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

阅读 89 下载 15 格式 pdf 大小 143.64 KB 共41页2023-10-17 16:48:06发布于河南
电影百年历程电影——近代科学技术的产儿电影是近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综合运用了电学、光学、声学、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类世界——梦幻的人类世界。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原理是“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现象,从人类有视觉时就有,比如在黑暗之中把一根点燃的火柴快速划一圈,就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光圈。现代科学发现:视像从眼前消失之后,仍在视网膜上保留0.1~0.4秒左右。电影依据经过精确测定的“视觉暂留”原理,终于创造出了活动的画面。经过多次试验,现代电影以每秒钟24个画格的速度进行拍摄和放映,每个画格在观众眼前停留1/32秒,于是电影胶片上一系列原本不动的连续画面,放映后便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了。近代照相技术的发明,为电影技术打下了直接的基础。电影也必须先“照相”——摄影。只是这种“照相”是以一定的速度把连续不断的影像拍摄到胶片上,而且电影胶片可以经过剪接技术处理,并被按一定速度连续不断地放映出来,从而产生出活动的画面。电影的诞生电影的前身是活动照相。1878年,美国摄影师梅勃里奇,为了证实马在奔跑时四蹄是同时离开地面的,他用40架照相机在相等间距下拍摄马奔跑时的照片。1880年,当他把这些连拍的照片在幻灯机上放映时,原本静止的一张张照片,变成了一匹马快速奔跑的活动画面。后来,法国生理学家玛莱于1888年首次研制成功“摄影枪”,他把感光药膜涂在可以转动拍摄的纸条上,把海鸥飞翔、动物奔跑等拍成了连续照片。紧接着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这种视镜像一只大柜子,上面装上放大镜,里面是10多米长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接,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后,胶片就以每秒46格的速度移动,循环放映,这就是现代电影机的雏形。不久后,法国里昂照相器材厂厂主卢米埃尔兄弟,把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改造为“连续视影机”,终于制成了当时最完善的活动电影机。这种电影机,既能拍摄,又能放映,还能洗印,功能完备。它以每秒16格的速度拍摄、放映,并能把影片图像映射于银幕。1895年3月22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科技大会上,第一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12月28日,这部影片公开放映,这一天便是电影的诞辰。从“无声”到“有声”电影在诞生初期,还不能算是一门艺术,它只是机械地记录生活场景,缺乏艺术感染力。因而最早期的电影只是被人们当做一种新鲜玩意儿,而当人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电影很快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如何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登上大雅之堂呢?艺术家们做了许多的努力。他们赋予电影以完整的故事结构、多变的艺术手段以及丰富的电影画面内涵等。电影终于成为了具有审美欣赏价值的艺术。早期的电影,没有声音,观众只能看到活动的画面和人物讲话时一张一闭的嘴,却听不到说话声。后人称这个阶段的电影为“默片时代”,电影的这一时期经历了约30年时间。无声的缺憾,造就了当时的电影艺术家在视觉表现手段上的充分挖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声电影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它不靠语言——台词,而是靠动作、靠画面——电影语言取胜。无声电影不靠半句台词,仅以动作、画面,就可以叙述完整的故事,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优美或壮美等不同风格,确实有它的了不起之处。有些电影艺术理论家、电影史学家,很偏爱和推崇无声电影。因为它很少戏剧因素,更合乎电影的本性,更像纯粹的电影,它拥有有声电影无法替代的魁力。无声片的某些成就,是后人难以达到的。卓别林的《淘金记》、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的《母亲》等,都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无声经典影片。无声电影获得了“伟大的哑巴”的美称,但是电影无声毕竟削弱了环境的真实气氛和艺术美的和谐统一。无声片在圆满地完成了人们的视觉审美后,观众渴望电影艺术能同时满足他们的听觉美感要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终于使观众的这一要求付诸实现。光电管出现以后,才开始了有声电影的。第一部有声片是1927年10月放映的好莱坞拍摄的《爵士歌王》,这是一部同时拥有音响、对白、音乐和歌唱的影片,标志着电影这门新兴的现代艺术具备了画面和声音两种造型手段而走向成熟。从“黑白”到“彩色”大自然是色彩缤纷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影视片大多数是还原出大自然本来颜色的彩色片,生动、逼真,很好看。可电影诞生初期的几十年,却是黑白片。爱森斯坦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为了让“黑旗”变成红旗,以手工涂色方式,给影片逐格涂上红色。放映时,当象征革命的红旗在战舰上飘扬时,观众忍不住欢呼起来。我国早期的影片也使用过这种方法,逐格染红女主角的衣服。1865年,奥地利人科伦和朗松纳特男爵利用三种不同底片拍彩色照片,这被认为是彩色电影的前身,但它到彩色电影的诞生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70年后的1935年,美国导演罗本·马莫里安不惜成本,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家》。不久后,德国生产出35毫米多层乳剂彩色胶片,这种胶片能在一条胶片上印制出供放映用的彩色胶片,又能复制光学声带,从而解决了一系列彩色影片中的技术难题。此后,彩色影片便推广开来,一个个异彩纷呈的多彩世界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但黑白影片在层次上变化丰富,也不失为一种艺术,所以现在还有导演在拍黑白片。我国60年代拍摄的影片,很多是黑白片。宽银幕、遮幅电影和穹幕电影当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为电影在外在形式上向宽银幕、环形银幕、全景电影、立体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普通银幕的高宽比为1∶1.38,表现宏大的场面时显得不够广阔。于是人们研制了高宽比为1∶2.55的宽银幕,比普通银幕宽了近1倍,它视野宽广、真实感强。最初的宽银幕影片拍摄起来太复杂,成本也高。人们不断地吸取和改进前人的研究成果,经历了曲折的研制过程。到1953年,变形镜头问世,它能把景物按1∶2的比例横向压缩,又经过“还影物镜”,使形象恢复原状。以后又有人尝试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的片窗上安装特制的框格,压缩画面高度,改变高宽比例,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具有宽银幕效果的“遮幅式影片”。8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大栅栏出现了一座幕似穹庐的半球形大银幕电影,观众被包围在中间,看到的影像也呈半球形,好似在苍穹中,观众的前、上、左、右方都是银幕,伴随着立体声环音效果,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强。以后这种电影又在广州东方乐园出现,这就是穹幕电影。世界第二大穹幕影院——中国科学技术馆天幕影院于1994年5月在北京落成,它的银幕直径达27米,有500个座席,观众可以置身于超人眼视觉的电影景观中,去领略蔚为壮观的艺术场面。立体电影和全息电影立体电影弥补了一般平面电影缺少立体感和纵深感的缺憾。如银幕上出现了一片汪洋大海,观众好像就站在了海边上,海浪似乎已在亲吻着你的脚。如果大海中游泳的人向你抛来一条鱼,你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接它!立体电影真是逼真极了;它几乎魔术般地取消了银幕画面与生活场景的界限,让人彻底进入了一个真实的、触手可及的梦幻世界。人的两眼同时看一件东西时,看到的映像才有立体感,而只用一只眼看则没有立体感;而立体电影是两个镜头拍摄的,相当于用两只眼看东西,当然会有很强的立体感了。现在立体电影已经可以在普通电影院放映了。我国60年代初摄制了第一部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观众戴上特制的红绿镜,银幕上的景物就产生了立体的感觉。这是利用类似人的两眼不同视角摄制成有水平视差的两幅画面放映到同一银幕上,成为叠加的双影画面。但是观看立体电影戴红绿镜,不能真实地显示影片的色彩。我国现在采用戴偏光眼镜看立体电影。当然,看立体电影比较先进的是“光栅银幕法”,观众透过放在银幕前的光栅板,两眼分别看到相应的画面,产生立体感,但看时头不可移动。全息电影的基础是全息摄影,用激光照射,技术复杂。“全息”意思是摄影时除记录波长和强度以外,还记录物光的相位、物光的全部信息。全息摄影能使物体产生极其逼真的立体感觉。比如一张猛虎的照片,就可看到猛虎的纵、横、深三度,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有惊人的立体形象。日本在70年代拍摄过捕鲸的全息电影。观看全息电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看到立体影像,而不用戴特制的眼镜。电影在中国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开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潮流的先河。这些优秀影片大多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群众的苦难、抗争和理想,批判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恶势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这对此后日益发展的中国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是1896年8月11日,那时还是清朝光绪年间,是电影诞生的第二年。中国人把外国商人带来的这种洋玩意儿叫“西洋影戏”。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在1905年秋天,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一部戏曲片。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在1913年,广东潮阳人郑正秋写出《难夫难妻》剧本,由他和张石川联合导演,在上海外滩附近的香港路亚细亚影戏公司露天摄影场搭景拍摄。这部影片长约40分钟,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的遭遇,抨击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剧中的女角由男演员扮演。从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影响电影,左翼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大批反帝反封建的优秀影片,中国电影出现了第一个黄金时代,一大批优秀影片脱颖而出,如《姊妹花》《小玩意》《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等。其中由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1935年,在前苏联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第一部获国际奖的中国影片。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电影事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著名影片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电影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崭新时期,银幕上出现了一大批中华优秀儿女的形象,如《甲午风云》《林则徐》《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等。十年“文化大革命”,电影首当其冲遭灾。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国影坛迎来了群星争辉的新时代,一批影片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近年来,由于电视的普及发展,对电影造成了一定冲击,观众大幅度减少,影院萧条。但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后起的艺术而取代的。电影和电视在竞争中互相取长补短,制作手法更趋现代化,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电影的片种与类型概述在电影基础理论中,电影“种类”包含着片种与类型两个概念。按照电影特有的分类方法,我们把使用相同工具和材料,创作手段基本相似,有其独特的形式和技巧、特定题材范围或特定表现对象,因而各具一定教育和审美功能的一种影片,称为电影的一个片种。根据上述标准,通常将电影划分为故事片、美术片、戏曲艺术片、新闻片、记录片、科学教育片等若干片种。每一个片种都包含着或多或少的类型,每个电影类型都应该而且能够向观众提供耳熟能详又时有新意的银幕视觉、听觉形象。