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古代散文欣赏

阅读 148 下载 8 格式 pdf 大小 172.31 KB 共92页2023-10-17 16:48:06发布于河南
古代散文欣赏荀子劝学(节选自《荀子》)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青②,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④,揉(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⑥,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⑧,则知明而行无过⑨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ì)⑩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11)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1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1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14)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15),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16),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17)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18),功在不舍。锲(19)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20)。螾(21)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22),非蛇螯(23)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作者简介]荀子(约公无前313~前238)——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字卿,后世也称荀卿。赵国人。为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游学于齐国和楚国。晚年教授弟子并从事著述,李斯(秦代政治家,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韩非(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都是他的学生。作为先秦后期的儒者,他对于春秋以来的儒学,既有继承,又有独创。荀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的教育思想是系统的,其著作自成体系,并涉及到哲学、政治、军事、典章制度等方面。著有《荀子》共32篇。[简注]①君子:古代是指知识分子中受过教育、懂得经书、能遵守礼义的人。②青:靛青,一种染料。③蓝:作青色颜料用的一种植物。④木直中绳:中:合于。下同。绳:指绳墨,木工取直用的墨线。⑤輮;同“糅”,用火烘烤,使木弯曲。③槁暴:晒干。槁:干枯。暴:同“曝”,晒。③金就砺(音lì历)则利:金:这里指刀类。就:凑近、靠拢。砺:磨刀石。③参省乎己:参:同“三”。省:反省。乎:相当于“于”。⑤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行:行为。⑩跂:提起脚跟。(11)加疾:加大,加强,指声音更加宏亮。疾:壮。(12)“假舆马者”二句:假:借助。下同。利:快,迅捷。(13)“假舟糓者”三句:楫,桨。能水:善游泳。绝:横渡。(14)生:王念孙《读书杂志》以为当读作“性”。资质、禀赋。(15)“积善成德”三句:善:善事。德:品德。神明:高度的智慧。圣心:圣人的修养。(16)跬步:半步。(17)骐骥:骏马。(18)“驽马十驾”二句:驽马:劣马。十驾:十日之程。舍:停止。(19)锲:刻。(20)镂:雕刻。(21)螾(音yǐn引):同“蚓”,蚯蚓。(22)蟹八跪而二螯:八:本作“六”。跪:足。螯:节肢动物的变形的第一对足,状如钳子,能开合,用此取食或自卫。(23)伋:同“鳝”。[导读]《劝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篇著名作品。这篇作品极少抽象说教,而是运用譬喻和推理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人们通过浅近明白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形象,受到启发和教育。文章开宗明义,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一是以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一生活现象作为论据,说明人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后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取得不断进步,必然会超过前人。二是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和“金就砺则利”相比,指出客观条件变化,可以引起事物自身特性的改变。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舆马、舟糓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性。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作者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理。《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步。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精炼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渊明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卷五)晋太元①中,武陵②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③。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④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扩,屋舍俨(yǎn)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髯(tiáo)⑥,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⑦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⑧,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⑨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⑩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1),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12)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13),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4)。未果,寻(15)病始。后遂无问津(16)者。[作者简介]陶渊明(公元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人。做过参军、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后隐退躬耕。陶渊明后来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的诗文以描述自然景色及田园之乐的居多,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桃花源记》,是写一个事实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来讽喻现实社会,实际上是包藏着对现实政治不满的情绪。他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他的诗语言质朴自然,淳厚有味。散文文笔简洁,语言精粹,多注入真情实感,其艺术成就对后人有很大影响。[简注]①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公元376~396年)。②武陵: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③落英缤纷:英:花。缤纷;盛多的样子。④穷:尽。动词。⑤俨然:整齐的样子。③黄发垂髫:黄发:指老年人。髫:小儿垂发。垂髫:指儿童。⑦要:同“邀”,约请。⑧绝境:和外界隔绝的地方。⑨无论:不用说。⑩延:延请。(11)便扶向路:扶:循,沿。向路:向来时(前时)走的路。(12)诣:往见。(13)南阳刘子骥:南阳: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刘子骥,东晋末隐士,好游山泽,曾到衡山采药,深入忘归。(14)规往;计划前去。(15)寻:不久。(16)问津:津:渡口。问津:即问路,这里指寻访。[导读]《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边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系陶渊明晚年根据他家乡江州一带人民为生活所迫而逃亡的事实,并结合前人有追求美好境界方面的思想材料,加以想象,虚构而成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奇幻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把读者由山外导入山口,引进山内,从而显现出一个美妙的境界。这是一块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乐土,是一幅太和时代的生活图画。作者最后缀以出山的描写和交代后来寻访的情况,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说明在现实社会里不存在像桃花源这样的理想乐土,桃花源只不过是他向往、憧憬的理想社会而已。《桃花源记》的艺术性很高。作者发挥了丰富的诗的想象力。构思新奇,立意深邃。全文风格质朴自然,诗意盎然,语言准确精炼,对后世影响很大。“世外桃源”一词脍炙人口,不仅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理想国的代名词,而且一直到现代这个词仍经常见诸文章。韩愈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卷十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①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②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⑤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⑥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⑦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⑧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⑨,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⑩,不耻相师(1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1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弘、师襄、老聃(1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知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4),如是而已。