次变性。雌雄互变的鱼在红海里有一种叫“鱿”的鱼,喜欢集体生活,其“首领”是一条体大强壮的雄鱼,它也是鱼群中唯一的一条雄鱼。当这位“首领”衰弱到不能控制所带的雌鱼群时,鱼群中就有一条雌鱼会应运而变成雄鱼,并和原来的那条雄鱼争夺“王位”,占有它的“妃子”。在印度洋里,有一种和海葵共生的鱼类,这种鱼群常常是以一条体大的雌鱼为首,率领一些小的雄鱼和更多的幼鱼,回游于热带的珊瑚礁附近。这条最大最老的雌鱼还率领那些小一点的雄鱼不断地攻击幼鱼,破坏它们的性发育,防止它们的性成熟。最为有趣的是,一旦这个鱼群中的“女皇”遭到不幸,雄鱼中最大的一条,便会在两个月内变成雌鱼来继承“女皇”的王位。太平洋中有一种鳝鱼身兼两种性别,它们在一生中都要经过雌雄两种性别的发育过程。从幼鳝到成鳝,属于雌性的黄鳝,成鳝有产卵的本领。可是,在产过一次卵之后,就变雌为雄了。这种奇异的生理变态现象,科学上称之为“性反转”。可不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用人工的方法使得鱼类性变呢?实践证明是可以的。比如非洲鲫鱼是一种肉多味美和营养价值很高的鱼类。但是,在自然的环境中雌的多,雄的少,而且雌的生长慢,体形小。为了提高这种鱼的食用和经济价值,在鱼苗孵出不久,往水中施放小剂量的荷尔蒙药剂,数周后,雌鱼就变成雄鱼了,从而鱼的产量可以倍增。世界上最懒惰的鱼世界上最懒惰的是鲥鱼。它是海中一种小体型的鱼类,身体只有24~34英寸。这种鱼懒惰得连自己吃食也不愿意去找,每当大鱼进食时,它就在大鱼的周围,接食大鱼口中漏食的残羹。再者,它不会游泳,而是靠天生的口中大吸盘,吸住其他大鱼身体,随大鱼到任何喜欢去的地方。它非常熟悉各类大鱼的性格和常去的地方,所以它想去那里,就免费搭上它所需要的“顺路船”。非洲马达加斯加的渔民们,利用鲥鱼的这种惰性将鲥鱼饲养在用石头围起来的小海湾里,出海捕鱼时,在每条鲥鱼尾巴上系一根绳子,它们吸附在大鱼身上时,渔民一拉绳子,大鱼就可以被捕获。会发光的“哈蟆鱼”“哈蟆鱼”的头部有一个又细又长的杆状器官,顶端上能发射淡蓝色的光,它一般生活在深海底,在海底黑暗的世界里像一盏小灯似的闪闪发亮。“哈蟆鱼”每条达几十斤重,特别不爱运动,即使捕获食物也不挪动地方,而是张嘴等食物自己送上门来。它捕获食物的手段就是利用一些小动物好奇地向亮光围拢,其结果是还没等靠近“灯光”,就被张着的大嘴一口吞食下去。“蛤蟆鱼”头顶上的小灯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它的杆状器官里寄生着一种发光细菌,在这种细菌内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荧光素可以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荧光素,荧光酶在其中起着催化作用。在产生氧化反应的同时放出能量,就产生了光。发光细菌不断发光,让“哈蟆鱼”取得食物。鳃旁养龟的鱼湖南兰桂溪中有一种黄尾鱼,头大身瘦,重仅1两,长却有5寸。奇怪的是每条雌黄尾鱼鳃旁都有一个小洞,洞内养着一只衬衣扣大小、半透明的小龟,通称“鱼龟”,把它取出放进水中也能自己游动。可作书签的鱼我国南海有一种怪鱼,名叫“甲香鱼”。它的头朝上,尾朝下,挺着肚子,游起来就像人走路那样。这种鱼长2~3寸,全身披盖硬甲,不能食用,但由于它体薄透明形态美,且带有香味,晒干后可作为书签用,因而,人们美称它为“书签鱼”。帮人捕鱼的章鱼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渔民利用章鱼来捕鱼。他们用绳缚着章鱼,放入海里,当绳子激烈抖动时,把它拉下来,取走章鱼触手中的鱼,然后给章鱼喂一些它喜欢吃的螃蟹,再放入水中。时间一久,章鱼同渔民结下了“友谊”,这时不再需要用绳子缚了,它每天按时游到珊湖礁边,等待主人的赏赐;然后,潜入水中,过一会儿便浮出水面,将捕到的鱼交给渔民。冻不僵的鳕鱼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鱼是南极的鳕鱼。在零下1.9℃的冰水中,它能冻而不僵。这是因为它的血液中含叫糖肮的成分,功效与汽车里的防冻剂相似。能离水生活的肺鱼肺鱼产于非洲,这种鱼能在失水的情况下继续生活4年多,发生旱灾时,肺鱼就在河底挖一个坑,然后用泥和粘土做一个泥囊,并在其上开一个气孔,把自己封在里面。不多久,泥囊变得又干又硬,可肺鱼却得到了保护。待到下雨时,泥囊溶解,肺鱼就从水中游开了。老鼠尾奇鱼老鼠尾是石斑鱼的一种,由于它嘴尖而得此名,是目前十分时兴的海鲜,不少人都知道它的大名。“老鼠尾”是北大西洋的一种深海鱼类,英文名是Rat-tail,是鱼类中感觉较敏锐的一类。幼小的“老鼠尾”生长在浅水地方,长成后则生活在深水之中。全身有不少感觉器官,头部长有嗅觉器官,主要用以寻找食物,身躯上的侧线和头部的部分感觉器官能探测海水的震动,数尺外的小生物游动时也能被探测到。它圆大的眼睛更能感觉到海底的微弱光线,比人类的眼睛灵敏得多。“老鼠尾”的身体和眼睛下部附有发光的细菌,可能有助于它在黑暗中看东西。海豹“警察”目前,纽约警方正在积极训练一批海豹,以使它们能在接到信号之后,立即潜入人类无法到达的深海区海底去执行任务。据说现在这些海豹已经能够从深海处确定手枪的位置,并将它带回水面。据训练员介绍,海豹不仅能使落水者脱离绳索的束缚,还能将他们拖出水面,以便人们实施救援。会哺乳育婴的鸟小鸟是从鸟蛋中孵化出来的,大概谁都知道,那么如果说鸟也能分泌乳汁,哺乳幼鸟,大概会让你感到奇怪了吧。在南极地区,有一种叫“皇帝企鹅”的鸟,便属于这一类。企鹅是南极的特产,有数十种之多。这种皇帝企鹅的孵蛋过程就很特别。一般由雌雄分别孵蛋。孵卵期大约为一个月左右。首先由雄企鹅负责孵卵,雌企鹅负责出海觅食。雌企鹅一去便是一个多月,当它把自己的胃装得满满的,回到雄企鹅身边时,小企鹅已经破壳而出了。这时候,它们会将扁扁的小嘴巴,纷纷插进母亲的咽喉,吃那些半消化的食物。雄企鹅在妻子“接班”之后,马上便出海去了,一来补充自己孵蛋时的体力消耗,二来,也准备带更多的食物回家来喂养“婴儿”。它一去,也是一两个月。当雄企鹅外出期间,雌企鹅完全不能离开子女。先前胃里所装的食物,不过1公斤左右,但小企鹅在两个月内,体重是要增至几公斤的。科学家们因此产生了疑问。小企鹅吃的是什么呢?它们母亲胃里的食物会有那么多吗?这显然不可能。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人们终于发现:在雌企鹅的胃壁上有一种分泌腺,可以分泌出一种富有营养的液体,这就是“鸟奶”!除了这种企鹅,我们常见的鸽子,也是一种半哺乳的鸟类。当小鸽子出世之后,它们照样把嘴伸进母亲的食道去,吃的是母亲嗉囊中的粥状物。人们过去以为这是母鸽把食物消化了来喂儿女,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母鸽如不吃食物,也一样可以哺育幼鸽,并且可以支持半个月以上,当把它们解剖后,便可发现,它的嗉囊中有一种由腺体分泌出来的奶汁,这也是“鸟奶”。由此可见,动物的生长,是千奇百怪,花样繁多的。会用“劳动工具”的鸟要问动物界里,谁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你一定会说是黑猩猩了。因为黑猩猩与人最相似,也最聪明。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会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它就是啄木燕雀——一种灰色的小鸟。啄木燕雀以吃小昆虫为生。在觅食时,它用嘴啄树干,接着把耳朵紧贴树干,专心细听,当发现其中有动静时,就把树皮啄穿,找到树洞中的小虫。如果树洞太深,嘴巴探不到里面,聪明的小鸟会找一根细树枝,衔着树枝的末端,探入洞内,把小虫逗出来。如果细树枝很适用的话,小鸟就会长期把它带在身边。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找小虫时就暂时把它放在树缝里。如果树枝太长,经验丰富的小鸟会设法把它截短,如果树枝上有杈,小鸟就把杈折去。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会使用“劳动工具”的鸟类,只有啄木燕雀一种。“穿针引线”的缝叶鸟我们知道,裁缝是一项细巧的工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胜任的。可是,你也许想不到,有一种身长只有3~4寸的小鸟,竟然也会做裁缝,能够穿针引线来缝制它自己的窝。这种鸟叫做“缝叶鸟”。如果你有机会到我国的云南、广西南部一些地区,就可以发现缝叶鸟。它的身体和麻雀差不多大,但是比麻雀要漂亮多了。尖尖的嘴、丰满的胸部、长长而翘起的尾巴、纤巧而细长的腿,使人觉得是那样玲珑可爱。它全身的毛色也很漂亮:头是棕红色,眼圈呈浅黄色,上身是橄榄绿色,下身是浅棕色,当它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时候,真是美丽极了。它的性情非常活泼,整天在充满阳光的树林、花丛中飞个不停,跳个不停,叫声清脆悦耳。它大概知道人们喜爱它,所以总喜欢飞近人们的住宅和人接近。它平日吃的是昆虫,不吃粮食,对于人类是有益无害的,可以说是人类的好朋友。使人觉得有趣和惊奇的地方,要算它做窝的技术了:它们的窝不是做在树枝之上,而是做在树枝之下,换句话说,就是挂在树枝上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它们的窝是利用大树上几片下垂的叶子做的。每年夏季是做窝的季节,它们选好了树叶子,就以自己的尖嘴作针,寻找一些植物纤维或野蚕丝作线,然后穿针引线,把叶子缝在一起。缝的时候,就用双脚抓住叶子,用嘴穿孔,那样子有趣极了。缝完之后,为防止以后脱线,还懂得在收尾的地方打个结。