有完整情节的故事片现实片这是从现实生活取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着精当的结构、独特的风格及引人入胜的情节的影片类型。这个类型片从广义上包括了“真实电影”“纪实电影”“新现实主义”等电影流哌的作品在内,是故事片片种中作品最多,最吸引观众的类型之一。改编片这是取材于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文学名著,加以改编、再创作后所拍成的一种影片类型。如《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等。这种类型的影片,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它的特点是要求忠实于原著主题,在力求保持原著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及其风格的基础上,对原著所写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物活动等方面做一些通俗化的工作,并在不违背原著主题的原则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因此,优秀的改编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电影艺术再创造的成果。历史片这是一种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以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为背景,以各种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为主要情节,经过不同程度的艺术加工后,所拍成的影片类型。如《甲午风云》《南昌起义》等。战争片这是以战争为主要题材和内容的影片类型。如我国影片《上甘岭》、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等。从广义上说,反战题材的影片,也应当属于这个类型。喜剧片这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影片类型。如我国影片《满意不满意》、前苏联影片《钦差大臣》等。惊险片以情节惊险为主要特征的故事片,如我国影片《国庆十点钟》、美国影片《冰峰探险队》等。侦探片这是以侦破犯罪案件为主要内容的影片类型,如日本影片《追捕》、英国影片《福尔摩斯探案》等。传记片这是以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依据的故事片类型。如《李时珍》《吉鸿昌》等。武打片武打片又称“功夫片”“打斗片”,是一种揉和武术、剑术等因素在内,以武打为主要手段,打斗为主要场面,表现侠客、骑士、武士及正派人物除暴安良、正义战胜邪恶主题的故事片类型。西部片西部片是以美国人19世纪以来开发西部地区为依托,表现所谓“文明征服野蛮”的过程,以精湛的骑术、惊人的枪法、“英雄美人”的故事为号召,讴歌“拓荒精神”,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种美国式的惊险片类型。如《篷车》《关山飞渡》《太阳浴血记》等影片,都是在美国西部片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一定影响、具有一定历史地位的作品。安德烈·巴赞曾称西部片是“典型的美国电影”。儿童片这是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合儿童智力水准,人物、情节具有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功能的故事片类型。如《三毛流浪记》《闪闪的红星》《小刺猬奏鸣曲》等。神话片这是以传说和神话为题材的故事片类型。如《西游记》《画皮》等。科学幻想片这是取材于科学幻想小说,用电影特技的表现方法,依据科学上的某些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以幻想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发现完成某些奇迹的故事片类型。也就是说,科学的新发现、新成就或新假设是科幻片创作的依据;编导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是科幻片创作立意高远、主题思想深刻的先决条件;作品具有源于科学的幻想性而不是主观臆造的空想性,是科幻片是否具有流传价值的前提;利用众多先进的银幕视觉、听觉形象,并能极大地调动、激发观众的想象,是科幻片创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歌剧片这是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的故事片类型。如《洪湖赤卫队》、法国影片《卡门》等。以绘画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美术片美术片不用真人和实景拍摄,而以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作为塑造人物和环境空间造型的手段,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美术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也适当考虑成年人的趣味。影片的题材包括民间故事、神话、寓言、现代故事、科幻、讽刺喜剧等,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兽语鸟言、神仙鬼怪,几乎无所不包。美术片一般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绘画工作量大。采用计算机绘画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美术片可分为动画片(又称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美术片的先驱是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他于1892年首次在巴黎放映了绘制的动画片。我国在1926年拍摄了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创作者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兄弟”被称为中国动画片的先驱。中国美术片近年在世界上多次获奖,被称为“中国学派”。我国的《猪八戒吃西瓜》《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美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日本的《聪明的一休》等,都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美术片。动画片动画片又称“卡通片”,是用图画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美术影片。它在摄制的时候,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许多张有连贯性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就会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这种影片,在艺术表现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真人实物所难以表达的想象和幻想,创造出瑰丽迷人的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木偶片木偶片是用木偶来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美术影片。它在摄影的时候,把各个活动部分装有关节的木偶,按照设计好的动作,分解为若干顺序的不同的姿态,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拍摄下来。对可以连续操纵的布袋、杖头或提线木偶,则用连续摄影的方法进行拍摄制作。剪纸片剪纸片用剪纸人物、动物来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美术影片。它在摄制的时候,用纸剪成或刻成人物、动物的形体和背景形象,描绘色彩、装配关节后,按照剧情的需要,将人物、动物及景物的活动,分解成若干顺序的不同的姿态,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拍摄下来,放映时就产生了连续活动的影像。折纸片折纸片由儿童折纸手工发展而成,利用折纸人物、动物和景物表现戏剧情节,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型美术电影。其制作及拍摄方法与木偶片、剪纸片近似。戏曲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戏曲片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过去拍戏曲片,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机位,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现在采用实景、布景相结合的方法,突破舞台局限,将戏曲表演和电影艺术手段结合起来,既表现出戏曲艺术的特点,又发挥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特点。如为大家所熟悉的越剧《红楼梦》,京剧《野猪林》《徐九经升官记》《红灯记》黄梅戏《天仙配》,秦腔《三滴血》,昆曲《十五贯》,豫剧《七品芝麻官》,评剧《刘巧儿》等,都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戏曲片。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教育片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是为科研、教学和在群众中普及科学知识而摄制的影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漫无边际的宇宙宏观世界,小至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微观世界,数学、物理、化学及历史、文艺等,无所不包,都可以是它表现的范围。科教片根据宣传目的和收看对象的不同,分为科学普及片、科研片、教学片、科学杂志片等。面对广大群众的科普片,要求准确、形象、生动地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样式可以是散文式的,如《猫头鹰》;纪录式的,如《鸟岛》;故事式的,如《车床的故事》;科学童话式的,如《知识老人》;科学幻想式的,如《小太阳》等。新闻纪录片新闻记录片分为新闻片和纪录片两种。新闻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由于电影后期制作周期长,在影院放映,群众不能及时看到,因此现在电影很少拍新闻片,几乎都由电视承担。纪录片拍摄较自由,既可以纪录现实,也可以回顾历史;既可以反映重大事件,也可以揭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既可以表现人类社会生活题材,也可以表现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动物和植物世界等。纪录片可分为时事报道片,如《国庆阅兵》;传记纪录片,如《周恩来》;政论纪录片如《中印边界问题真相》;历史纪录片,如《淮海千秋》;自然风光片,如《漫步香山》;杂志型纪录片如《今日中国》。纪录片必须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杜撰和编造。电影的风格与流派电影的风格艺术家由于其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以及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光彩,集中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各要素上便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电影(包括某些电视剧)的风格主要是通过编剧、导演和摄影来体现,尤其是通过导演的个人风格来完成。电影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纪实风格纪实风格的影片要求逼真性而摒弃假定性,少用人为强化的冲突和情节,最好按照生活原型“纪实”。电影艺术家多用这种风格来处理重大历史题材和人物传记,使史诗题材富于纪实性,让观众信服。这种风格的影片,常常采取在扮演镜头中穿插纪录片镜头,并以彩色和黑白相区别的方法,或是使彩色镜头“老化”,以引起“历史回忆”的方法拍摄。重要镜头常在历史现场拍实景,对历史人物避免神化与丑化,甚至用特型演员扮演近现代历史人物。非历史题材的纪实风格片,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态,并按照这种形态去构建作品,使作品的叙述方式尽量显示生活的本来痕迹,结构一般多层而分散。情节方面力求非戏剧化,对人物和矛盾的复杂关系,不做人为的雕饰,仿佛没有经过艺术的铺排,如同生活一样的自然。它所追求的是反映生活本身就存在的“戏剧性”,重视生活细节的真实描写。技术上采取拼帖法、长镜头、无技巧剪编等等。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作品《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和我国的《见习律师》《开国大典》等都是这类风格的影片。溶合风格溶合风格即把几种不同的风格溶合为一种风格。在传统的戏剧分类中,正剧、喜剧、悲剧的风格样式历来是泾渭分明的,而实际生活却是复杂多样的。艺术家为了反映真实生活,有的在严肃的正剧中渗入喜剧的幽默和讽刺;有的又在喜剧中渗入悲剧的痛苦与哀伤;还有的甚至把悲剧、喜剧、闹剧、打斗等杂糅在一起,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卓别林的影片就是悲喜交集的严肃作品。共现风格过去电影拍摄风格分“戏剧式电影”如《于无声处》《陈毅市长》《茶馆》等,“诗的电影”如美国片《黑马》、法国片《红汽球》等,“散文电影”如《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乡情》等,“史诗性电影”如《列宁在一九一八》《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等,以及绘画式电影、小说式电影等。