李氏子蟠(15),年十七,好古文(16),六艺经传(17),皆通(18)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19)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20)之。[作者简介]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上曾居住昌黎郡(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自幼好学,25岁登进士第。曾为官多年,几次遭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他在散文方面的文学成就很高,主张文以载道,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力反六朝来的骈偶文风,而提倡一种散体。他学习先秦与西汉的文章,并加以发展创造,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锋芒锐利、明快流畅的文章,他写的文章生动多变而又感情浓烈,具有宏伟奔放的独特风格。由于他在散文方面的杰出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简注]①传道、受业、解惑:道:指儒家宣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学说。受:同“授”,传授。业:学业。惑:疑难。②闻道:指懂得圣人之道。③吾师道也:我所学的,是道。师:这里用作动词。④师道:指从师学道的风尚。⑤出人:超出常人。⑥下圣人:低于圣人。⑦身:本身,自己。⑧句读:断句。读:亦作“逗”,句中的停顿。⑨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而遗漏了大的(指“惑之不解”)。⑩“巫医”句:巫:旧是以祈神召鬼等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乐师:以歌唱奏乐为职业的人。百工:各种工匠。(11)不耻相师:不以向别人学习为耻辱。(12)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13)“孔子师郯子”句:郯子:郯国(今山东郯城县)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代少昊氏“以鸟名官”的问题。苌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至周,向他问过关于音乐的事。师襄:鲁国的乐师,孔子曾跟他学弹琴,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14)专攻:专长。攻:治,研究。(15)李氏子蟠:李蟠,贞元十九年(公元803)进士。(16)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体文相对而言,即指韩愈所倡导的那种类似于先秦西汉样式的散体文章。(17)“六艺经传”:六艺:本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汉以后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学派的基本著作。经:六经的正文。传:解释经的著作。(18)通:普遍。(19)嘉:赞许。[导读]《师说》是韩愈说理文中的一篇杰作。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途径,并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从师的不良风气和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这篇文章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功能。《师说》属于议论性的散文,所以注重立论的独到,论证的有力。文章运用逻辑推理,摆事实、讲道理,先从正面阐释,再从反面批驳,以大量的例证令人信服,使文章显得很有力。这种写法对后人启发很大。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①。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②,怀抱利器③,郁郁适兹土④,吾知其必人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qiáng)仁者,皆爱惜焉。矧(shěn)燕赵之士⑤,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⑥,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其乎⑦?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作者简介]韩愈见前。[简注]①燕赵:战国时燕国位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赵国位于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一带。②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员。③利器:喻杰出的才能。④兹土:指当时河北卢龙、成德、魏博三镇,都自置官吏,不受朝廷节制。⑤矧:况且。⑥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燕昭王成霸业,后遭诬陷归赵,封于观津,称“望诸君”。⑦昔时屠狗者:战国末,高渐离屠狗于燕市。为报其友荆轲刺秦被杀之仇未遂而死。这里泛指不得志的豪杰义士。[导读]“序”,是赠言文章,唐始,盛行该文体。当时河北藩镇强大,招纳士人做他们的幕府,颇有割据之意。董邵南举进士,不得志,将往河北游。文中对董邵南的不得志表示同情,而对他投托藩镇又不赞成,故隐有讽劝之意。全文精短,但一唱三叹,一波三折,层层递进,文笔畅快而又浓郁,既有正义感,又有人情味。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唐柳先生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③,近岸卷石底以出④,为坻(chí)为屿⑤,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⑥,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⑦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⑧不动,俶(chù)尔远逝⑨。往来翕忽⑩,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12),隶(13)而从者:崔氏二小生(14),曰恕己,曰奉壹。[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再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病死在柳州任上。柳宗元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的文学创作非常丰富,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了解社会现实,所以他这时的诗文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同情人民疾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散文长于政论、寓言和山水游记,立意清新,章法严谨,语言精炼,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风格清峭。著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①篁竹:竹林。②如鸣珮环:即“如珮环鸣”。珮、环:都是古人佩带在身上的玉制装饰品,走路时相碰撞。用此形容水声和谐动听,故云“鸣”。③全石以为底:全石:整块石头。全:一作“泉”。作“泉”,则本句应断为“泉,石以为底”。④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以:而。⑤“为坻”二句: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坻:不平的岩石。岩:有石窟的岩石。⑥“青树”三句:蔓:蔓草。蒙络:遮蔽缠绕。摇缀:摇动相连。披指:被风吹动的样子。⑦可:大约。⑧佁然:痴呆不动的样子。佁:原作“怡”。⑨俶尔远逝;俶尔:突然动起来。逝:往,去。⑩翕(音xī西)忽:轻快疾速的样子。(11)悄怆:冷寂悲伤。一说,寂静的意思。邃:深。(12)“吴武陵”句: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进士。元吴平度裴济时,曾献策,后为韶州刺史。柳宗元谪永州时,吴武陵亦在永州。当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时,吴武陵北还。龚古:作者友人,未详。(13)隶:附着。(14)崔氏二小生:崔简之子。按,崔简是作者的姐夫。[导读]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山水游记应该说始于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全文突出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静穆,写水、写鱼、写树木、写岩石,写得很细腻,笔调又很清新。显示出作者善于用清词丽句描画它们的细微之处,又能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整体形象,宛如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尤其是文中对清冽空明的潭水中活泼生趣的游鱼描写,用笔清妙,更使作品增添了神韵色泽。《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全文布局紧凑,构图简明,描写生动,逼真细致,语言精洁,含蓄不露,这正是柳文“清深”、“峻洁”的特色。他的笔中有情,那贬官后羁旅孤寂的心情,隐约可见。因此全文有着一种高洁、幽邃、凄清的美。文中大体上用韵,句子很短,但句句实在,没有空泛之语。巧妙、适当的比喻丰富了形象,使人产生联想,又丝毫无矫揉做作的感觉。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②,无御之者。然而得腊(xī)之以为饵③,可以已大风、挛、、瘘、疠(luānwǎnlòulì此四者乃病名)④,去死肌,杀三虫⑤。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⑦。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⑧?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⑨。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⑩,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ì),饥渴而顿踣(bó)(1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1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13),视其击(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1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观人风者得焉(15)。[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长期受贬谪,作品能反映社会许多重要方面,同情人民疾苦。其散文有独特艺术风格,成就甚高。[简注]①黑质而白章:皮层的底子为黑色,上有白色的花纹。②啮:咬。③腊:晾干。饵,药饵。④大风、挛、、瘘、疠”:大风,麻疯病。挛、、手足弯曲不能伸展的病。瘘、疠,脖子肿、恶疮。⑤三虫:脑、胸、腹部的虫。⑥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⑦戚:忧愁的样子。⑧若毒之乎:你认为干这事很痛苦吗?⑨病:这里是困苦到极点的意思。⑩蹙:窘迫。(11)顿踣:劳累困顿而至倒毙。(12)隳突:骚扰。(13)恂恂:小心谨慎。(14)齿:指年龄。(15)观人风者:考察民风的人。唐避太宗李世民讳,将“民”改用为“人”。[导读]本文写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全篇通过捕蛇者之口,记叙了蒋氏一家三代冒死捕蛇,抵偿赋税的悲惨遭遇,以及当时百姓在苛捐杂税的重压下十室九空、非死即迁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掠夺人民的罪行。