这样缝好的窝是个口袋形,中间铺上柔软的叶子和羽毛,十分舒适温暖,好像是个“吊床”。人们对这种奇特的鸟非常感兴趣,有人曾经把它们的窝取下来观察过,发现那窝缝织得非常细密整齐,不愧为动物界的缝纫能手,恐怕有些人也自叹不如呢。叫声奇特的猫声鸟猫声鸟实际上是一种很文雅的鸟,它们常常躲在枝头上歌唱,歌声相当婉转,可以同画眉鸟媲美。它们只是偶尔改变音调,发出“喵鸣,喵呜”的猫叫声。还有在育雏期间,邻居的同类鸟儿遭到敌人侵害搔扰的时候,所有的猫声鸟都会一起自动发出高亢和愤怒的猫叫声,使敌人受惊,闻声退却。以其叫声而得名的猫声鸟,生活在北美洲和墨西哥一带,体形较瘦,喜欢在路旁绿荫下的野蔷薇丛造巢。它们平时吃一些樱桃、草莓、桑椹等果实,更多的是捕食蚱蜢、毛虫、飞蛾、甲虫、苍蝇和蜘蛛等。猫声鸟具有极强的团结友爱精神。雌鸟除对自己的雏鸟尽心爱抚之外,如果同伴中的一只母鸟死去了,其他的猫声鸟会主动地哺育那些失去妈妈的雏鸟,一直到它们羽翼丰满、能独立生活时为止。当地的农场主不大喜欢猫声鸟,因为它们爱偷吃果园中的少量樱桃和草莓。可是科学家们却为它们鸣不平,指出猫声鸟在果实成熟的一个月里才吃果实,其他的时间里,都是在为农民捕食害虫,每只猫声鸟的食量惊人,每顿可以吃下30多只蚱蜢呢。猫声鸟是候鸟。冬天来临,雪花飞舞时,它就飞往中美、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一带去越冬了。第二午的春天,又飞回北美洲和墨西哥繁育后代。植树鸟某些鸟类具备非常奇特的本领,在秘鲁首都附近,就有一种会种树的鸟,令人惊叹不已。秘鲁首都利马的北部,有一片荒芜的土地,那里从未有人去种植过树木。后来,人们发现那里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树林,而这些树林的种植者,却是一群叫“卡西亚”的鸟儿。卡西亚长得有些像乌鸦,身上长着黑黑的羽毛,白色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嘴巴,所不同的是,它的叫声比乌鸦要好听多了。那么卡西亚是怎样种树的呢?原来,它们非常喜欢吃当地生长的一种甜柳树的叶子。它们在啄食甜柳树之前,总是先把树的嫩枝咬断,衔着枝叶飞到地上,再用嘴在地上挖个洞眼,将嫩枝插进洞里,然后慢慢地啄食着树叶。甜柳树枝被留在土壤里,很容易生长,要不了几天功夫,就扎根滋长起来了。几个月以后,甜柳枝就长成小树了。卡西亚总是成群地聚在一起啄食甜树叶,一起插枝,就这样时间长了,很自然地栽植了大片大片的树林。卡西亚为人们植树造林,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护,谁也不随意捕捉它们,还尊称它们为“植树鸟”呢。还有一种会植树的鸟,叫做鸟。它有一套很奇特的贮粮方法。每年越冬前,鸟会携带“粮食”,寻找两棵树的中间位置,并以其为基点,每向前走40厘米,埋下一堆(二三十颗)橡子,一堆堆地埋藏。有的鸟以一根树干为基准,在离树干2.8米处先埋下第一堆橡子,然后再一堆堆地埋藏。这种有规律的贮藏方式,显然是为了今后便于取食。春天来了,埋在地下的橡子有的已经发芽了。鸟来到这个贮粮所,将它们一个个地刨出来,用嘴衔回巢内。原来,这些发芽的橡子,是樫鸟委托大自然,为自己未来的儿女加工的食粮。因为,橡子的硬壳不易咬开,而发芽了的橡子对小鸟来说,既易消化,又富有营养。那些吃不完的橡子留在地下发芽生长,变成小树。坚鸟也是大自然的义务植树者。据说,树林的橡树,有80%是鸟和松鼠等小动物义务“种植”的。特种部队——喜鹊喜鹊,是一种城乡居民常见的益乌。村边大树上,每年春天都有喜鹊来做窝。喜鹊对人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吃害虫、保护森林。松毛虫对松林的危害最为厉害。它能将大片的松林吃光。松毛虫形象可怕,满身毒毛,鸟儿见了都吓得退避三舍,所以,松毛虫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危害松林。为了对付松毛虫,人们一直在寻找鸟类勇士。近年来,人们发现灰喜鹊是位无所畏惧的豪杰,它见到松毛虫,就像遇到可口的美味,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一口叼住松毛虫,然后在树杈上或者石块上,连续不断地摔磨与叼啄,一直到松毛虫被折腾得血肉模糊,才放心地食下肚去。灰喜鹊的饭量很大,一天之内吃下上百条松毛虫。科学家计算过,一只灰喜鹊每年可以消灭15000条松毛虫,可以保护1~2亩松林。灰喜鹊一时成为保护森林的大英雄,人们将它拍成电影,称赞它是围剿害虫的天兵天将。灰喜鹊愿意接受人的驯养,听从人的口令,服从人的指挥,这更是难得的一大优点。人们从小开始驯养灰喜鹊,经过人工饲养,驯化后的灰喜鹊,能听从驯鸟员的调遣,到任何松林里去执行灭虫任务。驯鸟员用笼子把灰喜鹊运到有松毛虫的松林内,打开笼门,放出灰喜鹊。灰喜鹊个个奋勇争先,主动出击害虫。当驯鸟员吹起哨子,灰喜鹊立即飞回笼子旁边休息。它们就像一支特种部队,随时开往需要它的战区,凡是它到达的地方,必是捷报频传。所以友喜鹊到哪里,都会受到哪里的欢迎。珍奇鸟谱日本有只白乌鸦“天下乌鸦一般黑”,这是尽人皆知的俗语。然而,在日本崎玉县秩父郡长静河却有一只浑身雪白的乌鸦。这只乌鸦现在饲养在长静汀鸡肉店经理大泽实义的家里。它是1987年5月25日,大泽家的街坊牵着狗外出散步时在附近的草丛中突然发现的。后来,他把这只乌鸦送给了大泽。这只罕见的乌鸦全身羽毛雪白,眼睛、嘴和两只爪子均呈粉红色。它喜欢食生鱼,又爱嬉水。据专家说,这是乌鸦的白化体,是基因变异的结果。灭火鸟在尼加拉瓜有一种鸟会灭火,人们称它“灭火鸟”。当它看到哪里起火时,便聚群飞往起火地点,从嘴里吐出粘液将火熄灭。据科学家研究,在它的粘液中含有灭火物质。鸟灯笼在非洲的基尔森林里,有一种能当灯笼的鸟——萤鸟。它的身体呈椭圆形,全身杏黄色,头部和翅膀有毛,其余部分却长着一层硬壳。一到晚上,这层硬壳就会闪闪发光,相当于2瓦电灯的亮度。当地居民把这种鸟捉来养在笼子里,就成了一个活的“灯笼”,夜行时提着,用以照明,既方便,又经济。双鼻鸽我国台湾省屏东一市民苏福山饲养近百只名贵鸽子,最近发现一只罕见的“变形双鼻鸽”。这只鸽子是罕见的赛鸽。四翼鸟鸟生两翼,便能展翅高飞,有的偏要翼外生翅,独树“双帜”,以便引诱异性。非洲发现一种世上罕见的奇禽——四翼鸟。四翼鸟生活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西部以及扎伊尔南部,是夜游动物,与昼伏夜出、啼鸣悦耳的夜莺同属一科。人们赠给它“四翼鸟”这个美名是不无道理的。到了交尾期,雄四翼鸟便在每只翅膀上生出一根长长的羽翅。飞行时,这两根羽翅,就像两面旗帜似的,有时高高地竖立在它身体上面,迎风招展;有时又收翼在身后,“偃旗息鼓”。观察者感到,这只鸟似乎有四只翅膀;然而有时又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似乎有两只小小的黑鸟,尾随其后,紧跟猛赶。尽管四翼鸟头尾全长31毫米,两翼也不过长17毫米,然而它“羽毛旗”却长达43毫米,可是交尾期一结束,雄四翼鸟就折断这两根妨碍它展翅高飞的装饰品。有时可以看到被它咬剩下的长羽毛,秃秃地竖立在它的翅膀上,它们一直保存到下次换毛。给四翼鸟拍照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它像夜莺一样,总是昼伏夜出,只在黄昏后的黑暗中飞出活动。英国动物学家麦拉克·科尔发现了昼伏中的四翼鸟,把它惊飞起来后,成功地拍下了一张照片,才使人们看清了这种非洲奇禽的“真面目”!四只爪的兀鹰1888年4月间,奥地利萨尔兹动物园发现一只四只爪的兀鹰。它的两只“多余”的鹰爪缩在腹部稍为向上的位置,但与其他正常的爪一样,也能够屈伸和抓东西。不过,据专门饲养它的鸟类专家禾芬毕图表示,这只兀鹰与一般兀鹰的性格大异其趣,它非常胆小怕事,全无凶悍之态。他说,这可能与鹰的激素分泌发生变异有关。不过,并非所有新发现的不正常动物都长出多余的器官。没翅膀的鸟新西兰有种基维鸟,既无两翼,又无尾巴,不能飞只能走。全身披着头发似的羽毛,长着一个和身体不相称的长嘴。基维鸟的体形和我国的鸡差不多。会点灯的鸟印度有一种会点灯的“巴耶鸟”。这种鸟鸟巢的壁比较厚,巢内很暗。于是,雄鸟便会飞到附近的沼泽地,从那里衔回很粘的泥土,把它粘到巢壁上。然后,又捉来萤火虫,用爪子固定在粘泥土上,使它飞不走。这样一连捉了许多萤火虫,鸟巢内就被照得通明。接着,这种鸟又用同样的方法把鸟巢外部也装饰得一片明亮,远远望去,整个鸟巢如同一盏闪亮的灯。喷雾鸟在秘鲁的目不库尔林园,有一种会“洒云喷雾”的小鸟——“喷雾鸟”。这种鸟的腹囊里有一种绿色的液体。这种液体经过口腔喷出来,在空气里便会蒸发成一种白雾。每只鸟所含的液体可以喷上1小时的雾,而且每当液体喷射完了,经过10~15天,喷雾鸟又会在腹下液囊里制造出液体来。据说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军侵占目不库尔时,当地居民和他们展开格斗,正当寡不敌众时,林园里飞来一群“喷雾鸟”,向着西班牙殖民军喷出了大片大片的白雾。西班牙殖民军以为是中了埋伏,纷纷后退,目不库尔人一举反击,打了一个大胜仗。花鸟在非洲西部,有一种奇特的花鸟。小虫飞来时,花鸟会立刻变成一朵色彩艳丽的“花苞”。只要小昆虫一爬进“花苞”,它们就会全部被吃掉。花鸟的伪装本领十分高超,不仅能诱骗小昆虫,就是凶残的禽兽,也往往会上花鸟的当。吃铁鸟一个铁匠带着一袋子铁钉经过一片大森林。因为天气闷热,在树荫下打了一个盹。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的袋子破了,铁钉也少了一大半。他以为是被窃贼偷去了,可是四周没一个人影。后来铁匠却在树林深处发现一群鸟,正在大嚼他的铁钉。