共现风格是六七十年代前,前苏联电影文学的一种新风格。提出这种风格的电影理论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本身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它的反映形式也必然跟着变化。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已经从初级的综合走向高级综合,因此应在综合各种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共现风格”,以便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生活。这种风格的特点是采用多线索、多层次、多角度的结构,艺术概括复杂、广阔,形象的发展也是多侧面的,容量比过去扩大了。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有《恋人曲》《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绘画风格绘画风格是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电影风格,强调挖掘镜头内的丰富表现力,注重镜头结构、场面调度、影调、照明、色彩变化,以及各种新的摄影方法,而且爱用长镜头。这种风格讲究纯观赏性、造型的图解性,力求以纯画面的、风格化的静态形象来表达影片的内容,并以此与戏剧化的电影相对立。瑞典影片《梦幻世界》、捷克影片《非凡的埃玛》、前苏联影片《画家苏里柯夫》等都是具有绘画风格的影片。电视风格主要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要求极高的逼真性,甚至采取“隐藏摄影法”;多用采访片、报导片形式,或近似活的新闻特写;强调及时性,多拍最新题材,播送、放映力求迅速;提倡多集片形式,每集不宜过长,以便与电视的多节目性相协调。如日本片《铁臂阿童木》、英国片《大卫·科波菲尔》、朝鲜片《无名英雄》等,都是这类风格的影片。电影的流派电影流派主要由同一社会条件下思想倾向与艺术观点相近的编导以相近风格创作而逐渐形成,也可由一群志同道合者自觉结合、公开标榜共同的电影主张并照此创作而形成。电影的流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电影流派之多、主张之杂至今尚难以全面、清晰地阐述。下面介绍几种影响较大的电影流派:美国好莱坞电影好莱坞是驰名全世界的美国影城,它制作的《魂断蓝桥》《罗马假日》《关山飞渡》《克莱默夫妇》等大批优秀影片,在世界影坛上独领风骚,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好莱坞有“梦幻工厂”之美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好莱坞影片,在思想内容上往往逃避社会现实生活,缺乏思想深度,但在艺术上却相当精美而考究,经常采用舒展流畅、循序渐进的叙事手法和戏剧性结构方式。这期间,好莱坞生产了独具特色的警匪片、两部牛仔片、还有喜剧片、科幻片等。这些影片大都不是通常说的“艺术片”,而是具有高度娱乐性的“娱乐片”。当然这些娱乐片也是寓教于乐的,如其中著名的西部牛仔片,往往塑造正义勇敢的牛仔形象,歌颂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主义精神,并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好莱坞精心制作的这些娱乐片,吸引了全世界的广大观众。本世纪60年代以后,好莱坞电影的品种和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和发展,其次还表现在对艺术的新追求、新探索。如现实主义影片《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等,都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和内心世界,并从中反映出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这类影片不加粉饰和雕琢,强调和突出纪实性,追求朴素自然的风格,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表现人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使人的生命放射出壮美的光彩。不过,好莱坞电影的主流仍然是商品化的娱乐片。这些娱乐片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千姿百态,可以满足各层次观众的欣赏要求,其中最为流行的影片类型是科幻片、恐怖片、西部片、强盗片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一电影潮流是顺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形势而产生的。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意大利,战后社会一片动乱,人民在极度贫困和绝望中挣扎。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进步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把自己的艺术目光从形式主义转到现实主义,努力反映意大利人民的现实生活,创造了一批著名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这股清新蓬勃的电影潮流,影响极为深远,至今仍被许多进步电影艺术家奉为楷模。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特点是:注意表现日常生活和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强调纪实性,反对矫揉造作,排斥戏剧性因素,追求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靠真情实感打动观众,并激励观众思索生活、改变命运。如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罗马十一点》,影片的故事梗概是:某公司要招聘一名打字员,因为当时人们大量失业,就业又极为困难,所以前来应聘的达上千人。天刚蒙蒙亮,早就有人在排队等候了,之后,陆续到达的妇女们挤满楼梯,你推我搡,破楼梯突然倒坍,把这些可怜的妇女们压在了石头下面,使许多妇女受了伤。影片着重从不同侧面描写了10个不同命运的妇女,反映当时意大利社会的贫困、动乱和腐朽。影片的结尾新颖别致,余韵悠长:惨案过后的第二天,一个幸存者一大早又来排队,因为那个打字员的职位仍未确定。这部影片没有任何曲折离奇的戏剧性情节,只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日常性”加以表现。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打破传统的明星制,大胆起用非职业演员扮演角色,从而给新现实主义电影带来充满活力的新面孔,使电影更具有写实性、更具生活化,如《偷自行车的人》的主演,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失业者。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再一个特点是纪实性。影片几乎全用实景拍摄,导演鼓励摄影师扛上摄影机到街头拍片子。这类影片往往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个故事梗概或剧本大纲,对话也是即兴式的。另外,新现实主义电影不强调蒙太奇的主观性,而是让画面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法国的“新浪潮”及现代派电影本世纪5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了“新浪潮”电影,这股电影思潮的主要特点是:反对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强调生活化和纪实性,有的往往带有现代派艺术的荒诞性和精神分析特点。例如,《四百下》(又译为《胡作非为》)这部“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着力表现了一个失去了家庭温暖的孩子逃学、撒谎、闲逛等一系列不含有戏剧冲突的日常生活琐事,全片绝大部分镜头在现场用实景拍摄,造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流”。这类电影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用意识流手法揭示人的潜意识。它往往自由转换时间和空间,使时空错位的电影画面,成为一种人的潜意识的外化。例如,被称为电影史上的一颗“原子弹”的《广岛之恋》,大幅度自由运用镜头,电影画面一会儿是40年代,一会儿又回到50年代;一会儿是日本的广岛,一会儿又回到法国的德寇占领区。过去和当前两种场景,用对白和音乐穿插在一起。在法国的地窖里,出现的是日本酒吧间的音乐;在日本又出现法国音乐。影片通过这种“时空错位”的表现手法,着力揭示和渲染人物心灵深处一般难以显露和表现出来的潜意识。“新浪潮”影片和现代派电影,有的独具特色,别开生面;有的则比较晦涩难懂,甚至令人不知所云。有的导演往往只顾表现个人的风格,而对影片的内容不感兴趣。如《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部现代派电影,没有故事情节,连人物姓名也没有,人物用X、Y等代号。另一部现代主义电影《蚀》也有这种情况。“新浪潮”和现代派电影,作为一种思潮,对后来的意大利、德国电影以及世界影坛,都有深远影响。电视与电视剧电视的崛起电视,出现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在英文中,电视写作(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连在一起组成的,意思是远距离传达可视画面。电视刚诞生时,主要用于播映现成的舞台剧和电影,所以当时人们把电视称为“家庭的戏剧”“小电影”或“屏幕电影”。今天,电视节目已经包罗万象了,成为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1936年,英国播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1958年5月1日,我国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节目。彩色电视于1940年在美国研制成功。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我国1973年5月1日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电视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种——电视剧。电视剧是融合文学、戏剧、电影等表现方法于一体,运用电子技术制作,通过电视传播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品种。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口含鲜花的男人》于1937年在英国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于1958年6月15日在北京播出,它是在一间约60平方米由办公室改建的演播室直播的。当时,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电视剧”这个名称也是由《一口菜饼子》的主创者胡旭第一次叫出的。电视的诞生晚于电影,但由于它用无线电传送画面和声音,不仅和电影一样视听兼备,而且现场感强,可信度高,及时甚至同步播出,家庭近距离收看,而且又能兼容囊括几乎所有的艺术种类在自己的麾下,因此受到观众极大的欢迎,成为电影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电视剧的冲击电视剧很快就对戏剧和电影形成猛烈的冲击。例如在美国,每年摄制的故事影片不足200部,而电视剧却有近2000部,就连号称“梦幻工厂”的美国影城好莱坞,也要集中80%的生产能力生产电视剧。在日本,每年生产电视剧也是2000多部。英国BBC广播公司每年用于电视剧的开支达2000多万英磅。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电视导演和演员,许多著名的电影或戏剧演员,同时也是著名的电视演员。由于电视剧如此重要,有人认为可以把电视剧称为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刻、建筑、戏剧、电影之后的“第九艺术”。电视剧的种类电视剧有很多种类,从篇幅长短和结构形式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单本剧单本剧即一部电视剧,介绍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情节,一次播完。单本剧没有固定的时限,但通常是半小时到1小时,有的也可长一点,如日本的单本电视剧《望乡之星》,长达两个半小时。戏剧集这类电视剧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同一人物贯穿各集,但每部电视剧的情节各自独立,没有连续性。如英国电视剧《007》,一集一个故事,独立成章,所有的故事都由代号为007的詹姆斯·邦德贯穿,各个故事都表现007的大智大勇。另一种是以作家为单位,把各单本戏集合成为某作家的戏剧集。如把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改编为37部电视剧。戏剧集这种样式的电视剧,目前在中国还很少有,主要出现在国外。连续剧连续剧又叫系列剧。它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连贯的,每集独立成章,各集又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集一般40分钟(有的只有15分钟)。如英国的《居里夫人》,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台湾的《春去春又回》,中国的《渴望》等。连续剧是最常见的电视剧,长篇连续剧在国外、港台尤为盛行,有的一播就是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电视剧的特点电视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快”。