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历下第四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全面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A.时间长B.破坏大C.范围广D.来势猛2.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利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A.实行了自由放任B.加强了经济干预C.强化了科技创新D.发展了高新产业3.1932年12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当时美国()A.政府加强经济干预B.能源危机全面爆发C.农业危机十分严重D.全面推行“新政”4.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规定个人年收入超5万美元,按累进制征收所得税,年收入超100万美元,税率达59%,后提高到75%。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牺牲富商利益,增加财政收入B.阻止过度存钱,推动社会消费C.抑制富商收入,缓和贫富矛盾D.弥补财政亏空,推行以工代赈5.罗斯福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颁布《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等。可见,新政的实施()A.消除了美国的贫富差距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D.没有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6.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是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出现巨大危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C.生产与股市的矛盾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7.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美国人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他们要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美国人竟达10万人。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正遭遇经济危机B.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C.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D.苏联与美国关系友好8.罗斯福新政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材料肯定了“新政”中哪一方面的措施()A.推行以工代赈B.调整农业生产C.整顿金融体系D.建立社保制度9.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A.改革国会的立法权B.开始推广大众教育C.提供更多就业机会D.尝试强化国家干预10.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进入法西斯专政时期,对内极力煽动民族复仇情绪,对外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活动。其中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武装干涉西班牙B.入侵埃塞俄比亚C.吞并奥地利D.突袭珍珠港11.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发表于1939年4月的一幅由英国人创作的漫画《德国永远不会被包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A.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B.德国避免了经济危机的打击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打击德国D.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12.1940年,温斯顿•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他对英国人民发表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这一演说的背景是()A.德军进攻波兰,欧洲战争爆发B.德国闪击苏联,二战规模扩大C.绥靖政策失败,英国遭到德国法西斯轰炸D.盟军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成功开辟13.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抗争。下列历史事件中,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A.九一八事变B.意军入侵埃塞俄比亚C.德军突袭波兰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14.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A.诺曼底登陆B.中途岛战役C.阿拉曼战役D.珍珠港事件15.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A.莫斯科战役B.珍珠港事件C.攻克柏林D.诺曼底登陆16.珍珠港事件后的两年内,美国航空母舰的数目由3艘猛增到50艘;海军飞机的数量也从1941年的3638架上升到1944年的30070架;潜艇的建造从1941年的11艘增加到1944年的77艘;登陆船的生产则从1941年的123艘猛增到1945年的54206艘。材料表明()A.美国资源和生产率占绝对优势B.美国的海军作战能力超过日本C.战争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D.美日在太平洋地区实力均衡17.1941年初,罗斯福认为对日本最有效的牵制是继续援助中国,因此派遣高级顾问来华,帮助国民政府解决经济困难;8月,美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来主管援华租借物资事宜,并承担沟通双方高层军事的任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B.这些做法有助于增强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念C.美国以此来减轻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了美国对华的援助18.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去25年来,没有谁比我更彻底地反对共产主义……进攻苏联,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岛的前奏。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这反映出()A.丘吉尔不再反对共产主义B.苏联存亡事关英美的命运C.英美已结成反法西斯同盟D.苏联欲拉拢英美抵御德国19.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名叫尼莫拉的德国牧师留下的短诗:“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从文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A.德国法西斯打击共产党人B.居住在波士顿的犹太人被大量屠杀C.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D.纵容只会使法西斯得寸进尺20.在德国,因无力挽救经济颓势,1930年3月米勒政府被迫辞职、1932年5月布吕宁总理被迫辞职、1932年11月帕彭总理被迫辞职、1933年1月施莱谢尔总理被迫辞职。可见,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是()A.工业生产下降B.失业人口剧增C.国家政局动荡D.银行信用危机二、非选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经济发展变化图(如图)材料二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和植树。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和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图中①处经济水平严重下滑的直接原因和根源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②处经济水平逐渐上升的直接原因,1939﹣1945年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为什么还能发展。(3)除材料二中的措施外,罗斯福政府还在金融业、工业、农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请具体说明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4)根据材料二及材料一中第②阶段,指出材料中的措施的作用。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6年参战国家30多个60多个卷入人口15亿多17亿伤亡人数3000多万8000多万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5万亿美元材料三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访问德国纳粹曾经侵略的波兰,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这位总理在敬献花圈后,突然下跪这成为德国与邻国历史上最为震撼人心的一幕。(图一)材料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此处供奉着日本二战期间犯下战争罪的战犯灵位)引发中、朝、韩等国强烈谴责,美国对此也表示遗憾。(图二)(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侵略在战争初期能屡屡得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3)对比以上材料,德日两国同为二战时期的罪魁祸首,对待战争历史问题的态度有何不同?(4)战争是残酷的、损失是惨重的、教训是深刻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1933年间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国别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人数美国(1933)47%75.7%约1700万人德国(1932)40.6%70%600万人以上日本(1931)32.9%75.9%约300万人材料二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的工作日时数。——《国家工业复兴法》材料三美国解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这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这是在搞社会主义。材料四(苏联)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具有怎样的特点,为解决危机,美国德国日本各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解决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中心措施。(3)材料三中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西方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是因为建立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之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材料三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欧洲战场“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3)据材料三,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以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25.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东线战场的一名德军士兵一一科朔雷克的日记中的内容。请根据下面日记中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945年6月11日星期二小雨转阴无数人的这一热切期盼实现了,战争终于结束了。整个国家是一片废墟,流离失所者在全国各地游荡,经常边走边抢劫;运输和通讯服务已停止运作,农业和工业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食物匮乏且面临着饥荒和疾病的严重威胁。那些我所认识的人都死在了战场上,他们不断提醒我,我的生还是多么幸运。参考答案1--5BBCCB6-10BAACC11--15DCADD16--20ABBBC21.(1)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直接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原因: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保持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武器,大发战争财;战争对美国本土影响小,对其经济的破坏不是很大。(3)说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22.(1)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等: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历时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都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3)态度:德国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日本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4)要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罪行:团结就是力量:不能纵容侵略: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求得共同发展: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3.(1)破坏性特别大、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内镇压对外侵略的道路。(2)对工业的调整。(3)不正确;材料三“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是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表现,目的是保障就业,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并不是在“向富人敲竹杠”或在搞社会主义。(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权。24.(1)结果: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解体;英法受到重创;美日乘机崛起;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国联成立。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主要交战国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2)事实:德军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变成人类屠宰场。意义:国际性正义审判;警示人类,警戒未来。(3)反思:认识核战争的极端危险性;倡议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世界和平。真理及方向: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世代不会改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5.【范文】题目:战争,人类的灾难范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扩张,在世界其他国家制造了大量暴行,给全球及本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毁灭,也给人类心灵带来了极大创伤。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了,但它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