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寄予深厚同情,把矛头直指官府悍吏,殊为可贵。全文自始至终将毒蛇与赋税相互比照来写,形象、深刻,极富感染力。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八十三)褒禅山①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合于其址②,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③者,褒之庐家(zhǒng)④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⑤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字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⑥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⑦,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⑧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⑨,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⑩也。既其出,则或咎(11)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12)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3),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14),长乐王回深父(15),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16)。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作者简介]王安石(公元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他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家庭,年十七八即以天下为己任。做地方官时,颇有政绩。任宰相时,主张改革,推行新法,由于旧党的不断反对,屡次罢相,屡次起用。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主张为文须“有补于世”。其诗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现存的有《临川集》《临临川集拾遗》《王荆公诗文集》等。[简注]①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十五里。②“唐浮图”句:浮图:梵语的译音,也译作佛陀、浮屠、佛图、有佛、佛教徒、佛塔等意义,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的一个名僧。舍:筑室居住,这里作动词用。③禅院:佛寺。禅:梵语“禅那”的省称,静修的意思,后来泛指与佛教有关的人和物。④庐冢:房舍和坟墓。⑤阳:南面。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⑥记游:在游览处题字留念。⑦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⑧怠:懒惰,指懒于前进。⑨不能十一:不到十分之一。⑩明:照明。(11)咎:责怪。(12)相:辅佐,帮助。(13)莫能名:不能弄清真相。(14)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15)长乐王回深父:长乐:今福建省长乐县。王回深父:王回,字深父,宋代理学家。(16)“余弟”句:王安石兄弟七人,王安石行三。王安国,字平父,行四,《宋史》说他“以文章闻于世。”王安上,字纯父,行七。[导读]《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形式的说理文。这篇文章通过一定的具体事例,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精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反映了王安石在变法前夕的思想风貌,表现了他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学识、见解、魄力和气度。宋人的文章好发议论,王安石尤为议论超群著称。《游褒祥山记》一文重点就是抒发作者的“叹”和“得”。文章以记游为先导,由记叙带出议论、感想,说理则层层相关、环环相生,从中寄托政治上积极进取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执着追求的精神。这篇文章的结构文式比较新奇,虽题为游山,但意在说理,前面的记游为后面的哲理做好铺垫;后面阐发的哲理又是前面的记游必然导致的结果,并处处紧联着前面的记游,做到言之有据,严丝合缝。本文还采用灵活多变的笔法,将记途、写景、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文笔极富曲折变化之妙,《游褒禅山记》行文流畅,尤其是巧用了虚词,全文共用了20个“其”字,或指代人事景物;或增强语辞力度;或绾连上下文意;或增添词句韵律,显出王安石散文追求语言的简峻、瘦硬的特色。纵观整篇文章,可以说,浩荡的文气、精确的语言、缜密的构思、深邃的哲理,自然地构成了王安石这篇散文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其中所表现的高尚的志趣、勇敢的品格更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①,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②,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④,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所以不至也。[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少时随父奔走南北,立“矫世变俗之志”。宋神宗时,两任宰相,推行变法主张,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诗歌散文皆有成就。尤其散文在唐宋作家中享有盛名。[简注]①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田文,相传他门下多养食客至数千名。②卒:终于。③特:不过。鸡鸣狗盗,秦昭王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从求救于昭王宠姬,姬索要孟尝君之白狐裘献于姬,始被开释。孟尝君连夜逃走,至函谷关,关法规定鸡鸣后方能开关放人。昭王悔,派兵追赶。正好孟尝君食客有能模仿鸡鸣者,引动群鸡齐鸣,他便逃出了秦国。④南面:古代以面向南坐为尊。“天子南面而立,诸侯北面而朝”。这里指称王。[导读]孟尝君曾为齐相,《史记》有《孟尝君列传》。世代以来,号称孟尝君能养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为他所用,发挥一技之长。对此,历史上从未有人发过异论。王安石指出孟尝君养士,只获得鸡鸣狗盗的帮助,实际并未算真正的士,这是读史的新见解。可谓翻历史定案,发人所未发,言人所不敢言,又言之成理,使人耳目一新。而文章极为精悍,毫无枝叶,又可谓字字千钧。不愧为读书心得之名作。答司马谏议书某启①: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②,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③。虽欲强聒(guò)④,终必不蒙见察⑤,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⑥,于反覆不宜卤莽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⑧,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⑨。今君实所以见教者⑩,以为侵官(11)、生事、征利(12)、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1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14),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15),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16),难壬人(17),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18),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19)、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20),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2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22),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23):度义而后动(24),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5)。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26),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27),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2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9)。[作者简介]王安石(见前篇)[简注]①某启:古人在信稿和文稿上常用“某”代替自己的姓名。某启,这里指王安石写信。②窃:谦词,表敬意。游处,指同游共处,交往。③所操之术:所采取的政治主张。术,方法。④强聒:勉强解释。聒,原指语声喧杂,这里是多话的意思。⑤见察:被了解。⑥重念:又想到。⑦于反覆不宜卤莽:在书信往返中不应简慢无礼。⑧所:指变法的原因。⑨天下之理得矣:世间的道理就明确了。⑩见教:这里是反话,指被批评、指责。(11)侵官:侵犯了官员的职权。(12)征利:指掠夺民财。(13)以谓:以为。(14)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议订法令制度,又经过朝廷讨论修改。(15)举:实施。(16)辟:排除。(17)难壬人:批驳巧辩的人。壬人,佞人,即善于诡辩的诌媚之人。(18)怨排:怨恨、诽谤。(19)不恤:不顾及。(20)变此:改变上述恶劣风气。(21)汹汹然:大吵大闹貌。(22)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商朝盘庚迁都殷时,群起反对的是国人啊!胥,都。(23)度:计划。(24)度义而后动:考虑到应该这样做,然后行动。(25)不见:不会发现。(26)膏泽:给予恩泽。(27)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28)无由:没有机会。(29)不任:不胜。区区,诚心。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导读]谏议,古官名,即谏议大夫,司马谏议即司马光,他是反对王安石变革的首领,本信写于王安石执政后的第二年。此前,司马光曾给王安石写过一封长信,列举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弊端。本文没有对指斥者逐条具体地反驳,而是从根本上指出司光的保守观点是错误的。他从哲学、历史的高度,摆脱琐碎的讨论,高屋建瓴,着眼宏观,读来使人感到眼界开阔,气度非凡。本文颇能体现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的风格。《论语》论学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学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①?”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③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由④!