电视剧大多是使用录像设备制作的,导演和演员在录像的当时,马上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动作,这就大大加快了电视剧的制作时间。而且,电视剧多借助现代高科技,节目一旦完成,很快就可以播映。在国外,有的电视剧仅用两天时间就拍完了。电视剧的再一特点,是由电视接收机屏幕小而引起的。无论多大规格的电视机,与银幕相比,它的屏幕都要小得多。由于屏幕小,电视剧多用中景和近景,除非必要很少用全景,特写镜头也比电影用得多些。这样,电视剧演员的表演离观众相当近,因而这种表演,必须更真实、更细腻、更生活化。电视剧的另一个特点是必须通过强大的吸引力抓住观众,这是由电视剧特殊的传播方式决定的。观众对电视节目有充分选择的自由,不爱看就关机或换台。电视剧不仅应该是“行动的艺术”“画面的艺术”,还要吸收广播剧、评书等其他艺术门类的某些特点。影视的艺术手法艺术构成的梦幻世界电影艺术像戏剧艺术一样,也是一种综合艺术,只不过它不像戏剧那样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像戏剧那样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电影的时间空间可以自由转换,它是通过间接的活人——变为影像的演员演给观众看。而且,电影可以通过各种特技,创造出戏剧舞台上无法出现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构成,一般来说,首先要有电影文学剧本,然后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创作出分镜头剧本。按照分镜头剧本拍摄出的电影,包括在导演构思和导演艺术统帅下的表演艺术,以及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成分和表现手法,其中演员的表演是主要的。电影艺术一方面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一方面综合了各种艺术成分和表现手法,所以电影艺术具有丰富而强大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反映生活方面,它比戏剧更广阔,也更逼真、更直观。它是活起来的、直观的长篇小说或人类历史、人类生活,以及大自然界的展览馆。在艺术表现方面,它又是一首梦幻般的叙事诗或抒情诗。它那些充满感情和思想的画面,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景物,那些优美或壮美的音乐,那些舞蹈艺术,以及绘画的、雕塑的成分和表现手法,还有通过特技创造出来的奇幻画面……这一切往往充满了诗情画意,扣人心弦,震撼人心,把人带入一个如诗如画又逼真于生活的真实的梦乡,使人进入忘我的境地。有时一场电影看完了,真是感觉如梦初醒。视觉交响乐——影视画面影视语言,就是导演按照预定的顺序,把各个形象、各个要素(镜头)一个一个地接连而成的语言。电影是“看”的视觉艺术。一部影片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故事情节、审美效果、都是靠活动的画面来体现的。有声有色的活动画面,是电影的语言。画面包括画面构图、镜头的运动(如推、拉、摇、移等)、镜头的拍摄角度(如俯、仰、垂直等)、镜头的景别(如远、全、特写、中、近等)和镜头的连接方式等。早期的无声电影,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和任何音响,但仍然能叙述出完整的故事,刻画出性格鲜明、感情丰富的人物,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享受。如无声影片大师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城市之光》《淘金记》等影片,都充分显示了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绝妙和魅力。比如,看过《淘金记》的人,谁也不会忘记卓别林扮演的淘金者查理烹调和吃掉那双肮脏的靴子的场面。查理以十分优雅的姿势,像一个体面的绅士一样享用这份“菜肴”,他先是像挑起一只鸡翅膀那样挑起靴帮,让钉着钉子的靴底像吃剩下的鱼骨头留在盘子里,然后他细心地吸吮鞋钉,好像这些钉子是鸡骨头似的,最后又把鞋带像通心粉似的绕在叉子上。这组新颖生动的画面,不仅用喜剧手法夸张地刻画出了淘金汉查利饥饿的心理、贫穷的处境,既令人同情,又令人发笑,而且这组画面同时模拟了富人丰盛的筵席,以及绅士优雅的用餐姿态,这就使这组画面通过观众的联想拥有了穷人与富人对比的思想内容,表现了“一面是饥肠辘辘,一面是酒醉饭饱”这个极富有人情味的主题。电影画面具有强烈的纪实性、直观性、流动性、连续性,以及绘画感和雕塑感,又像戏剧一样具有部分的幻觉性。难怪有人把电影称之为“视觉的交响乐”了。表意与造型的镜头画面是影视的语言,镜头是影视画面语言的句子。镜头,一是指摄影机、摄像机、照相机上由凸透镜组成的用以成像的光学装置;一是指影视拍摄时,摄影机、摄像机从开始转动到停止所拍下的画面。这里指的是后者。镜头是影片最基本的单位。100分钟的电影约有500~800个镜头。每个镜头的长度不同,摄法各异。镜头按景别分为: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人物,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突出人物情绪的近景;集中表现细部的特写。各种景别有不同的表现力,根据内容、性质和要求,相互配合,以达到对事物及其过程的准确叙述和描写。镜头根据描写方法分为:代表剧中人物眼睛、表现剧中人亲身感受的主观镜头;代表观众和作者的眼睛、客观叙述事情的客观镜头。镜头按时间长短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电影把胶片长度在30.48米以上的称为长镜头;电视剧把1分钟以上的称为长镜头。长镜头有助于情绪连贯,将剧情的重要段落流畅完整、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长镜头在新闻纪录片中有较强的纪实性;短镜头有较快的节奏感。空镜头指没人的景物镜头,有比喻、象征、抒情、借物写人等作用。运动镜头多种形式,以推、拉、摇为主。推镜头是摄影机直线由远向近推进拍摄的连续画面,相当于人面对主体走近去看;拉镜头相反,摄影机不断远离主体,相当于人看到的主体越来越小;摇镜头摄影机位置不变,镜头上下左右摇动,相当于人原地不动,只转动头部观察事物一样。摄像机上的变焦镜头推和拉,由于摄像机位置不动,因此透视关系没有变化。镜头的组接不是随意的,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认识规律。景别和光线的过渡要自然。一般分无技巧组接和技巧组接。无技巧组接,采用“切”,就是硬性快速转换,着重动作的大跳跃和时空的跳跃。技巧组接有:淡入淡出,就是前一画面逐渐暗淡直至消失和后一画面逐渐显露直到清晰,用来表现一个情节的终了和另一个情节的开端。叠化,就是前一画面慢慢隐去之前,后一个画面已渐渐显露,两个画面同时重叠隐现,起到时空自然过渡的作用。技巧组接的方法还有划入划出、圈入圈出等。镜头是电影艺术家心灵的窗户——眼睛。电影用这双敏锐而充满感情的眼睛,观察和描述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感情和思考,同观众形成相互默契的心灵交流。影视的法宝——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义为构成装配,引申用在影视制作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在电影和电视剧制作中,按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原定创作进行构思,把这些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快慢不同的节奏等效果,从而有机地组成一部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片子,这些构成形式与方法统称为蒙太奇。说简单点,蒙太奇就是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蒙太奇,首先是指画面与画面的承继关系,也包括对时间和空间、音响和画面、画面和色彩等相互间的组合关系。请看下面的例子,把以下A、B、C3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A.一个人在笑。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人脸上露出惊惧的表情。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人是一个胆小鬼;而用C→B→A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先是露出了惊惧的表情,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但他很快就镇静了,觉得没什么可怕的,所以他笑了,镜头使观众觉得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如此这般地改变一个场面中的镜头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使用蒙太奇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从而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增强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电影的语言是画面,但一个个单独摆放的画面,还不能表现出完整的意义。如写一篇文章,必须先把句子组织成段落,还要再把段落组织成文章。电影蒙太奇的主要功能,首先是把画面组成完整故事的叙述功能和结构功能。其次,蒙太奇是一种广义的电影修辞手段和艺术阐释方法。蒙太奇使生活画面显现出内在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义。电影艺术家认为:单个的画面无非是一个摄录过程的产物,这个过程虽然是由人来控制的,但它从表面上看来,却只不过是复制自然而已。可是蒙太奇就不同了,人是参与蒙太奇的过程的,时间被打断了,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关联的事情被连接到了一起,这看来更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创作过程和造型过程。比如前苏联艺术家库里肖夫和普多夫金曾把下列5个场面加以连接:A.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B.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C.他们遇见了,握手。青年男子指点着。D.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大建筑物。E.两人走上台阶。前三个镜头是在莫斯科市区拍摄的,后两个则是在美国白宫拍摄的。可是当连接后让观众一看,俨然是一场完整的戏。对电影艺术家来说,蒙太奇是第一流的创作手段,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基础,就像没有语法修辞就无法写出文章一样。他们认为,蒙太奇能帮助他们强调或丰富所描绘的事件的意义。从一个场面所包含的一整段时间中,他只选取他最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从事物所占据的整个空间中,他只挑出最紧要的那一部分。他强调某些细节,而完全删掉另一些细节。有时候用蒙太奇连接起来的一些镜头并没有现实的联系,而只有抽象的诗意的联系。如有些电影中的“空镜头”,用漫天阴雨表现人悲愤的心情;用鸟语花香表现快乐的心情等。电影艺术学家巴拉兹说:“创造戏剧紧张局面的就是蒙太奇,把上下镜头连接起来后,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中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便像电火花似的发射出来。当然,一个镜头即使不与其他镜头相组合,它也可以有它自己的意义。在一个孤立的镜头里,笑就是笑,不过,笑的是什么,引起笑的原因是什么,笑的效果和笑的戏剧意义又是什么,这一切问题,只有从前后组合联系来看,才能得到解答。”他还强调了蒙太奇的隐喻能力:“深藏在下意识里的联想可以通过这种蒙太奇手法而浮现或被激发出来。”如影片《母亲》中罢工一场戏:春天里,工人在大街上示威游行,与游行场面并行出现一段春冰解冻的画面——先是一泓细流,然后变成一条小河,一股急流,一片汹涌的洪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融融春水像是一个光明的希望,而在工人的眼睛里也同样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各种画面一经接触,便会引起互为因果的联想。影视的旋律——节奏各种艺术门类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节奏。音乐家将“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乐符现象”叫节奏。美术家认为节奏体现在形象的排列组织的动势上。诗歌的节奏靠内容的一张一弛和字句的平仄、押韵来体现。影视是时空艺术,其节奏的表现更为显著。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说过:“节奏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手段,导演用这种节奏可以使观众激动,也可以使观众平息下来。”影视是运动的艺术,节奏以镜头运动为基础。长镜头,有控制地快慢交错,创造出适中的节奏;短镜头,快速剪辑,超越现实生活地压缩时间和空间,可以形成快节奏。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一场戏中,用了139个镜头,使镇压和被镇压两种画面反复出现了20多次,通过镜头长度的变化,用节奏加强了戏剧冲突。节奏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节奏指故事情节本身的节奏、演员形体动作、语言表情、镜头调度、场面调度,以及景物、色彩影调、音响、音乐等。外部节奏就是蒙太奇节奏,决定于镜头的组接。内部节奏主宰着外部节奏;外部节奏又可以影响内部节奏。影视片中,该细致描述的,不能一晃而过;观众已经明白的,也不要拖泥带水。节奏要符合观众的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神奇的影视时间电影画面是一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在表现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时,是完全自由自在的。