原来这种鸟是沙特阿拉伯北部森林中的奇鸟——“吃铁鸟”这种鸟尖头、圆身、黑羽毛,鸣叫的声音难听,就像敲打破铜锣似的。后来一位生物学家捉到一只吃铁鸟,经过解剖,发现它的胃液里盐酸含量特别多,所以,它吃了铁后,能很快消化掉。变色鸟新疆阿尔泰山区有一种“变色鸟”,它的羽毛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颜色。冬天,它变得银装素裹,浑身雪白;春天,它穿上淡黄色的春装;夏天,羽毛变成了栗褐色;秋天羽毛又变成暗棕色。这种鸟能和外界的变化浑然一体,使它的天敌难以发现。这种鸟外形像鸽子,但比鸽子大。它的名字叫岩雷鸟,是稀有珍禽。酿蜜鸟非洲北部,有一种“酿蜜鸟”。它胸下有一个垂囊,在吃食时附生在食道两侧的蜜管就把酿蜜的原料吸到垂囊里,进行加工。一旦垂囊装满了蜜,它就将蜜吐在树枝上,让人们取用。礼鸟在非洲的多哥拉拉斯山上,有一种奇异的小鸟,叫“礼鸟”。这种鸟头尖、身圆、尾长,全身长着漂亮的翠绿色羽毛,非常惹人喜爱。它之所以被称为“礼鸟”,是因为它常常飞到人们和村庄附近,将嘴里衔的东西投到人们身上或住宅里。投下的东西,不是香气扑鼻的野花,就是香甜可口的鲜果。所以当地居民只要看到礼鸟飞来,便欢喜地呼唤和迎接它。礼鸟听到呼唤声,就真的迎声飞来,缓缓地落下,将嘴里衔的东酉,丢到呼唤者的身上,然后在呼唤者周围玩耍。这时呼唤者给它食物,它会毫不客气地吃个饱。“礼鸟”的这种习惯是长期同当地人“友好”相处的结果。由于它的记忆力很强,它会经常到对它友好的人家去做客;如果人家对它不友好,甚至恐吓或者企图捕捉它,它就永远不会再光临了。“向导”鸟在非洲的山谷里,有的旅客如果迷失了方向,正饿着肚子寻找出路,看见一只褐色的小鸟在前面飞,每飞一段路便停下来等待游客时,就抱着希望跟着小鸟前进。鸟飞到一个山洞前停下来,旅游者在那里找到一个蜂窝。用火把蜜蜂赶跑,就可吃到香甜的蜂蜜,吃饱了,可以回到宿营地。当地的非洲人告诫说,这种小鸟叫“向导”鸟,旅游者吃蜂蜜时,一定要给小鸟留下一点,否则下次小鸟会将你带到一头狮子面前,或一个令你不愉快的地方。琴鸟如果说画眉是大自然的“歌手”,那么“琴鸟”就是“音乐舞蹈家”。它是一种大型的鸣禽,是澳大利亚的特产。这种鸟嘴尖而大,颈部也较长。有三对发达的鸣管肌,鸣声优雅,而且能模仿20多种鸟儿的鸣声,琴鸟雄鸟比雌鸟漂亮,身上有16根尾羽,外侧一对特别发达,宛如洋琴状,其余尾羽如洋琴纤细的琴弦。平时,整个尾巴拖在后面,但一遇雌鸟,它那琴弦状尾羽高高竖起,且舞且鸣,舞姿婀娜。它不但可模仿其他鸟叫,而且还能模仿自然界中其他动物的声音。姑娘鸟丹麦有一种鸟叫“姑娘鸟”。这种鸟躯体虽然不大,可头上的丝又长又细又密。每逢枝头上出现“姑娘似的发丝”时,人们就高兴地叫喊:“看,漂亮的头发!”“美丽的姑娘!”这种发丝是从姑娘鸟的头上吊垂下来的。一只3岁的姑娘鸟的发丝是全身长的3~4倍,因此这种鸟的飞翔能力很差。一些爱美的姑娘,都喜欢捕上几只姑娘鸟将它的发丝取下,装饰在自己的头发上,形成长长的披发;也有的用这种鸟的发丝编织各种轻盈的“发丝”织物。比骆驼还大的“耕田鸟”在非洲有一种比骆驼还大的鸟,体重可达600公斤!它的颈特别长,饮水和觅食时,竟能把脖子伸到10多英尺的地方,因此人们也称它为“长颈鸟”。当地农民结伙到山里去捕捉这种大鸟。捕到后,先锯去翅膀,并在头上拴一发绳,经过训练后,就能为主人耕田,因而人们叫它“耕田鸟”。拔毛筑窝的绵凫鸟在严寒的北极,有一种绵凫鸟。它生育以前,忍着剧痛,从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的羽毛来筑窝。它用嘴咬着自己的羽毛,脑袋使劲一甩,便拔下一根,每拔一根便痛得颤抖一下。但在这个松软而温暖的羽毛窝里,再厉害的严寒也休想伤害它的儿女了。自制“棉衣”的裸体鸟生活在奥地利克利马地区的裸体鸟,除了翅膀、头部和爪部生有羽毛外,全身光秃秃的。冬天到来之前,它就飞到棉田衔来棉花,放在巢里,它无数细小的皮囊能分泌出一种乳黄色的粘液,只要它将身体躺在棉花上一滚,就会穿上一件“棉衣”。到了春天,皮囊上又分泌出一种溶液,使身上的棉花迅速浮起,去掉粘附力,将“棉衣”脱去。弹石击狼的鸟在非洲布隆迪农村,有许多灰狼,经常三五成群地偷袭农家牲畜,危害极大。为了对付灰狼,当地居民家家饲养一种名叫“斯本大”的鸟。这种鸟有一种独特的本领,见了灰狼就用嘴弹石相击,狼也最怕这种鸟。忘恩负义的杜鹃春天来到了,杜鹃东跳跳,西唱唱,趁机瞄准将来产卵的场所。杜鹃一旦见到别的巢中母鸟飞出,它就偷偷地溜进去,把巢中原有的鸟卵衔一个在口中,自己赶快生下一个蛋,然后飞快溜走。杜鹃大多选择柳莺、苇莺、噪鸦、林鹈、伯劳等鸟的鸟巢产卵。这些鸟就当上了“义母”,代杜鹃孵出子女。小杜鸣被义母孵出之后,靠义母喂养,很快长大,但它极不道德,总是千方百计排挤、陷害同巢的幼鸟。开始,它静悄悄地挤到巢的一边,慢慢潜入到别种鸟卵或幼雏下面,使鸟卵或幼雏滚到它背上。然后,它靠近巢边,猛然用力站起,把鸟卵或幼雏一个个抛出巢外,只留下自己。会喷香水的鸟南美洲的丛林中生活着一种羽毛艳丽的“香水鸟”。这种鸟唾液带有奇异的香味。每逢风和日丽的天气,一群群香水鸟就一边唱歌,一边向同伴身上喷射“香水”以作娱乐,顿时,林中香气弥漫。有人曾将“香水鸟”关在笼里喂养,企图从它嘴里收集“香水”,然而这些鸟在失去自由时,再也没兴趣喷“香水”了。小企鹅极地诞生记企鹅是世人公认的抗寒勇士,大凡与严寒、冰冷有关的商标,都常以它的形象为图案。企鹅居住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它们怎样繁殖后代、生儿育女呢?人们经常替它们担扰。南极大陆异常寒冷,繁殖时生下的蛋,不是要冻成冰球吗?人们的推论当然是有根据的,但对企鹅来说,这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企鹅具有抗寒御寒的特殊本领,能够战胜寒冷,保护儿女顺利出世。爱护后代是企鹅的天性,雄雌企鹅齐心合力,共同抚养孩子。企鹅妈妈对孩子体贴入微,它的爱抚无微不至;企鹅爸爸也毫不逊色,疼爱子女甚至胜过企鹅妈妈。当儿女即将降临时,它们激动万分。雌企鹅一次只生一个蛋,它生蛋的时候雄企鹅一直守候在身旁。蛋刚刚降生地面,雄企鹅立刻奔向前去,用嘴巴将蛋滚动到自己的脚面上,企鹅的腹部皮肤松弛,肚皮下面伸出一个厚厚的皮褶,就像一个皮囊,紧紧地把它脚面上的蛋包裹起来。企鹅的皮肤含有丰富的脂肪,是天然保温防寒层。覆盖在蛋上的皮褶,比鸭绒被子还要保暖,蛋不会受到寒冷的侵害,完全可以孵化。企鹅爸爸照料尚未出世的儿女非常用心,走路小心翼翼,左右脚交替挪动,轻轻踏地,生怕蛋会跌落下来受伤。为了蛋的安全,它几十天不吃东西,坚守岗位。企鹅妈妈对子女更是牵肠挂肚,每次下海捕食归来,总是急不可待地奔向家园,看看孩子。它从雄企鹅身上接过蛋,亲自孵化。交接蛋的仪式是非常庄严的。雄企鹅与雌企鹅面对面地站立,脚尖碰着脚尖,雄企鹅用嘴巴将蛋推向脚背,蛋立即转移到雌企鹅的脚背上,雌企鹅再用肚皮下面的皮褶把它包盖上。经过五六十天的孵化,小企鹅破壳出世了。刚出生的幼小企鹅当然不能独立谋生,还要依靠父母喂食。我国奔赴南极大陆进行科学考察的生物学家,发现企鹅喂养儿女的习性异常独特,它们从海中捕鱼归来,径直奔回自己的儿女身边,将食物喂给孩子。在数目多得难以计算的幼小企鹅中,父母竟然毫无困难地识别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不会张冠李戴,真叫人万分惊诧!超声波专家——蝙蝠由于蝙蝠长得奇形怪状,关于它的品类,历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它是非鸟非兽的怪物,甚至也有人牵强附会地说,编幅是老鼠成“精”,因为两者不仅外形相像,而且生活习性相同。你看,它们都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穴里,都喜欢在夜晚出来活动,也都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就这样,蝙蝠才不明不白地蒙受了“名誉”上的千古奇冤。近现代的生物学研究,为蝙蝠彻底平了反。其实,蝙蝠和鸟只是形似,在本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鸟的喙是角质的,嘴里没有牙齿,而蝙蝠的嘴里却有细小的牙齿;蝙蝠会飞,但它的“翅膀”其实只是异化了的前肢,上面粘连着一层薄薄的翼膜,这和鸟类的羽翼是根本不同的;更明显的不同是,鸟类都是卵生的,蝙蝠却是胎生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蝙蝠都和虎、豹、豺、狼一样,是不折不扣兽类,而不是鸟。只不过,它是会飞的小兽而已。作为兽类,蝙蝠有一种出奇的本领,在迷朦的暮色里,捕食在半空中飞走的昆虫,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在科学不甚发达的时代,有人认为,蝙蝠一定有一双明察秋毫的“夜明眼”。但现代的科学实验证明,这家伙的视力差劲之极,即使咫尺之内的东西,它也视而不见。那么,蝙蝠扑起昆虫来,又怎么会有那样出神入化、百发百中的能耐呢?原来,这丑东西另有一种令人叫绝的“特异功能”。据科学家观察,它的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而它高高耸立的耳朵,又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成为一个接收超声波的仪器。当超声波在空中遇到空中飞行的小虫,便被反射回来。它的耳朵听到回声,便可以准确判断小虫的准确位置,然后如迅雷不及掩耳般直扑过去,把这些胆大包天、胆敢阻挡它声波的家伙抓住,美餐一顿。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甚至可以根据反射回来的声波,准确判断拦路的是食物还是树木、高墙等障碍物,从而做到百发百中、有的放矢。