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语文第四部分作文审题立意专题二当堂通关讲解通关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讲解通关一、什么是审题立意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形象地指出了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我们以命题作文为例来分析审题。类型题目举例题眼写作对象一:偏正短语《特殊的礼物》《身后的目光》《令我感激的记忆》题眼往往是前面的修饰语中心词往往是写作对象类型题目举例题眼写作对象二:动宾短语《发现诗意》《修炼挫商》《打造一片亮丽的天空》题眼往往是前面的动词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类型题目举例题眼写作对象三:主谓短语《我读懂了你的爱》《妈妈笑了》《风景这边独好》题眼往往是谓语动词主语往往是叙事主体或写作对象类型题目举例题眼写作对象四:文题中含有副词《原来,没有那么简单》《我已经长大了》《这也是课堂》题眼往往是副词题目立意好处角度老舍《济南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篇文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决定它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尤其是材料作文,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得出的主题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确定合适的角度,选择最佳的角度,提炼最好的主题,才能保证写出好作文。我们再以课文为例分析一下好的立意。题目立意好处高度余光中的《乡愁》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立意的高度应着眼于将个人的一次生活经历、一种生活经验上升到人生、社会、祖国甚至整个人类的高度,这样的文章才具有震撼力。题目立意好处高度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立意的高度应着眼于将个人的一次生活经历、一种生活经验上升到人生、社会、祖国甚至整个人类的高度,这样的文章才具有震撼力。题目立意好处深度宗璞《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的深度决定它能不能促人警醒,让人深思,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有深度的文章应该是充满哲理,具有思辨色彩,耐得住咀嚼,经得住推敲,穿越千年而风采不减。题目立意好处深度鲁迅《故乡》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文章的深度决定它能不能促人警醒,让人深思,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有深度的文章应该是充满哲理,具有思辨色彩,耐得住咀嚼,经得住推敲,穿越千年而风采不减。题目立意好处深度杨绛《老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文章的深度决定它能不能促人警醒,让人深思,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有深度的文章应该是充满哲理,具有思辨色彩,耐得住咀嚼,经得住推敲,穿越千年而风采不减。题目立意好处广度莫怀戚《散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立意的广度让文章更具有感染力,能拥有更多的受众,激起更多人的共鸣。也可以说是让一种个人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一种带有人类普遍意识的经验。题目立意好处广度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立意的广度让文章更具有感染力,能拥有更多的受众,激起更多人的共鸣。也可以说是让一种个人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一种带有人类普遍意识的经验。二、2023河南作文的审题立意本次中考作文同样为任务驱动型。第一个题目为半命题作文,学生在填写词语时,需要读懂材料。材料是一首意蕴颇深的小诗,这首诗有两节,第一节侧重写喊不出名字的野花却“装扮山野”;第二节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再普通的一个人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诗歌在强调“我轻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作为野花中的一朵,也尽情在山坡上开着。喊出自己的名字,就是在强调自我的经历,特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成长故事,从自己成长中寻找一个影响自己的人或物去选材、立意;或者可以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地点;当然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比如爱与陪伴、信心、奋斗等等。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材料中的小诗与题目的提示“即使不起眼的小花,也有自己的名字;即使我们是小花,也能在山坡上尽情开着……”已经启发学生可以从以下几点立论:肯定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普通人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价值等。——突唯教育中心三、2022年河南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的审题,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转换法,如果标题是一个有比喻义的词语,比如“窗”“门”等,我们需要把标题转换为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找准方向,明确选材范围了。第二是扩展法,这是最常用的思路。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比如“留在心底的声音”就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声音”。审题的时候,我们就以“声音”为中心,进行前后扩展,使之成为一句完整的话。首先,考虑是“谁”的声音——明确对象。我们可以选择父母、老师、同学,甚至是陌生人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其次,考虑这个声音“说”了什么——明确内容。这个来自他人的声音,可能说了很多话,也许只有一句话,但是,这些话中必须有一句是触动你内心的,你要把这一句话提炼出来。最后,这句话为什么会“留在心底”——明确主题。你要写的声音,是应该让你感到有情绪触动的声音,能起到《出师表》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类似效果。把以上三点连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了,比如:妈妈的那句“对不起”让我感受到了母爱是那样温暖。对象明确了,内容确定了,主题也很鲜明。这样一番审题后,是不是就很容易下笔了?文章可以实写,写有声之音。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风雨声、教诲声、音乐声等,带来的心灵冲击和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写无声之音。