它可以表现一个昼夜之间人物或事物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人物一生乃至几代人的命运变化。有的影片,几个镜头一闪,就表示一年,甚至几十年过去了。电影还能运用技巧让时间停顿或重复,如在《原野》中,仇虎杀死大星后,从屋里走出来这个动作重复了3次,以表现仇虎杀人后良心受到谴责的那种心慌意乱的心理。电影还可以让时光倒流,在正在进行的生活画面中插入过去的生活画面。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对生活的回忆,这种回忆,就是时间的回溯。电影还可以利用特殊手段把时间拉长或缩短。拉长时间的方法是:用多架摄影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事物的运动,然后组接起来,从而使该事物的运动时间拉长几倍;重复同一个动作也可以看做是时间的拉长;有些快速拍摄的慢动作,都是时间的拉长。如把人物奔跑的动作放慢,时间延长。缩短时间的主要手法是省略和减速拍摄。这种手段在卓别林的独具魅力的无声影片中经常使用,如在他的《摩登时代》中,为了表现把人变成机器这一主题,操作机器的动作比正常时间快得多。这种时间缩短技巧,有时会产生滑稽、幽默、夸张的艺术效果,有些喜剧片经常使用它。神奇的时间表现方法,是电影、电视的一大特性,其他艺术难以拥有。它给影视艺术表现生活带来了广阔的天地。魔方般的影视空间影视空间同其他艺术空间相比,几乎无所不能,它几乎就是整个世界的神奇再现。它可以上天入地,可以纵横南北,可以驰骋东西;可以表现宇宙之大,也可以表现昆虫之微,举凡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山呼海啸……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映现在银幕上。人的幻想、幻觉和梦境,也可以有声有色地在银幕上表现出来。影视的空间感显现在有一定面积的平面银幕上。它之所以有立体感和逼真性,主要是利用了人的视觉错觉。影视可以利用视觉错觉,创造虚拟的空间。比如,前一个镜头是实景,一辆轿车开进一座大厦院里;后一个镜头是虚景,汽车里的人出现在摄影棚中的咖啡厅里。两个镜头组接起来后,观众还以为是在同一个实景中拍摄的呢。借助这一手段,电影空间可以变小为大,变远为近,变少成多,变简成繁。影视艺术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影视艺术的相似性电影和电视常常被并称为“影视艺术”。由于它们在编、导、演、摄像、录音、美工等方面的相似性,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艺术,电视是在家里收看的“小电影”,或认为电视是电影的更高阶段。将电影和电视区别开来加以比较,有助于澄清人们的认识,更好地欣赏电影和电视。电影和电视在如下几方面有相似性:银幕与荧屏上出现的都是连续不断地运动着的画面;电影和电视都根据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来摄录镜头画面,其使用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是相同的;电影和电视摄录的画面(镜头、段落等)都要经过组接加工;电影和电视都是通过在镜头画面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及其对话(包括旁白、画外音等)、动作、场景、音乐音响等手段,来表现其情节内容的;电影和电视都以声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反映现实世界;电影和电视从其创作过程、工艺流程、放映播出、艺术欣赏等过程来看,都要经过编剧(或撰稿)、导演、摄影(录像)、美工、演员(主持人、播音员)、音乐音响、灯光、道具、服装、化妆、录音、组接合成等环节,以及各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影视艺术的差异性技术方面由电影电视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它们的技术基础不同。电影依靠感光胶片、感光乳剂、显形技术和光学、声学、机械学、电子学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表现手段。电影技术的发展把声画从时空两方面来再现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它可以把客观世界中一切具有“声”“光”属性的事物统统真实地、完美地用摄像机拍摄记录,且使之更富有临场感。电视除全面吸收电影技术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外,电视摄像机还能通过各种特技处理,创造出现实世界中并不真实存在的图像、图形和音响。此外,电视还将通信卫星、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成果吸收过来,使电视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制作方面电影用感光胶片拍摄,要经过洗印底片、选取素材、剪接加工、影片分本、制作拷贝……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才能完成,影片拍摄后不能再做任何改动。因此,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不足或不满意之处,将永存于胶片之中。所以人们叹称电影是“遗憾的艺术”。电视磁带无需洗印,录像后当即可视,创作者可以及时地、不断地、精益求精地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加工和校正。电视磁带还可以反复使用,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电视制作有前期摄录、后期编辑(ENG式),多机摄录、同期编辑(EFP式)及混合式等三种方式。无论哪种摄录方式都能大大加快制作时间,降低节目制作费用,还可以保持演员在表演的感情方面的连续性,保持情节和情绪的完整性。它能向表演者提供最好的表演环境和条件。传播方式方面电影主要在电影院里放映(家庭影院和露天电影等除外)。尤其是全景电影、环形电影、环幕电影等这类采用新技术摄制的影片,更必须借助于极其复杂的技术设备,才能放映给观众欣赏。电视则不同,它在传播方面有着十分优越的、不可比拟的优势。电视传播范围之广,根本不受国界、地域及地形变化的影响和限制,而且可以使用多种传播手段,如卫星直播、无线传播、多频道、多选择的有线传播等,还可以通过电视录像、电磁唱盘来传播。观赏条件方面看电影是一种集体性的观赏活动,只能在电影院观看,观众买了哪场电影的票就只能观赏某部影片,没有任何选择权。观看的距离、放映的技术性能如色彩、亮度、音响等一般只能听从放映员的安排。观赏电影还受时间的限制。在电影院观赏影片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长了观众受不了,短了观众不会去,故一般影片的容量为100分钟。电视可以一个人观赏,也可以全家人同时欣赏。观赏中可以任意地选看不同频道播映的节目,其选择性极度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电视还可以自己动手去调节电视的色彩、亮度、音色和响度,可以任意调整观看的距离。电视节目在时间上也有极大的自由。几分钟的电视小品、几十分钟的电视艺术片、几十集几百集的电视连续剧,只要内容吸引人,观众都爱看。所以在改编长篇小说上,电影与电视剧相比,显然难度大多了。审美感知方面人们在电影院里只能默默地观赏,它是一种个人的审美活动,人们只有在看后才能互谈观感。而在家里看电视就自由多了,可以对电视节目品头论足,当场发表、交换意见,在交谈、讨论中欣赏。社会功能方面电影强调社会意义和寓教于乐功能,也十分重视娱乐性和商业性。电视包括传递信息、社会教育、传播知识和审美欣赏等四个方面,与电影的任务、目标不尽相同。内容形式方面电影按其四大类别摄制影片,满足观众的需要。电影是企业性的文化,要受到一定经济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电影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电视主要是事业性的,至少在中国,目前,市场影响对它还不起决定性作用。电视节目的内容无所不有,如教育节目、体育节目、大奖赛、春节联欢晚会等,可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需要。影视的传播、观赏特征影响到影视的创作一般电视只宜拍中近景,不宜展现宏阔场面,不宜拍特写(电子传播保真稍差),要以人物、动作为中心。电影则可以有壮观场面,也可以有抒情性画面,可以有人、景特写。电影观众虽然被电视大量夺走,但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增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某些电影拍摄品位的低下和观众欣赏品位的提高。看电影是一种特别的郑重的娱乐,而看电视的随意性则破坏了欣赏效果。况且电影画面、影院音响及欣赏环境有家庭观赏电视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去影院有情调,有心理的满足,所以电影不会因电视的兴盛而衰落,相反,电影和电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影视的制作过程第一道工序——影视文学剧本影视文学剧本是用文字表达电影故事或电视剧内容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片子的成败。文学剧本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构思,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把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融于创作的形象中,用语言描绘出来,具有一定的屏幕感,可以供人阅读的一种文学样式。阅读文学剧本时借助想象,犹如在脑海中过电影。故事片每部100分钟左右,电视剧每集50分钟左右,这一点在文学剧本创作阶段就要考虑到。影视文学剧本与导演拍摄时的分镜头剧本不是一回事。摄制影片的当家人——制片人我们经常在影视剧的演职员表中看到“制片”“制片人”“制片主任”等词,大多数人对此还是比较陌生的。本世纪50年代,我国的电影体制是以编剧为中心,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导演是三军统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的电影体制也要与国际接轨,走以制片人为中心的道路是必然趋势。现在我国大多数影视剧中的“制片主任”,主要负责制订拍摄计划,预算成本,调度生产,安排演职员生活,是行政负责人。导演是艺术负责人。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还有一定距离。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制片人首先是老板,他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同时又懂影视艺术,是专家。他要选择剧本,筹集资金,选择导演和演员。制片人选择剧本时,要考虑影视生产的三大目标,就是:社会目标,预测影片在市场的社会反映,估计社会价值;艺术目标,即确定影片创作的风格;经济目标,即争取票房价值,力争赢利。文学剧本要送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选择导演,筹集资金,制订摄制计划。艺术创作的核心人物——导演人们常说,影视是导演的艺术,这说明导演在影视艺术创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导演必须仔细阅读文学剧本,明确主题,研究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考虑表现方法和技术问题,对影片未来的屏幕形象作全面、完整的设想。然后要把文学剧本改编成分镜头剧本。分镜头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是摄制组统一创作思想、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镜头剧本的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下面是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牧马人》分镜头剧本结尾时的几个镜头:分镜头剧本(片断)图例镜号画面摄法长度(尺/格)内容效果音乐822中近—近特·长焦1.14许灵均迎着镜头奔来823中近—近特·长焦3.5秀芝背着清清迎着镜头跑来824远81.4许灵均(右侧)与秀芝和清清(左侧)在远远的地平线上相向越跑越近,三人相遇后暂时停(定格)人物形象的直接塑造者——演员影视剧挑选演员是重要而慎重的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洞察力。导演是艺术总负责,选演员最有发言权和决定权。选演员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体型仪表、神态动作要与角色的外型符合;气质风度,既要具有外在气质,要“形似”,又要具有内在气质,要“神似”;有表演才能,要有纯熟的演技,包括语音、音色、语言表达等声音形象的条件。演员可以是专业演员,也可以从非专业演员中挑选。有些特殊技能如果演员不能胜任的,可以用替身演员。有时为了选到理想的演员,要在全国物色,甚至到国外聘请。演员接受任务后,要钻研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正式拍摄时还要排练。影视表演与舞台表演不同,同一场景的戏,可能连着拍第一场和最后一场,称“跳拍”。拍戏时,要求演员动作的快慢、感情的分量上要符合剧情。开拍前,导演给演员“说戏”,交待镜头内容、人物情感和表演的分量,包括从什么地方进场、出场等。表演区域很小,一不小心就会“出镜头”或造成模糊,因此演员要有“镜头感”。演员的素质既有天赋资质,又要靠后天苦练基本功,提高修养。影视表演的特点是自然、真实、生活化。演员要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和摹拟力,使自身形象与所扮演的角色和谐统一,准确地把握角色性格,塑造艺术形象。画面艺术造型的体现者——摄影电影摄影、电视摄像是与绘画、雕塑有一定共性的空间造型艺术,它通过光线处理、色彩处理和运动处理,来表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摄影师直接负责银幕形象摄影处理,是画面艺术的体现者和实现者,因此是导演最重要的合作者。在开拍前,摄影师要认真分析剧本,参与导演分镜头,选景和给演员试镜头等工作。开拍后,摄影师要严格按照分镜头剧本要求的拍摄方法,预先设计画面构图。