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简述中国守军抗日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及历史思维能力。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中的《材料研读》与《相关史事》,分析历史材料和历史史实,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形成历史认知,提高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教学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七七事变1.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地区推进。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卢沟桥歌》4.七七事变的影响:日本侵华是其蓄谋已久的既定国策,七七事变是日本把局部侵华战争上升到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目标导学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教师讲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抗日。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下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示: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国共两党达成协议,改编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国民党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3.图片展示:展示八路军和新四军臂章4.教师讲述:因此,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5.教师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动员并团结全民族力量展开长期抗战的根本保证,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目标导学三:淞沪会战1.教师讲述: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于1937年8月,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出淞沪会战中的英雄事迹有哪些?提示: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军在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敌机3架,初战告捷。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人民之战——淞沪会战4.教师提问:淞沪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提示: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目标导学四:南京大屠杀1.教师过渡:日军进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南京大屠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2.图片展示:展示南京大屠杀图片3.教师强调:南京大屠杀是日军进攻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对象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这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30万以上的无辜生命向我们昭示的是人类用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三、课堂总结日本帝国主义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一种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去认识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出材料,以材料展开问题,加上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