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⑤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⑥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⑦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作者简介]《论语》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其中少部分也记载了他的弟子的言行。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县)人,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早年做过“委吏”、“乘田”等小官,后做过鲁国的“司寇”。据传他有弟子三千,出类拔萃的有72人。他曾先后编修、册订《诗》《书》《春秋》等书,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简注]①孔文子:卫国大夫。“文”是他死后的谥(shì)号。②敏:指理解得快。③“耻”,以……为耻,意动用法。④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⑤齐:用如动词,看齐,赶上别人。⑥内自省:内心作自我检查。⑦从:效法。[导读]这六则言论,主要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精辟论述了有关学习的一些重要问题。这些看法直到今天,仍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和有效的实用性。在学习态度方面,他主张“不耻下问”,“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虚心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无疑是广大学有所成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学习方法方面,他提出了“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观点。几千年来,一直为广大学子奉为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左传》曹刿论战十年春①,齐师伐我。公将战②,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③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④鄙⑤,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⑥,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⑦,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日:“未可。”齐人三鼓,判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⑧,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⑨,望其旗靡(mí),故逐之。”[作者简介]《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故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传”,即解释的意思。《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书中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书中表现的主要是儒家思想。例如它反对迷信天道,而重视民众意愿。对统治者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冲突的纪录描写,也是忠于史实,同时又很有文采。尤其是它对当时的谋臣和外交官等人的辞令写得十分委婉,表现出很高的说话艺术,又很善于描写战争,它不是简单在叙述战争的过程,而是分析展示影响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人心等诸多因素,把战事写得深刻、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它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著作。[简注]①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②公:指鲁庄公。③乡:春秋时国都及其近郊设乡,是当时的行政区划,不同于现在的“乡、村”。④肉食者:指贵族,做大官的人。⑤鄙:鄙陋。这里指眼光短浅,缺少见识。⑥衣食:指用来养生的物质。“安”是养的意思。“专”,独享。⑦牺牲玉帛:“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牲口。“玉帛”,宝玉、丝绸之类,作剿祀用。⑧竭:指勇气已尽。⑨辙乱:战车的轨迹混乱。⑩靡:倒下。[导读]本文是《左传》中精短而有名的一篇。它记叙的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引用了这段文章并作了分析。文中着重就凭什么去作战和为什么追击,记叙曹刿的论战思想,而对双方具体的打杀,未着一字。文章一波三折,很有韵致。体现了《左传》的特色。《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①,而形貌昳(yì)丽②。朝服之冠,窥镜③,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④,私我也⑤;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⑥。”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⑦,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⑧[作者简介]《战国策),又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并按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次序编排,计33篇。书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当时的社会面貌。主要记载了谋臣游说各国的活动和相互论辩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这虽是继《春秋》、《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史书,但在写作艺术方面较之前者又有所发展。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长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富有很强的鼓动性。因此,它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简注]①修:长,这里指身长。②昳(yì)丽:光艳美丽。③窥镜:照镜子。④美我;以我为美,认为我美。⑤私:偏爱。⑥蔽:受蒙蔽而不明智。刺:指责。⑦谤讥:议论或指责过错,无贬义。⑧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谓内政修明,不须加兵,即可取胜。[导读]国君能否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实关国家兴亡大事。但一开口便直言苦谏,往往会使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封建国君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达不到进谏的目的,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则从私事说起,随后类比国事,使威王从中得到启迪。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比喻说理方法,委婉顺听,能收到更好的进谏效果。文章结尾记述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时;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虽然用的是夸张写法,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君骄臣媚,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讽谏,从而使齐威王在一定程度上纳谏除蔽,修明政治,也确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自《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tìtǎng)非常之人称焉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④,厥有《国语》;孙子膑(bīn)脚⑤,《兵法》修列;不韦迁蜀⑥,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⑦。《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xuānyuán),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yùn)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yì)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汗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⑧,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⑨,宁得自引于深藏岩穴邪?故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指谬乎?今虽欲周王,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其父司马谈,是历史学家,在汉武帝时做太史令,亦通天文星历和《易经》,兼好黄老之学。司马迁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到过南北许多地方。游历之中,他很注意了解古代传说、历史,井考察山川形势和风土人情,后来他又奉命出使西南并扈从汉武帝封禅,这些旅行对他写作《史记》有很大帮助。汉武帝元封三年,他继其父出任太史令,更是博览古籍,收索史料。汉武帝天汉三年,司马迁因同情李陵,受了宫刑,为了完成《史记》,他才忍辱活下。直到基本完成《史记》,他便辞世。《史记》记述上自黄帝,下至汉武之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史记》的文笔优美流畅,也是很受人称道的散文。[简注]①倜傥:豪迈,不受拘束。②文王拘而演《周易》:传说周文王被殷纣拘禁在牖里时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的骨干。③厄:困厄,指孔子在陈地和蔡地受到当地人的围攻和绝粮之困。④左丘:鲁史官。《国语》,史书,传为左丘明撰著。⑤孙子膑脚:孙子,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膑脚,孙子曾被其同学庞涓骗入魏国,割去他的膑骨(膝盖骨)。有《孙膑兵法》传世。⑥不韦:即吕不韦,战国末为商人,后为秦初宰相。始皇十年,令吕举家迁蜀,吕自杀。《吕览》,即《吕氏春秋》。⑦《说难》《孤愤》: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所著《韩非子》中的两篇。⑧九回:九转。形容痛苦之极。⑨闺阁之臣:指宦官。闺、阁,均为宫中小门,指皇帝深居的内廷。[导读]本篇是节选自《报任安书》的后半部分。在这一节里,作者抒发了对人生、对事业的见解。尤其是对富贵的蔑视,对圣贤发愤著书的追慕,历来激励人们从逆境中发愤图强,自强不息。因此,这一段文字也成了人们有口皆碑的名言。人生一世,难免有困顿挫折,有的人就此消沉,默默一生;有的人却愈加发奋,终有所成。这靠的是一种精神。读了司马迁这篇文章,对此当有更深的领悟吧。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障①,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②,不见曦月③。