一般先拍外景,后拍内景;先拍过场戏,后拍重场戏。有些镜头或重场戏,要拍两三条备用,以免过后返工。电影摄影用胶片拍摄,制作工艺复杂,但影片颗粒细腻,绚丽多彩,从光线效果和色彩还原上胜于电视录像。电视摄像,磁带把摄像画面当即录下来,后期用电子编辑机剪辑,省时省力。神奇的影视特技在电影电视中,我们看到的火车相撞、洪水泛滥、飞机坠落、地震惨祸、墙倒房塌、人从高空落下,以及神话片中的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隐身法术等,都不是实景拍摄,而是使用特技,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有的特技是利用摄影机的性能和照片洗印技术完成的,如利用延时摄影,拍出花儿瞬间的开放;利用停机后再拍,出现神话中的隐身法术;利用倒拍和倒放,做出武侠跃上高崖的效果。有的利用模型、图画或照片完成,如火车相撞、飞机坠落等。有的模型可以坐人,有的却比玩具大不了多少,拍摄中真景和假景交替结合,使观众看不出破绽。科幻片大都用模型拍摄,有的用背景或透镜合成,如汽车穿过城市的镜头,演员在真车里表演,车不动,用早拍好的胶片,在半透明的银幕上变换,观众就可以看到汽车在那个城市急驶的场面。有的特技靠遮片完成,如《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和银环姐妹俩,都由著名演员王晓棠一人扮演。在游击队会面时,两人同时出现在银幕上,而且拉手交谈,就是通过两次曝光完成的。用“拟音”的特技,可以摹拟出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如马蹄声、武打时的格斗声等。科技的发展同艺术家的创新结合起来,新的特技在银幕荧屏上不断出现。电子计算机参与影视片制作后,各种特技效果更加扑朔迷离。影视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剪辑、洗印电影工作者将拍摄出来的一系列镜头创造性地重新组接成完整的情节叫“剪辑”。剪辑师首先按分镜头剧本上对每个镜头的编号初步剪辑,供导演和其他人员看,提出修改意见。剪辑时要精确计算每个镜头的长度和上下镜头的连接点,包括节奏的把握和对声音的考虑。镜头的长短会形成不同的节奏;切换的位置和次数,对节奏也有直接影响。这全靠剪辑师和导演的电影感以及对内在节奏的把握来处理。因此,剪辑时要严格选择镜头,善于舍弃,可有可无的镜头,要坚决“割爱”,这样才有利于突出主题,使整部影片结构严谨,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声带分为先期、同时、后期录音三种形式,剪辑的要求也不一样。先期录音都是完整的乐段或唱段,按照音乐的规律剪辑;同期录音是对口形的语言和音响效果,与画面同时剪辑;后期配音既有对形语言、音响效果,还有内心独白、旁白、话外音等。对形语言配音时,导演、录音师、演员要注意语调、情绪和音量的衔接以及口型的吻合。最后在电影洗印厂印制拷贝。影片的原底,由国家或电影厂珍藏。发行放映的拷贝是原底片印成的“翻正片”。将影片的原底片印制成“翻底片”,再印制成拷贝,影片就可以发行了。至此,一部影片的制作全部完成。影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担当影视摄制的所有工作。影视片是集体创作的艺术,而且各工种要配合默契,高度协调一致。摄制组还有以下主创人员:录音师根据剧本内容和导演意图,担负声音设计和创作。包括人声、音响效果和音乐的录音配置。美工师以剧本和导演构思为依据,画出不同场景的气氛图。美术师要对构图、色彩进行设计,还兼任布景师,对外景、内景的制作和施工进行指导监督。照明师担负曝光、造型、构图和通过光线描绘,表达事件意义,完成戏剧任务。化妆师将演员的面部形象,塑造为角色的面部形象。作曲家导演先勾勒出音乐轮廓,作曲家进行音乐段落的安排,旋律的谱写,节奏、和声、配器等技巧的运用。道具师片中为角色和剧情服务的各种用具叫道具。道具要求形体准确、逼真,表面颜色和质感有准确的年代感,自然表现出生活的痕迹,以体现出剧中人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服装师负责片中人物的穿着和服饰,在用料、服型、色泽等方面体现人物的身份、年龄、习惯、情趣等显示出民族风貌、地域特色和时代感。影视片生产,紧张繁忙,千头万绪。所有人员的努力,最终反映在胶片或磁带上,必须要密切合作,才能较好完成影视片的艺术创作。影视未来展望高科技走入电影1995年,我国引进了海外“十大巨片”,重新激起了人们对电影的巨大热情。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表演和艺术享受外,最令人惊呼的是: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电影制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电影这一观赏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恢宏的表现空间,这也许标志着电影制作的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以引起巨大轰动的好莱坞影片《真实的谎言》为例,尽管该片的结构和内容解析开来不过是一系列众皆熟悉的老套:英雄与柔情、正义战胜邪恶、惊险的打斗以及恢宏壮观的场面……但精心的搭建和细节的演绎却使俗套的作品平添了许多新意。尤其是集高科技之优幻化而出的惊险、刺激场面,在匪夷所思之中令人大开眼界,将观众视与听的享受推到极致。据称,“谎言”一片的制作成本高达1亿多美元,如此巨大的投入使高科技得以在影片中建构出诸如火箭击毁大桥、战斗机升空横扫摩天楼、摩托车从天飞越降落等等视觉冲击十分强烈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大大提升了电影作为观赏对象的最高价值——你只能面对宽阔的大银幕才能完全体会到的恢宏和真切,这种效果是电视、录像或镭射都难以企及的。出于剧情的需要,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场动作戏是在佛罗里达群岛拍摄的。摄制组关闭了连接两个小岛之间的唯一一条高速公路,并且动用了海军陆战队以及两架不需要跑道的英国战斗机。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影片不仅使用实物模型和特技摄影,还使用了大量的三维动画技术。为此,导演卡梅隆与好莱坞著名三维动画大师合作,在南加州成立了一间特技工作室,配备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SGI超级电脑工作站和服务器,并且还雇用了一个由11人组成的软件开发小组,专门为这部影片编写软件。正因为这些投入,才使得《真实的谎言》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如此看来,“谎言”一片的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启示:如何最充分地发挥电影的特有优势,在声像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在电视、录像“拉拢”了大批观众的情况下,再把观众“夺”回来。迷人的影视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往往使一些人类过去幻想的事情变成现实。在激烈的竞争中,未来的电影、电视将握手言和,互相促进,共同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四周都是银幕的“环幕电影”,白天在露天放映的“白昼电影”,观众能闻到画面上景物气味的“香味电影”,能体会到开车、乘船滋味的“活动电影”,情节朝不同方向发展、有多种剧情可供选择的“交互式电影”,都已经在国外出现,在不久的将来,可望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央电视台已开设电影频道,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电影大师的作品。在家庭模拟电影院的设备,高保真录像机、镭射唱盘、立体音响、镶嵌在墙上的电影,都已实现。想看什么影片,人们只须租用影碟,就可坐在家中的安乐椅上欣赏。电视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具有录像和重放等多种附加功能的高清晰度电视,宽高比为16∶9的宽屏幕彩电将步入普通家庭。有线电视的扩大,已有百余个频道供人们选择收看。交互电视将使观众与节目相互配合,观众可操纵节目编制过程的某些方面,如家庭采购网络节目和观众点播对话等。90年代初,在西安电视台率先推出的立体电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使观众可在家中欣赏到具有强烈立体感效果的节目。可视电话也将加入电视通讯和节目播放领域。印像电视80年代后期在中国科学院研制成功,进入家庭后,只须按动遥控键盘,你喜欢的电视画面将速印成彩色照片。影视经典名片电影经典名片渔光曲《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它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此片由中国早期著名电影导演和编剧蔡楚生编导,由王人美、韩兰根主演。影片反映的是穷苦渔民的悲惨命运。故事发生在黑暗的旧中国,渔民徐福被风暴夺去生命后,妻子被迫到船主家当奶娘。10年后,少爷何子英和徐妈的孪生子女小猫、小猴都长大了,他们结下了深厚友情。由于军阀混战,徐妈一家来到上海投奔亲戚,在街头以卖唱为生。一天,他们偶遇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何子英,子英给了他们100元钱,结果因这笔钱,小猫、小猴被诬陷入狱。不久,他们的亲人被一场火灾吞噬,而子英的父亲又因破产自杀。子英与小猴、小猫一起来到渔船上生活。最后,小猴在捕鱼中受伤死去,影片在凄凉的“渔光曲”中结束。影片通过穷苦渔民的悲惨命运,控诉了“人吃人”的黑暗的旧社会,小猫、小猴是坚持自己人生道路的新型人物。主题歌《渔光曲》哀婉悲愤,是影片的主旋律。芙蓉镇影片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由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主演,上影厂1987年摄制。在1988年第10届百花奖上,该片获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姜文)、最佳女演员奖(刘晓庆)、最佳男配角奖(祝士彬)。该片还在第7届金鸡奖评奖中获最佳故事片奖等7项奖。同年,该片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又获水晶球大奖,徐松子获“捷克戏剧家协会评委奖”;在西班牙第32届瓦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上,又荣获评委特别表彰奖和观众奖。影片故事发生在山清水秀的芙蓉镇。小镇上有一位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以卖豆腐为生。“四清”运动中,她被以李国香为首的工作组打成“新富农”,房子被没收,丈夫被整死。二流子王秋赦成了运动骨干,文革中,胡玉音在3年扫街生活中,与在这里改造的“右派分子”秦书田渐渐相爱了。但秦书田不久被判10年徒刑……。文革结束后,胡玉音与秦书田久别重逢,终成眷属,而靠吃“运动饭”神气一时的王秋赦成了疯子,李国香等人也深感内疚。影片以风俗画般的画面,强烈的悲剧性,以及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喜爱。红高粱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和巩俐主演的《红高粱》,在1988年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荣获国际电影节金奖。影片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19岁的九儿(“我奶奶”)以一头骡子的聘礼嫁给家住十八里坡患麻风病的老李头。出嫁途中,正当轿夫们狂热地“颠轿”时,在杀青口碰上蒙面强盗,这时轿夫把头余占鳌(“我爷爷”)杀死了蒙面人。3天后,余占鳌和九儿在高粱地里野合后成了亲。9年后,日寇窜进十八里坡,屠杀了地下党员罗汉大叔。余占鳌与酒坊伙计滴血盟誓,用自制的炸药和烧酒,炸毁了鬼子的军车,为罗汉报了仇。在激战中,九儿被鬼子罪恶的子弹打死,伙计们也全部壮烈捐躯,只剩下“我爷爷”余占鳖和“我爹”。影片强化视觉效果和观赏性,并在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中,表现出一种张扬生命意志的哲理意味。片中“颠轿”、“敬酒神”等场面,恢宏雄壮,热情奔放。影片中具有象征意味的重要景观高粱地,拍摄得相当精彩,仿佛是人的顽强生命力的飞扬和跳跃。片中激越摇曳的唢呐声,更是摇撼人心,夺人魂魄。淘金记1925年出品的《淘金记》是由喜剧大师卓别林编、导兼主演的一部杰出影片。卓别林总是那么善于制造笑料。淘金者吉姆与流浪汉查理无处觅食,只好将皮鞋煮了吃,查理吮吸鞋钉如吮鸡骨头那么仔细。饿得发昏的吉姆在幻觉中把查理当成一只鸡,险些将他杀死。卓别林注重通俗性但又拒绝媚俗。《淘金记》的结尾虽然是已成百万富翁的查理与心爱的人终成眷属,可情人乔治亚并不知他已成富翁。由于记者们要求查理穿上过去的旧衣衫照相,他摆姿势时不慎掉进了三等舱,被查票员逼着买票,乔治亚赶紧为他买票,二人才得以成就良缘。《淘金记》是《每日影讯报》公布的当年美国10部最佳影片的第一名。战舰波将金号这是由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执导的一部默片,制作于1925年。影片以恢宏的场面和雄壮的气势,再现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中战舰波将金号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波将金号原是沙皇海军的一艘战舰,舰上水兵拒绝吃臭肉汤,于是军官用武力镇压水兵们。水兵们在华库林楚克带领下愤怒起义。起义虽然成功了,华库林楚克却牺牲了。水兵和市民们在敖德萨为自己的英雄举行葬礼,这时沙皇军队又把枪口对准了他们……。最后,在水兵们的感召下,沙皇的12艘军舰保持沉默,让波将金号缓缓驶向了大海。该片充分运用了导演爱森斯坦十分看重的蒙太奇,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组接和画面造型功能,使这部默片达到了无声电影的艺术高峰。影片的许多画面气势宏大,惊心动魄,对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尤为出色,成为电影技巧的经典范例。这部影片,被美国国家电影委员会授予金质大奖。法国也授予爱森斯坦金质奖章。该片至今仍享有世界声誉。关山飞渡该片又译为《驿车》,是30年代好莱坞西部片的经典作品,曾获1939年奥斯卡奖11项提名,最后获最佳配乐和最佳男配角两项大奖。