我们日常看到的蝙蝠多为褐色,也有些为淡红色、黄色、白色,或夹杂有说不上漂亮的白斑、白纹。它的形体变异也很大,最小的体重仅1.5克,最重的一种狐蝠,则重达1公斤。总起来看,蝙蝠是一种益兽。它们消灭害虫,传播花粉,扩散种子,可以看做是人类的朋友。但也有些蝙蝠会毁坏作物,传染疾病,骚扰住宅,为人类带来不幸和烦扰。此外,尚值一提的是,有些蝙蝠还可食用。这家伙虽然长得丑陋不堪,但只要真敢下筷子,据说滋味还不错。看到这里,你也许又会说:“世界真奇妙。”还有更奇妙的呢,世界上还有以蝙为“类”的植物呢。在美国西南部有130多种植物完全依靠蝙蝠来传粉受精、繁殖后代,科学家给这些植物起了个名字,叫蝙爱植物。其中以龙舌兰最具代表性。夜晚,月华初升,蝙蝠开始活跃起来。而这时也正是大朵的龙舌兰竞相开放的时候,它们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香味在林中飘荡。这种香味中含有丁酸分子,而蝙蝠身上的气味中就含有丁酸。在同样的气味的招引下,蝙蝠展开巨大的双翼向龙舌兰飞去。龙舌兰的雄蕊花粉非常突出,当蝙蝠把头伸入花冠吸吮花蜜时,它的头和胸上就会沾满花粉,等它飞到另一朵花上采蜜时,就帮助龙舌兰完成了传粉工作。蝙蝠喜爱这种植物是有道理的,因为帮它传粉得到的报酬十分丰厚。龙舌兰一个大花序上就能提取50~60毫升花蜜,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6%,而龙舌兰的花粉本身也常常是蝙蝠的美餐,这些花粉中蛋白质含量甚至可高达43%!无论是龙舌兰的香型、开花时间、花蜜和花粉的营养,都十分适应蝙蝠的需要,难怪蝙蝠喜爱它。变色龙在动物王国里,生活着一位奇特的居民,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它时常改变体表的颜色,或绿或黄,或浓或淡,变幻莫测。它就是爬行动物避役,人送绰号“变色龙”。避役最奇特的本领,就是“变色”。它能够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随时改变体表的颜色。假如避役生活在枝叶繁茂的绿树丛中,那么避役的体表会变成绿色;假如避役栖息在枯黄的树干中间,那么它的体表就会变得暗黄,与粗糙的树皮颜色相差无几。避役为什么能变色呢?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在避役皮肤里面有着各种色素细胞,它们决定着体表的颜色。这些色素细胞服从神经中枢的指挥,按照神经中枢的命令改变着皮肤的颜色。每当避役改变生活环境,神经中枢会根据环境颜色向色素细胞发出命令,让它改变体表的颜色,与环境颜色协调一致。避役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变来变去呢?原因很简单,变色是它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法术。避役是位弱小的动物,缺乏自卫能力,万一让敌害盯住,就很难活命了,所以为了生存,在长期的生活中它练就了一身变色本领,以便蒙骗敌人的眼睛!避役还有一处比其他动物高明,那就是它的一双眼与众不同。它的左右两眼能够各自独立运动,一只眼睛向上看的同时,另一只眼睛却能向前看,或者向下向后看,即使身体不动,它对周围情况也能一览无余,了如指掌。海外归来的游子——“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周朝军队的大元帅姜尚有一匹神异的坐骑——四不像。它长着麟头、豹尾、龙身,看上去威风得很。无独有偶,我国的野生动物中,也的确有这么一种看上去什么都像,细端详又什么都不像的怪兽——麋鹿。它的角似鹿、颈似驼、尾似驴、啼似牛,因而荣获了和姜尚坐骑平起平坐的浑名——“四不像”。麋鹿原是我国的特产。早在几万年以前,它就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北部的低洼沼泽地带。3000多年前的周、商时期,它成群结队地漫游于黄河流域一带。仅在商都的遗址——河南安阳的小屯,发掘出的麋鹿化石就达1000多具,可见它的“人丁”何其繁盛了。但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异,它的数量不断减少。到清代前期,只有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皇家猎苑”中,还饲养着一群。野生麋鹿则已荡然无存了。19世纪中叶,麋鹿的怪模样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法、英、德、比利时等国的外交官和传教士,通过贿赂猎苑守卫、明抢暗偷、巧取豪夺等手段,弄走了一批,饲养在各自国家的动物园里。但在我国,由于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战火连绵,使麋鹿数量不断锐减。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被洗劫,其中的麋鹿,或被劫运海外,或做了砧上之肉。这种珍稀动物,自此便在我国绝灭了。麋鹿是一种特殊的鹿科动物,草食性。雄鹿有角,但没有眉叉。尾巴比一般鹿长,还生有丛毛。在形体上,它可算鹿类家族中的大个子,一般体长约2米,全重100~200公斤。随着季节的变异,它的毛色也随之改变,冬天显棕灰色,夏天呈淡红褐色。它那两条得天独厚的长腿,使它奔跑起来十分迅捷。尤其令人难以思议的是,它虽然长得其貌不扬,却是个游泳的行家里手。而且,这家伙外表温顺,内里刚猛,如果有天敌来打它的主意,无论是人还是食肉类猛兽,它都敢用自己的角作武器,结结实实地和对方打上一架。麋鹿的繁殖能力极低,每胎只生一仔,孕期却长达10个月。这也是它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种群逐渐减少的原因吧!糜鹿在中国绝迹了,在海外却得繁衍生息。到20世纪80年代,“侨居”域外的麋鹿已经达到1000余头。1956年,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给北京动物园送来两对麋鹿,此后,英国沃旧恩庄园送归25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又送来39头。受尽坎坷的海外游子麋鹿,终于得以衣锦还乡,重归故土了。为了保护这种叶落归根的珍稀动物,我国在它的祖居——南海子,为它们重建了家园,并在江苏省大丰县,开辟了麋鹿自然保护区,使它回归自然。这样,它终于结束了漂泊流浪的厄运,可以再一次成为子孙满堂的动物群了。奇蛇录盾尾蛇斯里兰卡有一种蛇,尾巴像盾牌,人们称它为“盾尾蛇”。这种蛇头尖,尾大而扁平,酷似一面盾牌,上面有鳞甲一样锐利的棘状突起,遇到袭击就翘起尾巴来还击,似针刺般厉害。果色蛇巴西草原有一种无毒蛇,长约三四尺,浑身呈绿色,头为椭圆形。它的舌尖上,长有果子形的圆舌粒,跟樱桃的形状很相似。当它伸出舌头时,不少小鸟误认为是果子,因啄食而丧生。蜡烛蛇在非洲几内亚湾的一个小岛上,生长着一种全身赤红似火的蛇。这种蛇,身上含有大量脂肪,舌头的含油量更高。当地居民把它捉住,去掉内脏,串上纱芯,缚在铁棒上点燃,比煤油灯还亮。一条“蜡烛蛇”可燃点三四个晚上。气功蛇西班牙的马德里,有一种蛇像人练功一样,能承受很大压力。它横卧在山路中央,急驶而来的汽车从它身上轧过去后,它摇摇脑袋又爬走了。汽车为何轧不死它?原来这种蛇腹部生有个“吸气囊”,能使吸进的气通遍全身。撒粉蛇马尔加什的岛上有种神奇的蛇,它经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银白色的带子。这种白色带子对它们很有用处,它们离窝远了常迷路,于是撒下粉末,回去对照旧痕迹找到“家”。这种粉末是它体外脱出的皮干燥后变成的。变色蛇马达加斯加岛上,有种颜色时常变化的蛇,当地人叫它拉塔那。这种蛇游到青草丛全身立即变成青绿色;伸缩在岩石下或盘缠在枯木上,则马上变成褐黑色;把它放在红色土壤上,全身又很快红得像胭脂一样,它真有瞬息万变的本领。这种蛇头小身肥,样子很丑,却很有益,喜欢捕食各种害虫和老鼠。飞蛇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的金花蛇,攀援能力特别强,能沿着陡岩峭壁笔直地向上爬行;常常将细长的尾巴缠绕在树枝上,以惊人的速度将身体一转,凌空滑翔,飞往另一根树枝或降落地面,故名为飞蛇。它是一种无毒蛇。电蛇1981年,巴西一个渔民在亚马逊河口捕获一条2公尺长的电蛇,经生物学家测量,发现这条蛇身上具有650伏特的电压,要是有人在水中碰到它,会被其身上的电轰击。科学家指出,很多生物体内都有电,这种电称为“生物电”。食牛蛇中南美洲有一种无毒蛇,巴西人称之为苏库里蛇,有好几米长,如小水桶粗,深绿色,背部和腹部两侧各有一条点状的黑色虚线,头顶有一块钢盔似的角质板,用来保护头部。它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猎羊不在话下:像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它也照吃不误。它捕食的方法巧妙极了:先躲在岸边的丛林里,乘牛走来之际,突然蹿出缠住。可牛也不好对付,它就设法把牛拖下水。蛇和牛在水中搏斗,蛇就明显占了优势,因为它有两个能够关闭的鼻孔。它将牛越缠越紧,使其失去控制能力,不久就淹死了,然后它把牛拖上岸来,把牛骨揉碎,使牛成为一根特别的“香肠”,又在“香肠”上涂上一层又粘又滑的液体,而后从牛尾部开始狂嚼大咽起来,最后只剩下一个牛头。当它一下子吃进这根几百斤重的大“香肠”之后,蛇身胀得又粗又大。蛇皮也变得像一张半透明的玻璃纸,就连蛇肚子中的牛骨牛毛都隐约可见。