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突唯》河南中考总复习2024道德与法治第四部分:考点归类记忆通关一、与数字相关的知识点(一)与“一”相关1.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3.一个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6.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8.第一要务:发展。9.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10.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1.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12.第一资源:人才。(二)与“二”相关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2.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德治和法治(道德和法律)。3.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4.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第二个一百年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刑罚的两大类别:主刑和附加刑。8.“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9.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0.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是:受教育、劳动。11.“两种制度”: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12.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3.两个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4.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三)与“三”相关1.法律三大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2.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后果)。3.违法行为三种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4.诉讼三类别: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5.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三大因素(三个重要国情):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做到三个统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7.我国公有制经济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9.爱国的本质是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10.“三农”:农业、农村及农民。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3.网络交往的三个特点:虚拟、平等、自主。(四)与“四”相关1.“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四个全面”指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四个自信”指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四个意识”指的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个基本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四大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7.四项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8.国家主席的四项职权:公布法律和发布命令、授予荣誉权、任免权、外事权。9.四项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10.四个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五)与“五”相关1.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五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3.人格尊严权五项内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4.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5.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6.五个必由之路: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六)与“六”相关六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司法保护。二、基本类1.人类的基本活动是学习和劳动。2.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是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3.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5.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6.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最基本的权利。7.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人身自由。8.人的基本情绪是喜、怒、哀、惧。9.政治自由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10.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1.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男女平等。1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1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15.“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6.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三、根本类1.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建设生态文明。2.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3.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是监督。4.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人民。5.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9.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1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1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4.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四、最之类1.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法律是宪法。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4.我国最高监察机关是国家监察委员会。5.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7.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0.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1.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五、特点(特色)类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六、制度类1.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七、原则类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八、核心类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2.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5.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6.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九、关键类1.应对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2.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发展。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基础(基石)类1.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2.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5.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6.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7.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8.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0.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11.在权力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12.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十一、地位类1.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2.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4.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十二、目标(目的)类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2.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6.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7.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三、本质(实质)类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2.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7.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十四、标志类1.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刑事违法性。2.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十五、前提1.尊重是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3.集体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4.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5.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前提,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6.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十六、宗旨1.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十七、关系类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稳定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5.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一潭死水。竞争与合作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进步。6.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7.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8.国家监察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国家监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还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受它监督。9.“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10.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法律对道德建设有促进作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文化有支撑作用。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12.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1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虽然有着严格界限,但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只有违法程度的区别,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14.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精神类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4.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5.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