影片剧情梗概是:在美国西南部,一辆驿车正驶向罗特斯堡,警官“卷毛”乔妆打扮,跟踪越狱出逃的虎子。虎子是受人诬陷无辜坐牢的,为替父兄报仇而越狱。在逃亡路上,他与善良的妓女拉达丝产生了爱情。后来驿车在半路上遭到印第安人的攻击,虎子挺身而出与印第安人搏斗,终于拯救了驿车。当他们安全抵达罗特斯堡后,虎子先杀死了仇人伯姆鲁三兄弟,然后向“卷毛”自首,“卷毛”放他和拉达丝一起逃往墨西哥去了。这部影片体现了西部片的所有特色:荒原、警察、牛仔、爱情;除暴安良、正义战胜邪恶,以及恢宏的场面、迅猛推进的剧情和强烈有力的动作等。影片中土著人追逐驿车的场面最为精彩:群马飞驰,驿车狂奔,烟尘滚滚……,当骑兵赶到时,突然号角嘹亮,旌旗飘扬。这场戏造型出色,节奏强烈多变,构图新颖生动,令人刮目相看。“碑石谷”一场戏,嶙峋的黄碑石与人物形象在宏伟的全镜头内形成优美的构图,历来被西方电影界奉为楷模。《关山飞渡》开创了西部片的新篇章。对后来的电影艺术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导演约翰·福特4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乱世佳人这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电影经典名作。由美国著名导演维多·弗莱明执导,大影星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担任男女主角。影片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双男女爱恨交缠的爱情故事。影片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写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郝思佳爱上了文质彬彬的卫希礼,而卫希礼却选择了温柔善良的韩·媚兰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出于报复,郝思佳嫁给了媚兰的弟弟查尔斯。南北战争爆发后,卫希礼和查尔斯都上了战场,查尔斯不幸阵亡,郝思佳成了寡妇。在一次义卖舞会上,富有商人白瑞德对郝思佳一见钟情,而郝思佳却始终在爱着卫希礼。尽管白瑞德屡遭拒绝,但仍不灰心。上部以北军压境,郝思佳母亲去世,她的家被洗劫一空而结束。下部开始时,郝思佳先是嫁给了法兰,可是法兰也在战场上阵亡了。遭受两次婚姻打击的郝思佳最终被白瑞德的一片忠诚所打动,同意和他结婚。但婚后的郝思佳仍牵挂着卫希礼,这引起白瑞德的强烈不满,加上他俩的小女儿邦妮不慎坠马而死,白瑞德离开郝思佳愤然而去。赫思佳第3次婚姻再遭破裂,但绝望之中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她坚信:美好的明天终会到来。这部影片获1939年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八项大奖,在1981年以前一直保持着美国最高票房纪录。尽管今天有它的续集问世,但始终不能像《乱世佳人》当年那样,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弦,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这部影片场面宏大,气势壮观,色彩绚丽,演员演技高超,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公民凯恩这部命名朴实的影片,被公认为是一部最伟大的影片之一。这部影片的人物和故事大多是根据美国报界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身世写成的。它的故事梗概是:在一个大庄园里,临终前的报业大王凯思喃喃地说出了“玫瑰花蕾”几个字。人们都迷惑不解,记者汤普逊感到事有蹊跷,为了解开这四字之谜,他先后采访了凯恩手下的部门经理、他的情妇和贴身男仆等人,他们分别描述了凯恩从5岁到临终前一生中的主要生活侧面。但结果仍没有弄清“玫瑰花蕾”之谜。直到结尾,谜底终于揭开了,人们在烧掉凯恩的一些旧家具时,发现了一副他童年时珍爱的雪橇,那上面刻着“玫瑰花蕾”四个字。原来,这位大富翁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的,是他的童年梦幻。影片创造性地运用深焦距摄影,以及复杂的闪回和音响蒙太奇,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和顺序,充分运用电影时空自由,是一部按现代叙事常规拍成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它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五,住在罗马的失业工人利西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贴海报的工作,高高兴兴回到家,拿了被单去当铺赎回自行车,好骑它去四处贴海报。几天后,自行车被偷走了。利西带着儿子焦急地到处寻找,大街上一切灰蒙蒙的,令人心灰意冷,最后利西找到了偷车贼,但没能要回车。为了糊口,利西也去偷车了,结果被痛打,儿子挤进人堆,把被打掉在地的破帽子递给爸爸,然后,可怜的父子俩消失在人群中。影片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朴实无华的风格,按生活本来样式反映生活。导演德·西卡起用两名非职业演员,成功地扮演了利西父子,他们的表演十分出色。罗生门这是一部日本电影,导演是赫赫有名的黑泽明,1950年制作。该片的故事情节似乎很简单:罗生门下,行脚夫、樵夫等聚在一起闲谈武士之死及其妻子与强盗的供词。他们都感到这个案子真相不明,最后做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人都是自私的。影片表面告诉观众,人是不可信赖的,可结尾行脚僧发出的“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感叹,又肯定了人的道德信念。影片在艺术上有新探索,导演手法别具一格。首先是结构独特,它巧妙地从三个当事人和一个目击者的角度叙述同一件凶杀案,一个地点串联四件事,将四个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纳入另一个与中心事件没有内在联系的故事里,从而创造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主客观叙述相交错的结构形式。其次,影片通过摄影机不同的运动方式,表现了这四大段不同角度、不同情调的回叙。全片视觉形象生动传神,结构简洁,动作性强,节奏明快,大量运用特写镜头,着意渲染光影效果。此片历来深受好评,曾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国片奖。它为亚洲影片第一次在国防上带来了殊荣。《音乐之声》1965年美国罗伯特·怀斯导演的《音乐之声》是一部杰出的音乐片。它的情节本身有趣有险,前半段是作为家庭教师的玛丽亚在特拉普男爵家以温情赢得了7个孩子及男爵的爱和信任,后半部是男爵全家借音乐会之机逃出纳粹魔掌。另外,作为一部音乐片,其中的许多曲子已成为深入民间传唱不衰的经典乐曲,如《多唻唻》一曲,几乎是英语国家儿童首选的必学歌曲,它也成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星球大战这部耗资1000多万美元,历时近6年才完成的科幻片,是美国20世纪福特公司于1977年隆重推出的。影片描述了在银河系发生的传奇故事:魔王大莫金创建了银河帝国,营造了一个“死星”,用来镇压行星上的叛逆者。死星上囚禁着来自阿尔迪兰行星的以莱阿、奥加纳公主为首的一批叛逆者,这些被囚的叛逆者,在机器人的努力下,得到了另一个星球的“天行者”卢克,以及银河共和国的老骑士奥比万凯诺比的大力帮助。他们向银河帝国发起猛攻,终于救出了莱阿公主。与此同时,显示“力量”的宇宙之神炸毁了“死星”,使莱阿公主与情人大团圆。这部影片让观众生活在“一个充满浪漫、幻想、神话的世界里”,被誉为科幻片的经典作品。它荣获了1977年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等7项大奖,上座率破美国电影史上的最高纪录,收入达5亿多美元。克莱默夫妇这是反映美国家庭悲剧的电影名作之一。它是由著名导演罗伯特·本顿编导,美国哥伦比亚·艾米·华纳影片公司于1979年制作完成的。男主角由性格大明星达斯廷·霍夫曼扮演。影片描写的是,主人公泰德·克莱默为了给老板做更多的广告生意,成了工作的奴隶,无暇关心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妻子乔安娜感到自己成了丈夫的附属品,越来越和克莱默没有共同语言,难以再共同生活下去,终于离家出走了。克莱默从此开始关心儿子的生活,尽一个父亲应尽的职责,使原来视同陌路的父子建立了正常的骨肉感情。一年半后,乔安娜回来了,要求办理离婚手续,并要求孩子归她抚养。在法庭上,赢得了诉讼。当克莱默心情沉重地回家为儿子收拾行装时,乔安娜却意外地回来了,并告诉克莱默,她不打算接走孩子了。影片以纪录性手法,逼真地反映了美国家庭面临崩溃的现实,即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解体及它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本片并没有采用什么技巧,只是刻意追求内容和表演的真实。但在公映后,这部影片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弦,收到了巨大的艺术效果。它一举获得了1979年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5项大奖,轰动了世界影坛,它显示了美国电影的新趋向。与狼共舞这部影片由演员凯文·科斯纳自制、自导、自演,于1991年拍成。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时期。一个被印第安人称为“与狼共舞”的美国白人军官邓巴尔,奉命开拓西部据点时,目睹了白人入侵,使印第安人疆域日益缩小的景象。在没有人的荒原,他感到了大自然的呼唤。他同印第安人从陌生到朋友,从好奇到尊重,并与首领的养女结亲。因此他被白人社会视为叛徒。为了不连累印第安人,邓巴尔夫妇自我流放。这是一部从正面描写美国土著居民生活的史诗片。片长3小时,1/3的对话为土语。本片夺得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奖,还获得最佳导演、摄影、改编、音响、配乐、剪辑等7项大奖。著名的电视连续剧电视连续剧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最富电视剧特征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电视文艺节目。我国进入80年代才开始创作电视剧,但发展迅速,迄今已有丰硕成果。另外,我国还译制了一些优秀的外国电视连续剧,一度使千家万户着迷。回顾这些曾经风行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我们仍可得到美妙的精神享受,并且提高自己的鉴赏力。1986年,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录制的37集连续剧《红楼梦》,是一部较为成功的改编古典文学名著的电视作品。名著的影响力使它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而编剧、导演和演员们也没有让观众失望。文学形象变成电视形象,使无数红楼迷获得了视觉满足,并获得多层面的心理满足。它的成功也为文学名著的改编提供了有益经验。为拍此剧而修建的大观园现已成为北京城著名的景点之一。它的配曲至今仍在传唱。1987年,公安部政治部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录制的12集连续剧《便衣警察》,描述南州市公安侦察员周志明,在“陵园事件”中因曝毁另一侦察员偷拍的广场演讲者的胶片,被判15年徒刑。他在劳改期间以德报怨,挽救了在绝望中企图自杀的犯人杜卫东;在大地震中带伤营救看守人员,奋力阻止企图集体逃跑的犯人,后被诬为“带头越狱”。十年动乱结束后,他被平反回到家中,不顾女友的劝阻,仍然从事自己心爱的职业,最终获得了心爱的人的理解。该剧通过特定历史时期从事特殊职业的警察在特殊处境中对待事业、生活、友谊和爱情的态度,折射了整整一代人的共同命运和情感磨砺。编导对人性、人情的细腻刻画具有时代的概括力,赋予作品以凝重的历史感。该剧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委婉苍凉、高亢质朴、意境深远,传唱至今仍魅力不减。1987年,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联合录制的25集连续剧《西游记》是电视界的一大伟绩。原著《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神话小说,将它搬上荧屏既是一件盛事,也有很大难度。该剧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构造了一个神奇浪漫的艺术世界,唤起了广大观众的一份不会泯灭的童心,更给少年儿童带来无比的兴奋和欣悦。1989年,大连电视台录制的12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作品,该剧围绕茂源老汉一家展开情节,反映在农村经济变革的浪潮冲击下,篱笆墙内旧式农家的平静被打破,体现了传统生活方式与变革中的经济生活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对于改革大潮中的我国广大农村,具有较普遍的意义。该剧浓郁的地方气息和充满情趣的生活语言使观众倍感亲切。该剧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其续篇《轳辘·女人和井》(1990年录制)也是深受欢迎的佳作,但第三部《古船·女人和网》就难免让人腻烦了。1990年是长篇电视剧的丰收年。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联合录制)的播出,牵动了无数电视观众的心。这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室内电视剧,它以动人的故事、清新的格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求,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它塑造了刘慧芳这样一个典型的理想化的中国妇女形象,歌颂了中国妇女善良、温柔、刚毅、勇于自我牺牲的美德。这部家庭情节剧没有议论和说教,始终以家常话、人情话来表现人物和生活,以扣人心弦的情感交流,引起人们的心灵震颤。1990年,由上海影视艺术部、中央电视台等四家单位联合录制,根据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由陈道明、吕丽萍、李媛媛、英达、葛优、英若诚、沙叶新等主演的10集连续剧《围城》,是一部少见的高品位作品。