它胀得不能动弹,只好就地休息。远远看去,这盘着休息的苏库里蛇活像一个牛头蛇身的可怕怪物。据说它饱餐一顿之后,一睡就是好几个月,昏睡中的苏库里蛇不仅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也失去了一切自卫能力,成为人们捕捉的大好时期。它的皮是一种珍贵的皮革,可以加工成袋子、鞋子,蛇肉可供人食用。蚂蚁奇闻掠夺奴隶的蚂蚁有一种名叫蓄奴蚁的,专干掠夺别的蚂蚁来做自己奴隶的勾当。它们先派出几个蚂蚁去侦察,当发现别的蚁巢后,就冲进去杀死守卫的兵蚁,然后从腹部分泌出一种信息激素,大队蓄奴蚁便蜂拥而来,专门抢劫蚁蛹,叼上一个就往回跑。当这些被掠来的蛹孵化成蚁后,不认得回去的路,只能给蓄奴蚁当奴隶了。这些可怜的蚂蚁奴隶专门从事搬运食物、建筑仓库、修巢铺路、挖掘地道等等工作,还有的则在育儿室里当“保姆”,为主人饲养小蓄奴蚁或孵化劫掠来的普通蚁蛹。这些蚂蚁奴隶从不反抗,忍辱负重地干活,直至死亡。酗酒的蚂蚁有一种棕纹蓝眼斑碟的幼虫,能分泌出令蚂蚁垂涎的甜汁。当蚂蚁在路上遇到这种毛虫时,就用触须刺它一下,毛虫被刺后便装死躺下了。于是蚂蚁立即发出信息激素,招来了自己的同伴,大家齐心协力,你推我拉地,把这条肥肥的毛虫拖回了蚁穴。一顿美餐开宴了,全窝蚂蚁从四面八方爬上毛虫躯体,伸长触须,贪婪地吸吮着毛虫肚子上分泌出来的甜汁。奇怪的事发生了,不一会儿,只见蚂蚁们像醉鬼一样,一个个都醉倒了。而那条毛虫并没有死去,相反在蚁巢里找到了所需要的食物——蚂蚁的幼虫和卵,趁着蚂蚁醉倒之际,美美地饱餐一顿。几天后,毛虫变成了蛹,又化作蝴蝶从蚁巢里飞走了。而蚂蚁却因贪食甜汁而开门揖盗,醉倒之后又听任毛虫吞掉自己的儿女,弄得家破人亡。吃蛇的蚂蚁在南美洲的热带丛林里,有一种食肉游蚁,能向毒蛇发起进攻。热带丛林里毒蛇很多,但蚂蚁更多。当食肉游蚁碰到在草丛中睡觉的毒蛇时,它们立即蜂拥而上,把毒蛇团团包围起来,步步紧逼。一接触到蛇的身体,一些游蚁就发起进攻,狠狠地咬住不放。毒蛇被剧烈的疼痛惊醒后,开始自卫反击,向四周猛冲猛撞,企图突出重围。但寡不敌众,黑压压的蚁群把蛇叮得满身都是,和毒蛇扭成了一团,它们还边咬边吞食蛇肉。几小时,地上就只剩下一条细长的蛇骨架了。在亚马逊河岸边有一种“却蚁”,喜欢游行和游猎。虽然个儿不大,但竟敢攻击大蟒蛇。它们常趁蟒蛇熟睡之际,十几万只“却蚁”一起行动,一拥而上,用尖利的颚牙拚命的嘶咬。蟒蛇疼痛醒来后,在地上乱滚,企图蹭掉满身的蚂蚁。可是“却蚁”紧咬不放,一条大蛇也敌不过这么多蚂蚁的嚼咬,最后只得被群蚁蚕食,剩下一副庞大的骨架。新西兰的邦牙岛上,也有一种能吃蛇的黄色蚂蚁,叫“拉纳摩亚林布埃”,翻译成中文是“食蛇蚁”。它们除了集体行动进攻蛇类外,还能从嘴里吐出一种含有烈性腐蚀酸粘液,蛇体遇到这种粘液,便皮开肉绽,只得任蚁宰割。为同伴贡献自己的蚂蚁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有一种名叫蜜蚁的蚂蚁,特别喜欢有蜜源的植物。一旦遇上就狼吞虎咽,吃得肚皮胀到最大限度为止。这并不是它贪吃,而是在饱餐之后立即赶回蚁巢,碰上没有进食的伙伴,便主动吐出一点蜜来供它们吃,有时竟把胀鼓鼓的一肚子蜜汁全部贡献给大家,致使自己饿瘪了肚子,也毫无怨言。帮鸟洗澡的蚂蚁有一种掠鸟,常常从天空中飞落到大群蚂蚁中,蓬松开羽毛,在地上不断翻转着身体,让蚂蚁咬嚼着身上的脏东西。掠鸟一会儿身体的这一侧躺在蚁群中,一会儿另一侧扑地,舒服得吱吱直叫。这就是鸟类的蚂蚁浴。因为鸟类翼下皮肤上有许多寄生虫,蚂蚁爱吃这些小虫,蚁酸又可以驱赶走这些小虫,所以这些鸟爱用蚂蚁浴来清洗自己的羽毛。保护树木的蚂蚁蚂蚁还能保护养育自己的一种树叫“蚁栖树”,这种树的外形像蓖麻,生长在巴西。树干表面有许多小孔,长长的叶柄上长着宽大的树叶,每个叶径部都长有一个“小蛋”,这是一种叫“益蚁”的重要食粮。“小蛋”被益蚁吃掉后还会再长出来,不断保证供应益蚁的需要。森林里还有一种破坏树木的蚂蚁叫啮叶蚁,专吃树叶,危害很大。每当这种害蚁爬上蚁牺树来啮食树叶时,益蚁便会倾巢而出,把啮叶蚁一个个咬死。因此,蚁栖树总能越长越茂盛,郁郁葱葱发育起大片树林。最大、最小和最原始的蚂蚁蚂蚁品种很多,大小也都不一样。生活在非洲的驱逐蚁的公蚁有3.2厘米长,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蚂蚁。但是生长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一带的公牛蚁比驱逐蚁更大,身长3.7厘米。不过这种最大的蚂蚁极少,所以很难见到。世界上最小的蚂蚁只有0.15厘米长,叫做贼蚁。世界上最原始也是最古老的蚂蚁,生活在澳大利亚南部的依礼半岛上,它的外形和蜘蛛相似,身长1厘米,黄褐色,会叮咬人畜。夜里成群出动,喜欢吃树上的小虫和甜味物品。蝴蝶云集蝴蝶泉云南大理有一眼清泉,人称“蝴蝶泉”,泉边生有一株古老的蝴蝶树。每当春末夏初,繁花满树,20多种蝴蝶绕树盘旋飞舞,上下翩跹,美不胜收。尤其是农历四月十五前后,蝴蝶牵连成串,从蝴蝶树上一直垂到蝴蝶泉中,令人叹为观止。蝴蝶为何飞至蝴蝶泉呢?生物学家从昆虫和生态环境之间找出了答案:云南大理蝴蝶泉旁边的山谷,气候湿润,花草茂密,环境条件极适合蝴蝶生活和繁殖,所以那儿春夏季节蝴蝶聚集成群。清泉旁边的那株蝴蝶树,开满白色的花儿,花的形状酷似蝴蝶儿,能散发出浓郁芬芳的气味,香气扑鼻,这香气引诱群蝶前来造访。再者,蝴蝶树的叶子上,经常分泌出来一种粘液,颜色油亮,是蝴蝶喜欢吃的美食。这些优厚的物质条件,吸引附近的蝴蝶前来光顾。蝴蝶连须钩足、成群成串地垂吊于树枝,在树下交配、产卵……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自然奇观。同样的现象在台湾也曾出现。台湾省南部的山谷,因为与海岸线垂直,又有丛林作为屏障,冬季冷风无法吹进,山谷中草木依然青翠,所以高山地带的各种蝴蝶迁飞入谷,聚集成群,数目常常超过百万只。每当黎明时分,万道霞光穿过丛林,照射到蝶翅上,闪紫映红,变幻无穷,形成独特的自然奇观——人们称它是“紫蝶幽谷”。很显然,蝴蝶集会只是为了寻找一个适宜生活的环境罢了!蜘蛛和它的网在希腊神话里,蜘蛛是纺织巧匠的化身。蜘蛛靠它的网而生存。蛛网有很强的粘性,小昆虫一触及,有翅难逃。但蛛网粘不住蜘蛛自己。因为它身上有滑润剂,而且躲在蛛网的中心圆形部分休息,穿梭时主要沿纬丝爬动,而中心部分和纬丝不具有粘性。在蜘蛛肛门附近有六个纺织器,能产生多种不同的丝线。在显微镜下对它们观察,会看到这些纺织器犹如人们灵巧的手,拉丝,梳理,合丝为线,如流水一般。蛛丝是多种腺体的共同产物,它是由许多根不同的、更细的丝混纺而成。丝线是一种骨蛋白,在体内时,为液体,排出体外遇到空气,立即硬化为丝。最细的蛛丝直径只有1%英寸。在人们心目中,蛛丝是不堪一击的,但实际上,如跟同样直径的钢丝相比,强度还要大一些,水下有些蛛网,甚至可以网住小鱼。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除南极洲外,各地均有分布。蛛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圆网蛛的网很大,形如车轮;树林间棚蛛的网如棚;珠腹蛛的网似笼;水蜘蛛的网像钟;草蜘蛛的网则和吊床极为相似;有的蜘蛛,能织出一片密网,安装在草杆上,它在微风中展开,像船上的风帆;南美洲有一种蜘蛛,它的网很小,只有邮票那么大。这种蜘蛛没有守候的耐性,总是用前面的四条腿扯着网,见有合适的过客,随时将网蒙过去,捕而食之。很多蜘蛛结网是在破晓前进行,因为此时温度最低。如果空气潮湿,蜘蛛会停止结网,因为蛛丝中含有的胶状物,很易吸收水分而失掉粘性,上述两点,是蜘蛛能预报天气的原因。1794年深秋,拿破仑进军荷兰,在紧急关头,荷兰人抽开了水闸,用洪水阻挡法军。拿破仑被迫撤军,在后退途中,有人发现许多蜘蛛在忙着结网,这预示着干冷天气就要到来。拿破仑当机立断,下令就地待命。果然,天生寒潮,江河封冻,拿破仑军队踏冰进攻,荷军大败。蜘蛛结网是专心致志的,即使是外边闹翻了天,它仍有条不紊地在织自己的网。编一个网一般只要25分钟,如受风等其他环境影响,则可能要多花一两倍的时间。有些老谋深算的蜘蛛,还会在网下另加一条保险带。同其他动物一样,蜘蛛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最早的蜘蛛,仅会扯一条独丝,像晒衣绳那样单调。有些蜘蛛网,独特而坚韧,为当地人所妙用,下面略举几例。天然渔网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们用来捕鱼的鱼网很特别,它不是人工织成的,也不是用机器生产的,而是由当地的蜘蛛织成的。人们只是把渔网的基底织好,然后把“半制品”挂在两棵树之间,再由蜘蛛去完成大部分的织网任务。原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蜘蛛与众不同,它们吐出的蛛丝非常坚固结实。据说,用这样的蛛丝织成的网,是很理想的天然渔网,人们拿它来捕鱼,足可以用两个星期。蜘蛛编制手套在法国国家研究院陈列室里,收藏着许多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珍品。其中有一双人类第一次用人造纤维织制的手套。它是现代形形色色的人造纤维的起点。这双手套是法国科学家卜翁研制成功的。而启示他从事人造纤维研究的就是蜘蛛。蜘蛛既然能吐丝结网,人也一定可以模仿蜘蛛的身体结构制造机器,人工生产纤维。为此,他大量地喂养蜘蛛,仔细地进行观察,并解剖其各器官,观察它吐丝结网的情形。然后再取出蜘蛛腹中的胶液,抽成细丝,用这种细丝作原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了这副人造丝手套。虽然不美不牢,无法与目前的人造丝手套媲美,但这副蜘蛛丝织的手套却是人类进入人造纤维王国的门槛。