至于夏水襄陵④,沿溯阻绝⑤。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⑦,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⑧,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⑨,林寒涧肃⑩,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13),猿鸣三声泪沾裳!”[作者简介]郦道元(?~公元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琢县)人。袭父爵。曾任尚书主客郎,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因得罪权贵,迁陇西,为率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杀害。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水经注》40卷。《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然其内容简略,又多谬误。道元博采众说,充分利用当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并历尽艰辛,亲身实地考察,补充和修订了《水经》之不足,写成了《水经注》一书。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而且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简注〕①蟑:像屏障般的山峰。②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③曦:日光,这里指太阳。④襄陵:漫淹到山岗。⑤沿溯:沿,顺江而下;溯,逆流而上。⑥御奔:驾着奔马。⑦绝:极高极陡的山。,顶部呈凹形的山。⑧清荣峻茂:指水清、树荣、山高、草茂。③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结霜的早晨。⑩涧肃:溪涧寂静。(11)属引:连续不断。(12)哀转:悲哀宛转。(13)巴东:郡名,在今四川省云阳县、奉节县一带。[导读]文章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理形胜及其四季的景色,展示万里长江中一段特别雄奇秀丽的画卷。全文分四段。首段总写三峡重峦迭障,雄伟峻拔的山势。着笔在“连”和“峻”上。后三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夏季着重写水。“襄陵”,写出水势之大;“阻绝”,则写出了水流之急。冬春二季,先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给人以优美宁静的感受,与上文的“滔滔巨浪”形成鲜明对照。接写绝、怪柏、悬泉、瀑布,使读者于雄奇中领略到秀丽的情趣。最后用“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总括前文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景欣然的感情。为避免重复,秋天的景色,只着重写了三峡的猿鸣。以“林寒涧肃”为背景,衬托出三峡猿鸣的“凄异”“哀转”,显得生动、逼真,富有特色。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①,洪都新府②。星分翼轸③,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④,控蛮荆而引瓯越⑤。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⑦。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槃(qǐ)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輶帷暂驻。十旬休假⑧,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坐。腾蚊起凤,孟学士之词宗⑨;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燎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幕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⑩,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fú)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山峦之体势。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骛(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鼓蠡(lí)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lài)发而清风生(11),纤歌凝而白云遏。睢(suī)园绿竹(12),气凌彭泽之樽(13);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tìmià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14),奉宣室以何年(15)?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16)?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17),处涸(hé)辙而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8)!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芴(zānhù)于百龄(19),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玉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鲁对;今兹捧袂(mèi)(20),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21),梓泽丘墟(22)。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23)。[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稷山县)人,其祖父王通,乃隋末的著名学者。王勃六岁时即可作文章,不到二十岁即应举及第,并授受官职。当时诸王斗鸡,他替沛王李贤作了篇《檄英王斗鸡文》,唐高宗认为他挑拨两王关系,将他逐出沛王府。后来曾任虢州参军,又因罪除名。他父亲也受株连被贬为交趾(今属越南北部地区)令。上元二年,王勃往交趾省父,十一月过海落水而死,此事发生于作此文后数月。王勃与同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简注]①豫章:膝王阁在今江西南昌市。南昌,汉豫章郡治。②洪都:汉豫章郡,唐改为洪州,设都督府。③星分翼轸:《晋书·天文志》,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宿相邻。④襟三江句: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三江,长江下游的江河。五湖,亩方大湖的总称。⑤蛮荆:古楚地。瓯越,古越池。⑥徐孺句: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纳宾客。唯徐来后来设一睡榻。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名稚,南昌人,隐士。⑦采:官吏。⑧十旬休假:唐制,每隔十日官吏休沐,称“旬全”。假通“暇”。⑨孟学士:名未详。下文的王将军也是一样。⑩帝子:指滕王李元婴。下文的天人,同上。(11)爽籁:乐管参差的排萧。(12)睢园:梁孝王的竹园。(13)彭泽:县名,陶潜曾为彭泽令,这里代指。(14)帝阍:天帝的守门人。这里指朝廷。(15)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室中召见大臣和议事之处。这里指在宣室中召见他,任命他官职。(16)“窜梁鸿句”:梁鸿,东汉人,得罪章帝,避居齐鲁、吴中。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17)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后会贪得无厌。(18)阮籍句: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史籍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19)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官职。百龄,百年。(20)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21)兰亭:在今浙江绍兴市附近,王羲之于永和九年曾与客宴会于此,行修禊礼。(22)梓泽: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洛阳市西北。(23)请洒二句:《诗品》中有“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意谓请诸位展露挥洒陆机、潘岳般的文章的文采与才华。[导读]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名楼须有名文,方是珠联壁合,相映生辉。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黄鹤楼有崔灏的名诗《黄鹤楼》,而膝王阁呢?就是有这篇《滕王阁序》。此楼乃滕王(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在那里主持修建的邑阁。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作者巧妙地将古代典故中受人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结合起来,典故用得虽多却充实、得体,能为表达主题服务,丝毫不显生涩和罗列。词藻华丽,名句叠出,为后世所传诵,并衍生些许故事。正如此,它在文学史上一直居有很重要的地位。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在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xīn)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⑨。孔子云:“何陋之有⑩?”[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裔。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又做过许多地方刺史,晚年迁太子宾客。他是唐代中叶杰出的作家,尤以诗的成就最高。[简注]①陋室:狭小而陈设简陋的房间。②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③鸿儒:泛指博学之士。④白丁:本指平民,这里指不学无术之人。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⑥金经:即《金刚经》。佛教经典。⑦丝竹:指弦乐管乐。⑧案牍:官吏日常处理的文件。⑨子云:汉扬雄字,西蜀人。“子云亭”,即指其住所。⑩何陋之有:此句式表宾语提前,意即“有何陋”。[导读]虽是陋室,只要室主品德高尚。才华卓绝、兴趣博雅,则陋室远胜豪华别墅了。文中流露了作者清高雅致、孤芳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文章由比兴手法导入,然后陈述几件富有典型性的主人品德和生活内容,最后以古代贤哲之语巧妙作结,短小精炼之极,清新别致。全文以四言为主,间以五言、六言,有如诗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本文正是以其情趣和艺术成为历代传诵的佳作。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①。蜀山兀(wù)②,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④,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⑤,檐牙高啄⑥;各抱地势⑦,钩心斗角⑧。