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所写声音应有感染力、震撼力;表现的声音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对声音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因为命题对“声音”没有数量限制,可以是一个,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相关联的多个或多种。当然作为六七百字的记叙文,若写成“多个”和“多种”,文章取材就会失于宽泛,从而影响文章的深度和主旨的明确表达。从主题表现上,可以表现真情挚爱,比如父母的叮嘱,朋友的鼓励;可以表现家国情怀,如建国70周年大阅兵中那句广为流传的“这盛世如你所愿”;可以表现责任担当,如疫情中的“幸而有你,山河无恙”,或洪灾中隧道下,侯师傅催促司机“快下车”;还可以是审美体验,冬天的雪落声、夏天的下雨声、秋天风吹叶落声、歌曲《孤勇者》带给的震撼、电影《金刚川》带来的感动……只有抓住声音,写出真切的感受,才能撩拨起阅卷老师敏感的心弦,奏出留存在心底的声音。就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第二道作文题中的“声音”,与第一道作文题中的“声音”意义不同。后者指广义的“声音”,包括所有声音。前者指狭义的声音,主要指写作提示中提到的“信息”,可以是口头表达的信息,也可以是文字表达的信息,甚至可以是图像表达的信息。第二道作文题预留了两个空间,一是我们“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即如何发布信息;二是我们“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即如何对待别人发布的信息。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就是立意、梳理思路的过程。写作时要有情境意识,是针对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声器”这一特定的情境发议论,写在网络环境、自媒体时代如何发声和如何对待不同的声音,不要脱离这个情境写在普通生活环境中如何发声和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不管是自己发声,还是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核心是“理性”,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包容,不随波逐流,不跟风起哄,警惕被各种不同的声音裹挟和误导。立意示例:理性发声,理性倾听。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立意角度,如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善于包容不同的声音等。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还要对自己的立意进一步细化,这样才能形成作文的思路和框架,如写理性发声,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理性发声、如何理性发声,由此产生分论点,构建起行文思路和作文框架。——突唯教育中心四、2021年河南作文的审题立意第一个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词在“从开始”中。其中蕴含着第一次尝试人生新的起跑线、转折点、变化点等内涵,若能从为什么开始,如何开始,开始的经历和体悟,开始后的思想和精神的变化入手,回忆借鉴教材中《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思维就能打开,如果能将记叙和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能让起因更合理,经过有详略,结果有分量,生动体现个人成长的主题。第二个题目学生们可以首先筛选出关键语句:“先把手头的事做好”“沉下心来想一想”“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随后可提炼的文章主题就喷涌而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人生策略,切问近思的人生智慧,勇敢尝试大胆创新的人生勇气……行文构思上注意小标题的画龙点睛或分论点的逻辑呼应,事例新鲜典型,若能注意事例分析中的因果法、假设法,做到正反对比论证、事例论证增添语势,并能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相联系,文章立意就更阔远别致了。——某省级名师第一个题目的横线上可填写的词语(短语)不胜枚举,如:反思、自我批评、感恩、自信、关爱他人、诚信等体现精神风貌、道德素养的词语(短语),也可以填上如:那一封信、那一个眼神、那件小事、那一本书、那把吉他等,表现较为具体内容的短语(词语)。总之写作范围较广,可以入文的素材也很丰富,这样一来考生熟悉的记忆会很快被唤醒。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从开始”这个短语在文中如何体现?笔者认为叙述的故事里要能体现出“开始”某一事件(或行为)后人物思想或行为或效果、成就的转变。关于第二个作文题目的写作,建议考生揣摩、思考所给出的提示语,思考提示语句内部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够将具体的内容进行抽象的提炼。比如“把手头的事做好”就可以提炼成“走好脚下每一步”“从行动开始”等;“多种渠道问一问,各种方法试一试”可以提炼为“尝试”“多角度”等,这样一来前后逻辑就很清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能马上“水落而石出”。——某特级教师当堂通关请对2022年北京中考作文进行审题立意,题目如下。(2022北京)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1)运动赛场上,求学生涯中,每一项新纪录的诞生,都是对自己的突破与超越。个人的生命历程里,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创造新纪录,都翻开了发展和进步的新篇章。创造新纪录,一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梦想与追求。以“我创造了新纪录”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作家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述了自己小时候一个星期天的经历,表达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以“那个星期天”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题目一审题立意:审题中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突破与超越”“梦想与追求”“个人”“人类”;立意要体现“我”和“新纪录”。写作内容取材范围较广,可从个人体育经历或者观看奥运赛事的角度,联想到梦想与追求,突出创造新纪录、不断超越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题目二审题立意:审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你的记忆中”“你的想象中”“特殊”“别样”等关键词,其中,“经历”“解开”“见证”指明了作文的写作思路;立意时要体现真情实感,突出“特别”“特殊”“别样”的经历,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写作内容以生活经历为基础,可结合想象,自由度较高,考生可从个人经历中提取印象深刻且与众不同的事件,或者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写出奇遇或奇迹,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