爱情的一半是坟墓蜘蛛的生活方式一向十分隐蔽,极少叫人知晓。它们的恋爱、婚配、生育也是一个不易弄清的奥秘。有人研究蜘蛛的生殖,向人们报告说,蜘蛛是运用唱歌、跳舞的方式求婚,追逐异性。这真令人难以置信。人们摇头说,蜘蛛整天在蛛网上爬来爬去,怎么会唱歌、跳舞呢?它只会捕捉飞虫罢了!其实在蜘蛛家族中,能够吐丝结网、捕捉飞虫的蜘蛛,不超过家族成员的一半。另一半是不会织网的。不会织网的蜘蛛就用歌声来联络异性,表露爱心,达到配对交尾的目的。蜘蛛的歌声从哪里来?这倒是一个普通人难以解答的问题。昆虫学家发现,它嘴边上有白色的“小棒”。小棒摩擦能发出双音节的颤音,知音者听到这特殊的信号,便向它奔来。有的雄蜘蛛用第一对足叩击地面,发出节奏明快的旋律,像车轮辗地的“轧轧”声,有的雄蜘蛛用肚皮撞击地面,上下一起一伏,每隔3~5秒钟撞击一次,这声音在雌蜘蛛听来如同最动听的华尔兹,爱心立刻为它所启动。用跳舞来求爱是结网蜘蛛的专长。因为它们舞姿翩翩,但不大会使用歌喉。雄蜘蛛跳舞的舞台,当然是自己编织的那张网。它舞动细脚,用劲儿牵拉蛛网的辐射线,并且有节奏地踏动网丝,好像是节奏急促的小快步舞。雌蜘蛛对于这种快步舞蹈是很为之倾倒的,它对于雄蜘蛛的求婚,感到快活,它早就盼望这位年轻舞蹈家上门求爱。生物学家认为蜘蛛的这些奇特的求婚方式,是在生存竞争中出现的。由于雌蜘蛛大多数是近视眼,生性又残忍,即使在相爱时也会凶相毕露,一口将情人吃掉,所以爱情生活对于雄蜘蛛来说,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坟墓”。它们既然要爱,就需要做为求婚而勇于殉情的准备。长此以往,学得聪明了,不得不采取谨慎的方式,用歌舞试探对方,绝不敢贸然行事。只有当雌蜘蛛心境处在最佳状态时,才敢大胆去求婚。即使如此小心翼翼,还免不了遭到灭顶之灾,真使雄性蜘蛛举步维艰呢!奇异蜘蛛种种捕鱼蛛的绝技及其他捕鱼蛛分布很广。除了南美洲,几乎各洲都有它的足迹。捕鱼蛛生活在水面,虽不会游泳,但有时却能钻入水底。为了避敌和捕捉猎物,它经常从一个立足点移到另一个立足点。人们常在池、河边发现捕鱼蛛后腿抓住树叶杆,其余腿和触肢轻轻拍打水面,耐心地等待猎物。捕鱼蛛虽不结网,但水面就是它的蛛网。如有昆虫落在水面,也难逃出它的手掌。最有趣的是它的捕鱼技巧,先用触胶在水面上轻拍,以引诱周围的鱼类。一旦有鱼上“钩”,它就跳上鱼背,抓到鱼后,先用两只含有毒液的螯扑刺入鱼体,随后把鱼拖到水面,拉到干燥的地方(因为泡在水中,毒液会被水冲淡,失去效果),紧接着就把鱼悬挂在树枝上,最后享受其肉。捕鱼蛛也常在水下跟踪鱼类。有时钻到水中的树枝上,埋伏偷袭猎物。这种蛛虽名曰捕鱼蛛,但并不是天天捕鱼,有的甚至一生中从未捕过鱼,仅靠食虫为生。吃鸟的蜘蛛在南美洲有一种很大的蜘蛛。这种蜘蛛有鸭蛋那么大,吐的丝又粗又牢,在树林里结网,经常用网捕捉小鸟。与植物合谋吃人的蜘蛛在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些森林或沼泽地带,成群地生活着一种毛蜘蛛。这种蜘蛛喜欢生活在日轮花附近。原来这种花又香又美丽,很能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招引到它的身边。不论人接触到它的花还是叶,它很快就将枝叶卷过来将人缠住,这时它向毛蜘蛛发出信号,成群的毛蜘蛛就过来吃人了,吃剩的骨头或肉,腐烂后就成了日轮花的肥料。水蜘蛛它长时间逗留在水下,用肺叶呼吸,在水面行走如若平地。其独特之处是全身披有厚毛,它可以带着空气泡沉到水里,然后像打气一样,将空气挤入水下的巢穴里。如此往返多次,使巢里充满干的空气而鼓起来,母水蛛就在巢里产卵过冬。猎人蛛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世界上最大的蜘蛛。它相貌丑陋,但具有猎人般的本领,是捕捉蚊虫的好手,被当地人称做“猎人蛛”。澳大利亚的蚊子猖撅,夜间人们睡不好觉,于是请彻夜不眠的猎人蛛守夜,简直是最好的卫士。猎人蛛有八条腿,靠脚上的探测器能确无误地活捉所有的敢于来犯的蚊子。为了适应环境,它精心地织出五彩缤纷的卵袋,用颜色和这种方式保护卵子,繁殖后代。大的猎人蛛有半斤多重,含有大量蛋白质,土著人取其为食,视为佳肴。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澳大利亚悉尼市北部有一种生活在灌木丛或草地上的黑蜘蛛。它身上有一个毒囊,其中有毒性极强烈的毒汁,人兽或家禽被它咬伤,几分钟内便有丧命的危险。它是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投掷蜘蛛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有一种蜘蛛,体内能合成某些蛾类的性外激素。每当蛾类交尾季节,这种蜘蛛将自己体内的蛾类性外激素放出,特别是在有风的天气,处于下风的蛾,真假难辨,便逆风而上,寻求自己的伴侣,但它们得到的是葬身于蜘蛛之口。这种蜘蛛并不像其他蜘蛛那样拉网捕食,因为它不会拉网,但它有奇特的捕蛾办法,它把自己分泌的丝滚成圆球,用丝线连于自己的螯肢上。当有蛾子自己送上门来时,这种蜘蛛便准确地将粘丝球猛地一掷,击中飞蛾,粘球击中蛾子并粘着它之后,便将绳子收回。由于这种捕食方式,人们称这种蜘蛛为“投掷蜘蛛”。能捕鸟的蜘蛛在圭亚那有一种体重57克、长9厘米的捕鸟蜘蛛。它的8只脚伸开有25厘米多宽。这种蜘蛛身上长有硬毛,有6~8只眼睛,它昼伏夜出,在森林中织网捕捉小鸟。它织的网很坚固,能经得住300克的重量,小鸟常误触罗网被粘在网丝上,无法逃遁,成为蜘蛛的美餐。会唱歌的蜘蛛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家杰尔德·爱德瓦尔斯发现了一种会唱歌的蜘蛛。这种蜘蛛的上下颌相互摩擦会发出一特殊的声音,雄蜘蛛就是通过歌声寻求配偶的。守商店的蜘蛛伦敦一位名叫哈斯维尔的百货商店老板,每晚用两只毒蜘蛛守店。这种毒蜘蛛身上具有一种致命的毒素,一旦被它刺中,轻则剧痛终日,长期不愈;重则一命呜呼。因此一提到毒蜘蛛,许多英国人就感到不寒而栗,退避三舍。编窗帘的蜘蛛南美洲的这种蜘蛛有鸽蛋那么大,它们常常几十只聚在一起,吐出一种比蚕丝还粗的十分坚韧的彩色蛛丝,集体编织。它们编织的网是方形的,中间有八卦图案,有红的有绿的,当地居民把这种蛛网当做花纹美丽的窗帘挂在窗户上。“陷阱门”蜘蛛非洲有种“陷阱门”蜘蛛,它尾部呈环状杯形。当外敌来侵犯时,它就把尾部朝外堵住洞口。有些爬虫误把蜘蛛尾巴当洞穴,往前钻行,这时候,这种蜘蛛就会放出一种毒液,“陷阱门”蜘蛛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不会结网的蜘蛛不会结网的蜘蛛,也叫蝇虎,它们善于跳跃,在白昼活动,专门捕捉蝎类为食。美国西部、南美洲和欧洲南部栖息的一种塔兰托毒蛛,也不会结网,它是全身扑过去同猎物搏斗。它只吸食流质。搏斗时射出一种强烈的毒液,使猎物身躯慢慢溶解,然后再吮吸,这种毒蛛用一天半时间可吃光一只鼠。它耐饿力很强,即使2年不吃东西,7个月不喝水,也不会饿死渴死。龟趣家养的小狗、小猫可以听人指挥,马戏团里驯化的狮子、黑熊能够表演节目,那么乌龟这种笨拙的爬行动物,能否接受调教、听人话呢?我国上海有位生物教师,在自己家中喂养了300多只乌龟,每日进行培训,结果发现乌龟也是“孺子可教”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乌龟表现很乖,能听从主人吩咐。乌龟有点灵性,或者说它很聪明。主人下班归家,听见开门声乌龟便纷纷从脸盆爬出,表示对主人的欢迎,有些胆大的竟然爬上主人脚面,像孩子似的撒欢,讨主人欢心。主人离家出门,故意不锁屋门,乌龟自己撞开房门,爬到院庭散步。主人归后只须拍几下巴掌,乌龟立即快步回屋。乌龟喜欢清洁,不随地便溺。它自己会找一个僻静的固定场所拉屎撒尿……乌龟的感情颇为丰富,情绪经常发生变化,并非一本正经的。有的乌龟脾气急躁,在聚餐的时候,如果主人没有先喂它食物,它就在脸盆内翻滚,让坚硬的龟壳碰得脸盆叮当作响,意在抱怨主人:“为啥不先喂我!”主人扔下一块瘦肉,两只乌龟争抢不休,没有得手的那只乌龟立刻用绝食表示愤怒,无论主人怎样劝慰,它坚决不吃。乌龟虽然不擅于打斗,但是一旦发生纠纷,打起架来却如同狮虎一样猛烈,结果必有一方战死,另一方即使获胜,也是奄奄一息,体力耗尽,所以养龟的主人是决不让它们使用拳脚、诉诸武力的。奇龟种种冰龟在坦桑尼亚的飞达浦山区,有一种冰龟,它的体温经常保持在2~3℃。当盛夏来临时,居民把它捉来放在菜橱里,可以起到冷藏作用,食物不易变馊。冰龟既不融化,又能忍饥挨饿,所以比冰块还好哩。火龟在号称世界“火炉”的马重,有个名叫萨拉卡的地方,整天热浪袭人,居民们只得把门窗关闭起来。当地有一种能驱除热气的火龟,居民将它们一只只串起来,遮在窗户上面,就能防止热气冲入室内。双头龟美国的一位动物商人养了一只双头、绿色的海龟。为了表示公平,每天喂它吃东西时,总是两个头一起喂,食物的分量也是一样。目前,这只双头龟的健康情况仍然非常好。绿毛龟这是江苏省常熟市产的一种特有观赏龟。龟背上长着细长而浓密的绿毛,最长的毛有25厘米左右。绿毛龟通常在洁白的盆缸里供人赏玩.是我国名贵的出口商品之一。香味龟在尼日尔的喀道牧村,有一种奇特的香味龟,它的头顶上有一个香腺,能放出非常浓烈的香味。由于这种香味能杀死霉菌,又不会使食物变质,当地居民常常把香味龟放在食品柜里,以防止食物腐烂。长寿龟1984年,南朝鲜顺天湾的渔民,捉到一只背甲像棋盘似的花纹老龟。它的背上面满是壮蛎和苔藓,估计有700余岁高龄。它在捕获者家里叫了一昼夜,第二天在居民们的簇拥下,给它灌了一升米酒。又放回了海里。神奇的气象学家这是一个叫人难以置信,然而却是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76年盛夏,几位渔民沿着河岸缓缓行走,仔细地寻找着鳖卵。当时洪水刚刚过去,河床的两侧还留有洪水的痕迹。