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⑨,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⑩,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11),春光融融(12);舞殿冷袖(13),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yìng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14),开妆镜也;绿云扰扰(15),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16),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17),而望幸焉(18);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19),弃掷逦迤(20),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zīzhū)(21),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22),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23),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24),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5),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人。进士。历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州刺史、中书舍人。史传称他“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他很关心时事政治。博学多才,尤以诗著名,因他是杜甫之后的重要诗人,文学史上称之为“小杜”。[简注]①一:统一。②兀:光秃了。③隔离:遮蔽。④二月溶溶:渭水和樊川缓缓地流动。⑤廊腰缦回:走廊宽而曲折。⑥檐牙高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檐牙,屋檐突起,像牙齿一般。⑦抱:随着,顺着。⑧钩心斗角:屋角向心,像钩一样,互相联系;屋角相向,像兵戈相斗,⑨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巢,像水中的旋涡。⑩复道;楼阁之间架木构成原通道。(11)暖响:歌声响起,似给人以暖意。(12)融融:和乐。(13)冷袖:舞袖生风,似带来阵阵寒气。(14)荧荧:明亮的样子。(15)扰扰:纷乱的样子。(16)涨腻:涨起了飘浮着脂膏的水。(17)缦立:久立。(18)幸:封建时代,特指皇帝到某处。(1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铁锅,把美玉当石头,把黄金当土块,把珍珠当石子。(20)迤逦: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21)锱铢:古重量单位名,这里言其极小。(22)独夫:指秦始皇。(23)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领兵入咸阳,并烧毁秦宫殿事。(24)族:灭族。作动词用。(25)递:顺着次序传下去。[导读]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县境内。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年间。作者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职房宫赋。”文章借阿房宫的兴建及毁亡为题材,用夸张手法,揭露了秦始皇时代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民怨积厚,以致国灭身亡,为后世笑,以此讽喻当朝。文章为赋,以整句为主,词藻华丽,气势宏伟,结束议论精辟,发人深省。历代传为名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嘱)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④,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⑤,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⑦?若夫霪雨霏霏⑧,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⑨,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辑摧⑩;薄暮冥冥(11),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2),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兰(13),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14),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15),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16),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7)!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作者简介]范仲淹,苏州吴县人。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任谏官。曾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抵抗西夏的侵扰,卓有成效。他是个关心国计民生的政治家,是北宋前期政治改良运动的领袖。诗、词、散文很出色,内容丰富、深刻。[简注]①庆历:宋仁宗年号。四年,即1044年。②滕子京:河南人,范仲淹的友人。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市一带。③增其旧制:扩大它往日的规模。④远山:当指君山等山。⑤朝晖:早晨的太阳。夕阴,晚上的月亮。⑥潇湘:二水名,至湖南零陵县合流,北流入洞庭。⑦得无:能不。⑧若夫:另起一层意思的发语词。霪雨,久雨。⑨隐耀:隐没了光辉。⑩“樯、楫”:桅杆、桨。(11)冥冥:昏暗的样子。(12)谗、讥:谗言、讥刺。(13)芷:香草。(14)长烟一空:天上的云雾消散。(15)静影沉璧:月亮的影子映在水里,像一块下沉的璧。(16)物:指客观环境遭遇。(17)微斯人,吾谁与归:除了这些人(古仁人),我和什么人在一起呢?[导读]古来登临记胜之作多矣,但未有胜过《岳阳楼记》的。可以说,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即冠压群芳。作者写此文时,亦正是受贬谪之际,他突破个人感情悲喜局限,而着眼于天下人,抒发出令古今天下人皆钦敬的胸襟和思想,这已是本文卓越超群之处。同时,他将全文由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构成,骈散相同,严密结合,逐层深化,渐至高潮,回肠荡气,畅快淋漓。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chú)皆山也①。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yá)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liàng)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③,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míng)⑤,晦明变化者⑥,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xié)⑦,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谿(xī)而渔,谿深而鱼肥;醉酒而泉,泉香而酒洌(liè)⑧,山肴野蔌(sù)⑨,杂然而前列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10)者胜;觥筹(gōngchóu)交错(11),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12),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13),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4)。〔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晚年号六一居士,今江西吉安人。出身寒微,后历任过多种军政要职。曾支持过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运动。他在学术上和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的诗、文、词都有特点,尤其是古文的倡导和写作方面,影响最大,开北宋一代文风之先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简注]①环滁:围绕滁州。②瑯琊山名,在滁州的西南。③有亭翼然:有座亭子,四周的檐角向上翘起,像鸟展开翅膀一样。④林霏:笼罩在林中的朝雾。⑤云归:云雾聚集山间。暝,阴晴。⑥晦明变化:指山间时而阴暗,时而明朗。⑦伛偻:弯腰曲背的老年人。⑧冽:极清的意思。⑨山肴野蔌:山中猎获的野味和野菜。⑩奔:下棋。(11)觥筹:酒杯和筹码(行令时用来表输赢的竹签)。(12)颓然:醉后欲倒的样子。(13)阴翳:树叶稠密,绿阴复地。翳,遮盖。(14)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欧阳修的出生地。[导读]作者写作该文时,年方四十。这是一篇政治上失意而仍然行乐的作品,有意避免感伤的情调。不仅婉转地表达了他在滁州为政的治绩,也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而仍然自乐的心情。文章构思精巧别致,紧扣题目,写“醉翁”,写“亭”,写“山水之乐”,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并让他处于主导地位,结尾自报姓名,别有韵味。“也”字高频运用,自有心机。“醉翁之意不在酒”,成为历世常引用的名言。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②,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ò)清涟而妖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④,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⑥!菊之爱,陶之后鲜(xiǎn)有闻⑦;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简介]周敦颐(yí),字茂叔,宋代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任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等州县地方官,治绩显著。他家居住于庐山莲花峰下,前有小溪,因此取祖籍营道的濂溪来命名,故世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学生。[简注]①蕃:同繁,多。②李唐: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唐朝为“李唐”。③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只显得洁净而不妖艳。④亭亭净植:亭亭,直立的样子。植,树立。⑤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⑥噫:感叹词,相当于“唉”。⑦陶:指东晋的陶渊明。鲜,少。[导读]人们一般都向往荣华富贵。贫贱穷苦的确不是好事,但若不顾廉耻,只以富贵为人生的最高境界,那这个时代必定是庸俗的时代。宋代士大夫沉溺于富贵者较之前几朝突出。作者此文托物言志,犹如诗歌的比兴手法,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实际是以莲花自况,褒扬自己不合流俗、清高自洁的品质,同时又暗讽那些追求富贵利达的世俗之辈。