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第二单元基础巩固练习列举题:1.文明古国与发源地(1)尼罗河的赠礼指的是:(2)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是:(3)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2.古代亚非文明古国与强盛时期(1)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的统治者:(2)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3)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3.文明古国与文明成就(1)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古埃及的古老文字:(3)古埃及文明的象征:(4)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5)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4.根据提示填写历史人物(1)公元前15世纪通过扩张使古埃及地跨亚非两洲:(2)公元前18世纪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3)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为法典:(4)创立佛教:5.列举出《汉谟拉比法典》中划分出的三个社会等级名称:(1)(2)(3)6.列举出印度河流域出现的早期文明遗址:(1)(2)7.列举出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1)(2)(3)(4)8.列举出佛教的主要教义:二.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古印度最高统治者的陵墓是金字塔B.古巴比伦王国曾经攻占古埃及C.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D.佛教不允许低等级的人入教()2.最先入侵吞并古埃及的国家是:A.亚历山大帝国B.波斯帝国C.罗马帝国D.古巴比伦()3.《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A.奴隶B.奴隶主C.地主D.无公民权的自由民()4.古印度社会里最卑贱的阶层是A.吠舍B.首陀罗C.贱民D.奴隶()5.古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最能证明这个结论的是:A.太阳历B.金字塔C.空中花园D.象形文字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题一、列举题:1.根据提示填写地名或国名(1)欧洲文明的发祥地:(2)希腊最早的文明出现在:(3)把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国家:(4)古代希腊最大的城邦:(5)亚历山大率军队出奇制胜打败波斯帝国:(6)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地跨三洲的国家:2.根据提示填写人物(1)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征战十年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3)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4)公元前73年率领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3.根据提示填写文化名人(1)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2)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3)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4)命人编制“儒略历”:(5)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罗马共和国时期掌握决策权的机构:(2)罗马共和国时期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3)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4)今天各国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5)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5.根据提示填写内容(1)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希腊人物雕刻艺术的两项杰出作品:(3)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4)罗马代表性建筑的成果两项:二、选择题()1.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希腊城邦的居民都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B.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西罗马帝国在雅利安人的打击下灭亡()2.下列哪项文化成就属于古希腊A.宙斯像B.万神殿C.凯旋门D.大竞技场()3.罗马共和国时期,有权否决执政官和元老院对平民不利的决议A.执政官B.保民官C.元老院D.公民大会()4.下列事件①罗马帝国建立②斯巴达克起义③凯撒成为独裁执政官罗马帝国分裂,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5.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来源于是古代人的贡献。A.埃及B.希腊C.罗马D.印度第一单元参考答案:一.1.(1)古埃及(2)古巴比伦(3)印度河流域2.(1)图特摩斯三世(2)汉谟拉比(3)孔雀王朝3.(1)太阳历(2)象形文字(3)金字塔(4)《汉谟拉比法典》(5)种姓制度4.(1)图特摩斯三世(2)汉谟拉比(3)汉谟拉比(4)乔达摩·悉达多5.(1)拥有自由权的公民(2)无自由权的公民(3)奴隶6.(1)哈拉帕(2)摩亨·佐达罗7.(1)婆罗门(2)刹帝利(3)吠舍(4)首陀罗8.早期佛教繁多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二.选择题1.C2.B3.B4.C5.A第二单元参考答案一.列举题答案1.(1)古代希腊(2)爱琴海地区(3)雅典(4)斯巴达(5)伊苏斯平原(6)罗马帝国2.(1)伯里克利(2)亚历山大(3)屋大维(4)斯巴达克3.(1)德谟克利特(2)苏格拉底(3)亚里士多德(4)凯撒(5)苏格拉底4.(1)元老院(2)公民大会(3)《十二铜表法》(4)儒略历(5)公民大会5.(1)《荷马史诗》(2)宙斯像、《掷铁饼者》(3)雅典帕特农神庙(4)大竞技场、万神庙二.选择题答案1.C2A.3.B4.C5.C