他们寻找了一会儿,终于在岸边高处沙滩上找到了鳖卵。经过实地测量,发现鳖卵产地距离洪水痕迹高出6米,一位有经验的老渔民断言道:“今年还有一次更大的洪水!在鳖产蛋后的30天左右,洪水就会到来!”事实果然不出老渔民所料,不久这里就连续下起暴雨,河水迅速上涨,淹没了7万亩晚稻。河水水位正好涨到距离第一次洪水水位6米高的地方,紧紧挨着鳖卵产下的沙窝。这难道是巧合吗?不,因为他们接连发现,河岸的鳖卵沙窝都不约而同地处在同样一个高度,这不暗示着某种生物学的内在规律,这能不说明一个问题吗?于是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做着各种各样的精测。而动物学家们则从鳖的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繁殖后代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鳖产卵的位置、时间与洪水水位和洪水到来的时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目前虽然尚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但还是提出了供人思考的科学思路。鳖卵产下以后,要经过30天左右才能孵化成幼鳖。如果洪水水位很低,或者洪水迟迟不来,鳖卵所处的位置很高,那么刚刚孵出来的幼鳖,在爬向河中的时候,会因路途太长而中途干死,不能进入河水之中,那么它的后代便夭折了。相反,鳖卵孵化不足30天,幼鳖尚未出世,而洪水提前到达将鳖卵冲跑,它同样遭到繁殖后代的失败。因此,若想让后代安全出世,还真要动脑筋认真算一算呢!只有鳖将产卵的时间、地点与洪水到来的时间、地点保持一致,鳖才能不断繁衍生息,否则就会被大自然淘汰!看来鳖经过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已经计算好了这个数字。尽管这对于人们而言,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背负千斤的大力士鼋是与龟、鳖同一类的爬行动物.它身躯硕大,体力强悍,堪称“大力土”。在大鼋的产地——我国浙江省瓯江,有人实地测量过鼋的力气。人们把300斤重的青石条,全压在大鼋的背上,青石条上再站6名身强力壮的青年。结果驮着青石条和6个人的鼋,稳稳当当地向河边爬去。鼋是一种性情温和,行动迟缓的爬行动,平常喜欢藏在水底栖身。夏天它每小时要浮上水面换气三四次,冬天里则隐在水底黄沙中冬眠。鼋食量很大,一次能吃下十几斤到几十斤重的食物,但也可以数十天不吃东西,它有异乎寻常的耐饥力,而且个性极强。它脾气倔强,一旦被人擒住,它会采取绝食的方式,表示反抗。这时它立即将吞入肚中的螺蚬、石块一古脑儿吐出来,以死相要挟。鼋对人来说还是友好的。它在平静的生活中是不伤人的,还有点羞于见人,瞧到人影便迅速沉入深水中,避之唯恐不速。假若有人对它不礼貌,进行挑衅,在河岸将它围困,逗引、嬉戏、踢打,那么它会恼羞成怒,对你不客气,突然向你攻击,趁你不备之时伸头咬你一口,而且咬住不放,让你活受罪。鼋的捕食也自有绝招,它习惯于伏击,先埋身于河底黄沙之中,仅露鼻子与眼睛在外面,当会现有鱼儿游近时,它张嘴伸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鱼儿咬住。这办法几乎是百发百中。鼋在我国仅分布在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自然界的江河湖泊中数量已经很少。不过鼋可以人工养殖,将来饲养鼋多起来,人们就能够经常欣赏到它的姿容和它的捕食绝招了。先礼后兵“先礼后兵”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的理智行为,想不到在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之前,已有许多动物在实行着先礼后兵的信条。先来瞧瞧响尾蛇吧!响尾蛇的尾巴会发出声响来,这类蛇不只一种,发出声响的器官是角质的环,环既坚硬,又轻巧,尾巴剧烈地摇动,便产生“哧哧”的声音。当响尾蛇遇到敌人,例如野兽、猛禽或猎人,它立刻竖起尾巴,不停地摇动,发出清晰的声音。这是响尾蛇在警告面前的敌人,意思是说:“赶快走开,不要惹我,不然我会毒死你!”如果对方对它的警告不予理睬,那么响尾蛇可真的要反攻了。看来毒蛇通常并不主动咬人,在与敌人相遇时,也希望和平解决纷争,只是在性命遭到危险时才亮出毒牙。响尾蛇的做法岂不是先礼后兵?大猩猩在先礼后兵方面,表现得更加强烈。它对威胁自身安全的敌人,先是聒噪大叫,几只大猩猩异口同声地狂呼乱叫,捶胸顿足,仿佛要拼命向你冲击,让你感到异常恐怖。然后大猩猩的行动突然中止,静观敌人的态度。假若敌方无动于衷,它们再重复一遍佯攻、威吓的战术,企图吓退敌人。此时敌人如果还是赖着不走,那么大猩猩为了自身的安全,不能不采取行动,进行自卫反击战了。看来大猩猩也是尽力避免发生战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诉诸武力的。动物的先礼后兵,在鸟类中也常见到。猫头鹰遇到敌人,先是竖起全身羽毛,使身躯膨胀两倍,借此警告敌人赶快撤退;冠鹤的办法是展开两只翅膀,双目怒视敌人。它们这种先礼后兵的战术,通常是会收到效果的。敌人不战自退,避免了一场你死我伤的战祸。魔王的温情豺是一种以凶猛著称的野兽,它生性残忍,无恶不做。一般的飞禽走兽一旦遇上豺,往往都难以活命。然而就是这位吃人不眨眼的魔王对自己的幼子,却一反常态,表现出一种叫人难以置信的温情。在豺的家庭里,养育幼豺是妈妈责无旁贷的职责,而豺爸爸也不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它和妻子一起,共同承担起抚养幼子的任务。在给幼豺喂食期间,母亲守候在它的身边,悉心照顾孩子的起居,父亲则整日忙碌于从山野间捉来弱小的动物喂给孩子吃,它几乎一刻也不歇息,生怕孩子挨饿。有时豺爸爸虽然将捕获的小动物咬得血肉模糊,却舍不得吃上一口,即使自己再饿,也要留给孩子吃。它小心地把肉先吞下肚里,然后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中。在子女期待的目光注视下,这位豺爸爸尽数吐出肚里的肉,喂给子女吃。看着幼仔争先恐后地抢吃自己捕来的猎物时,它虽然也腹内空空、饥肠辘辘,但却表现出一种由衷的满足之情。看到它此时这种慈祥的面容,你简直想像不到它是位凶残无比的魔王。在父母的共同养育下,幼豺顺利地成长起来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雄豺死去,剩下孤儿寡母是很难生活的。如果那样,它们的美满家庭就会解体,母子不得不分离,各求生路去了。世界上最懒的动物——蜂猴如果有人问:“什么动物最好动?”你一定会马上想到那整日蹦蹦跳跳、攀岩渡崖、没半刻安分的猴子。但我要告诉你,大自然中的事物就是这样奇怪。因为世界上最懒的动物也是猴——蜂猴。蜂猴也属于灵长目,看上去倒是蛮可爱的一种小动物。它身披蜂黄色的毛,背中央还有一道深栗色的红色直线,搭配得煞是好看。它的个头不大,外形有点像猫,眼睛又大又圆,周围有一道黑圈,宛若戴着一幅“现代派”的墨镜。它的身体又粗又胖,一看就知道过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不过,蜂猴的生活习性可和“灵长”毫不相关,因为它太懒了,简直已经懒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程度。白天它生活在树洞或树枝间,把身体蜷缩成一个毛茸茸的圆球球,一睡就是一天。晚上,它睁开眼睛,开始在树枝上慢腾腾地爬行,遇到可吃的东西,就随便吃上一点。也许为了减少活动量,它吃得很慢、很少,为了不动嘴,几天不吃也是常事,即使有敌害袭来,它也只是慢条斯理地抬头看上一眼,就不理不睬了。因此,它又得了一个雅号:懒猴。蜂猴动作虽然慢,却也有保护自己的绝招。由于它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或藻类植物得以不断吸收它身上散发出来的水气和碳酸气,竟在它身上繁殖、生长,把它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这可帮了蜂猴的一个大忙,使它有了和生活环境色彩一致的保护衣,很难被敌害发现。因此,它又得了一个雅号:拟猴,意思就是它可以模拟绿色植物,躲避天敌伤害。蜂猴又被称为原猴类,是灵长类进化中相当原始的种类。也许因为太懒了,懒得连逃跑的“运动”都不做,所以尽管它有模拟“绝活”,数量还是不断锐减。目前只有在东非和南亚,才保留下为数不多的“遗类”。蜂猴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密林中,这些地方天敌较少,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到处都是四季长存的草食树果,触手可及,张口可食。人们说,这才养成了它懒得不能再懒的生活习性。可见,过于优裕的生活条件,无论对人还是动物,都是有害的。蜂猴每次只生一胎,偶尔也有双胞胎的。所幸的是,它还没有懒到连孩子也懒得生。否则,这一物种可就真是绝灭了。不过,就如俗语说的“物以稀为贵”,由于蜂猴存世数量不多,反而使它跃身于珍稀动物之列,成了身价不凡的被保护对象,对蜂猴来说,这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吧!动物学校驯象学校泰国政府于1968年建立了世界上仅有的一所驯象学校。小象在这里经过5年训练,象的主人即可为它拿到毕业文凭,这头小象也就取得了被分配到全国30多个林业站去工作的资格。凡是劳动期满25年的象,能享受“退休”待遇。