文章精短,语言以短句为主,干净利落,形象优美。既有强烈美感,又极富诗意,不愧为散文名篇。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①,七月既望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③,诵明月之诗④,歌窈窕(yǎotiǎo)之章⑤。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⑥,凌万顷之茫然⑦。浩浩乎如冯(同凭)虚御风⑧,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⑨。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⑩。渺渺兮予怀(11),望美人兮天一方(12)。”客有吹洞萧者,倚(yǐ)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ǐ)妇(13)。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14):“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5),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同缭),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于困周郎者乎(1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h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ǒ)之上(17),侣鱼虾而友鹿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hùzhūn)以相属(18);寄蜉蝣(yóu)于天地(19),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0)。知不可乎聚得,托遗响于悲风(21)。”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和彼(22),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4)?且夫天地之间(25),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6)。”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27),不知东方之既白。[作者简介]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元丰二年,因文字被诬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对新法的利弊采取有分析的态度。其主要成就在文学方面。他具有多方面才能,诗词文皆绝,书法、绘画也深有造诣。作为一代文宗,他对其当代及后代都有重要影响。与其父苏询、弟苏辙,被人合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简注]①壬戌:来神宗元丰五年(1082)。②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7月16日。③属:劝酒的意思。④明月之诗:指《诗经》里的《月出》篇。⑤窈窕之章:指《诗经·周南·关雎》中的诗句。⑥纵:听任。一苇,形容船小。所如,即所往。⑦凌:越过。⑧冯虚:凭空。御风,乘风。⑨羽化:传说仙人能飞升,故称成仙为羽化。⑩空明:指月光照着的江水。流光,在江面流动的月光。(11)渺渺:遥远。(12)美人:心中思慕的人。(13)嫠妇:寡妇。(14)正襟危坐:拉正一下衣襟,端正的坐着。(1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16)周郎:东吴名将周瑜。24岁授建威中郎将,吴中皆称周。(17)渚:江中小洲。(18)匏樽:葫芦做的酒樽。(19)蜉蝣:昆虫名,据说它“朝生暮死”,生存期极短。(20)长终:永久。(21)遗响:余音。(22)盈虚:指月亮的圆和缺。(23)之:指上文的水和月。(24)何羡:羡慕什么。(25)且夫:连接词,有“再说”之意。(26)造物者:指大自然。适,这里是玩赏、享用的意思。(27)相与枕藉:你枕着我,我靠着你。[导读]黄州赤壁,非周瑜破曹之赤壁。苏轼游此,作两篇赤壁赋,又有词《赤壁怀古》,皆为绝唱,故后世称此为“文赤壁”,成名胜。作者在被贬期间内心苦闷,故此文难免流露真情感消极的一面。但他因文字入狱,无辜受害,言行不得自由,能在赋中写出如此豁达的情趣,实算难能可贵。文中,叙事、抒情、写景、说理,结合得十分自然,情韵横溢。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②,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xǐ)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⑤,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审逆旅主人⑥,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历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⑦,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着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⑧,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⑨,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11),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12),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1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朝浦江(浙江省义乌县西北)人。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曾受业于元末名儒诸大家,终以文章名于世。元至正九年,召为翰林院编修,辞不就职,并入山为道士,著述十余载。明初,被征为元史修撰总裁,迁翰林院承旨,知制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道”。死后谥(shì)文宪。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以散文最为著名。作品内容深广,辞采丰富,文笔简洁,雍容典雅,是后世“台阁体”文学的先驱。[简注]①东阳:县名,在今浙江省。生,古代长辈对晚辈的称呼。②加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已经成年。③稍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⑤媵人:这里指服役的人。⑥逆旅:即旅店。⑦缊袍:破旧的长袍。缊,旧絮。⑧县官:这里指政府,官府。廪稍,官家仓库里的粮食。⑨司业、博士:都是国子监的老师。⑩假:借。(11)君则:马生的字。(12)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给长辈送的礼物。(13)夷:平和。[导读]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是写给“乡人子”马生的赠序。这种体裁,属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勉励、推崇、赞许之词。文章围绕勉励好学这个中心,先写自己昔年求学之难,后写今日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两相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的结论。全文分三段。先详细叙述自己幼时得书、从师、专学的情况;次写太学条件优越,勉励马生专心求学;末段点明题旨,交代写作本文的由来和用意。语言平实浅近,如叙家常,极为亲切,深合文体特征。在写作方法上,虽以叙述为主,但又适当插入议论,加上间有形象的描绘,既增强了道理的说服力,又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李渔芙蕖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①,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②:“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生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③。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④,以芙蕖之可人⑤,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pā)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⑥。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⑦,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⑧,日上日妍⑨。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hàndàn)成花⑩,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祖(cù)秋(11),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1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13)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14),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求水以救之。殆(15)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作者简介]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作家。他一生未入仕途,亲身参加戏剧实践,常率家庭戏班演出于达官贵人门下。著《亲情偶记》,其中有专论戏剧词曲的部分,对撰写剧本多有精辟见解。传世传奇有《比目鱼》、《风尘误》等十种,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其作品多写才子佳人故事。在创作理论上力主“求新”;戏文主张浅显易懂。〔简注〕①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②谱:明王晋《群花谱》中无引文。这里指何“谱”,待考。③则谓非草本不得矣:就不能不说它是草本了。④成说:早已有过的说法。⑤可人:适合人的心意。可,适合的意思。下文的“可”用法相同。⑥秋:时候。⑦荷钱:初生的小荷,圆似铜钱,故称。⑧日高日上:一天一天地向上长。⑨妍:美好。⑩菡萏:荷的花苞。(11)徂:往,到。(12)资:资本、财富,这里引申为享受。(13)互芬齿颊:莲实和莲藕共同使齿颊芬芳。(14)四命:李渔认为春天的水仙、兰花,夏天的莲花,秋天的海棠花,冬天的腊梅花是他的四种生命攸关的植物,缺一花,即夺走了他一季之命。(15)殆:大概。[导读]自古以来,以荷花为题材的诗文颇多,仅以本书《爱莲说》为例,与笠翁的《芙蕖》相较,前者是托物言志的说理性散文,后者则是说明荷的用途,提倡种荷花的说明性散文。本文写作特点是“求新”。作者遵循的写作态度是“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成一言,云所欲云而止。”《芙蕖》一文,也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立意、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古人写荷花多着意它的美丽、高洁,赞美其姿态、清香,或寄托自己的感情。本文则不落窠臼,既写当令时的娇姿,又写衰败后的实用价值。这是在立意上的大胆求新。在语言上,作者从“可人”、“可心”、“可口”等传统用法中,仿造出“可目”、“可鼻”等词语,整齐、清晰地举出荷花的多种功能。另外,文中用了一些民间口语,既感新鲜,又富有情趣。在结构上,既有总提,又有分述。