它很好地传达了原著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感悟,并继承了原著的幽默与讽刺特色,将“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围城”的寓意体现得更为深刻、生动。近年来较有影响的电视剧有《编辑部的故事》,它以王朔式的调侃令人耳目一新,又蕴社会批判于语言游戏中,说出了大众的心里话,所以风行一时。随后出现的《海马歌舞厅》《过把瘾》等都是类似的作品。但调侃是一种充满机智也非常需要生活积累的艺术,不可能时时都侃出好戏,所以当适可而止。《北京人在纽约》也是一部较为优秀的连续剧,它满足了国人想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渴望以“替代形式”前往冒险的潜在意愿,也满足了国人“征服”美国的心愿,因此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广泛影响。只是它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严酷”方面的挖掘还不够。大陆引入港台的电视连续剧,反响较大的有《京华烟云》(40集)、《一剪梅》(25集)、《星星知我心》(40集)、《昨夜星辰》(34集)、《霍元甲》(20集)、《陈真》(20集)、《上海滩》(25集)、《京华春梦》(25集)、《射雕英雄传》(59集)、《雪山飞孤》(40集)等。《京华烟云》和《京华春梦》以动乱年代大家族的兴衰存亡为背景,展开男女之间的恩怨离合,又以这种婚恋亲情上的得失悲欢来表现荣华已逝的无限惆怅,表现那种“天上人间”的无奈和深深怀恋的心境。这里头深藏了海外华人的缕缕乡愁,与白先勇的小说、余光中的诗有类似的情调,在情绪氛围上有些《红楼梦》的味道。《一剪梅》和《昨夜星辰》都是以深挚而忧伤的爱情来感人,其主题曲(同片名)旋律优美,情意深长,柔婉动人,深为广人观众尤其是青年男女的迷恋。《星星知我心》以一位不幸丧夫的少妇古秋霞为5个儿女呕心沥血的故事,紧扣住观众心中普遍存在的那根情感之弦。古秋霞身患绝症,不得不将5个儿女分送5户人家抚养,却又时时牵挂着他们,5个儿女也与她息息相通,时时牵挂着她,在养父母家又是那么乖巧懂事,许多行为让养父母感动也让剧外人感动。《霍元甲》《陈真》《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等则是风行一时、万人空巷的武打剧,观众对其总是兴致勃勃,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力量的向往,变形实现了人们的英雄意愿,除暴安良、振扬国威的主题也是大快人心,令人热血沸腾。中国还译制了一些国外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如日本的《排球女将》(71集)、《阿信》(309集)、《血疑》(29集)、《命运》(29集),美国的《神探亨特》(50集)、《豪门恩怨》(217集),巴西的《女奴》(100集)等等。这些电视连续剧大大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也给我们的影视创作与欣赏提供了参考。电影电视节及大奖著名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8月6日,每年一次,八九月份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期间举行纪念活动、讨论会及开设电影市场。由于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设“金狮奖”和“银狮奖”。1992年我国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获该节“金狮奖”。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只有两三万人口的小镇戛纳举行。每年5月举行,为期两周。此节着重艺术上的探索,设“金棕榈奖”。1994年我国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此奖。同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该节仅次于“金棕榈奖”的“评委会特别奖”。1994年5月24日,我国演员葛优获该节“最佳男演员奖”。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于1951年创办,每年一次,2月底至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综合性电影节之一。设“金熊奖”和“银熊奖”。1982年,我国美术片《三个和尚》获该节最佳编剧“银熊奖”;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金熊奖”;1989年,吴子牛执导的《晚钟》获“银熊奖”;1993年,谢飞执导的《香魂女》和我国台湾李安执导的《喜宴》同获“金熊奖”;我国导演陈凯歌,1989年当选为该节评委。莫斯科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于1959年创办,两年一次,7月底至8月初在莫斯科举行,为期两周。宗旨是为了电影艺术的人道主义,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与友谊。设金奖和银奖。我国1959年送的《老兵新传》获该节银奖。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是由原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于1946年创办,每年6~7月间举行,为期两周,1959年后,改为两年一次。设“水晶地球仪”奖。由谢晋导演,姜文、刘晓庆主演的我国影片《芙蓉镇》曾获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大奖。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于1953年创办于西班牙海滨城市圣塞瓦斯蒂安。每年9月举行,为期10天左右。该电影节设有“金壳奖”、“银壳奖”等。由湖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湘女潇潇》,获得了1988年的堂吉诃德奖。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于1985年9月在日本东京创办。每两年一次,自9月底至10月初举行,为期10天。该电影节设置了大奖、评委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剧本奖、最佳艺术片贡献奖。所有奖项均不发奖金,只颁发荣誉称号。电影节由2/3以上的外国评委组成。东京国际电影节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瞩目,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电影节之一。我国的影视奖中国电影节及大奖中国电影设“政府奖”、“金鸡奖”、“百花奖”、儿童电影“童牛奖”等。“政府奖”由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和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在获奖影片中分出“最佳”和“优秀”两个等级,以确认本年度的代表作,同时设立了表彰艺术家个人成就的单项奖。“金鸡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于1981年创办的一年一度的专家投票评奖活动。奖品是铜质镀金的金鸡,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百花奖”是由《大众电影》杂志社从1961年起举办的群众性评奖活动,每年一次。奖品为铜质镀金花神,表示电影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从1981年开始,上述两奖颁奖大会一起举行,称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儿童电影“童牛奖”是1985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少年儿童电影大奖。奖品为合金制成的牛犊塑像,寓意着“童牛”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含义。电视剧“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我国的“飞天奖”于1981年3月设立,是具有政府表彰性质的全国优秀电视剧评奖。每年一届,对上一年度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的电视剧进行评选,颁发“飞天奖杯”。从1994年起,评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当年10月中旬,先就中央电视台在10月15日前播出的电视剧进行初评,将结果连同第二阶段(从10月16日至第二年的4月15日)播出的电视剧初评结果一起报终评委员会。“金鹰奖”是《大众电视》期刊主办的群众性评选活动,1982年创办,每年举行一次。奖品是艺术女神手托一只振翅欲飞的金鹰,象征年轻的电视剧艺术蓬勃发展。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电影史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全称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金像奖”,简称“美国金像奖”。这是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梅耶等36人于1927年创设的。其评奖宗旨在于研究、提高电影的艺术和技术质量,加强电影界内部各个不同专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以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该奖原定每两年评选一次,从1934年起改为每年举行一次。真正使“奥斯卡奖”名扬全球的是1953年的颁奖仪式。因为从这一年起,全部授奖过程第一次通过卫星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轰动。加上“奥斯卡奖”有一项最佳外国片金像奖,所以也强化了它的国际意义。奥斯卡金像奖的造型设计,由米高梅公司的吉本思所构想,青年雕塑家乔治·斯坦利于1928年完成塑像任务。金像是一尊男人全身像,他站立在一盘电影胶片上,手中紧握着战士的长剑。像身长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铜锡合金铸成。当塑像送到评审委员会评审时,突然有一女士惊呼道:“啊唷!他看上去简直像的我叔叔奥斯卡!”于是所有评委便戏称这尊塑像为奥斯卡,并且定为奖名。奥斯卡奖的主要奖项有:最佳影片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导演奖等。此外还设置了部分特别荣誉奖。获奖者一旦得此殊荣,马上就身价百倍,所以,人们为夺取这尊金像,竞争得相当激烈。各制片公司在投票前竞相宣传,以便影响会员的投票,由此而使该项大奖蒙上一层商业性的阴影,尽管如此,它仍代表了美国电影的最高荣誉。该奖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竞选分提名和投票两个阶段,由3200名电影艺术与科学院会员投票,选出最佳影片和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23个奖项,结果秘密统计。在颁奖仪式上由主持人当众启封获奖名单。每年的颁奖大会是个盛大节日。我国音乐家苏聪为《末代皇帝》作曲,1988年4月11日获奥斯卡音乐金奖。我国艺术家谢晋、张艺谋、巩俐为“奥斯卡”会员。附:历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第1届(1927~1928年)《翼》第2届(1928~1929年)《红伶秘史》第3届(1929~1930年)《西线无战事》第4届(1930~1931年)《壮志千秋》第5届(1931~1932年)《大饭店》第6届(1932~1933年)《乱世春秋》第7届(1934年)《一夜风流》第8届(1935年)《叛舰喋血记》第9届(1936年)《歌舞大王齐格飞》第10届(1937年)《左拉传》第11届(1938年)《浮生若梦》第12届(1939年)《乱世佳人》第13届(1940年)《蝴蝶梦》第14届(1941年)《青山翠谷》第15届(1942年)《忠勇之家》第16届(1943年)《卡萨布兰卡》第17届(1944年)《与我同行》第18届(1945年)《失去的周末》第19届(1946年)《黄金时代》第20届(1947年)《君子协定》第21届(1948年)《王子复仇记》第22届(1949年)《当代奸雄)第23届(1950年)《众口一声》第24届(1951年)《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25届(1952年)《戏中之王》第26届(1953年)《永垂不朽》,也译《乱世忠魂》第27届(1954年)《在江边》,也译《码头风云》第28届(1955年)《马蒂》,也译《君子好逑》第29届(1956年)《周游世界八十天》第30届(1957年)《桂河大桥》第31届(1958年)《琪琪》,也译《金粉世界》第32届(1959年)《宾虚》,也译《宾赫传》第33届(1960年)《公寓》,也译《桃色公寓》第34届(1961年)《西区故事》第35届(1962年)《阿拉伯的劳伦斯》第36届(1963年)《汤姆·琼斯》第37届(1964年)《我的漂亮女郎》第38届(1965年)《音乐之声》第39届(1966年)《四季之人》第40届(1967年)《炎热的夜晚》第41届(1968年)《雾都孤儿》第42届(1969年)《午夜牧童》第43届(1970年)《巴顿将军》第44届(1971年)《法国贩毒网》第45届(1972年)《教父》第46届(1973年)《骗》第47届(1974年)《教父》(第二集)第48届(1975年)《飞越疯人院》第49届(1976年)《洛奇》第50届(1977年)《安妮·霍尔》第51届(1978年)《猎鹿人》第52届(1979年)《克莱默夫妇》第53届(1980年)《普通人》第54届(1981年)《火的战车》第55届(1982年)《甘地传》第56届(1983年)《母女情深》第57届(1984年)《莫扎特》第58届(1985年)《走出非洲》第59届(1986年)《野战排》第60届(1987年)《末代皇帝》第61届(1988年)《雨中人》第62届(1989年)《戴茜小姐》第63届(1990年)《与狼共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3783

收藏

52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