金丝鸟学校南斯拉夫的彼里兹连城有一所金丝鸟学校。欧亚许多地方的金丝鸟都在这里进行训练。驯养人员用录音机播放歌曲给金丝鸟听,让它们学唱。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训养人员以喂好吃的食物来作为“奖励”。青蛙学校美国南部,有一所专门驯养青蛙的学校,人们从全国各地选来一些“身强力壮”的青蛙,在这里进行专门驯养。训练的项目有跳高、跳远、举重、单杠等。毕业时,它们的表演十分出色,如单杠“明星”能做出大回环后空翻落地,三级跳远“明星”能跳出16.2英尺。猩猩学校印度尼西亚于1973年开办了一所猩猩学校。小猩猩在学校里训练的课题是:适应热带丛林生活。自开办以来,学校已经给120只来这里训练的小猩猩发了“毕业证书”让它们到大森林里去生儿育女,过独立生活。驯犬学校法国南部的葛拉马特市,有一所驯犬学校。驯养员对挑选进校的纽芬兰种犬进行潜水训练。这种犬身材高大,善于游泳,又较耐寒,经过驯养,能长时间潜伏水底。在天寒、风大的情况下,它们可代替潜水员,从事抢救和打捞活动。动物演员学校英国有一所专为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驯养各种动物演员的学校。来这里接受专门训练的有熊、虎、象、狗、猫、山羊、松鼠等动物。这些“学生”,经过特别训练后,要进行考试,合格者方可发给“毕业证书”,然后分配到电影厂和电视台去充当动物演员,为广大观众表演精彩的节目。动物摆渡牛渡印度尼西亚有一种名叫“黑贝”的牛。它躯体大,四肢粗壮,泅水能力强,能在河中长时间地泅渡。因此,它成为人们喜欢的水上交通工具。它泅水时,背部露出水面,十分平稳。人们在他背上放个能容纳人和货物的树皮筐。“渡船”的舵手由赶牛人担任。在他的指挥下,牛载着乘客能从渡口游到对岸,有的甚至能沿河游到更远的地方去。牛渡虽然速度不快,但它水陆通行,省去了由于河流的阻挡在陆地上兜圈子的时间,而且它十分安全,所以受到乘客们的欢迎。马渡在非洲加纳沃尔特河的支流萨韦伊河口,没有桥梁。渡口的主人驯养了几十匹善于泅水的年富力强的马。泅水时,马背高出水面。乘客要渡河,只要向主人交纳渡河费,便有马工骑着马在前面引路,乘客骑着渡马跟随过去。马渡比牛渡快,但只能渡乘客一人和随身携带的物品。象渡在非洲热带地区一些乡村的河口,总是拴着一头经过特别训练的大象。大象既会游泳,而且力气又很大,脾气很温顺,听从人的指挥,因此,渡河者只要向象主人打过招呼,交上渡河费,就可以骑着大象安安稳稳地过河,显得神气十足。羊渡在非洲索马里南部的吉尼亚,生活着一种奇特的“水羊”。它比一般的羊要大二三倍,双角弯而长,眼睛红色。它喜欢生活在水里,肚子下面具有非常浓厚的牦毛,所以它能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当地群众不仅把水羊供食用,而且作为渡河的交通工具。蟒蛇渡在非洲加纳特河的毕索渡口,人们用蟒蛇作“渡船”。渡口的主人从当地山中捉一种巨蟒,名叫“雪花蟒”,对它进行专门的驯养和训练,使它学会了拖渡。渡河时,渡口主人将牵引绳一端系在雪花蟒的身上,另一端系在用树木钉成的方形渡架的铁环上。这样,雪花蟒就会拖着渡架,安稳地渡过河去。这种巨蟒渡河的拖载重量可达l吨,速度还比人力快一两倍哩。海龟渡住在热带太平洋中一些岛屿上的居民,常用大海龟作为水上的渡船。大海龟体重200~300公斤,体长2米,四肢像桨,它在陆地上爬行显得笨拙,但在海洋中游动十分灵活,速度很快。海龟能听从人们的“指挥”,按人们指定的方向地点快速游去。鳄鱼渡鳄鱼不是鱼,它与龟、蛇同属于爬行动物。鳄鱼样子丑恶,性情残暴,使人望而生畏。可是在非洲的一些地区,人们常使用被驯服的鳄鱼,当做渡河的工具。它载着乘客从渡口游向对岸。不过乘客要有胆量,不惧怕鳄鱼才行。地质学家的助手很多年以前,在某个山区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一家农户在过中秋节的时候杀了只鸭子。当清理鸭子胃肠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粒黄金,足有两钱多重!不久,鸭子肚里生黄金的消息传开了,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这个消息很快被地质勘探队的科研人员知道了,他们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断定农家居地的附近有金矿。于是他们立即实地勘察,不久便在一条小溪的上游,找到了一个藏金量很大的金矿。那么鸭子肚里的黄金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鸭子在小溪中经常寻找小鱼小虾来吃,偶然的一个机会,它吞进了混入沙子中的金粒。于是鸭子的肚里便出现了黄金。由于勘探人员懂得这个道理,便断定附近有金矿的存在。所以说,鸭子在无意中帮了人的大忙。鸭子帮助人们发现矿藏的事已称不上奇闻,因为动物协助人们发现矿藏的记录在世界各国都有。相传赞比亚的铜带省罗昂地区,曾经有一位猎人猎获一只羚羊,当他背走被箭射中的羚羊时,发现羚羊血迹印在石头上竟然出现了绿色的铜锈斑!猎人迷惑不解,便将这事报告了地质科学家。科学家对此高度重视,他们在羚羊经常田没的山区进行勘查,终于发现了一个大型的铜矿。由于羚羊长期生活在这里,常吃含铜元素较多的草,因此血液中的含铜量较高,所以才会披露地下的秘密。鸟类、兽类等大多数动物都能帮助人们发现矿藏,白蚁、蜜蜂等小动物也能担负找矿的重任。比如发现蜂蜜中含有大量的钼和钛元素,就可以在蜜蜂采集花蜜、花粉的范围内找到钼矿或钛矿。在自然界中,不仅动物能报矿,许多植物也能够帮助人们寻到宝藏。这是因为土壤中某种元素增多,会反映到植物身上,于是人们据此便知道了地下的秘密。动植物这种奇特的寻矿作用,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义犬救人的故事义犬火海救幼主盛夏的一天夜里,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贵格城。货车司机乔治因事驾车去城外了,他的妻子,护士狄波拉今晚在医院值夜班,家中只留下两个孩子,14岁的小乔治和12岁的姬茜佳,还有一条德国种短毛猎狗——麦辛。它是3年前乔治与妻子到近郊森林野餐时发现的。那时,它遍体鳞伤,肋骨折断,躺在林中的腐叶上奄奄一息。乔治夫妇将它抱回家,找兽医为它治伤。小狗痊愈后,便留在乔治家中,它灵巧、听话,深得主人一家的宠爱,尤其两个孩子更与它形影不离。今天主人出门了,孩子睡觉了,麦辛像个负责的警卫,一动不动地守在门口。突然它闻到一股奇怪的味儿,麦辛不安地站起来,开始在屋里搜寻。楼下几个房间都很平静,麦辛什么也没找到,可是当它用前爪轻轻推厨房的门时,门却异乎寻常地紧,门缝里飘出的正是那怪味。麦辛用头顶开门,只见红光一闪,火舌扑面而来,厨房着火了!麦辛大声吠叫起来,从这间屋跑到那间屋,可是没人应它。火越烧越旺,火舌穿过烧毁的窗户向二楼蹿去,立即将二楼的窗户也点着了,这间屋里正熟睡着麦辛的两个小伙伴。浓烟开始弥漫整幢房子,麦辛飞快地上楼。它狂吠乱叫地冲进小乔治和姬茜佳兄妹的房间,不安地在里面跑来跑去,麦辛见兄妹俩一动不动,便去咬拉他们的被子,好不容易把小乔治吵醒,这时,情况十分危急,火焰已蔓延到床边柜了。小乔一骨碌爬了起来,急急忙忙地把还在梦中的妹妹推醒。他冲下楼去,提了一桶水准备救火。可是当他想再上楼时,大火已封住了楼梯。这时,麦辛又蹿进火海,咬住姬茜佳的裙子,将她从滚滚浓烟中衔下楼来。消防车赶到时,两兄妹已经及时逃离火场,安然无恙,而聪明勇敢的小麦辛,左腿却被大火灼伤了。家犬接生救主妇32岁的蒙妮卡,与其丈夫米高尔是墨西哥祖拉力土镇郊区居民。一年前蒙妮卡才结婚,怀孕几个月后接受产科检查,发觉胎位不正,而且初产年纪稍大,可能难产,所以医生打算为她施行剖腹手术。不料,距预产期还有几星期的一天,蒙妮卡一人在家,忽然感到子宫剧烈收缩,岂知这是分娩先兆,阵痛越来越剧烈,她终于不支倒在地上,连打电话求救的气力都没有了。在这个危急关头,唯一在她身边的是她豢养多年的德国种雌性牧羊狗费莉卡。“它好像知道该怎么做一般!大概我曾经帮助过它生狗仔,现在当我生孩子时,它反过来帮助我。”蒙妮卡事后感激地说:“当我陷于半昏迷状态时,费莉卡不断在我身边吠叫,并用口轻轻咬住我的耳朵,免使我完全失去知觉,它温暖的挨擦和吠叫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过了好一会儿,蒙妮卡肚里的女婴开始钻出来了,牧羊犬费莉卡竟然懂得轻轻用口把女婴拉出来,随即把脐带咬断。之后,它又跑到西瓜田去找男主人,高声吠叫,并用头推主人的腿,好像叫他马上回去。蒙妮卡和女婴后来被送到医院,均告平安。夫妇为感激爱犬救命之恩,替女儿取名为费莉卡。舍命救人的狗1987年秋天的一个上午,广西怀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古岭果园场场员韦志在山上为果苗松土,突然从草堆里蹿出一条体重约1公斤重的“扁头风”毒蛇,呼呼地向他扑来。在这危急关头,正躺在地上休息的家狗“小狼”听到了主人的呼救声,立即飞跑过来,把追扑韦志的毒蛇颈脖一口咬住。于是,在狗蛇绞杀十几分钟后,毒蛇被“小狼”连咬带摔终于置死了。但“小狼”的嘴巴也开始肿了起来,口吐白沫,呼吸急促,最后向主人摆了一下尾巴便断气了。事后,韦志为纪念“小狼”对自己的忠诚,在其死地立墓而葬以示悼念。救命犬澳大利亚有个旅游胜地位于悬崖峭壁上。那里一家酒店养的一条狗“专职”守住峭壁边沿。凡有旅客到那里去或夜间散步至“危险区”时,它就会拼命咬住其裤子往回拉,直到脱离“危险区”为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3783

收藏

38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