核心部分把生长过程和多种功能揉合在一起写,纵写荷花的生长过程,横写荷花的多种功能,这样纵横结合,可谓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袁枚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①,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②,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③、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摩玩之不已④,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ǐ)藏焉⑤,曰始俟异日观云尔⑥。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不与,归而形诸梦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xǐng)记⑧通籍后⑨,俸去书来,落落大满⑩,素蟫(yín)灰丝(11),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12),使与书俱。[作者简介]袁枚,字才子,号简斋、随园老人。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江宁小仓山,筑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灵,强调灵感作用,当时很有影响。不但工诗,亦善骈、散文。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简注]①七略四库,天子之书: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西汉刘向整理校订内府藏书。其子歆(xī)继之,写成《七略》。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②汗牛塞屋:形容书多。搬运起来累得牛马出汗,放置起来就塞满屋子。③祖父:祖和父。④惴惴:忧具的样子。玩,摩挲(suō)玩弄。⑤庋:搁起来。⑥尔:而已。⑦形诸梦:即形之于梦,在梦中出现那种情形。⑧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⑨通籍:出仕,做官。⑩“落落”:堆集的样子。(11)素蟫:白鱼,指虫丝。(12)为一说,使与书俱:作一篇说(指本文),让(它)同(借出的)书一起(交给黄生)。[导读]自己买的书,往往束之高阁,待来日读,结果总是难得去读;而借来的书,若有人追赶似的,抓紧一切时间就读完了。从这一方面看来,真是买书不如借书了。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推而广之,读书、工作、生活,都只有懂得机会难得,时不我待,才会珍惜,并加倍努力。作者以亲身经历,述说体验,话语真切。抓住一种感觉,剖析一种现象,发而为文,说出别人有同感而无文章的东西,怎不叫人拍案共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dài)人也②,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③,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④。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⑤: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⑥?”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⑦。”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⑧!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⑨。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⑩。[作者简介]彭端淑,字乐斋,四川丹棱人。雍正十一年中进士,历任史部郎中、顺天(北京)府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归川,主讲锦江书院。著有《白鹤堂文集》。[简注]①为学:做学问。②不逮:赶不上(别人)。逮,及、到。③迄:到。④昏与庸:愚昧、平庸。⑤蜀之鄙:四川的边远地方。鄙,边远的地方。⑥何恃:依赖什么。恃,依赖。⑦钵:和尚用的饭碗。⑧顾:反而,却。⑨自败者:自甘失败的人。⑩自力者:自求上进的人。〔导读〕人有智愚之分,但学业与成就却不一定与人的智力成正比。笨鸟先飞,可先投林;龟兔赛跑,曾定输赢。本文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为学的成败,不在天资的高低,而在于人们主观上的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所成;若自恃聪明,一曝十寒,其业必毁。文中以贫富二僧设喻,浅显贴切,良有趣味。青年学子,读此文能无感乎?姚鼐登泰山记泰山之阳①,汶水西流②;其阴③,济水东流④。阳谷皆入汶⑤,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⑥,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⑦,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末,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⑧。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⑨,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10),道少半(11),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谿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12),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如画(14),而半山居雾若带然(15)。戌申晦五鼓(16),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17)。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若摴蒱(chūpú)数十立者(18),山也。极天(19),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20),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hào)驳色(21),而皆若偻(lǚ)(22)。亭西有岱祠(23),又有碧霞元君祠(24)。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25),其远古刻尽漫失(26)。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27),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作者简介]姚鼐(nài),字姬传,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晚年曾先后在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讲学,历时四十多年。他作为刘大櫆的弟子,是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论文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除有著作《惜抱轩全集外》,他编选的《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都较有名。[简注]①阳:山的南面。②汶水:即大汶河。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的原山,西南流经泰安。③阴:山的北面。④济水:又称沇水。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的王屋山,东流至山东(清末,济水在山东的河道为黄河所夺)。⑤阳谷:指山的南面山谷里的水。⑥分者:分界的地方。⑦齐河、长清:都是山东省的县名。⑧子颖:朱孝纯的字。⑨磴:石阶。⑩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11)道少半:路(走了)一小半。(12)崖限:象门户一样的山崖。限,门限。(13)明烛:明亮地照耀着。(14)徂徕:山名。在泰安市东南四十里。(15)居雾:停留着的云雾。(16)晦:农历每月末的一天。(17)日观亭:日观峰上的一个亭子。(18)摴蒱:古代赌具,就是后来的骰子。(19)极天:天边。(20)丹:朱砂。(21):绛皜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皜,白色。(22)皆若偻: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23)贷祠:东岳大帝庙。(24)碧霞元君:女神,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25)显庆:唐高宗年号。(26)漫失:磨灭消失。(27)罅:裂缝。[导读]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又名岱岳、岱宗。我们平时读写文章,讲究借景抒情,或思想境界等。这篇游记,却只是描写了登山的途程和山上的景物。而它却历来为人们所欣赏,它好在何处呢?这篇文章体现了桐城派文章的特色。它不饰夸张,务去浮体,抓住特点,准确刻划,简洁概括,生动传神。读它,犹若一架文字摄相机将泰山美景奇姿历历展示,艺术神韵自在其中。龚自珍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pán)①,苏州之邓尉②,杭州之西谿(xī)③,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qī)为美④,正则无景;以疏为美⑤,密则无态。固也。此文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⑥以绳天下之梅也⑦;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ù)梅者,斫其正⑧,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⑨,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⑩!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zōng)缚(11),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12)。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之疗梅也哉?[作者简介]龚自珍,出身官僚家庭,自幼即得深厚文化教养,但早年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曾任礼部主事等官,晚年辞官讲学。他生活在晚清,在近代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为一代新风气的开创者。他不满当时黑暗腐朽的统治,反对专制思想和旧学术思想的束缚,在诗和散文方面都有重要成就,并且精通经、史、文字之学。〔简注〕①江宁之龙蟠:江宁,今南京市,旧江宁府所在地。龙蟠,即龙蟠里,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②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③西谿:地名,在今杭州市灵隐山西北。④欹:歪斜的姿态。⑤疏:疏落。⑥明诏大号:公开下令规定和号召。⑦绳:本指木工用的绳墨,这里指用上述标准来衡量梅花。⑧斫(zhuó):砍。⑨夭:使梅花的嫩枝早死。⑩文人画士:隐指当时清统治阶级。(11)棕缚:用棕绳捆绑。(12)诟厉:责骂。〔导读〕物有自然之姿,天然之美。人更有个性特色、自由追求。对梅斫、删、锄,梅可长成人们所需的形姿,美则美矣,却是病梅。而对人们呢?若也实行束缚、禁锢、摧残,像对待梅一样,那是多么不可思议呀!本文全篇用比喻,表达了对统治者高压手段压抑人性、摧残人才的愤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商丘新育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新育和总部

文档

3783

收藏

38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