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道德与法治第一部分:中考考点通关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建设法治中国第四课中考核心导航教材考点通关直击中考典例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6.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7.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年份题号素材对应知识点202310交警柔性执法依法行政、生命至上202219宪法日法治B卷9外来物种入侵法治202012民法典模拟法庭法治年份题号素材对应知识点201912以“学法律,讲法律,法治与我同行”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法治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法治新修订法律法规的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政府建设考点1夯实法治基础(3年2考)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3)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5)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实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为什么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解析与检测补充)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考点2凝聚法治共识(3年1考)1.政府的作用是什么?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是什么?政府的宗旨是什么?(1)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2)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3.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5.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怎样坚持厉行法治?(1)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3)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4)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5)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6.怎样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1.法治的要求就是制定良法。(×)改为:法治不仅要求制定良法,还要求实行善治。2.法律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改为: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3.国家和社会治理,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最重要的。(×)改为:国家和社会治理,法治和德治同样重要。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改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4.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法行政。(×)改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1.(P44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P49探究与分享)根据法治新闻事例,小组讨论分析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步?完善立法体制,强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重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行政权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依法惩治腐败;等等。3.(P53探究与分享)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监督政府行为的渠道?(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这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是行政机关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质询等。(2)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3)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4)群众的监督:政府行政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5)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司法监督。(6)监察机关的监督。4.(P54探究与分享)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甲: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乙: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丙: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麻烦,不愿违法。丁: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守法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触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④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5.(P55探究与分享)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有哪些启示?(1)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学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3)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6.(P56拓展空间)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设计一些法治主题的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1)校园法治短剧比赛。(2)法治主题班会。(3)校园广播、校园网站设置法治教育主题板块。(4)法治主题板报或海报设计。(5)在校园的宣传栏刊登相关内容。(6)由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结合教材教学进行宣传。(7)班主任组织主题研讨交流。(8)举办班级法治知识竞赛。(9)举行以法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0)以法治为话题开展校园辩论会。7.(P56拓展空间)为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推进依法治校、共建和谐校园,某校团委准备开展一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作为系列法治教育活动之一,团委准备设计一个宣传展板,请你为此设计一个主题。示例:法律伴我行;走进法治天地。(2)展板中的一句话引起了全体师生的共鸣。“法治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追寻善的价值目标,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请你分析为什么说离开道德的法治是“折翼天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有助于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展板设计了以下板块,请你任选一个栏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认识。【以案说法】大学生闫某和朋友王某,抓了16只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并出售,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名言警句】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卢梭【出谋划策】中学生晓程被两名男生拦住要钱,他们搜光了晓程身上所有的钱,并威胁他不能告诉任何人。晓程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示例1:以案说法。闫某的案例说明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法不可违、违法必究;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例2:名言警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树立法治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示例3:出谋划策。面对不法侵害,不要忍气吞声,晓程可以通过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P45)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释义:法律条例,是人民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根本。2.(P5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释义:天下的事情,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3.(P55)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释义:法不是从天上来的,也不是从地下来的,而是在人间社会发迹的,因顺应人心而产生的。1.(2022B卷·9)近年,我国屡受外来物种入侵之害。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有:通过水体流动、昆虫鸟类传带等自然途径;出于观赏、充当饲料等目的有意引进,入境旅客无意间引入等人为途径。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以下做法恰当的是【】DA.隔断外来水体,扑杀跨境鸟类B.立法禁止观赏,规范养殖监管C.强化口岸检查,拒绝旅客入境D.普及相关知识,鼓励公民举报2.(2021B卷·12)据统计,我国城市餐饮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40亿斤至360亿斤(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如果按每人每天1斤口粮计算,一年能养活1亿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该法的通过【】①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②使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③说明依法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④使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尽情享用美食A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8B卷·10)材料一:法治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国家根本法。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各个环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道德规范,是法律要求,更应该是人们的自觉行动。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这些身边细行都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但许多人就是做不到或不愿意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什么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即可)(1)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发挥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从源头上确保鲜明的价值导向;有利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凝聚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树立社会正气;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基石;等等。(2)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两个方面即可)(2)开展理想教育,深化中国梦宣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规章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等等。15~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