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史料实证-2023届中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专题解读课件(2022版新课标)

阅读 160 下载 2 格式 pptx 大小 1.55 MB 共27页2023-09-08 17:47:07发布于河南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2023届中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专题解读课件(2022版新课标)专题02史料实证砖画实物01概念解读02现状与对策03例题讲解04真题再现目录CONTENT1概念解读`A0102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去伪存真,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什么是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史料实证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1)了解史料的主要类型,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史料识读)(2)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学会根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论述;(史料运用)(3)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意识和能力)【课程目标】史料实证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史料的类别划分有多种,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文献、实物、口述和图像。(1)文献史料主要是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2)实物史料是指那些可以明确反应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如历史的遗迹、遗址、物品等。(3)口述史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主要通过笔录、录音、录像等形式把口述材料记录下来。(4)图像史料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如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等。史料的类别史料实证实证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其途径一般是:广集史料整理、辨析史料说明、论述历史问题全面收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史料实证史料实证的重要原则1、论从史出2、孤证不立,坚持多种类型史料互证3、摆事实,讲道理4、提高全面运用史料的能力5、注意挖掘史料背后的社会背景含义和特定的微观情境,切忌望文生义、断章取义。2现状与对策。新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在此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亟待改革。将史料教学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由教材知识的学习向史料分析转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01040203现状与对策史料实证如何考?问题1问题3问题2中考运用新材料、新情境,突出学科核心概念、主干知识与基本线索的考查不会判断史料的真伪,导致判断失误。学生在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尤其薄弱,导致失分面对各种类型的史料,很多学生仅能抽取提炼最表面的信息,不会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判断,学生始终难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策1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解读方法和运用历史教师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构建基于主题的史料研习课堂教学策略,并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来解决当时学生的学习困惑,从而制订出基于史料研习的初中历史学业评价标准。对策2构建符合初中学生学情的史料阅读读本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历史教师尤为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线的历史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2022年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要求,开发一些符合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学材”式初中历史课外阅读的史料研习读本,以拓展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策3把史料研习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网络教育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开发学生感兴趣的史料研习的信息平台,使我们的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策4拓展获得史料的途径,加深对史料的理解(一)从教科书中搜集史料(二)从历史专业著作中搜集史料(三)从历史专业论文中搜集史料(四)从网络资源中搜集史料(五)从中考题中搜集史料3例题讲解例题讲解1.(2022届江苏镇江真题)下列两幅图片再现了北魏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科举取士D.重文轻武【素养解读】史料类型:砖画图片;真实性较强;图1反映汉人学习胡人烹饪面食方法、图2反映胡人学习汉人农桑经验,各族人民之间的技术经验的交流,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故选B。图片型史料实证题【方法点拨】先获取图片信息,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结论。例题讲解2.(2022届湖南株洲)如表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诸侯争霸B独尊儒术【素养解读】史料类型:文字类;从目的、内容、影响三方面内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文字反映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中有重文轻武的特点,故只能选D。诸侯争霸在春秋战国时期;独尊儒术发生在汉代;闭关锁国在明清之际。故排除ABC。文字型史料实证题【方法点拨】先获取文字信息,再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结论。还要利用时空观念判断发生的朝代。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例题讲解3.(2022届江苏泰州市)[口述史料-回忆历史]调查人:澎湃网记者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口述内容: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同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责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3)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4)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答案】(3)巨变:前: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差;后: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商业繁华。原因: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4)改革-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只有不断的坚持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口述类史料实证题【方法点拨】在口述中寻找有效信息点,对照所学课本知识阐述。史论的得出需通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最后上升为史论(规律性的总结),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平时要加强训练。这个口述是经历了浦东变迁的退休职工所言,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例题讲解4.(2022届北京)《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素养解读】史料类型:文献类;通过文献知:“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通过考古发现可以印证文献加载为实。故选B。《史记》记载都真实可信显然言过其实;与诸侯王势力无关,故排除②④。文献类史料实证题【方法点拨】考古发掘更可信,印证了文献记载。文学类往往带有作者的态度,一般需要考证。例题讲解5.(2022届湖南张家界)“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它追求极致、追求品质。如图是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该物品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利簋D.毛公鼎【素养解读】史料类型:实物类;通过观察实物结合所学判断,此实物名曰“四羊方尊”,故选B。实物类史料实证题【方法点拨】时空观念:商代;且为精品,结合所学即得出判断。4真题再现真题再现1.(2022中考)如图是反映中国古代采煤技术的一幅插图,来自17世纪初期刊刻的一部科技著作,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著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图片类史料【解析】根据材料,这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项正确;《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农业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真题再现2.(2022广东省)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A.废除郡县制度B.巩固分封C.完善法律制度D.尊崇儒术实物类史料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可得出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完善法律制度,C项正确;秦朝确立郡县制,排除A项;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秦朝“焚书坑儒”,排除D项。故选C项。真题再现3.(2022中考)下图是北魏时期的陶笼冠佣,该陶俑头戴纱织笼冠,身穿大袖上衣,下穿长裙,腰间系带,是当时着汉装的侍女形象,这种“胡人汉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A.商鞅变法B.前秦的统一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实物类史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北魏时期、胡人汉服可得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他推行汉化措施,规定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C项正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排除A项;前秦的统--使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朝政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真题再现4.(2022浙江台州)某同学在探究罗斯福新政时运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列信息反映了美国采取应对危机的手段是◆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国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敕济失业家庭A.市场调节B.同伴互助C.国家干预D.对外侵略文字类类史料题【答案】C【解析】据表格信息“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国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可知,美国采取应对危机的手段是国家干预。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不是市场调节,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不是同伴互助,排除B项;对外侵略是德国日本等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真题再现5.(2022河南)(6分)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的日记片段,请你阅读并体验战争亲历者的感受。结合世界现代史所学知识,写--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文字类史料实证题[答案]题目: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论述,"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加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所以我们要要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感谢观看!Thanksforwatching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历史满分小卖部
创研试题,专注中考。

文档

393

收藏

3

店铺

名师店铺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